2014年5月29日星期四

籌錢醫「獅子王」狗義工疑騙財

《東方日報》,2014/5/27

多名狗義工上月在上水發現受傷唐狗「獅子王」,其中一人自告奮勇提出照顧並治療唐狗,並向多方籌募近一萬元醫藥費,惟其他義工發現獅子王疑未獲治療,掀起一場疑醫狗騙財疑雲,前日聯袂往警署報案。捲入疑雲的女事主亦在其facebook寫下千字「自白書」呼冤。警方將案列作「以欺詐手段取得財產」處理,暫時無人被捕。

女事主住板間房養四狗 

捲入疑雲的女義工姓林。據另一名女義工表示,她在fb的愛狗群組內結識林女,上月初有狗義工在河上鄉山邊的貨倉位置,發現一隻叫「獅子王」的唐狗,當時其後腿受傷不能動彈,因其主人無力醫治,狗義工在獲得狗主同意下,將其帶走治療。林女更稱她可照顧「獅子王」,遂將「獅子王」帶回旺角住所。 

惟其後有人即聲稱要為「獅子王」籌醫藥費,除透過在街頭籌款,又在手機WhatsApp群組,呼籲愛狗人士入錢往其戶口,估計籌得約一萬元。但有義工到訪林女的旺角板間房住所,發現狹小的地方除「獅子王」外,還擠住最少四隻狗,更狗隻便溺滿地,而「獅子王」的傷患不僅未有轉好,傷患及身體更有惡化。

多名義工獲悉後,疑有人以醫狗為名籌款斂財,其後更限制他們瀏覽其fb,同時亦搬離住所又不接聽電話,她們前晚一行六人遂往元朗警署要求徹查。

fb寫千字「自白書」呼冤

林女日前在其fb貼上洋洋千多字「自白書」,表示「我不是騙子」,更公開現時剩下的善款數目有九千多元,並稱她身為「獅子王」的暫託義工,善款僅用作醫療費,期間一切日常開支,均由她墊支,並質疑連日來批評她的人「凡事插口,真正出力幫忙做了甚麼?」 

警方發言人表示,暫時接獲一人報案,指他被騙二千八百元,案件列作「以欺詐手段取得財產」,已交由元朗警區刑事調查隊跟進。

爆肚幼豚屍浮避風塘

《蘋果日報》,2014/5/28

長洲避風塘昨早發現海豚屍體,水警輪接報將豚屍撈起,初步相信是一條年幼中華白海豚,事後由海洋公園人員剖屍確定死因。園方呼籲市民切勿在海上或泳灘亂拋垃圾,避免破壞海洋生態,影響鯨豚生活。

昨晨9時許,有巿民發現一條長約一米海豚屍體,在長洲避風塘對開海面漂浮,口部及腹部有明顯傷痕,部份內臟溢出。水警其後將豚屍撈起,初步相信海豚擱淺致死,復將豚屍運返香港仔深灣道水警南分區基地,再通知漁護署及海洋公園人員到場。

海洋公園職員事後將海豚屍體撿走剖驗,證實是一條年幼的雄性中華白海豚,屍體表面雖無明顯傷痕,但被發現時已嚴重腐爛,未能確認死因,園方已抽取樣本化驗。根據海洋公園數字,香港水域本年至今共發生21宗鯨豚擱淺個案,當中四條為中華白海豚,而香港每年大約發生20至40宗海豚擱淺事件,當中近七成為江豚。

為影靚相 龍友玩死動物

《蘋果日報》,2014/5/26

近年流行生態攝影,蝴蝶和雀鳥成為沙龍主角,有龍友卻為求方便而破壞生態,甚至辣手摧蝶。鳳園蝴蝶保育區的調查發現,六成受訪者目擊龍友以「人工」手法拍攝生態照片,包括摘去植物枝葉或移動目標生物。鳳園上月更有龍友捉起正在交配的罕有蝴蝶拍照,導致其手腳折斷死亡。

鳳園蝴蝶保育區訪問300名市民,62%稱曾目擊別人使用「人工攝影方法」拍攝生態照片,當中四成會摘去遮擋鏡頭的植物枝葉,三成把生物移到有利位置,另有三成放誘餌吸引生物,捕捉或飼養生物也分別佔一成半及一成。

鳳園項目經理趙玉蓮表示,蝴蝶在破蛹而出或交配時較易捕捉,上月就有一隻本港罕見的豹斑雙尾灰蝶交配時被捉去拍照,「手腳都甩晒」,當場死亡。鳳園類似死亡個案每月最少一宗。

雪凍活蝶方便拍照

趙續指,野生蝴蝶的翅膀難免有破損,有龍友索性捕捉蟲卵或幼蟲,拿回家養;拍照前先把蝴蝶放在雪櫃,把牠凍僵,方便拍照;摘去花朵或枝葉,貼上膠紙固定,自製拍攝場景,再放上誘餌吸引蝴蝶或雀鳥。有龍友更買了一條小蛇,放在戶外用石頭壓着,等待雀鳥獵食,「條蛇俾太陽曬到死死哋,就淋啲水等佢醒吓」。這不單破壞生態環境,動物或因花太多氣力獵食,最終無力交配甚至死亡,而蝴蝶一生只有一次交配機會。

隨着長實在鳳園附近興建大型住宅項目,趙擔心,龍友的破壞會令蝴蝶數量進一步減少。鳳園曾諮詢漁護署,對方指沒有法例針對非受保護動物。趙呼籲市民若在戶外目擊上述行為,應出聲勸喻,若在鳳園內發生,應通知職員。香港攝影會昨在鳳園的蝴蝶攝影比賽開幕禮簽署約章,呼籲龍友拍照時盡量減少人為破壞及滋擾。比賽籌得款項用作鳳園生態保育。

麻包袋驚現唐狗屍

《蘋果日報》,2014/5/25

葵涌揭發一宗離奇「兇殺」案。一頭走失唐狗,昨早被發現藏於紙皮箱內的麻包袋,遭棄於一間車行門外,愛協職員其後將狗屍撿走作進一步調查,稍後將安排獸醫確定死因。警方將案件暫列虐待動物案處理,由葵青警區刑事調查第二隊跟進,暫無人被捕。

主人稱三日前走失

昨晨8時許,有行人途經葵涌昌榮路9-11號一間車房門外,發現路面有一個紙皮箱,好奇下打開查看,赫見箱內放有一個麻包袋,內藏一條狗屍,立即報警。

警員接報到場,證實狗屍為一隻約2呎多長的黑色唐狗,頸部纏有狗帶,亦有繃帶包紮腹部,愛協人員其後奉召到場協助,根據狗屍體內的晶片聯絡狗主,狗主聲稱唐狗在本月21日走失,而由於唐狗腹部有病患,故此曾以繃帶包紮狗隻的腹部,但狗主不知道牠為何會死,以及藏屍麻包袋原因。

失蹤三日 警犬浮屍海面

《東方日報》,2014/5/24

警犬失蹤三日後浮屍海面,人犬情緣斷,領犬員心碎。自周二起失蹤的警犬Dax2,昨晨被途人發現浮屍於北角對開海面,水警到場撈起,證實牠已死去多時,不排除失蹤當日已墮海溺斃。領犬員獲悉噩耗,趕至水警基地認屍,情緒低落,需由友人攙扶離開。

昨晨七時許,有途人行經北角健康東街近消防碼頭,發現對開約一百五十米外的海面,有一具疑為狗屍的物體載浮載沉,於是報警。警方接報後,水警出動小艇到場,將一具繫有頸圈及狗帶的狗屍撈起,運返西灣河水警基地調查。據悉,狗屍已腐爛發脹,並無表面傷痕。

領犬員認屍 哀慟不已

由於懷疑該狗屍是日前失蹤的Dax2,水警通知警犬隊人員到場調查,證實正是失蹤的Dax2。Dax2失蹤當日休班帶牠散步的姓翁(四十三歲)領犬員亦獲通知趕往認屍,當認出屍體為Dax2時,哀慟不已。三小時後,三名警犬隊人員將Dax2遺體放入黑色膠袋,用警車舁送至新界北區沙嶺警犬隊總部內雪藏,翁稍後將前往領屍,並進行火化,骨灰會撒在警犬隊總部的公園草地。

Dax2是雄性瑪蓮萊犬,三歲四個月大,由荷蘭抵港,去年一月完成訓練後,即在港島衝鋒隊服役任巡邏犬。本周二上午約九時,翁趁休假特意到北角警署狗房,帶Dax2出外散步,走至海裕街一個建築地盤空地,翁解開狗帶予Dax2自由奔跑,詎料牠突然從岸邊鐵絲圍網上的破洞「捐窿」竄走失蹤。

失蹤警犬 屍浮北角海面 領犬員自責痛哭 盼安葬骨灰

《蘋果日報》,2014/5/24

3歲大雄性瑪蓮萊警犬Dax2走失三日後,昨被發現屍浮北角消防局對開海面,一時疏忽造成悲劇的領犬員,認屍後再度落淚。據悉,自從Dax2失蹤後,該名領犬員自責難過,昨已向上級申請希望能取得愛犬骨灰親自安葬,當局正在研究中。

昨晨7時許,有途人經過北角消防局附近,赫見一隻狗屍在海面隨水漂浮,於是報警,水警輪接報到場撈起狗屍,送抵西灣河水警基地,警員發現狗屍頸項繫有警犬隊的狗帶,體內晶片資料證實是走失的Dax2,Dax屍體完整,沒有表面傷痕,估計墮海後遇溺死亡,稍後會將屍體送往上水沙嶺的警犬隊總部剖驗,確定死因。

與Dax2相處18個月的姓翁(43歲)領犬員叫阿基,加入警犬隊約兩年,Dax2是他第一隻合作的警犬,人狗情深,本周二(20日)警犬失蹤後,他一度憂心得激動落淚,昨晨接獲消息後,聯同港島衝鋒隊警司楊志文及女友人往認屍,當場傷心灑淚。

警犬隊拜關帝求工作順利

消息稱,阿基自責沒看管好Dax2,近日顯得情緒低落,昨已向上級請假數天休息,並申請當局若將Dax2火化,盼由他安葬骨灰。消息稱,警犬隊面對連番警犬意外,昨晨大批隊員集合沙嶺警犬隊總部拜關帝,冀望警犬隊日後工作順順利利。另外,有領犬員質疑近年警方訓練警犬的方法,令警犬對人失去信用,因而連番發生事故。

本周二,休假的阿基返回北角警署狗房,帶Dax2外出散步,一路行到海裕街臨時海濱長廊寵物公園,阿基解開狗繩任Dax2自由走動,10多分鐘後,阿基發現Dax2不知所終,驚慌地四處尋找,公園附近一個地盤空地,近海邊鐵絲網有一個被釣魚人士剪開的大窿,他懷疑Dax2捐窿墮海失蹤,警方搜索無果,翌日現場海面發現一具狗屍,一度以為是Dax2,但水警輪到場發現是一頭無頭唐狗屍體。

水牛捱車撞 披血流鼻涕

《蘋果日報》,2014/5/24

兩頭流浪大水牛,昨日凌晨在元朗錦田繞道結伴同行期間,遭一輛私家車撞倒受傷,警員接報到場前,其中一頭牛已自行離去,另一頭流浪牛接受治理後,重返郊野,警方現正追緝涉案的車輛歸案。

涉案司機肇事後逃逸

昨日凌晨零時許,有途人行經錦田繞道大江埔對出時,發現一輛私家車高速馳至,並撞及路上兩頭水牛,意外後,司機未有停車報警,反而立刻開車駛離現場,可憐流浪牛被撞後腿部及牛身多處受傷流血,在馬路踟躕不前,且不停流鼻涕,狀甚痛苦,途人見狀報警求助。

警員到場前,其中一頭浪牛已離去,剩下一頭體重逾400磅的大水牛在馬路徘徊,由於恐怕再發生撞牛意外,警員封鎖行車線,暫時禁止車輛駛入,漁護署人員其後到場,為牛隻清洗傷口後,流浪牛恢復體力,自行離開,慢慢走向路邊草叢,繼續浪蕩生活。警方調查後,將案件列作「交通意外有動物受傷」案處理,正根據目擊者描述,追查涉案車輛及司機協助調查。                                    

售貨員虐狗候判

《蘋果日報》,2014/5/24

女狗主將唐狗及雪橇犬放養天台,任牠們日曬雨淋,兩狗疑長期未有足夠食物,被餓至皮包骨。愛護動物協會人員接報到場,見兩狗正在淋雨,全身濕透及發抖。女狗主昨承認殘酷對待動物,及未有為動物提供足夠遮蓋共兩罪,至6月11日判刑。

報稱售貨員的被告江凱琳(20歲),被控於去年9月沒有為患有嚴重皮膚問題的唐狗提供獸醫治療;同時未有為其飼養的唐狗及雪橇犬提供足夠遮蓋。

去年9月30日,愛協人員接報到被告住所附近觀察,發現被告兩隻狗在天台,由於當時正下雨,兩狗被淋至全身濕透及發抖,天台地面更佈滿排泄物。

警方到場調查,被告稱在一日前將兩狗放於天台,因未有發現正在下雨,故忘了將狗帶回單位內。獸醫證實兩狗均被疏忽照顧及沒有足夠食物,身體狀況因飢餓而處於極差水平,唐狗的背部皮膚更有嚴重創傷的傷口。被告稱曾在9月初為唐狗噴上藥物,但未有帶牠接受獸醫診治。

案件編號:TMCC199/14                                    

主人膠盆載墮樓家貓

《蘋果日報》,2014/5/24

土瓜灣新碼頭街翔龍灣一隻灰白色的長毛家貓,昨晚8時半,據稱在13樓住所窗邊玩耍期間,失足飛墮大廈低層的花園平台,當場吐血,奄奄一息,其一對男女貓主驚悉愛貓墮樓,大為緊張,報警後慌忙用膠盆撿載愛貓,待愛護動物協會的車輛趕抵後,立即一支箭奔上車,將愛貓送往愛協位於灣仔的總部搶救。

此外,昨午5時許,葵芳邨葵喜樓38樓一單位,一隻黑白色的花貓亦懷疑在主人離家期間,於窗邊玩耍時失足墮樓,飛墮大廈對開空地,當場慘死,警方架起帳篷將屍體遮蓋,其後尋獲男貓主趕返認屍,他驚悉愛貓墮斃,惰緒激動,蹲在地上掩面痛哭,需要親友攙扶安慰。消息稱,男貓主愛心爆棚,亦曾飼養其他寵物,而墮斃愛貓僅飼養半年,深得其歡心。

兩貓陳屍跑馬地

《新報》,2014/5/24

跑馬地布力徑昨早先後發現兩頭貓屍,途人認為有可疑而報警,警方調查後初步相信事件無可疑,將貓屍檢走。

昨早9時許,位於跑馬地布力徑38至60號及26至36號外,有途人發現兩頭貓屍,由於在短距離接連有貓屍,途人覺得可疑,疑貓兒遭虐殺,於是報警,警方接報調查後,根據貓屍表面傷痕判斷,初步相信事件無可疑,事後召食環署人員到場,將貓屍檢走。

警尋疑虐狗男子

此外,旺角發生懷疑虐狗案,前日傍晚,一名男子帶一隻狗到基隆街一間動物診所求醫,並聲稱其狗隻意外燙傷,狗主其後離去。職員為該狗隻檢查後,發現牠的頭、肚、腳及耳受傷,懷疑牠曾被虐,於是報案。警方經初步調查後,案件列作虐待動物,交旺角警區刑事調查隊跟進,正找尋狗主下落。

流浪牛捱車撞 司機不顧而去

《新報》,2014/5/24

兩隻流浪大水牛,昨凌晨在元朗錦田繞道橫過馬路時,被一輛私家車連環撞傷,私家車不顧而去,警員接報到場只發現其中一隻約400磅重的受傷流浪牛,漁農自然護理人員到場替牛治傷後讓牠返回大自然,警方列作交通意外有動物受傷事件跟進。

車禍中被撞傷的兩隻流浪牛,均為水牛。漁護署發言人表示,其中一頭受傷留在現場的水牛,約重400磅,其頭部、背部及腳部等身體多處流血,鼻孔更不斷流鼻涕,幸經檢查後證實傷痕均屬皮外傷,在現場進行基本治理後已讓牠自行返回樹林,稍後將再派員觀察水牛情況。
事發現場為八鄉錦田繞道近大江埔路中,昨日凌晨零時許,一名男子經過該處時,目睹一輛駛經私家車連環撞傷兩隻在路中漫步的流浪牛,私家車不顧而去,於是報警。

治理完畢 重返樹林

警員到場於現場只發現一隻身體多處受傷的水牛,而另一隻相信已離開,於是通知愛護動物協會人員到場協助處理,惟當愛護動物協會人員到場後,發現受傷水牛的體形龐大,無法處理,再要求漁護署人員到來協助,期間漁護署人員證實水牛的傷勢並不嚴重,僅屬皮外傷,遂替水牛進行基本治理後決定即場讓牠返回樹林。

2014年5月23日星期五

營救海豚惹爭議 海洋公園:跟足指引 團體:應先考慮能否野放 / 林佩怡

週一 2014-05-26
原文連結在此: http://www.inmediahk.net/node/1023175

營救海豚惹爭議 海洋公園:跟足指引 團體:應先考慮能否野放
圖片取自海洋公園新聞稿
(獨媒特約報導)5月17日一條條紋原海豚擱淺於西貢東灣沙灘,漁護署及海洋公園保育基金的「鯨豚擱淺行動組」決定把海豚送往海洋公園通宵搶救,然而海豚終究不治。香港海豚保育學會會長洪家耀及豚聚一家召集人黃豪賢對於營救海豚的決定表示疑惑,認為把垂死海豚長途跋涉地送往海洋公園,或會增加海豚的痛苦。獨媒上週四晚上收到海洋公園的回覆,園方表示當時已根據國際海洋專家認可的《岸上的海洋哺乳動物:處置擱淺動物的指南》,與漁護署共同作出營救決定。然而,兩個動物團體始終認為即使有國際指引可循,仍應就現場情況作決定,並應把能否將康復的海豚野放列為考慮因素之一。

海洋公園:已跟足指引處理

海洋公園在回覆中表示,當日園方的「鯨豚擱淺行動組」接獲漁護署通知後於晚上9時到達海豚擱淺的地點,由於入夜後未能在現場為擱淺的海豚進行詳細檢查,未能確定海豚只是短暫的體力透支,還是已到瀕死邊緣;而且海豚氣孔暢通,身體沒有傳出異味,身上亦無致命傷痕,並對周遭事物有意識及反應,故此推斷牠的健康狀況有改善的可能,認為沒有理據支持安樂死的處理方法。被問及遊人下午5時報警,為何拯救團隊晚上9時才到達現場,香港海洋公園保育基金高級傳訊主任謝栩瑩表示,遊人發現海豚後致電999緊急求助熱線,警方接報並通知水警,經過一番轉折漁護署才收到消息,然後轉告海洋公園;加上海豚擱淺位置偏僻,拯救團隊先要乘車到西貢,再先後乘坐大船和小艇才能到達現場,因此耽誤了營救行動。她呼籲市民若遇上鯨豚擱淺,應致電1823直接通知漁護署。

此外,海洋公園指出,根據《岸上的海洋哺乳動物:處置擱淺動物的指南》,只有符四項條件,才會為擱淺海豚進行安樂死:一,動物的身體狀況極差且不可逆轉(沒有機會康復),故有必要結束其痛苦;二,缺乏復康設施;三,沒有裝備或復康設施,而令拯救行動無法進行;四,動物重覆擱淺。因此,海豚能否野放並非營救團隊當時的考慮因素之一。海洋公園認為他們的團隊擁有專業知識和技能以及足夠、合適的裝備去處理海豚以施行營救,並表示園內有合適的復康設施和配套。假若事件中的海豚完全康復, 海洋公園及香港海洋公園保育基金會將與漁護署合作,盡可能把海豚放歸野外。

海豚保育學會:尊重生命 應先考慮能否野放

香港海豚保育學會會長洪家耀表示,從海洋公園的回覆看來,他相信營救海豚是個合理的決定,但他始終認為相關組織在決定營救海豚前,應當場考慮是否有能力把康復的海豚野放;豚聚一家召集人黃豪賢亦表示即使有國際標準指引可循,仍應視當場情況而作決定。

洪家耀再次指出,今次事件中的海豚屬條紋原海豚,該品種習慣群居生活,而且生活水域離本港非常遠,即使成功救回,能野放的機會也微乎其微,康復後很可能要在海洋公園的困養下渡過餘生。他明白不同團體對於營救動物有不同立場,海洋公園的立場是「救完再算」,而他個人認為一旦拯救海豚,便應為海豚的生命負上全責,不只是提供治療,更要有把牠放歸大自然的打算,否則營救海豚康復後只能困養於人造的狹小環境中,「失去自由可能比死更難受」。他說既然海洋公園自稱「尊重動物生命」,他期望園方能為動物「多想一步」,並考慮公眾意見。

豚聚一家:增加透明度

黃豪賢則對海洋公園營救海豚的決定表示有所保留,他表示絕大部份擱淺的海洋生物都難以救活,並認為公園內的設施(如食物、鹽的濃度、自然海浪等)無法與大海相比,營救過程中亦可能用上直達胃部的餵食管為海豚進行餵食,亦未知注射的抗生素份量為何,疑問是否有必要延長海豚的痛苦。此外,他認為海洋公園應增加透明度,把營救程序、醫療紀錄、死亡報告等相關資訊盡快及主動公開,讓公眾了解動物情況,並強烈要求海洋公園確切承諾豚聚一家提倡的「陽光政策」(24小時內公佈死亡消息、7日內交代死因、21日內公開動物醫療及解剖報告)。他表示在海洋公園處理動物死亡的事宜上,動物保育團體一直處於被動位置,海洋公園過往亦曾多次刻意不把相關資訊及新聞稿發給動物團體。他認為動物團體和傳媒均有知情權及監察的義務,期望若再遇上同類事件,海洋公園能主動聯絡相關動物組織,讓動物團體也能參與其中。

編輯:劉軒

強烈譴責海洋公園搬龍門、愧膺「全球最佳主題公園」 / 豚聚一家 Dolphin Family

週三 2014-05-21
原文連結在此: http://www.inmediahk.net/node/1023089

強烈譴責海洋公園搬龍門、愧膺「全球最佳主題公園」

昨日(5月20日) 午後,「豚聚一家」就前日傳媒揭發的中華鱘死亡消息,去信強烈譴責海洋公園不僅罔顧生命、更在通報機制上多番「搬龍門」,並要求園方向相關部門職員問責,以釋公眾疑慮。

內容如下:

海洋公園董事局盛智文主席 (Mr. Allan Zeman),

強烈譴責園方搬龍門、愧膺「全球最佳主題公園」

去年的十一月中旬,園方於傳媒多番追查下,始承認園內八十尾太平洋藍鰭吞拿魚 (英文名稱: Pacific Blue-Fin Tuna),於三個月內全數覆亡。就此事上,當時傳媒曾追問園方為何有所隱瞞、並遲遲未向公眾公佈死亡消息,園方卻訛稱是基於該物種並非屬於「瀕危物種」,故根據公園現行指引,不需對外公告。

無論如何,「豚聚一家」由衷堅信動物不論瀕危與否,絕不是作為決定是否通報公眾的基準,而且牠們作為地球上生命的本體,理應獲得平等的尊重和考量。即使如此,公園的謊言卻在最近發生的中華鱘死亡事件上表露無遺。

眾所周知,中華鱘 (英文名稱: Chinese Sturgeon ) 不僅屬國家一級的保護動物,而且國際自然保育聯盟(IUCN) 下列為極危物種 (Critically Endangered) 級別。 在過去的四月和五月中,園內竟然三週內發生兩尾中華鱘的死亡事件可秘而不宣,此次園方更訛稱是由於「展覽期未正式開始」,也沒有責任向外公告。

事實上,「豚聚一家」對於海洋公園自圓其說、變幻莫測的雙重通報標準,除表示匪夷所思和憤慨外,更認為此舉完全漠視市民知情權外,更有違公園推廣海洋教育和保育的職責。故此,懇請園方能妥善回應市民訴求,同時開誠布公解答下列問題,以釋公眾疑慮:
  1. 鑑於自2008-2014年期間,據悉,已有最少十一尾的中華鱘身亡。就死亡事件上,園方是否承認失職失責?
  2. 園方一直對外堅守所謂「引進動物機制」,表示在引進任何「極危」、「瀕危」、「易危」級別的物種前,定必作出詳細的可持續發展研究和評估。此事上,園方是否承認引進機制存在漏洞? 園方相關部門的管理層需負上責任?
  3. 請問公園到底基於什麼準則,作為決定是否公佈物種死亡的考慮? 園方能否落實「豚聚一家」一直爭取的陽光政策 (24小時內公佈死亡消息,7日內交代死因,21日內公開動物醫療及解剖報告)?
  4. 請提供該兩尾中華鱘的基本資料 (品種、估計年齡、性別、身長、來源地、健康及精神狀況、抵園日期及及圖片⋯⋯)
  5. 請提供該其餘13尾中華鱘的基本資料 (品種、估計年齡、性別、身長、、來源地、健康及精神狀況、抵園日期及及圖片⋯⋯)
  6. 請問公園在發現兩尾中華鱘出現異常舉動後,曾進行過什麼療程?請進一步提供詳細醫療及解剖報告。
  7. 請問園方在5月17日接收擱淺的原條紋海豚後,曾對該海豚進行過什麼具體療程?請進一步提供詳細醫療及解剖報告。
豚聚一家 Dolphin Family
2014年 5 月20日

擱淺海豚:救還是不救? / 林佩怡

週三 2014-05-21
原文連結在此: http://www.inmediahk.net/node/1023085

擱淺海豚:救還是不救?
圖片取自海洋公園新聞稿

(獨媒特約報導)上週六(5月17日) 一條條紋原海豚擱淺於西貢東灣沙灘,海豚未能自行浮上水面呼吸,身上滿佈傷痕,漁護署及海洋公園保育基金的「鯨豚擱淺行動組」決定把海豚送往海洋公園通宵搶救,海豚延至翌日近中午終究不治。動物保育團體對拯救海豚的決定有所疑惑,香港海豚保育學會會長洪家耀及豚聚一家召集人黃豪賢對均指出,從動物的角度出發,營救海豚未必是最好的決定,把垂死的海豚送往海洋公園可能只會增加海豚的痛苦。

海洋公園:只有一線生機 亦會盡力拯救

獨媒記者向海洋公園公共事務總監劉毓敏查詢拯救海豚的決定,劉激動地表示:「我們到場後已入夜,光線、設備不足的情況下我們無法為海豚作詳細檢查,而在運送海豚方面我們有豐富的經驗,絕不會加重海豚的傷勢,海豚送到公園時仍然生存!每條生命都很寶貴、很重要!動物的生命就如人命一樣,只要有一線生機我們亦會盡力拯救!」動物的生命當然十分寶貴,拯救生命也似是理所當然的。然而從動物的角度出發,「被搶救」到底是好事壞事?

營救過程或增海豚痛苦 促公開決策過程

對於拯救海豚與否,香港海豚保育學會會長洪家耀和豚聚一家召集人黃豪賢均有另類的看法。兩人指出,據海洋公園較早前發出的新聞稿,海豚被發現時已沒有能力在水中呼吸,而且身上傷痕纍纍,新聞稿中更引述香港海洋公園保育基金總監蔣素珊指成功把海豚送抵公園已屬「奇蹟」,可見海豚的情況未必適合長途跋涉由西貢送往海洋公園營救。

兩人表示,從人類的立場出發很容易會得出要「拯救生命」的結論,但對動物來說營救過程可能會使牠們更辛苦。黃豪賢說:「依照片所見,運送過程中海豚被放入狹小得不能轉身的空間,而且一般來說動物運輸期間都要注射鎮靜劑,抵達救援中心後海豚亦很可能被放入注滿藥水的泳池中,療程期間更會因為被人類包圍而感到緊張和不安。這樣的做法有可能只是增加了垂死海豚的痛苦。」

存活率極低 外國做法不一定拯救

洪家耀表示海豚擱淺多是生病,此外依靠海水浮力支撐身體重量的海豚一旦擱淺,很多時候都會受地心吸力影響而壓傷內臟,絕大多數命不久矣,存活率十分低。他指外國一般有三種做法處理擱淺海豚:一,若檢查後認為海豚健康情況許可,會直接放回大海;二,擱淺海豚身體過份虛弱或體型過大,不適宜進行拯救,會進行安樂死以減輕其痛苦;三、海豚情況不適宜立即放回大海或進行安樂死,則送往救援中心,治療後放回大海。

黃豪賢和洪家耀強調並非「馬後炮」,多次重申明白海洋公園要考慮現場因素,不論拯救與否都不是容易的決定,不宜妄下判斷。 他們促請海洋公園主動公開決策過程,讓公眾更了解營救行動的各種考慮因素。

野放機會微 勉強拯救不如加強保育海洋

洪家耀補充說,條紋海豚未曾出現於本港水域,而且習慣群體生活,該品種離香港最近的生活水域是台灣東岸,即使成功救回今次事件中的海豚,能把海豚運到台灣野放的機會甚微,放回本港海域也是不當,海豚最終可能會於公園的困養下渡過餘生。他又表示,國際上成功救活擱淺海豚的機率十分之低,而成功救活並且能放回大海的機率更是微乎其微。

在保育海豚的工作上,洪家耀認為與其放大量資源於拯救擱淺海豚,勉強延長垂死海豚的生命,不如將資源放在改善海洋生活環境之上,更合符成本效益。他認為搶救海豚雖然會引起公眾關注,但聚焦點卻落在海洋公園「偉大」的搶救行動,而沒有進一步關心海豚的保育問題。

動物應否有放棄治療的權利?

過往海洋公園亦曾處理兩宗海豚擱淺個案。2003 年海洋公園接收一尾擱淺的年老中華白海豚,海豚不足5日內於公園離世,至今具體死因不明;公園亦於2004 年接收擱淺的糙齒海豚,海豚在治療下存活了10個月。兩條海豚接受治療後均於短期內死亡,而且未見海洋公園有任何野放計劃。

根據目前香港醫管局對維持末期病人生命治療的指引,當維持生命的治療對末期病人再無淨利益時,病人有權拒絕無效用治療,避免醫學上無效的介入而延長痛苦。園方指「動物的生命就如人命一樣」,若再遇上同類事件,除了拯救之外,放棄治療會否納入海洋公園的考慮之內?獨媒向海洋公園查詢有關海豚擱淺的處理手法和考慮因素,至今尚未收到回覆。

編輯:劉軒

巨蟒潛軍營

《東方日報》,2014/5/23

赤柱黃麻角道解放軍駐港部隊赤柱軍營的廚房發現巨蟒,昨晨九時許,當值人員到雪櫃房取食物時,發現雪櫃底有蛇,因粗如成人大腿,不敢妄動,通知上級報警求助。警方召來「蛇王林」捉蛇,因隙縫太窄,不方便捕捉,由數名職員將雪櫃抬起,蛇王伸手入雪櫃底將蛇扯出,證實是一條大蟒蛇,因受驚極力掙扎,經過一番人蛇角力後,蛇王終將其擒住(見圖),放入布袋內,轉由警方送交漁護署處理。蛇王稱,擒獲的巨蟒四公尺長,緬甸種,雄性,因腹部脹大,相信由野外潛入廚房覓食,因太飽無法活動,正等候消化。

無頭狗屍非失蹤警犬

《蘋果日報》,2014/5/22

前日在鰂魚涌寵物公園走失懷疑墮海的瑪蓮萊警犬Dax2,至今仍未尋獲,昨日有市民在現場海面發現一具狗屍漂浮,一度以為是失蹤警犬,但水警輪到場發現是一頭無頭唐狗屍體,經狗隊辨認證實並非Dax2。

昨晨9時45分,數名警犬隊及衝鋒警員沿海裕街海旁繼續搜尋失蹤警犬,逗留15分鐘離去,至下午2時38分,有市民發現在海澤街鰂魚涌公園二期對開80米海面有一具狗屍。水警到場將狗屍撈起,發現為一具無頭唐狗屍體,水警將狗屍運返西灣河水警基地檢查,發現狗屍無晶片,通知狗隊人員辨認,證實並非Dax2。

至今下落不明

Dax2自前日走失後,至今下落不明,43歲翁姓領犬員阿基事後痛哭自責,向上級報告事件時稱感到內疚,昨日他仍休假未上班。前早8時許,休假中的阿基返回北角警署,帶Dax2到海裕街臨時海濱長廊寵物公園散步,阿基解開狗繩讓牠自由活動,十分鐘後不見牠,疑牠墮海報警,警方水陸搜索無果。


海洋公園擬鏟走鷺鳥林

《蘋果日報》,2014/5/21

海洋公園擬建大樹灣水上樂園,但環評報告指工程將鏟走0.75公頃的鷺鳥棲息地,受影響品種包括小白鷺、巖鷺和夜鷺等。報告稱會補償0.84公頃的林地作為緩解措施,但香港觀鳥會高級保育主任何沛琳指,大樹灣是鷺鳥在香港島僅有兩個棲息地之一,她批評「補償」措施根本沒有科學實證是有效,未來鷺鳥懂得移居機會極微。

補償措施成效成疑

據項目環評報告,在工程範圍內紀錄到8種有保育價值的鳥類,包括夜鷺、小白鷺、巖鷺等,而牛背鷺和大白鷺亦會途經該區。報告稱鷺鳥去年未有在當地繁殖,只是短暫停留該地,以此評定對鷺鳥生態影響非常有限。但何沛琳指出,2011及12年大樹灣均錄得鷺鳥繁殖紀錄,2012年更誕生約28隻夜鷺和小白鷺,她批評環評報告僅憑一年紀錄判斷鷺鳥已移居,未能作準。

大樹灣水上樂園預計2017年落成,工程導致0.75公頃鷺鳥夜間棲息的池塘和植林損失,被評估為中度至輕微的影響。項目擬提供林地修復及補償,提供類似的池塘和植林生態區供鷺鳥夜間棲息。但何沛琳指鷺鳥習慣在固定地方棲息和繁殖,未有成功例子證明鷺鳥懂得轉移去補償林地,她反問:「如果佢起完樂園,又做唔到補償效果點先?」她指港島僅餘小青洲和大樹灣有鷺鳥棲息,損失其中一個都十分可惜。 

蛇王追擒3呎綠鬣蜥

《蘋果日報》,2014/5/21

一條2歲大、身長約3呎的綠鬣蜥,昨晨在紅磡和黃公園「露面」曬太陽時,嚇着公園職員報警,蛇王協奉召到場展開水陸追捕,綠鬣蜥一度「甩尾」躍入水中潛逃,最終被蛇王擒獲。蛇王稱今次已是今年內第四度在區內捉獲蜥蜴,相信是被人棄養放生。專家則提醒市民飼養蜥蜴前必須三思,因蜥蜴成年後體重會大增,最終恐要棄養收場。

一度「甩尾」潛入水池

事發於昨晨10時許,上址公園男職員,目睹一條全身呈鮮綠色的蜥蜴,趴在水池邊石塊享受「陽光浴」。職員因擔心蜥蜴會對遊人造成威脅,於是便報警求助,由警員召蛇王協。蛇王協(周伯新)到場後,發現該蜥蜴是南美綠鬣蜥,遂俯身走落石堆察看,更發出「嘶、嘶」聲音,企圖將對方引過來。惟綠鬣蜥並不理會蛇王,聞聲馬上逃去,竄入石隙中。蛇王遂伸手捉實牠尾部,再用手套探入罅隙引捕,惟蜥蜴卻奮力甩下約長1呎尾巴,拔足狂奔及跳入池中,其後又爬返上岸,蛇王落水窮追,蜥蜴終當場被擒獲,再交由警方處理。

香港兩棲及爬蟲協會會長楊嘉文指出,綠鬣蜥屬雜食性動物,成年的會「食齋」,以植物為主食,牠們年幼時因細小較受歡迎,售約300元,惟成長後因體形龐大,而被人棄養或放生,多數均難以適應香港的冬天生活。因此建議蜥蜴愛好者應三思而行,考量環境是否許可,及能否堅持飼養牠10年或以上。

領犬員為警犬哭崩

《東方日報》,2014/5/21

警犬疑墮海失蹤,領犬員哭斷腸。在港島衝鋒隊服役的瑪蓮萊警犬Dax 2,昨晨由休班領犬員帶至北角海旁一地盤空地散步減壓,期間為牠解下狗帶「鬆一鬆」後,牠突然由岸邊鐵絲網「捐窿」竄走,領犬員連番呼喚無果,恐「好拍檔」失足墮海,立即通知同袍到場協助,展開水陸搜索,但無發現。領犬員一度心碎痛哭逾十多分鐘。警方其後發出Dax 2的照片,呼籲市民協助尋犬。

失蹤的Dax 2為雄性瑪蓮萊犬,三年四個月大,約一米長,戴黑色頸箍,由荷蘭抵港,去年一月完成訓練後,即在港島衝鋒隊服役任巡邏犬。據悉,牠未有接受游水訓練。照顧及帶領Dax 2的高級警員姓翁(四十三歲),廿多年前加入警隊,前年八月調職至港島衝鋒隊擔任領犬員,陪伴Dax 2成長,人狗感情深厚。

闖草叢 再衝出鐵絲網破洞

消息稱,翁及Dax 2平日工作繁忙,甚少有時間休息放鬆,昨晨近九時,翁趁人狗休假,特意返回北角警署狗房,帶Dax 2出外散步減壓。人狗走至警署二百米外的海裕街,進入寵物公園毗鄰的未動工建築地盤內,翁疑見附近人流甚少,為愛犬解下狗繩,任牠自由奔跑,詎料Dax 2突衝進約兩呎高的草叢,再從岸邊鐵絲圍網一個三呎乘三呎的破洞竄出,翁急忙上前欲拉回Dax 2時,牠已不知所終,翁大聲叫喚無果,慌忙通知同袍到場協助。

不排除跣腳 水警輪搜索

翁雖無親眼目睹Dax 2墮海,但警方不排除牠會「跣腳」墮海,派出水警輪搜索,但無發現。據悉,翁得知找不回拍擋後,曾嚎哭十多分鐘,需由同袍拍肩膀安慰,並陪同他返北角警署等候消息。

昨午四時許,三名警犬隊人員曾到場調查,據其中一名警員透露,警犬並無接受游水訓練,建議警方增設此項訓練。

警方發言人表示,領犬員休班期間,可由其他當值領犬員照顧警犬,包括帶犬外出散步,但大部分領犬員基於關心自己警犬的緣故,亦會在休班期間照顧其警犬。警犬隊將檢討事件。案件現列作「遺失政府財物」處理。

警犬走失已非首次。今年四月,沙田一隻曾「一犬當關」撲噬兇警惡漢揚名的瑪蓮萊警犬Fantom,在天水圍受訓時,疑聞草叢發出聲響,跑入草叢查看後失蹤,至翌日被發現被私家車撞死殉職。

2014年5月21日星期三

「豚聚一家」再戰海洋公園被阻嗌咪 / 撒雅

週二 2014-05-20
原文連結在此: http://www.inmediahk.net/node/1023057

「豚聚一家」再戰海洋公園被阻嗌咪

(獨媒特約報導)關注海洋生物權益團體豚聚一家繼兩個月前到海洋公園正門派傳單後,前日上午(5月18日)再次到海洋公園「踩場」,向到訪公園的遊客揭露困養海洋生物的殘酷,教育公眾重視動物權益。豚聚一家召集人黃豪賢帶同長約1米的「血海豚」,控訴園方「假保育,真虐待」,要求「零表演,零囚禁」,並促請公眾停止購票觀賞動物表演。活動期間,警方一度上前指有人投訴音量過大,要求豚聚一家成員停止使用擴音器,黃豪賢指警方未有理據證明廣播的分貝過高或對公眾造成影響,質疑園方欲打壓言論自由。

10360751_10152467477896565_1026280092_o

嗌咪被指音量過大 疑園方打壓言論自由

8名豚聚一家成員及義工到達海洋公園門外,隨即有約10名保安及警員到場監察。警員表示接獲投訴指豚聚一家製造噪音,要求停止使用擴音器,只派發傳單。黃豪賢要求警方提出實質理據,證明廣播發出的音量有影響公眾,又反指公園的廣播聲浪更大,質疑此舉只是園方藉以河蟹反對聲音的手段。警員最後只著豚聚一家注意聲浪及安全便離去。

10388823_10152467478821565_182065320_o

活動有成效 小孩司機都支持

黃豪賢表示對是次活動滿意,認為聲稱全球最佳的主題公園不應以各種理由和手段,打壓動保人士的聲音。他表示成功派出全部大約500份傳單,遊客大都樂意了解傳單上的訊息,更有接到傳單的小孩問「為何動物那麼可憐,海洋公園還要這樣對待牠們?」,甚至有城巴司機特意下車取閱,黃豪賢認為活動能有效教育公眾,尤其是小孩子,宣揚尊重生命的訊息。

黃豪賢又指有別於上次行動,今次園方容許團體在公園正門空地派發傳單,他們得以不必在危險的馬路穿插,又未有如去年示威中阻止他們展示「血海豚」,顯示園方這次的處理彈性較大,做法較為合理,但亦希望園方能更公開讓公眾得知園內動物的種種真相。

別強逼你的子女做元兇!/ Mark Mak

週四 2014-05-15
原文連結在此: http://www.inmediahk.net/node/1022962

別強逼你的子女做元兇!

這幾天在網上臉書有這樣的一個故事被交叉轉載──包括愛動物的、養動物的或不愛動物的、不養動物的都看到。

一位任職某大醫院社康護士的講師,向一班註冊護士及助產士學生講學,應如何教導那些將為人父母的準家長去對待家中飼養中的寵物──當嬰兒出生後, 寵物可能會產生妒忌,因而有可能會抓BB,有一定風險,直接點說就是最好將飼養中的寵物遺棄 !

人類的道德水平其實應該會隨著知識水平的提高而進步的。隨著我們對動物越來越深的了解,已經知道大部份動物對人類都是友善的。特別是已被公認為 COMPANION ANIMALS(同伴動物)的貓和狗。家中的動物普遍被認為可以裨益小朋友的健康成長,培育他們的愛心與責任心。 也因為我們已視飼養的動物為朋友,甚至家人,我們對他們就有一定的道德責任,不可以隨意丟棄。因此很所有文明的城市都在教育下一代要如何愛護動物,如何與 動物和諧共處,在地球共享資源; 要領樣,不棄養……噢!我們香港卻出了一位這樣的半專業人士說那樣的偉論。

我嘗試同情地去理解。這位仁兄相信也並不是刻意仇視動物吧,對他來說,最重要應該是保住飯碗。在這個充斥著「怪獸家長」的「投訴之都」,一旦新出生 的BB因為動物而毛髮有損,大有可能被追究到自己頭上。所以最保險的做法,是從「顧客」的角度出發,也為自己利益著想,犧牲動物實在無可厚非啊!

我只希望堂上的學生是有獨立思考的人,也有勇氣向醫院作出投訴,拒絕成為「遺棄甚至殺害動物」的幫兇。

但現實是,總會有護士學生相信這位老師所講的,日後也總會這樣教導那些將為人父母的,亦總會有父母信以為真的將動物遺棄的,就這樣,因為一個生命的出生,就害死了另一個生命。何等的弔詭地令人羞愧。

父母們,如果你有打算「為家中小孩著想」而遺棄動物,請你記住在子女長大後將真相說出,你曾經因為他們而將生命丟棄,看你的子女會不會原諒你。因為,你沒有經他們同意,就強逼他們做了「元兇」。

當Singer遇上Regan / 謝曉陽

週四 2014-05-15
原文連結在此: http://www.inmediahk.net/singer-regan

當Singer遇上Regan

前言:這是四月中寫的一篇文章,寫在往台灣參加「動物解放、動物權與生態平權——東、西方哲學與宗教對話」國際會議之前。短短兩天研討會,被猛灌知識,除了Tom Regan(上圖) & Peter Singer(下圖)兩位動物倫理學家之外,來自泰國、馬來西亞、德國等學者,也在會上發表了精彩論文,當然還有我們久久仍被她牽動,為她心動的佛門英雌「昭慧法師」。惟知識迄今仍消化不良,一旦消化,定當再撰文,以感謝玄奘大學安排了這麼一次動保盛宴。

四月底,到台灣玄奘大學參加一次探討動物倫理及權益的研討會,已經有好一段時間沒有回去了,這一次,是慕名而回,慕著兩位當代動物倫理大師Tom Regan 和Peter Singer之名而回。這數十年,談到動物倫理學,兩位大師的兩本經典是必讀之作:《The case of Animal Rights》和《Animal Liberation》,台灣均有譯本,譯名分別是《動物權益探索》及《動物解放》。有趣的是,二人有關動物倫理的理論根源,來自兩位思想截然不同的哲學家:康德及邊沁,探討的是「權利」及「效益」兩個不同的理論範疇。

10325507_10152357805861855_6283085600257629663_n

這裡,不打算深入介紹康德和邊沁的思想了,因為這是好幾本書的事情,這裡只想指出,Peter Singer和Tom Regan發展各自有關動物倫理的論述時,來自這兩位哲學家。首先,Peter Singer引用邊沁的效益主義,指出人類不應該去傷害動物,所以像因畜牧業、實驗室等建立的人和動物的關係,均應該停止。他的邏輯是:首先,動物跟人類一樣,也有感受恐懼和痛苦的能力,動物的智商,也應比初生嬰兒及部分低智商的成人為高,因此,不應該將動物排外在人類思考道德對象之外。比如,在九把刀電影《十二夜》中,一頭黑狗在收容所被捕狗索拖行,牠掙扎,想逃走,咬得舌頭鮮血噴灑滿地……我們很難說這隻狗沒有感受痛苦的能力吧?!基於這個思考,Peter Singer認為動物也應該被歸納作為人類的道德思考對象,也即在做與不做之間的判斷裡,動物的愉悅與痛苦,要被考慮在內。再如,黑熊被抽膽汁,以Peter Singer思考,是絕對不能做的,因為不符合效益主義。試問,一隻黑熊被困二十年,不僅失去自由,而且每天還要很痛苦地被抽兩次膽汁,然後,膽部還會同時出現炎症潰爛等病況痛楚,這對Peter Singer來說,非常不符合效益主義。更何況,熊膽汁目前最被人強調的葯效,就是清肝明目,而坊間很多植物像菊花杞子,均有相同療效,何必要黑熊受如此大的痛楚呢?

然而,Peter Singer引用效益主義作為發展動物倫理學的框架,也受到挑戰。比如,像日本漁民以「科學研究」和「維持傳統文化」之名,大量捕殺鯨豚,在他們的說法裡,相關研究對人類產生極大效益,所以捕殺應該繼續。於是,便產生誰來判斷效益的價值問題,按照Peter Singer的說法,到了最後一步,沒有其他方法時,動物還是要犧牲的。然而,這種說法引來挑戰。為了避免這些挑戰,Tom Regan提供了另外一個理論框架。

Tom Regan根據康德「義務論」主張的普遍道德律,提出動物也應和人類一樣,擁內在的道德價值,其本身的存在就具有價值,具有權利(right)也亦具有生活主體(subject-of-a-life)。簡單來說,他認為動物和人類一樣,擁有其主體性,人類沒有權利憑藉自己的價值觀和經驗,去賦予動物一些價值。比如,我們憑什麼以「科學研究」和「維持傳統文化」之名,去大量捕捉鯨豚,然後拿牠們去解剖、做實驗?同樣,我們又憑什麼認為,由於熊膽具有治療人類疾病的葯用價值,所以可以活活將一隻黑熊困在鐵籠裡,每天抽兩次膽汁,又或是,儘管人類真的覺得賽狗賽馬很好看,娛樂性豐富之餘,又可以滿足賭博欲望……然而,按照Tom Regan的看法,人類沒有權利透過各種訓練、葯物等,將之馴練成一聽到槍聲就瘋狂奔跑的動物,一隻真真正正像笛卡兒筆下的「機器」。

在西方,動物倫理學發展得很早,甚至可以追溯至古希臘時期,兩三千年了,然而,將動物倫理用在動物保護運動上,也是近世紀的事,當中,理論與運動之間,該如何謀合及轉進,大家還在學習,尤其在亞洲社會,還是在芽芽學語階段。

**本文已刊於《新生代》五月號

領犬員解開狗繩任由活動  警犬散步走失疑墮海

《蘋果日報》,2014/5/21

3歲大雄性瑪蓮萊警犬Dax2,昨晨被休班領犬員帶到鰂魚涌寵物公園散步,為讓警犬自由活動,有人解開狗繩,結果Dax2瞬間走失,領犬員懷疑警犬走過附近空地,穿過鐵絲網窿墮海,憂心落淚,警方隨即展開搜索,惜至凌晨未有下落。

棕黑色的Dax2,3歲零4個月大,28公斤。由於早年有警犬叫Dax,因此叫牠Dax2。牠來自荷蘭,經過四個月訓練後,去年1月開始服役,領犬員為姓翁叫阿基(43歲)高級警員,他任職警犬隊約兩年,駐守港島總區衝鋒隊,18個月來,Dax2從訓練到執勤一直由阿基負責,人狗情深,阿基放假時仍常返回北角警署狗房照顧愛犬。

昨晨8時許,休班中的阿基,回到警署帶Dax2外出散步,一路行到海裕街臨時海濱長廊寵物公園,阿基解開狗繩任Dax2自由走動,10多分鐘後,他竟發現Dax2不知所蹤,驚慌地四處尋找,公園隔籬有一個地盤空地,近海邊鐵絲網有一個被釣魚人士剪開的大窿,他懷疑警犬捐窿墮海,於是通知上級。

警方急召水警輪搜索,惜無結果,阿基一度憂心得落淚。至下午1時許,有駕駛人士報案指,在柴灣大潭道發現一受傷狗隻,大批警員趕去調查,惜未能尋到該犬,未能確定是否就是Dax2。

下午4時許,三名警員重返海裕街空地調查,其中一人表示,瑪蓮萊犬天生充滿好奇,懷疑有東西吸引其注意力走脫,經此一役,警隊須考慮增設游水訓練給警犬。據悉,水警輪在海上遍尋無果,亦不排除Dax2循陸路走失。

年內第五宗意外

這是一年內第五宗瑪蓮萊警犬意外事件(見下文),香港犬隻訓練總會創辦人張松照表示,瑪蓮萊警犬接連發生問題,是顯示警犬訓練有問題,並非瑪蓮萊野性難馴,該犬種勇猛,服從性高,天生懂游泳,是一種極優良警犬。

消息稱,警犬如普通體重達20公斤或以上的狗隻一樣,在戶外活動須牽着狗繩,警方沒就此問題回應,僅稱領犬員休班期間,可由其他當值領犬員照顧警犬,但大部份領犬員基於關心自己警犬的緣故,亦會在休班期間照顧其警犬,警犬隊會檢討事件。本港警隊現時有71隻巡邏犬,接近九成多即64隻為瑪蓮萊犬,警方重申該犬種適合警務工作。

Dax2小檔案

犬種:瑪蓮萊犬
性別:雄性
年齡:3歲4個月
體重:28公斤
身長:約1米
出生地:荷蘭
服役時間:去年1月
駐守地:港島總區衝鋒隊

瑪蓮萊犬特性︰
勇猛矯健
忠心聰敏
服從性高
易於訓練

瑪蓮萊警犬近年意外

20/05/2014
3歲雄性瑪蓮萊警犬Dax2被帶到鰂魚涌散步,領犬員解開狗繩後走失,懷疑墮海失蹤。
24/04/2014
4歲雄性瑪蓮萊警犬Ajax,在旺角警署訓練時突然發惡,咬傷一名警長右手大拇指。
04/04/2014
7歲半雄性瑪蓮萊警犬Fantom在天水圍廈村巡邏時走脫,其後被發現在港深西部公路被汽車撞斃。
20/07/2013
3歲雄性瑪蓮萊警犬Vijay被帶出紅磡警察行動基地散步,途中遇見載有兩隻警犬的警車狂吠,領犬員勒繩制止被牠咬傷。
17/05/2013
隸屬西九龍衝鋒隊的7歲瑪蓮萊警犬Mario,咬傷誤闖狗房的兩名警官。 

                               

貓BB疑被虐 頭爆眼凸慘死

《蘋果日報》,2014/5/20

一頭僅三個月大的小貓,昨晨由男主人發現伏屍在元朗八鄉一間村屋門外,頭爆眼凸,懷疑遭毒手,警方調查後相信貓隻死因有可疑,正加緊追緝疑兇歸案。

現場是城門新村一間村屋,昨晨11時許,54歲姓鄭戶主發現屋外一個筲箕被推倒在地,飼養在內的一頭小貓伏屍地上,頭部有明顯傷痕,眼球凸出,身旁有大灘血迹,鄭懷疑案件是貓殺手所為,立刻報警求助。

警員及愛協人員到場,為貓屍拍照存檔,調查後相信貓頭曾受到猛烈撞擊,估計被人以硬物鑿爆頭慘死,其後將貓屍撿走作進一步調查,愛協發言人稱,死去小貓屬於本地短毛貓,玳瑁色,警方已接手調查,列作虐待動物案處理。

痛失小貓的鄭先生向記者表示,由於家中常有老鼠出沒,約兩個月前朋友贈送一頭小貓,以作驅鼠之用,他遂將小貓放置在門外的筲箕中飼養,詎料不幸遭毒手,鄭對事件感到傷心:「始終都養咗兩個月,點都有感情嘅。」                                    

海洋公園中華鱘 三周死兩條

《蘋果日報》,2014/5/20

海洋公園最新引入15條「國寶級」中華鱘幼魚,其中兩條死亡。海洋公園在今年2月,由內地引入該批中華鱘,但接受隔離檢疫期間,其中兩條分別在上月及本月受感染死亡,現正調查原因。公園沒即時公佈中華鱘死亡事件,園方解釋一般會待新魚完成隔離檢疫並展出才會一併公佈有關資料。

本報昨接獲消息,海洋公園兩條新抵港的中華鱘死亡。一批15條的中華鱘,由內地全國水生野生動物保護分會人工圈養成長再贈送予海洋公園,2月18日抵港並接受隔離檢疫,原定今年下旬於「中華鱘館」展示,代替現時館內九條中需回歸內地的六條中華鱘。按規定,公園的中華鱘成長至一定體形便需回歸內地,並放歸自然等。

園方無即時公佈

園方昨日經本報查詢後證實,其中一條中華鱘上月被發現泳姿不正常,被獸醫發現腮部有感染,在4月21日死亡。今月再有一條中華鱘表現異常,終在5月11日死亡,獸醫發現多個內臟被感染。三周內有兩宗死亡個案,園方稱沒即時公佈,是因現為隔離檢疫期,一般是待公開展示後才公佈死亡數字,迄今最少五條中華鱘在園內死亡。

園方已通知本港漁護署,及調查死因。中國水產科學研究院長江水產研究所的代表,本周也會到公園檢查檢疫中的13條中華鱘。

香港魚類學會會長莊棣華認為,人工圈養的中華鱘由於過份受呵護,長途運送、環境轉變等因素,可令弱者被淘汰,他認為中華鱘可能在運送途中感疲勞,令感染問題惡化致死。另外,有關注海豚權益的組織,發起本周六(24日)舉行全球性「棄缸救友」抗議,在海洋公園對出巴士站集會,促請海洋公園停止人工飼養海豚。

兩中華鱘死亡 海洋公園涉延報

《蘋果日報》,2014/5/20

海洋公園再發生「國寶級」魚類死亡事件。園方昨晚證實兩條屬國家一級保護及瀕危動物的中華鱘在隔離檢疫期間,於上月廿一日及本月十二日先後死亡。解剖報告顯示,牠們分別死於鰓部和多個內臟器官受感染,感染原因仍在調查,但相信與後勤設施無關。海洋公園昨否認延遲近一個月才公布事故,指事發後已即時通知漁農自然護理署、中國農業部及全國水生野生動物保護分會,但按現行通報機制,園方會在檢疫期完結後才一併對外公布動物死訊。漁護署指,已接獲海洋公園就兩條中華鱘死因提交的初步報告。

海洋公園指出,十五條人工圈養下繁殖的中華鱘由全國水生野生動物保護分會送贈,並於今年二月十八日送抵海洋公園及接受隔離檢疫。

將與內地專家共尋死因

至上月廿一日及本月十二日晚上,兩條中華鱘先後被發現呈現不正常的泳姿,動物護理團隊隨即向中國水產科學研究院長江水產研究所尋求意見,並根據指示診斷及治療,但兩條中華鱘都在短時間返魂乏術,園方正密切監察其餘十三條正在隔離檢疫的中華鱘,並於本周內安排內地水產專家到場確定死亡的中華鱘感染原因。

海洋公園動物及教育部執行總監蔣素珊表示,對兩條中華鱘離世感到難過,將竭盡所能與內地隊伍合力找出死因,並繼續監察其餘十三條正在隔離的中華鱘情況。

海洋公園已非首次有中華鱘死亡,中央政府於○八年贈送五條中華鱘予海洋公園,但其中一條運港不足三日便遭海狼噬殺。

條紋原海豚擱淺 肺出血不治

《蘋果日報》,2014/5/19

一條長約2.05米、重約68公斤的雄性條紋原海豚,前日下午5時許,被三名行山客發現擱淺於大浪東灣沙灘上,三人報警之餘,亦協助將海豚放回海中,令其皮膚保持濕潤及保持呼吸;水警及海洋公園人員深夜將海豚救走搶救,惟延至昨晨11時許終告不治。經獸醫剖屍確定牠是因患上急性肺出血致死,身上所有淋巴結、肝臟和脾臟出現發炎症狀。

港首宗活體擱淺個案

香港海洋公園保育基金總監蔣素珊說:「該擱淺海豚身體非常虛弱,被發現時身上已有多處明顯傷痕,體重亦較正常的輕超過兩成,加上牠曾擱淺於沙灘上,故能成功將其由西貢送返海洋公園接受治療,已屬奇蹟。」她續稱今次是香港首宗條紋原海豚活體擱淺個案,在1996年及之前亦曾有五條條紋原海豚的擱淺紀錄,但全屬屍體發現個案。

根據資料,除有中華白海豚和江豚是本港「居民」外,亦有約14種鯨豚偶然訪港,當中包括條紋原海豚、長吻真海豚、抹香鯨、長鬚鯨及偽虎鯨等。而條紋原海豚屬中體形海豚,擁有深灰色背部,及粉紅色或白色腹部。從面部向後延伸到背鰭下方,有一片白色火燄狀圖斑,而身側各有兩條由眼睛後方伸出的粗黑色長條紋,一直延伸至肛門。

冚公屋K仔飯堂 毒婦連狗帶署

《東方日報》,2014/5/19

主人販毒累埋隻狗都要拉!「公屋婦」利用觀塘油塘邨住所,涉嫌作為「K仔」飯堂,警方接獲線報監視後,至前日採取行動掩至搜查,當場拘捕涉案「毒婦」,同時兩名少年疑在屋內「開餐」被捕,檢獲約值五萬元懷疑「K仔」及包裝工具,由於女疑犯飼養一頭雪橇犬,恐獨留在家無人照顧亦被帶走。

兩名吸毒少年被捕

現場油塘邨貴塘樓一單位,觀塘警區特別職務隊接獲線報,指上址單位被人利用開「K仔」飯堂,專門招呼熟客在屋內「即買即索」,探員喬裝街坊混入大廈監視,獲知毒窟主持懷疑是一名婦人,於前日下午四時許,認為時機成熟,掩至該單位突擊搜查,在屋內檢獲四百六十克懷疑「K仔」、電子磅及毒品包裝工具等,毒品總值五萬元。探員當場拘捕姓黎(卅五歲)女毒販,而兩名十六歲少年懷疑正在「開餐」索K被捕。由於女疑犯飼養一頭雪橇犬,擔心獨留在家無人照顧,遂帶同返警署轉交有關部門處理。

據悉,有現場探員對於該毒窟荼毒青少年感到心痛,目前案件轉交觀塘警區刑事調查隊追查毒品來源,務求徹底剷除。

貓BB疑遭狂徒劏肚

《蘋果日報》,2014/5/18

昨晨6時許,屯門藍地順風圍一幢興建中村屋地盤旁空地,發生懷疑殺貓案。一隻僅兩個月大雄性虎斑紋花貓,被發現倒斃地上,肚部破穿,部份腸臟溢出,死狀恐怖,村民見狀報警。警員到場調查後,懷疑小花貓遭人虐待,案件列虐待動物處理,為貓屍拍照後召愛護動物協會人員將貓屍撿走,再交獸醫剖屍檢驗其死因。

尋了哥BB 李伯中空寶

《蘋果日報》,2014/5/18

上月24日在屯門走失、引發全城尋雀的失蹤主角了哥「BB」,一直杳無音訊。19歲愛心少女Alison卻喜獲「自來了哥」,她懷疑牠便是BB,昨安排BB主人李伯「認雀」,李伯憑三個特徵確定牠不是BB,失望不已;Alison則希望成為牠的新主人。

少女盼成新主人

Alison為大專學生,正修讀高級文憑課程,家住牛頭角上邨常滿樓30樓一單位。談及此段人鳥情,她說前日早上起床時,發現一隻了哥站在其房間窗外望着她,於是餵牠食麵包,其後了哥飛入其屋內不肯走。Alison發現牠識講「早晨」,且在屋內行多過飛,不食生果,她記起早前全城尋找失蹤了哥BB的新聞,懷疑牠是BB,其後她離家上學,但晚上返回時發現了哥竟被家人趕走。

及至昨晨,「自來了哥」突然又飛入其房間,Alison於是將牠捉入籠中,並致電《蘋果》要求代找失散了BB的李伯「認雀」,其後她將了哥帶往屯門給李伯辨認,李伯發現該雀的腳較BB的幼及頭頂羽毛較長,伸棍入雀籠,若是BB應會站在棍上,但該雀卻不停躲避,證實並非BB,一場歡喜一場空。

Alison事後將了哥帶走,由於牠似患病曾屙爛屎,於是先帶牠去獸醫診所治理和觀察兩周。Alison表示,估計該隻了哥有人養,希望先尋找到牠的主人,若果無人認領,她希望成為牠的新主人。

受傷小海豚擱淺大浪東灣

《東方日報》,2014/5/18

西貢出現拯救擱淺小海豚行動。一條長一點五米的小海豚,昨午五時許,游到大浪東灣近岸位置擱淺掙扎,身體多處受傷,無法游回大海。多名外籍人士途經上址,發現小海豚擱淺被困,立刻落海拯救,並圍抱小海豚保護,其他遊人亦趕至協助,獲悉小海豚仍然有氣息,只有身體擦傷,遂致電報案求助。

警方接報後,即時聯絡漁護署和海洋公園人員到場處理。海洋公園發現人表示,昨晚已成功拯救小海豚,並設法將小海豚帶返海洋公園檢驗。

後巷滿雜物污水惹鼠患

《東方日報》,2014/5/17

黃小姐日前途經深水埗桂林街,突然聽見有「吱吱」聲不斷從一大廈後巷傳出,「望真啲原來係幾隻好似男人手掌咁大嘅老鼠喺後巷搵食,仲有幾廿隻烏蠅飛嚟飛去,條後巷好多垃圾同污糟水,仲有好多雜物,好恐怖!」黃不滿擺放雜物人士有欠公德,同時要求食環署盡快派員清理,以免散播病菌。

已提三宗檢控

食物環境衞生署發言人指出,接獲轉介後曾派員巡查,發現上址有食肆在後巷擺放雜物,已檢控負責人,同時安排潔淨服務承辦商清理該處的雜物及清洗後巷,並在上址一帶進行防治蟲鼠工作。根據紀錄,由去年一月至今,該署共接獲五宗投訴以及提出三宗檢控。

發言人強調,根據《簡易程序治罪條例》,任何人在公眾地方擺放物品造成阻礙,可被檢控,一經定罪,最高可被罰款五千元及監禁三個月。

昂坪狗患危及遊客安全

《東方日報》,2014/5/17

日前一宗流浪狗追流浪牛,以致牛撞傷遊客意外,揭發昂坪一帶狗患問題嚴重,惟漁護署捕捉流浪狗乏力。本報日前於昂坪廣場、昂坪市集及對開巴士站均發現狗蹤,「重災區」巴士站一帶已淪流浪狗地盤,牠們「眼超超」向遊客甚至流浪牛「宣示主權」,甚至有人曾目擊流浪狗咬傷遊人,不過,仍有遊客餵飼及近距離拍攝。大嶼山警區由去年至今,接獲逾五十宗流浪狗傷人個案。漁護署發言人亦指非常關注昂坪的流浪狗問題,過去一年捕獲四十六隻流浪狗。


男子避債借宿 恩將仇報 毒殺友人貓

《蘋果日報》,2014/5/16

避債男變貓殺手,毒殺好友的小貓女後「潛水」。一對居住在深水埗劏房的愛貓情侶,好心招待避債友人到家中暫住,詎料有人恩將仇報,前晚趁情侶外出時,毒殺屋內一隻小貓後失蹤,警方正追查該青年下落,貓主情侶事後大怒,揚言與對方絕交。

昨日凌晨1時許,21歲姓李男子與女友,返回荔枝角道283號8樓劏房的住所時,赫見其中一隻飼養的貓女陳屍屋內,口部滲血,屍身僵硬,附近有嘔吐物及大灘血迹。早前因避債而寄居上址的23歲姓郭男友則失蹤,李立刻致電對方查問,對方初時只稱曾見過小貓匿藏在衣櫃內,再三追問,有人表現閃縮,支吾以對,更慌忙收線,其後更聯絡不上。

屯門貓屍斷三截被棄

李懷疑郭與愛貓離奇死亡有關,考慮後決定報警。警員接報到場,初步調查認為案件有可疑,其後通知愛護動物協會人員到場,將貓屍撿走化驗,以確定其死因。警方事後將案件列作虐待動物案處理,由刑事調查隊跟進,探員正追查郭某的下落。

愛協發言人指,死去的貓屬BB貓,約兩個月大,由於貓屍嘴角有血迹,死因須待獸醫進一步檢驗。痛失愛貓的情侶事後助查,兩人表示家中養有五隻貓,有大有細,揚言與郭不再是朋友,日後不會再聯絡。

另外,屯門一個垃圾收集站亦發生殺貓疑案,昨姓陳晨運客發現一頭屍身斷開三截的小貓,肚破腸流,雙眼凸出,死狀恐怖,疑遭虐殺分屍。警員調查後,估計貓隻被狗咬死,列作動物屍體處理,並安排愛協將貓屍檢走化驗。愛協稱,死去的貓約數月大,屬於本地虎斑紋短毛貓,其性別及死因有待檢驗。

青竹蛇現東頭邨 嚇煞街坊

《東方日報》,2014/5/16

毒蛇公園「打霧」,嚇煞晨運街坊。現場黃大仙東頭邨富東樓對開公園,昨晨七時許,有居民在晨運期間,發現一條全身青綠、約兩呎長的蛇,在草叢內張牙吐舌蠕動,有街坊認出是有毒的青竹蛇,相信牠在打霧,擔心會傷害其他晨運客,立即報警求助。警方將現場範圍封鎖,有街坊避免青竹蛇竄入民居,嘗試以雜物將青竹蛇圍困,但蛇逃過圍堵,爬落去水渠內「玩樂」。最終警方召來蛇王協助,輕而易舉從坑渠內將青竹蛇一手扯出,放入布袋帶走。



2014年5月16日星期五

五月天,想起千千百百個黃忍 / 謝曉陽

週二 2014-05-13
原文連結在此: http://www.inmediahk.net/1022923

五月天,想起千千百百個黃忍

兩年前,也是五月天,一隻小黃貓下顎骨完全斷裂,嚴重內傷,被發現血泊於深水涉某舊樓天台,送到診所時,面露驚恐,氣若游絲,診所後來給牠取名「黃忍」,意謂牠很能忍痛,一條小漢子。

事隔兩年了,想起「黃忍」,大家心裡還在揪痛,然而,這兩年來,我們不僅沒能為黃忍鳴冤雪恨,而且多少個黃忍相繼出現在香港不同角落,像大家較熟悉的「麗麗」,比較不熟悉的「官塘貓家族」,都還是死得不明不白,無處控訴。根據「十八區動員專員」的統計數據資料,從2013年的5月至2014年的4月,已處理了近百宗個案,其中牽涉近500隻動物,當中以狗的比例最多,貓僅次之。

而3月底至4月中的3個禮拜內,已經至少有9個嚴重或懷疑虐待動物案件發生,儘管當中5件獲警方受理進行調查,但受理調查,跟落案起訴相關嫌疑人,還有好一段距離。「黃忍」案中,警方最後調查結果是:牠在街上受傷,但又掛念經常餵牠的婆婆,於是自己爬回上天台……。見過黃忍死前照片的人都應該可以憑常理推斷,當時身受重傷的牠,如何能爬五六層樓上天台,除非坐電梯吧。這案中,儘管大部分動保人士都不能接受警方這項解釋,但反正案件就這樣結了,不服氣,就告到律政司那裡去吧!

黃忍事件後,社會上爭取成立動物警察的聲音明顯響亮了,這也是動物團體及立法會議員組成了「爭取成立動物警察大聯盟」的背景。「大聯盟」要求警方正視虐待動物案件,並在警隊目前的編制內,成立一支專責動物被虐待案件的隊伍。民間團體之所以提出這個要求,主要基於兩個考慮:第一,2011年11月由警方、漁護署及愛護動物協會組成的「動物守護計劃」實行至今,成效不彰,近乎名存實亡。第二,這兩年來,虐待動物情況日益嚴重,似有向警方挑戰之勢,警隊內急需一支從接獲投訴、判斷動物受虐情況,到偵查等過程,均具有專業知識的隊伍,以行動告訴施虐者:警察會跟你來真的!

我們了解,警察牽頭組成「動物守護計劃」的原意,是由於一般警察沒有調查動物受虐待的經驗,有一次,跟一位警察聊天,他就坦誠,在一些沒有明顯被砍斷手腳、嚴重傷口的情況下,他們無法判斷是否有動物受到虐待。於是,「動物守護計劃」用意是,有市民報警,告知懷疑有動物受到虐待時,警方除了自己到場之外,便應通知愛護動物協會及漁護署,要求派出督察及獸醫到達現場,憑藉他們的專業技術,判斷是否需要將相關人士逮捕歸案,或拘留調查。然而,有好一些情況,警方到了現場,在未有足夠的專業判斷之下,便毅然決定不通知愛協及漁護署,這顯然是破壞了「動物守護計劃」所設正的運作框架。

此外,這兩年來,在愛協身上,也出現過一些情況,明顯破壞了「動物守護計劃」的合作構想。前年12月,被鞋帶綁頸入肉的花貓「甜甜」和極度消瘦內臟多處嚴重衰竭的小狗「Philipe」,分別被主人帶到非牟利獸醫診所就醫,診所人認為事件可能涉及虐待動物,於是通知愛護動物協會,希望憑藉「動物守護計劃」通知警方。結果,愛協人員認為,既然主人親自帶狗就診,就不必起訴主人了。但診所還是認為事態嚴重,決定自行報警。後來,警方也判斷事態嚴重,並開File進行調查。此一情況,也在顯示目前的「動物守護計劃」在處理動物受虐案件時,到底哪一方擁有最終決定權,判斷「是否屬於虐待案件」及「應否對案件進行深入調查」時,是愛協?還是警方呢?

黃忍冤案未雪,虐待動物接二連三,警方成功進行起訴的寥寥可數,上兩周,荃灣除了出現連環虐殺貓案之外,更有人公然將一隻短毛貓吊屍後巷,似要向警方挑戰,暴力,在漫延及發酵。「動物守護計劃」組成兩年多,既然成效不彰,警方應該認真思考,成立動物警察,抑止動物施虐者了。

*本文已在五月四日刊於《明報》論壇版
*照片提供:Mark Mak

團體批評:政府遲遲未立法禁止熊膽製品入港 / 水晶

週一 2014-05-12
原文連結在此: http://www.inmediahk.net/node/1022879

團體批評:政府遲遲未立法禁止熊膽製品入港
圖:禁止熊膽製品輸入香港 Ban Bear Bile Imports to Hong Kong

(獨媒特約報導)香港動物團體發起「立法禁止熊膽製品輸入香港」集會遊行已經有兩年多了,近月,公民黨立法會議員毛孟靜去信特區政府追問相關情況,但政府繼續怠懶處理。當年集會發起人之一的動物地球總幹事黃繼仁對政府態度表示極度失望,他指出,熊膽製品市場大多在內地,要有效爭取取締熊膽製品,需與內地動保人士裡應外合。

01
圖:「立法禁止熊膽製品輸入香港」集會遊行

2012年5月的集會遊行後,黃繼仁曾經嘗試以電郵方式與內地動保人士聯繫,但卻遭內地「河蟹」了,他說,「雖然這樣會變得較難溝通,但也不排除會有進一步行動。」當年遊行的唯一和最終目的都是拯救和保護亞洲的黑熊(又名:月熊),他指出,由於亞洲黑熊已被列入瀕危物種國際貿易公約,即被列為最瀕危的物種其中之一。當年遊行後,時任立法會議員余若薇便在立法會的衛生事務委員會提出了以下動議,並得到出席投票的議員一致通過:「本會要求政府立法禁止任何人以不人道方法取熊膽成份的中藥材或中成藥在香港出售或進入香港。」但由於事務委員會的動議對政府沒有法律約束力,所以政府可以不跟從。

03
圖:亞洲動物基金解救的一頭黑熊死亡後被發現因抽膽汁導致體內生長眾多腫瘤。

慘不忍睹 血跡斑斑

「活取熊膽汁」是指那些給人囚禁在所謂的熊養殖場中,日日夜夜不停地從活生生的熊體中抽取膽汁的,完全是因為人類的無知和自私才令到熊類受盡殘酷和不人道的對待。活生生的熊體中抽取膽汁的實況是在「熊養殖場」內放滿多個大籠子,籠子內的熊(瀕臨絕種級別的亞洲黑熊)的肚子還箍上一件鐵衣(馬甲),而鐵衣上面還有一條鋼管是專用來取熊膽汁用的。人類把導管插入活生生的熊的體內去抽取膽汁,而這樣得來的熊膽汁只是用來治療一些小病小痛,例如頭痛、痔瘡等等。更可悲的是那些僥倖保住性命而存活下來的熊,一生就只能被困在狹窄且無法伸展四肢的籠中,每天日日夜夜不停地飽受抽取膽汁的痛苦。採集熊膽汁的次數極之頻繁,而熊的腹部上的傷口更是不可能痊癒,因為膽汁多的熊最少一天取兩次,膽汁少的熊最少兩天取一次,一般而言,每一隻在熊養殖場的熊要受著被抽取膽汁的痛苦最少十年。然而因為長年累月的折磨,傷口從來不閉合痊癒,不幸地,很多熊都得了腫瘤,即「癌症」,而且很多熊都是患上了肝癌。也因為熊要長年累月地穿著鐵馬甲地被抽取膽汁,鐵馬甲都已經腐爛了,不知道已經受了多少年的折磨。也有些人會認為活體砍下的熊掌是「人間極品」, 而那些「熊養殖場」并不會「浪費」和「錯過」任何可以得到利益的機會,所以可憐的熊即使被人砍掉了兩隻前掌,還是要忍受痛苦,每天活生生地被人類從熊的身體上抽取膽汁達幾次之多。

05

香港法例沒有保護熊

在2012年2月16日,中藥協會會長(原:中藥管理局副局長)房書亭表示自己曾親眼見過活取熊膽汁,他說:「活取膽汁過程就像開自來水管一樣簡單,自然、無痛,活取膽汁完了之後,熊就痛痛快快地出去玩了。我感覺沒什麼異樣!甚至還很舒服,且中國的養熊業已到達養豬業的水平,藥商養熊是保護野生熊的最佳方式。」直到今時今刻的中醫藥規管條例,只要經過國家安全驗證便可批核到香港售賣。而經國家批准的含熊膽藥品卻並未受到「瀕危物種條例」及「瀕危野生動植物種國際貿易公約」限制。多個動物關注團體要求有關當局修改法例及將熊膽製藥列入《瀕危物種條例》以受限制。另外,黑熊屬受保護動物,而且熊膽製品也有代替品,政府理應仿效多年前被禁售的老虎及犀牛等成份的產品入口一樣,禁止熊膽製品入口香港。根據「保護瀕危動植物物種條例」中指出,其標本在公海引進、出口、再出口、進口或管有以作商業用途一般都已被全面禁止。

以植物類中藥取代熊膽

熊膽,一直被人類視為靈丹妙藥,人類食用熊膽的目的是為了清肝、明目,也有人用在治療癲癇、痔瘡、肝膽病、糖尿病和惡性腫瘤等等,但這些其實全都有可以替代熊膽的藥材,如;板藍根、大青葉、黃連、黃芩湯等等。早在2008香港大學中醫藥學院進行為期4年的熊膽替代品研究。初步研究結果更顯示出黃芩、黃連和黃檗對急性的肝損傷和肝纖維化有很好的療效,也具有「保肝」的功效,更能抑制肝癌細胞增長,成功率達80%,比熊膽高20%,並能防止癌細胞轉移。助理教授馮奕斌博士更建議利用植物類的中藥去取代熊膽。所以,根本沒有任何必要去殘害另一條生命。
編輯:謝曉陽

兩岸的動物 / Mark Mak

週四 2014-05-08
原文連結在此: http://www.inmediahk.net/node/1022796

兩岸的動物

很多人到外地都會有這樣的習慣,喜歡拿人家不同的地方,和香港的比較。比物價、比交通、比食物、比人……而我,可能是「職業病」,當然是喜歡比「動物權益」吧! 週末我和幾個動保戰友到台灣參加「2014動物解放、動物權與生態平權國際會議」,每秒鐘想著的,當然都是動物。

比較,不一定是外國的月亮圓。 我們住在新竹一個較小的社區,在短短兩條街已找到四家有買賣動物的寵物店,而最叫我不安的,是每家都必定賣摺耳貓。香港的動物福利雖然落後,但摺耳貓的熱潮都過去了吧,而相信很多人都已經知道,摺耳貓因為基因問題,一出生就帶著各種的遺傳病來到這個世界,是繁殖者的黑心作業。在西方不少地方已經有法例禁止繁殖摺耳貓。香港 摺耳貓病友會的Doris 告訴我,在台灣,摺耳貓依然是相當流行的。

在旅館吃早餐的時候,卻出現驚喜。一對夫婦拖著兩隻唐狗一起進餐,一隻乖乖的伏在地上,另一隻一直向主人擺尾討吃。又有一個晚上我們在咖啡室談到深夜,一隻貴婦一直都伏在主人身邊。原來在台灣政府是沒有嚴格法例禁止動物在食肆出現,而是由持牌人自行決定。這一點,也真讓我們羨慕。

這次到台灣參加「2014動物解放、動物權與生態平權國際會議」,會議是在玄裝大學進行,校園內也見到不少狗狗在自由蹓躂。有一天,一隻狗狗自己跑進了會場,還在大堂正中央撒了一大泡尿。但現場的朋友都處之泰然,慢條斯理的去清潔,對狗狗沒有半句責斥,根本沒當是一回事。我們幾個香港人看在眼裡,都被那種和諧的氛圍所感動。大抵人畜共融就是這個意思吧,人類和動物共存於一個地方,也共同享用這個地方。那就說不上是誰弄污誰的地方。

會議結束前有一個圓桌論壇,出席的學者除了要發表總結外,更要即時回應台下與會者的提問。而令人難以置信的是,論壇的嘉賓竟有台北市動物保護處處長嚴一峰先生,他的職位大概類比於香港漁護署的署長級官員。而當日,嚴處長將他的動物政策、管治理念、及眼前的種種難題開誠佈公、無所保留的闡述。對台下的提問也毫不迴避的,有誤解澄清,有不足承認。那一刻,我回想自己過去幾年如何乞求香港漁護署的溝通,而漁官如何賣弄官僚,對動物如何冷漠不仁……種種經歷說是「折墮」也不為過。要他們出席這種公開的論壇,坦誠面對民間團體及聆聽不同的聲音?那是在夢裡也不會發生的事。

這樣一比,能不沮喪?!

單就台北市而言,動物權益的整體發展的確走得比香港前。

給梅窩居民的公開信——梅窩黃牛面對的困境及解決問題的初步建議 / Simon Cheung

週四 2014-05-08
原文連結在此: http://www.inmediahk.net/node/1022792

給梅窩居民的公開信——梅窩黃牛面對的困境及解決問題的初步建議

各位梅窩居民:
2012年年中,一群黃牛開始慣常在梅窩市區出沒,兩三年間,建立了一種習慣,就是秋冬季在村落裡生活,春夏季每天傍晚走出市區,夜宿梅窩市政大樓外三角草地或銀礦灣海灘,早上返回村內。

牛群一般從鹿地塘村或梅窩鄉事會路出銀樹街,左轉銀石街到三角草地,或再經其他小徑到海灘。牛群有時亦會從鹿地塘村的魚塘經消防局出市區。

除了每天沿特定路線往返外,牛群間中還會在市區遊蕩,吃路邊和花園裡的植物。最遠會沿銀礦灣路走到碼頭一帶,甚至去到直升機場,以及沿嶼南道走上荔枝園村。

近年梅窩大興土木,交通非常繁忙

2012年年初,渠務署在銀礦灣路多個路段進行渠務工程,令路面變窄,至今還未竣工;其後,魚塘一帶及消防局門前也展開大型的渠務工程,目前工程正進行得如火如荼;銀景中心旁邊地盤正在興建私人樓宇,各項工程導致大量大型車輛每天在梅窩市區狹窄的街道上穿梭。

梅窩近年人口增加,巴士班次越來越頻密,而銀礦灣路、銀石街是所有進入梅窩市區的巴士必經之路,另外,市區內的泊車位已供不應求,銀樹街半邊街道經常泊滿私家車,變成單線行車。

牛群,帶著小牛,每天在人多車多的街道上行走,其實非常危險。尤其是在早上繁忙時間,如果牛群走到碼頭一帶遊蕩,生死就只是一線之間。

去年已發生幾次車輛與黃牛輕微碰撞事件,情況令人擔憂。

街坊盡公民責任

一直以來,我和一些街坊經常在牛群進出市區的時候到街上幫忙,例如趕牛上行人路或揮手示意司機減慢速度,以減少意外的發生。如果發現牛群走向碼頭,我們會盡力阻止,因為那邊交通最繁忙。有時牛群在銀礦灣路堵塞交通,我們接到通知,也會趕去現場幫忙趕牛返回行人路上。

對牛來說,未來梅窩市區的環境只會越來越惡劣

市區內兩幅官地(消防局旁邊和銀灣村旁邊)已完成土地勘探,估計也快要動工興建樓宇,據說準備興建居屋。規劃署早年建議將梅窩翻新成怡情小鎮,估計各項工程也快將上馬。村內丁屋的興建和翻新亦如雨後春筍,草地買少見少。長遠來說,人口肯定激增,交通只會越來越繁忙。

4月初,一小牛出生,目前跟著牛群每天往返村落和市區,肉眼觀察,還有好幾頭母牛正在懷孕,相信短期內還有小牛出生。

牛群會帶著牛BB每天在交通繁忙的街道上來來往往,這情況無論對牛、路人或駕駛人士都是非常危險的。

可能的後果

交通意外隨時可能發生,輕則車死牛BB(嶼南道及西貢每年都有車死牛的事故),重則有人受傷或死亡,後者萬一出現,輿論將會一面倒傾斜向支持遷牛(到他區),甚至殺牛。

牛群選擇「定居」市區的得失

市區內當然有牛喜歡的東西,否則牠們不會選擇「定居」市區。一些居民喜歡牛,不時餵飼;公園還有另類植物可吃;打風落雨的時候可以到涼亭躲避;沙灘晚上蚊蟲少,可以睡個好覺。

可是,牛生活在市區,經常被投訴阻礙交通,影響環境衛生,所以兩年多前,牛群中所有公牛已無辜地被閹割了。(註一)

牛還會亂吃東西(例如垃圾桶內的東西);喝被污染的水(村內排污系統還未完善,不少家居污水直接流進田野);也不時被建築廢料弄傷。

去年10月中,沙灘音樂節後,多隻黃牛遇襲受傷,其中1號牛女不但腳受重擊,還吃了(被餵飼?)有毒的東西,倒地不起,若非獸醫半夜到場搶救,早已走上黃泉之路了,第二天傍晚,1號牛女再次被襲,右角也被打斷,血流披臉,約10天後,8號公牛像前面幾隻牛一樣,臥地不起,愛護動物協會獸醫到場診治,判斷其脊椎嚴重受傷,以後不能行走,並即場將牠人道毀滅。

梅窩黃牛過去的活動範圍

昔日梅窩盛產稻米,家家戶戶養牛,牧童每天放牛上山吃草,晚上帶回家中牛棚,而梅窩牛牯塱村村民的養牛方法比較特別,就是農閒時趕牛上山,農忙時才上山找牛回來耕田。棄耕後,牛就在原來荒廢了的田野以及附近一帶山頭繁衍生息。多年來,人牛相處融洽。

以前黃牛的活動範圍甚廣,除了村內田野,亞婆塱、黃公田、神樂院一帶山頭不時可以見到牛的蹤影。

只是近年梅窩面貌不斷變遷。田野蓋上樓房,鄉村小徑變成公路,車來車往,鄉村逐漸脫變成有各種基本設施的小市鎮,牛生存的空間逐漸減少。

村民估計,幾年前白銀鄉鹿地塘等的排水道工程以及重置行人路和緊急車輛通路等工程,或許是迫使牛群走出市區的其中一個原因。

解決問題的初步建議

我和一群梅窩居民正計劃邀約鄉委會代表、區議員以及漁護署的官員見面,希望集各方的力量,解決目前的危機。

我們初步的想法是放牛歸山,讓牛像以往一樣在亞婆塱、黃公田、神樂院一帶山頭生活,遠離民居。我們相信,梅窩年長的原居民,仍有人懂得如何趕牛上山的,只要群策群力,事前做好部署,是可以安全送牛上山的。

我們會先深入了解過往牛群的活動範圍、若需要,會建議政府及民間力量,到適當的地點開拓水源,清理枯樹藤枝,確保青草生長,甚至建牛棚,給牛遮風擋雨。估計有足夠的誘因,牛就會願意留在山上生活。

我們不會低估這方案可能面對的困難,希望關心牛的梅窩居民能夠挺身而出,集思廣益,共同為牛出一分力,若梅窩居民都袖手旁觀,牛的命運只能交由交通事故以及市鎮發展來決定了。

保育黃牛的理由

昔日黃牛為梅窩人默默耕耘,讓梅窩人豐衣足食,開枝散葉,梅窩人應心存感激。而且,黃牛是有靈性的動物,文明社會應該善待牠們。此外,黃牛見證著梅窩農業的興衰,是梅窩重要的文化遺產,保育梅窩黃牛就是保存梅窩的農耕文化和歷史。

無論是原居民還是後來遷入以此地為家的梅窩人,請好好珍惜這群(可能是最後的)黃牛,任意糟蹋,將來必定追悔莫及。

梅窩居民 Simon
2014年5月

註一:據說是為了控制牛隻的數目,可惜這些決定牛群命運的人沒攪清楚他區的公牛會闖進來,目前的小牛就是外來牛下的種,所以,閹割所有梅窩公牛不可能控制梅窩牛隻的數量,只會白白令牛受苦。

漁護署年花十萬公帑殺野豬 議員指無需要 / 劉軒

週一 2014-05-05
原文連結在此: http://www.inmediahk.net/node/1022734

漁護署年花十萬公帑殺野豬 議員指無需要
圖:西貢野豬狩獵隊2009年出動到塔門島捕殺三頭野豬(取自蘋果日報)。

(獨媒特約報導)立法會財務委員會審核2014至15年度財政預算案,其中漁護署回覆議員有關野豬狩獵隊的提問,表示每年有關開支為十萬元,在過去五個財政年度射殺野豬數目共270頭。提出問題的立法會議員毛孟靜認為,此開支並無需要,人與野豬可和諧共處,不應為狩獵行為提供藉口。香港野豬關注組幹事黃豪賢表示漁護署對狩獵隊的監管不足,捕獵過程令野豬承受不必要的傷害,亦對附近市民造成危險。

漁護署的答覆指,兩支民間野豬狩獵隊分別於1981年及1995年成立,以處理野豬對市民造成的滋擾及潛在威脅。記者向署方查詢十萬元的實際用途為何、「每年十萬」是從何年開始,署方只回覆未能提供有關資料。

社會開始關注野豬權益
毛孟靜指出,十萬元雖然在預算案中佔比例不大,但是不必要的開支。她表示曾與野豬關注組到村內視察,發現野豬與人能自然地相處,「是真正的和諧,唔係河蟹」。她認為野豬的數目不多,可以加建圍欄、絕育等方法減低對居民的影響,不應為狩獵行為提供藉口。

黃豪賢認為議員的提問反映社會意向,狩獵隊並無意義,浪費公帑,希望政府制訂更好的保育政策,探討野豬對社區的影響。他指現時政府仍未有對香港野豬數量作完善統計,以控制野豬數量為由而射殺野豬是缺乏基礎。英國亦曾以「絕育放回」的手法處理野豬,證明射殺非唯一方法。

狩獵隊:行動依守則 繁殖率高必須射殺
西貢野豬狩獵隊隊長陳更指出,漁護署接獲居民投訴後,會評估現場情況,認為野豬對人造成威脅,狩獵隊才會出動,每次事後要撰寫報告,隊員每開一槍都有嚴格規定,會依循有關槍械射擊的「安全防禦法」,盡量以一槍殺死獵物減輕痛苦。陳又指關注組「唔明白事實」,野豬繁殖率高,破壞力強,會摧毀農作物,加上並非受保護動物,必須以射殺方式控制數量。

關注組:野豬不傷人 狩獵隊無王管
黃豪賢反駁,在大圍隆亨邨事件中,野豬並沒傷害人,而且地理環境將人與野豬分隔,不構成威脅,但狩獵隊仍然在接近居民、小學生放學時進行狩獵,構成危險,質疑狩獵隊的行動沒有嚴格規定。黃又指出曾有影片拍到狩獵隊在晚間亂槍掃射,從新聞報導中亦可見野豬大多負傷逃走,未能一槍擊弊。他解釋,野豬的頭骨堅硬,狩獵隊射野豬頭部打不死牠,外國捕獵野豬都會射其心臟,若野豬負傷逃離,也必須追蹤牠,免牠傷重慢慢死去。黃指狩獵隊向漁護署提交的行動報告內容粗疏,未有提及狩獵隊的子彈用量,亦無提及當中野豬的死亡數量及狀況,可見警方及漁護署未有嚴謹審核及監察野豬狩獵隊。

黃續指,野豬只會在受驚的情況下才會作出防衛,可能攻擊人類,未有聽聞野豬曾主動攻擊人而造成任何傷亡。他指野豬平日多於林地、草原或農田郊野地帶出沒,此為牠們的棲息地,但有人卻以野豬破壞草地為由要求射殺,此理由實在微不足道,但卻要因此犧牲野豬的性命,為本末倒置。

記者:劉軒、楊梓勤

鱷龜「逃亡」墮樓重創

《蘋果日報》,2014/5/14

旺角砵蘭街一隻在大廈平台飼養的鱷龜,昨日清晨懷疑因大雨令到龜箱中水滿瀉,牠浮起後爬出龜箱「逃亡」,意外穿越欄杆墮樓,當場重傷,事後須人道毀滅,警方正聯絡龜主作進一步調查。

意外現場為砵蘭街304至306號德祥大廈,昨日早上11時半,一隻一呎長的鱷龜從三樓平台墮樓,直墮路邊,撞爆龜板濺血,有途人發現「天降大龜」,報警求助。

須人道毀滅

警員接報到場調查,曾經拍三樓住戶大門,卻沒有人應門,附近街坊指戶主可能已經返內地,警員於是在附近視察,發現平台有一個龜箱,懷疑早上下大雨,雨水浸滿龜箱,鱷龜被浮至箱邊爬出箱外,其間穿越欄杆時意外墮樓。

漁護署發言人表示,工作人員撿走墮樓鱷龜檢查之後,發現牠的傷勢過重,因此須人道毀滅。鱷龜屬於淡水龜,原產地為北美和中美洲,近年人工繁殖成為寵物龜,可以成長至兩呎多長,現時一隻幼年鱷龜的售價約為數百元。

猴子貪玩墮樓負傷逃

《東方日報》,2014/5/13

大命猴墮樓不死拒救!昨午五時許,三隻猴子在葵涌安蔭邨附近山頭,闖至安蔭商場七樓天台玩耍,其中一隻成年猴子失足,跌落安捷街對開斜坡,身體多處受傷,嘴部吐出血絲,仍能負傷橫過馬路,竄入對面的裘錦秋中學(葵涌),爬上一株大樹上休息,校工致電報警,另兩隻猴子則受驚逃去。

警員通知漁護署職員到場,擬將受傷猴子救下,但牠躲在樹頂,職員用繩網敲打發出聲響,企圖唬嚇令牠走下,惟不得要領,最後牠突然急速跳落地面,攀越學校圍牆,然後跳過鐵欄,向安捷街山坡逃去無蹤,因其身手仍然靈敏,相信傷勢不重。

助擒藏毒青年後 警犬噬警員

《蘋果日報》,2014/5/12

一隻警犬昨傍晚由高級警員拖着在中環碼頭巡勤期間,突然發現一名擦身而過的青年「味道有異」涉嫌藏毒,於是不斷狂吠通知拍檔截查,其間青年疑心虛狂吞懷疑毒品落肚並拔足逃去,警員及警犬窮追終將青年按地制服,惟警犬卻情緒異常高漲,繼續撲向青年吠叫,拍檔警員多次勸止,結果警犬不認主,轉而撲噬警員,警員右臂受傷,要與涉藏毒青年一併送院。

昨傍晚6時半左右,一名衝鋒隊高級警員領着警犬,與另一便裝警員在中環碼頭對開的民光街巡邏,其間警犬突然向一名路過的戴帽青年狂吠,警員懷疑對方藏毒於是截停調查,其間對方將手中懷疑毒品塞入口中吞服。警員見狀即要求對方嘔吐,惟對方連番咳嗽無果,狀甚痛苦地稱「我好辛苦呀」,警員欲拍其背部協助時,對方突掙扎逃脫。

異常興奮站起狂吠

警員拖狗追約20米即將青年制服按地,其間警犬亦不斷吠叫,並撲向青年有所行動,高級警員喝令其冷靜及坐下,惟警犬卻異常興奮,不聽教地不時站起身狂吠。當領犬警員與多名增援而至的同袍,合力制服青年時,警犬卻突然發惡,噬咬警員主人的右手臂,他奮力甩開後,即三度喝令:「sit!」,並為警犬戴上口罩,警犬最終安靜伏在地上。

2014年5月15日星期四

野豬覓食 警盾牌陣驅趕

《東方日報》,2014/5/7

野豬路邊覓食兩現身,警敲盾牌驅趕入山林。現場為沙田作壆坑路與水泉坳街交界,昨午一時許,有途人行經上址香港女童軍總會博康營地對開路邊,赫然發現一隻身長約一米的野豬在徘徊,疑在覓食,於是報警。但警員趕至現場時,野豬已不知所蹤,於是收隊離場。

女警叫「返去喇」

及至下午四時許,該野豬又再在現場現身,牠一時走到路面,一時走到草陂,兩男一女警員到場查看後,擔心野豬會襲擊途人,於是持警棍及盾牌戒備,期間向野豬逼近,並不斷用警棍敲打盾牌,嘗試將牠驅往向附近山坡,野豬一度未有理會,與警對峙一小時後,終於步返山林,在旁監視的女警則邊行邊向野豬叫道:「返去喇!返去喇!」最終野豬亦如其所願消失於山林中。

2014年5月13日星期二

北角碼頭放生 即撈轉售

《東方日報》,2014/5/7

不少善信會在佛誕放生祈福,昨日北角碼頭有大批善信購買海產在岸邊放生,有一行十人佛教徒便花八千元購買十多桶海鮮放生,但善行之舉卻為他人帶來無限商機,有市民冒險闖入碼頭底部實行「即放即撈」,捉回善信剛放生的海鮮,當中不乏兒童,不過現場既濕滑又有暗湧,捉海鮮如「搵命博」。

大批善信昨到渣華道街市購買海鮮,再到北角碼頭放生,有人更請來法師唸經,中午高峰期每小時約有二、三十人。有十名佛教徒一擲八千元購買十多桶石斑、龍蝦及蜆等放生,他們對放生海鮮被撈捕感驚訝,認為放生是為讓魚兒重生,有人撈捕亦沒辦法。

小學生舉家冒險圖利

碼頭底部有八至九人,僅十歲的小學生亦有,部分更屬「家庭式」運作,該處正有工程進行而放置了竹棚及魚網,捕魚者站在僅數呎高的空間內,以伸縮魚網及魚竿等捉魚。有青少年承認捕魚後會售予街坊,一條黃立可售得二十元,但經常被附近街市檔主驅趕。

綠色力量行政總幹事文志森指,放生對魚類傷害甚大,部分或因此喪命,建議善信應在遠離岸邊地方放生,數量不應太多,並選黃立及青斑等本地品種放生。

香港佛教聯合會行政總主任張毅平認為魚類被捕亦不會影響善信積福,因放生已代表魚兒獲得一次生機,只要抱着善心做事已足夠,即使魚兒被捉亦是其因緣。

七千善眾往浴佛大典

另外,香港佛教聯合會昨日於紅磡香港體育館舉行一年一度的浴佛大典,超過七千名善信到場參加,場內氣氛莊嚴祥和,期間一眾善信雙手合十誦經,並在紅館外設公眾浴佛區,用香花淨水浴佛及鳴鐘,寓意清淨煩惱、洗滌心靈。佛教聯合會今、明兩日繼續有慶祝佛誕活動,包括誦經法會、傳燈法會等,另有兩場以「和樂自在、喜悅人生」主題的講座,參加者可就職場及家庭問題進行討論,但部分活動須憑票入場。

遭流浪牛撞傷 西安婦擬告港府

《東方日報》,2014/5/7

內地婦遊昂坪被牛撞傷,聲言要告政府索償。女事主姓陳(六十五歲),西安人,為退休公職人員,剛於本周日(四號)與丈夫隨旅行團來港旅遊,逗留六天。陳婦昨講述意外經過稱,前日,旅行團到大嶼山昂坪市集及天壇大佛等一帶景點觀光,至下午三時許,旅行團行經昂坪一處草坪附近時,突見一隻流浪牛遭四隻惡犬追咬,流浪牛受驚橫衝直撞,更一度衝向行人路上的遊客,她走避不及被牛撞跌倒,右手受傷,流浪牛則不知所終,導遊報警。

右手肘骨折 中斷行程

陳婦送院治理,發現右手肘骨折,需排期進行手術,她與丈夫商量後決定中斷行程,返回西安做手術。夫婦對旅程中遇到無妄之災,感到掃興,批評旅遊景點會有流浪牛等動物周圍走,管理欠完善,對遊客構成危險,聲言欲向特區政府索償。同行本港導遊亦指,事發時,團中一名婆婆亦險被流浪牛撞倒。

昂坪360發言人表示,只經營及管理昂坪纜車及昂坪市集,而該名女遊客被牛撞的意外並非發生在昂坪市集內,故不便就事件作出評論或回應。

2014年5月6日星期二

野豬困引水道獲救

《東方日報》,2014/5/6

野豬遇豪雨被沖落引水道受困。昨晨六時許,有晨運客途經港島半山寶珊道廿四號一個地盤附近,發現對開一個約三米深的引水道內,有一頭年幼野豬被困。

晨運客發現報警

該野豬身長約一米,豬頭被夾在引水道一個阻隔雜物的大鐵籠隙間,進退不得。晨運客擔心野豬有生命危險,於是報警。

消防員到場游繩而下,綑綁野豬,再緩緩把牠拉出,並將牠拉上安全位置,期間野豬疑感到驚慌及痛楚,一度極力掙扎及哀鳴。野豬頸部有瘀傷,估計於前晚黃色暴雨警告生效期間,如「玩激流」般被大水沖落該引水道。消防以布將野豬包裹,交愛護動物協會人員帶走,稍後送往嘉道理農場。

約瑟爹利遭遺棄店外

《蘋果日報》,2014/5/5

一隻放在寵物袋內的約瑟爹利小狗,懷疑遭主人遺棄在屯門井財街錦發大廈地下一家寵物美容店舖門外。昨早近8時,途人路經該店時,見有一寵物袋,好奇查看下,見小狗瑟縮袋內,於是報警。警方到場經初步檢驗,指小狗為雄性,沒有受傷,其後把牠帶回警署,再通知愛護動物協會人員到警署取走小狗處理。

港人亂放生 沙巴龍躉侵西貢

《蘋果日報》,2014/5/5

香港仔上月底發生疑似龍躉咬人事件,有環團認為與港人胡亂放生有關。生態教育及資源中心聯同綠色力量調查本港多個熱門放生水域,在西貢橋咀島潛水觀察,90分鐘內發現八條非原生的沙巴龍躉。負責研究的程詩灝警告,沙巴龍躉食量驚人,會大量捕獵小魚;若沒有足夠食物,甚至可能攻擊人類。明日是佛誕節,環團呼籲市民避免放生。

生態教育及資源中心總監程詩灝指,沙巴龍躉並非本港原生品種,在1996年由沙巴大學研發,將花尾躉和老虎斑雜交而成,由於生長快速及肉質鮮美,被廣泛養殖。沙巴龍躉近年因為斤両足、價錢平成為熱門放生物種,「啲人認為放得越大功德越多,就買啲大嘅斑,市場上所謂龍躉仔就係沙巴躉」。有奸商將原價每斤60元的沙巴躉當作貴價龍躉出售牟利。

欠天敵損生態系統

程指沙巴龍躉食量驚人,每天的食量達體重兩成,較其他魚多一倍。他指在海底連鯊魚也不敢惹龍躉,擔心本港水域海魚數量偏少,沙巴龍躉在飢餓時可能會咬人,「佢哋絕對咬到,造成傷害都唔細,因為啲牙好密同幾鋒利吓」。

生態教育及資源中心聯同綠色力量過去兩年調查發現,多個海域均發現沙巴龍躉,包括荃灣、青衣、屯門、紅磡和中環碼頭,當中西貢橋咀島數量最多,上周潛水調查90分鐘,就觀察到八條。中心生態教育經理張瑪珊指,沙巴龍躉屬人工雜交品種,放生後或與本地野生斑雜交,污染野生斑類基因庫。

記者曾致電提供放生服務公司,負責人指近兩年生意越來越旺,曾試過放生逾300斤龍躉,他指最低消費200元就可乘船到東龍島放生兩條一斤以下海魚,但明日佛誕已滿額。綠色力量行政總幹事文志森指,放生未必積福,反而對海洋生態帶來傷害,呼籲市民避免放生;即使放生,亦應選擇本地原生魚類。

港人放生物種千奇百怪,程詩灝指前年目睹有僧人在城門水塘做畢法事後,打開10個大袋放生,內裏爬出逾萬隻草蜢,場面震撼。他指部份草蜢品種可以轉化成蝗蟲,若附近環境適合,會在短時間內蠶食林木生境。他提醒野放的外來品種欠缺天敵,會嚴重破壞本地生態系統。

程詩灝指出,港人放生的物種靠承包商或漁民推介,政府自禽流感後禁止放生雀鳥,令放生魚類和其他物種更為普遍。他見過放生田雞、草蜢、魔鬼魚、大閘蟹等。不過部份人胡亂放生,導致一放即死,例如在海邊放生淡水生活的鱉。

兩指夾頸一扯 攞雞命無數  「殺手」力爭建獸醫院

《蘋果日報》,2014/5/4

王啟熙正職是獸醫,副業是「殺手」,先在1997年殺盡本地雞,早前更徒手劏鯨屍製標本。王在香港城市大學擔任生命科學總監,爭取成立香港第一所獸醫學院,他說:「如果有樣嘢係worth achieving(值得追求),journey(過程)會辛苦,但後尾攞到好值得!」

有人形容他似相樸手,「唔似,我咁瘦」,說畢他擠起雙眼,咧嘴一笑,不小心現出了三個下巴。現時370磅的王啟熙說:「我18歲時270磅,啱啱去完亞運,報紙話我係水球比賽最重嘅人。」當年200多磅,對於6呎高的王啟熙而言,卻已是最fit狀態。

他在英國出生,家族充滿讀書天才,出了15個醫生。他3歲半回港小學讀國際學校,中學赴英讀寄宿學校,大學入劍橋讀獸醫,廣東話很地道,倒是不懂中文字。

「殺手」小時候很善良,醫生爸爸不讓他養貓狗,王啟熙去街市買龍躉、石頭魚回家養,魚兒病了,僅十多歲的他自己看書救魚,找出病源換廁所水。從此他知道,醫療加動物就是他的未來。

自小立志成為獸醫

獸醫要讀6年,每年暑假到農場實習,4點起床揸牛奶,豬場打滾周身屎,甚麼也要做。畢業後他回港入漁護署當獸醫,適逢1997年香港回歸前夕,當時爆發禽流感,平安夜後,政府宣佈將全港130萬隻活雞殺盡,王啟熙亦因而一畢業便變身殺雞劊子手。

至於辦獸醫學院一事,2010年城大向教資會申請資助,不獲批;2012年,城大聘請王啟熙後,再次向教資會申請資助,依然不獲批。王啟熙倒是看得很開,「我未畢業已經覺得香港有間獸醫院好重要,人哋批唔批,同我諗法無關係」。他用劏鯨魚來形容,「少少似我哋條鯨魚,我哋同漁護署傾,未點頭時都知劏呢條嘢會好辛苦,因為又未試過,幾十噸,但我同同事講,決定咗就要做,做緊時會好嬲,會好辛苦,會叫救命,但做完後會有成功感。我覺得獸醫學院都係,如果有樣嘢係worth achieving,journey會辛苦,但後尾攞到好值得!」男人40一枝花,王啟熙剛過不惑之年,大把時日。

另稿:
劏鯨專家惡臭染全身

3月31日大埔紅石門見一條藍鯨屍,幾日後,王啟熙率領專家團體劏屍,剩下的骨現正進行浸水程序,待骨肉完全分離,再用雙氧水漂白,風乾辟臭後製成標本,最快需時兩年。

王早年劏過海洋公園的海豚,劏到手痹,今次答應劏鯨皆因鯨骨標本做好會放在城大陳列,成獸醫學院處女作。

他估計該幼鯨死去10多天才漂浮到港,全身器官已發臭無一可用,他形容臭味「似鹹魚飯」。當日有份劏鯨的專家回到城大辦公室,全部犯眾憎。王無辜地說,「沖涼5次,用滴露滴落個身都唔得」。回到家才是悲劇開始,「我老婆掩住嘴睡」。

鯨骨現存放於大嶼山石壁,估計兩三年才完成標本製作,王解釋,骨上黏肉碎,「肉入面有好多脂肪肥膏,要慢慢退,冇得急,否則會滴油,會臭」。如今一堆鯨骨浸在一大缸水中,等待骨肉自行分離,需時數月。隨後需要以雙氧水漂白,再風乾,去臭。

另稿:
指收豬牌雞牌極不智

王啟熙說對2008年有份用賠償「哄騙」雞販交牌感後悔,因這樣長遠等同扼殺畜牧業。王力撐新界地應留給本土畜牧業發展,令香港人可以自畜自足。

王回想1997年殺雞情況,當時沒有保護衣,他和同事急到裕華入貨,掃了手套、剪刀、繩、索帶等。「我哋將雞放入黑膠袋,但係雞爪好尖,一篤穿就殺唔到,搞咗幾日,我哋決定轉用綠色垃圾桶」。「論盡」一大輪,終於發現可用二氧化碳焗死雞隻,但氣體不夠,農場雞靠漁護署獸醫用兩隻手指,夾着雞頭,一扭扯斷雞頸神經。

2004年和2008年政府利誘八成雞販交回牌照,800多個雞檔如今只剩130個。王承認,2005年他在漁護署任獸醫時有份參與討論交回豬牌、雞牌的制度,「我好後悔,其實有好多吉嘅(空置)雞場可以養雞,令價錢可以平啲,雞又可以安全啲。」王對政府放棄本土畜牧業發展,感到很可惜。


飛天貓 跌落車頂爆嘴

《東方日報》,2014/5/4

貓有九命?一隻飛天貓從高處墮樓,幸跌落路旁車頂保貓命。事發在荃灣川龍街一幢五層樓高的唐樓,前晚十時許,一隻灰色花紋的家貓,突然從上址高處墮樓,剛跌落停泊在路邊一輛客貨車車頂,僅嘴部受傷流血。期間,一名姓鄭(卅歲)女街坊見狀,立即報警求助。警員接報到場調查,發覺花貓伏在車頂,但疑因墮樓後受驚,全身不停發抖,而且嘴部受傷流血,避免牠負傷亂竄,遂檢起路邊竹籮將牠遮蓋。但貓兒仍然保持警覺,於竹蘿空隙探頭張望。

其後,警方通知愛護動物協會派員到場協助,並將牠檢走交予獸醫檢查。

肚有傷痕 花貓陳屍街頭

《東方日報》,2014/5/3

荃灣疑出現虐貓殺手,肚有傷痕花貓被棄屍街頭。現場為荃灣聯仁街近寶石大廈對開,昨日下午,姓陳(卅四歲)女子在上址過馬路,途經路中安全島時,發現一隻白色花貓倒臥在安全島的花槽旁,不以為意。至傍晚六時許,陳再經過上址,見花貓仍然一動也不動伏在地上,認為可疑,細心查看下,驚見牠已經死亡,肚部發脹,且有一道明顯傷痕,報案求助。警員趕抵到場調查,不排除花貓被人虐殺,再棄屍路邊,愛護動物協會人員到場檢走貓屍,交獸醫剖驗死因,列作懷疑虐待動物案處理,交荃灣警區刑事調查隊跟進,暫無人被捕。

內地毒雀粟襲港疑雲 同一店買 六鸚鵡食後亡 苦主fb討公道

《蘋果日報》,2014/5/2

內地毒雀粟襲港?多名養雀市民投訴,近日旺角雀鳥公園一店舖所出售的散裝雀粟疑有問題,鸚鵡吃後精神不振及抽筋,至少已有六隻鸚鵡死亡,但店主堅決否認所賣雀粟有毒。受害者曾欲投訴但政府部門卻拒絕受理,遂成立facebook群組,望促請當局調查真相。

被指疑出售有毒雀粟的雀糧商店位於旺角園圃街雀鳥公園,它出售的內地入口散裝雀粟,每包約20元。養了七隻雞尾(鸚鵡)多年的阿May稱,其雞尾由3至8歲一向健康活潑,她視之如子女,上月21日她從該雀糧店買入散裝雀粟餵給雞尾,但同月24日晚,叫「細細」的鸚鵡最先變得神情呆滯及腳抽筋。翌晨情況惡化,先是「細細」死,然後48小時內「細細」的父母及兩兄弟姊妹亦返魂乏術。

海關食環衞生署互卸責

阿May三日間七隻愛雀有五隻慘死,傷心得哭了多次,她指即使僥倖生還的2隻鸚鵡亦要改吃糊仔及休養多天,才能活下來。

阿May稱她懷疑鸚鵡猝死是跟雀粟有關,遂向海關投訴但不獲受理,她與其他雀友聯絡才發現疑受毒雀粟所害的鳥主人不止她一個,網友遂成立了facebook群組收集資訊,望查出真相為枉死愛雀討回公道。

另一名受害人芳姨則稱她五六年前開始養了4隻俗稱沙氏愛情鳥的鸚鵡,她於上月24日同樣從同一間雀糧店買入雀粟及串串粟,27日中午其中一隻沙氏愛情鳥小白吃了串串粟後不久,即在籠底死了。她指好心痛「喊咗幾日」,隨即向衞生署投訴該店,指雀粟可能有毒,但衞生署推給海關,海關推給食環署,食環署卻又叫牠找海關,部門間互相推卸,令她憤怒。

facebook留言雀友均把矛頭直指同一間店舖,該店前日仍繼續出售散裝雀粟,負責人楊先生承認雀粟購自內地,但他否認雀粟有毒,並質疑網上的不實傳言是行家陷害他。

愛協:勿買散裝糧

獸醫黎昌生懷疑雀粟可能過期,或者包裝受損和運輸過程出問題,導致雀粟受污染引來真菌或霉菌,他指「呢啲糧好易發霉,霉菌肉眼看不到,雀仔食咗就會中毒甚至喪命」。他呼籲市民若發現雀仔吃雀粟後出現病樣或食慾不振,應立即求醫,因為遲一天就可能致命,他亦提醒市民勿買散裝雀粟。

愛護動物協會發言人坦言,本港及美國均無法例監管寵物食品,故建議主人惟有選擇信譽好的品牌,並避免購買市面散裝糧,以免寵物病從口入。

人雀情未了 全城尋了哥

《蘋果日報》,2014/5/2

過去五年多,一隻極具靈性的了哥「BB」,與屯門一名獨居老翁相依為命,老人與鳥逛街的情景令街坊嘖嘖稱奇。惟71歲的李伯上周首次帶BB往屯門公園散步時,BB卻被途人嚇走,剩下主人連日來孤身尋雀,不停呼喚「BB、BB」。街坊為之動容,將過去人雀逛街片段放上網,盼助老翁尋回「老伴」,延續人雀之情。

失蹤了哥BB年約6歲、約10吋長、雄性、全身長有黑色羽毛,喙呈黃白色、兩翼中間及尾部則有小量白色羽毛及斑點,右腳失去其中一塊爪甲,經常側頭望人,並以走路為主,較少飛翔。牠的主人李伯年屆71歲,無親無故,BB不知所終,他哽咽說:「一齊生活咗咁耐,我當佢仔咁㗎喇,搵都搵唔到㗎喇呢啲雀,平時走失咗都會飛返嚟等我……佢最鍾意食甜麵包同提子包,都唔知會唔會餓死……」

李伯透露他獨身,原與母親及女友同住山景邨景麗樓,惜兩名至親於六年前相繼離世,本來養10多隻雀鳥,惟李伯先後不幸中風及跌傷腳,留院個多月後回家,全部雀鳥因乏人照料而飛走或餓死。

出街如小狗彈跳跟隨

有街坊知悉李伯百無聊賴,又是愛雀之人,於是將一隻了哥贈予李伯作伴,人雀甫碰面即一見如故,李伯為其取名「BB」,人雀自此相依為命:「BB係我推動力,如果唔係唔會咁勤力落街……」在李伯眼中稱,BB既乖巧又有靈性,即使無為牠剪翼(剪掉平衡羽毛),不用綁繩、鳥籠無門,BB也不會亂走。五年多以來,每朝8點結伴外出,李伯走在路上,BB便如小狗般,在旁邊或後面彈跳跟隨。

當李伯到快餐店用膳,BB就會乖乖留在店外等候,深得李伯及街坊歡心。過去BB走失,亦會迷途知返:「佢好似人仔咁……我用枴杖『篤』吓塊地,佢就識跟住。」回家後,BB又會醒目自動走到廁所,在李伯預先準備的一盆清水自行「洗澡」。

陌生男作勢捉拿嚇走

但上月24日,李伯決定帶BB「出城」,人雀漫步兩小時到屯門公園散步,當他們走至屯門警署對開西鐵屯門站時,一名年約30餘歲男子卻突然趨近,作勢想捉BB,BB受驚即時飛前,其後折返李伯身旁,豈料該名男子又再想伸手捉拿,結果BB嚇至飛落旁邊屯門河上的渠管罅隙,最終一去不返。

李伯痛失「老伴」,連日來茶飯不思,強忍腳痛隻身赴屯門站現場及附近菠蘿山一帶尋找BB。昨午約2時,李伯又在本報記者陪同下,拄枴杖凳往事發現場尋雀,其間不停用枴杖凳「篤」地發出聲響,又不時呼喚「BB、BB」,希望愛雀能聞聲而返。其間,有街坊認得李伯,關心問道:「搵返BB未呀?」

行動不便的李伯苦站一小時後,無奈體力難以負荷,暫停搜索,往附近茶餐廳「醫肚」後回家休息。他稱會繼續尋找BB,又將鳥籠放近窗邊,希望BB循味而歸。

不少街坊聞訊後替李伯痛心,嘆謂:「陰功囉,咁樣佢會餓死㗎!」熱心街坊則將李伯與BB的逛街舊片段放上網及facebook群組,呼籲網民協助尋雀。

了哥BB特徵

年齡:約6歲
性別:雄性
身長:約10吋

特徵:
全身長有黑色羽毛,喙呈黃白色、兩翼中間及尾部則有小量白色羽毛及斑點
右腳失去其中一塊爪甲
常側頭望人,走路為主,較少飛翔

另稿:
街坊痛心 獻計盼尋回

李伯與BB的「人雀之情」早已成為屯門山景邨的佳話,如今卻人雀分離,不少街坊亦大為痛心。有人為李伯獻計盼尋回BB,有鄰居希望事件經報紙報道後,有心人能助李伯一臂之力。有網民則將李伯與BB逛街的舊日片段放上網,發動全城尋雀。

「當係仔一樣錫到燶」

居於李伯對面單位的蕭氏夫婦得悉事件後惋惜不已,兩人憶述平日李伯視BB如子女一樣,人雀形影不離:「李伯當BB係仔一樣,錫到佢燶,日日帶佢落街,希望報道之後多啲有心人幫吓手啦!」王太則稱:「隻雀仔好得意,成日跟到李伯實一實,淨係跟佢一個,感情好好,其他人唔理㗎。李伯咁慘,又咁錫BB,希望啲人可以幫到佢啦!」

街坊對事件議論紛紛,有人更教李伯:「你得閒用啲木敲吓,等BB聽到啲木聲可能會返嚟㗎!」

有熱心的街坊則將人雀逛街片段改名為「老人與鳥」放上短片網站YouTube及社交網facebook開設群組,註解「就係𠵱個伯伯隻雀仔俾人嚇走咗,雀雀唔怕人,如果屯門之友見到引佢捉住佢,之後交畀山景店舖或管理員,佢哋會交番畀阿伯!」網民亦大讚BB「好生性」,希望牠早日回家。

另稿:
懂學人說話 長者愛養

七旬獨居李伯過去五年與了哥BB相依為命,填補了他心靈的空虛。註冊臨床心理學家葉妙妍表示,獨居長者的社交圈子狹窄,很多時候會將飼養的寵物當作自己人看待,一旦寵物死亡或失蹤,可能會對長者造成心理打擊:「如果係養咗好耐嘅,情感依賴會較重,一旦離開咗,等於失去至親,(獨居長者)或者會產生負面嘅情緒。」

環保及觀鳥專家吳祖南博士則建議,若BB最終無法尋回,親友可考慮另買人工飼養的雀鳥送給李伯,因非野生的雀鳥多已被馴服,較少會自行飛走。

養寵物較少生病

吳祖南補充,了哥及鸚鵡特別受長者歡迎,因牠們可以模仿人類說話;而長者教導雀鳥說話時,雙方會有互動及反應,直接增進感情。
長者刊物《松柏之聲》曾引述德國研究報告,指出飼養寵物者較不飼養者看病的次數少16%,住院時間更大幅減少32%。

另稿:
了哥最長可活20年

了哥(圖)又名八哥,多生活在草原後山區樹林中,擅於鳴叫,並且能夠模仿其他雀鳥的叫聲,如果經過訓練,更能模仿人類說話,長期以來被當作寵物飼養,平均壽命約8至12年,最長可達近20年。

了哥通體黑色,驟眼看,與烏鴉頗為相似,但體形卻是「小巫見大巫」。據資料顯示,烏鴉的體長一般50厘米,但了哥體長只是25厘米(約10吋),僅為烏鴉的一半。

了哥喙足均為黃白色,是另一個與烏鴉明顯分別。而了哥為雜食性動物,食物包括植物種子、蔬菜莖葉、蝗蟲及田螺等。 

打開150人心扉 「放心同佢傾偈」  心靈治療犬 助隱青走出黑暗

《蘋果日報》,2014/5/1

現時全港估計有2萬名隱蔽青年,形成一個隱藏的社會危機。曾是隱青一員的19歲少女芷慰,試過連續五個月沉迷打機足不出戶,直至三年前她偶遇熱情的心靈治療犬「發發」,終於令她從黑暗世界走出光明。原來香港有六頭這類的心靈治療犬,在過去三年幫助了超過150名隱青重返社會。

芷慰參加的動物治療青年計劃,由中華錫安傳道會慈雲山錫安青少年綜合服務中心舉辦。過去三年該機構派出六隻治療犬,包括有唐狗、八哥和小獵犬,牠們共打開逾150名隱青的心扉,此計劃另設有寵物美容班,讓年輕人從照顧小動物開始重建自信。

19歲的芷慰由隱青變成該中心的全職助理,由受助者變助人者,她笑容燦爛的背後,原來從前的她曾是一名害羞的「宅女」。她指自小已不喜到操場與同學玩,愛留在課室,中二時因功課常做不完請假越來越多,終輟學長留家中,她曾見工三次做侍應都失敗,漸成隱蔽青年。那時她僅14、5歲,經常打機至凌晨4時才入睡,試過五個月沒有步出家門:「初時阿媽擔心我,勸我一係搵嘢做,一係搵嘢學,但唔知點解佢啲話我總係左耳入右耳出。」

芷慰的人生轉捩點是三年前在社工介紹下遇上心靈治療犬「發發」,她說:「最初見發發主動走過嚟聞我,我好奇摸牠個背脊,之後就想同佢玩耐啲同傾偈。」發發其貌不揚,卻經常四腳朝天來歡迎她及逗她笑:「見到佢會好放心同佢傾偈,因為佢唔會將我啲秘密周圍同人講!」

少女學寵物美容建自信

芷慰之後開始報讀中心的寵物美容班,每次學懂新的照顧技巧都添一份成功感:「最初驚自己應付唔嚟,由幫狗仔吹乾毛毛開始,到幫佢哋沖涼、清潔耳仔、修毛剪甲,成個過程竟然可以自己做完,好開心。」由於每次上課,她都要跟一位隱青做拍檔,大家合作照顧狗隻,多了溝通,自信心漸漸增加。現時她成了中心活動助理,每天下午都會帶發發去散步,發發常會望着她,甚有默契。她指現時家中也養了一隻小狗,不時會跟父母講小狗和工作的事,彼此關係亦融洽了。

中華錫安傳道會社會服務部總幹事伍恩豪指連續三個月無工做、無書讀的青少年,可稱之為隱青,中心曾輔導的個案年紀最少為12歲,因追不上學業感挫折而封閉自己。他指隱青跟人斷絕來往自信心很低,但若寵物在場可令隱青減低自我防衞,較易走出黑暗。                                    

港版十二夜 流浪貓狗終章

《蘋果日報》,2014/4/10

台灣紀實電影《十二夜》,主角是被禁錮於收容所的流浪狗,不同品種、年老體弱甚至初生的新舊住客,在滿地排泄物的籠內相依靠,12天待領養期一過,就被判安樂死。影片於港上映剛一周,「12天制」讓觀眾無不垂淚,有誰料到香港流浪貓犬的生存期限,竟比彼岸更低賤。本地兩大流浪動物收容中心漁農自然護理署(漁護署)及愛護動物協會(愛協)都奉行「4天制」,即動物僅獲4天時間待主人領養,否則將被人道毀滅。年復年,漁護署一貫謝絕採訪,愛協幾經傾談,選擇誠實透露殺動物背後的生死抉擇機制。行刑者自首,只盼與日俱增的棄養者、純種寵物繁殖者能回頭是岸,讓每隻收容所內的動物能早日重投陽光懷抱。

愛護動物協會公關及傳訊經理顏綺苓(Rebecca)承認協會設「4天制」,可當我被帶到24個流浪狗隻收容宿位均已住滿的灣仔愛協總部,卻發覺遠至前年遭虐待而獲救的8歲老狗「矇豬」,近至上月尾新報到左眼全盲的蝴蝶小犬「Butter」都尚在,4天生存限期究竟是甚麼一回事? Rebecca說一切均由從不對外公開、位於底層的「動物接收部」說起。

動物接收部很臭很嘈,由特定職員管理,「協會定位為領養機構,責任是在被棄養的動物中,挑選適合成為乖巧聽教寵物的一群,其餘具攻擊性、受病患煎熬的,將被打針賜死。全港六個愛協領養中心,共150個流浪狗宿位,求過於供,不少適合作寵物的,也惟有人道毀滅。」Rebecca只願透露日收20多隻市民棄養、公眾送交或偶有從漁護署領回的動物,對日殺數目避而不談。可根據2013年協會年度報告,被人道毀滅的動物達3,930隻,平均日殺超過10隻,說是大屠殺也不為過。

愛協漁署 賜死各有標準

Rebecca道出定流浪動物生死的標準:「送到協會的動物,必先進入動物接收部,若帶晶片有身份證明的,會轉至漁護署讓主人前去領回。其餘沒身份證的,獸醫每天3時為牠們檢查身體,這屬第一輪生死篩選。狗瘟及病毒性腸炎等高傳染性疾病、具懷疑癌細胞硬塊、末期器官衰竭和癱瘓症,均屬讓主人和動物長期受苦的病患,我們顧及生病寵物的尊嚴,不妨將心比己,老人家失去照顧自己本能,連累摯愛也會不愉快。」她邊說邊着人拖來小黃狗Jock,「除健康狀態外,是否適合與人相處其實更重要,至少要不怕人、不見外,熱情及受過訓練的會更討好。咬獸醫的,都會被人道毀滅。」一歲多的Jock於上年11月,被發現在元朗拖着血流如注的後腳,一拐一拐地走路,協會動物拯救隊趕至,把牠帶到醫院,發現小黃狗不但脊椎嚴重受損,還因染上牛蜱熱而肚瀉、食慾不振兼尿帶血絲,後更被診斷為出狗瘟。漫長連夜手術後,小黃狗虛弱怕人、寢食不安、寡言愛面壁,於醫院康復的兩個月間,瘦了逾四斤。「但牠被獸醫定為非常純良,加上行動不便的後腳讓牠步速緩慢,是老人家良伴。」Rebecca說機構一向非常信任獸醫團隊的判斷。

Jock逃離鬼門關,躋身難能可貴的150隻愛協永久待養狗行列,除非牠們因生病受極大痛苦、長期被困而出現焦慮症,方會被人道毀滅以騰出宿位,現在逢周一,獸醫都會替這群待養狗檢查體重、眼睛、耳朵、腹肌肉、毛髮和體溫等等。被問到去年9月愛協因義工人手不足餵奶而將一隻初生狗置死的事件,Rebecca承認協會關門後乏人餵奶,為免小狗挨餓,惟有將之人道毀滅。狠心程度似乎與同樣行「4天制」、日殺20多隻動物的漁護署沒分別,Rebecca急畫清界線:「漁護署殺狗是為控制人狗比例數量,我們則由動物福利作依歸,包括讓乖巧聰敏的動物重投社會及讓生病狗隻不再受苦。」是否贊同漁護署「管數」做法,即每年動用150萬政府資助作人道毀滅費?Rebecca小心翼翼回答:「一支讓動物安樂死的『致命針』大概150元,資助是絕對需要的……」

非牟利獸醫:求生不求死

非牟利獸醫診所主席麥志豪(Mark),去年為右後肢被切斷的花貓麗麗當監護人,機構成立七年間並無獲政府資助,辦公室位於太子和深水埗唐樓,白牆前隨意擺放着幾張白桌椅,家具簡單得一覽無遺,惟單眼的、瘦弱的、怕人的大小貓隻舉目低頭皆是,走路時需格外留神。

Mark說:「愛協以動物是否適合當人類玩伴作出發點,將濫殺貓狗及其他動物如牛等合理化。獸醫的職責不是拯救動物嗎?怎麼演變成考究動物有沒有生存價值?」Mark深信,動物如人類,求生不求死,單看動物紀錄片便可略知一二。對於兇惡動物,Mark搞笑地指着正朝我走來的大黃狗,大黃狗正用頭輕撞我腳,Mark不斷提醒我:「別上當摸他。」原來大唐狗甚狡猾愛咬人。「基於人類福利,牠必定被第一時間賜死。以動物福利角度,愛協大有機會將其咬人興趣放大,怕牠與人類合不來發生危險。只懂無聲吶喊的動物就這樣被這個求福利、講權益的社會淘汰了,更甚是牠們的犧牲被淡化成必然事,連單純的尊重亦不曾存在。」

溫翰芝(Judy)是愛協福利部營運經理,主要工作是分配協會的待養動物到六間領養中心。對於「福利」一詞,終究離不開動物被領養的機會,為把名額留予最佳候選動物,市民需「電話預約遺棄寵物」,Judy說:「我們每天接大約50個要求棄養寵物的電話,搬家、移民、家有小孩、皮膚敏感、付不上醫療費,甚至是寵物咬家具、不吃飯,也是放棄理由!這些人,會滔滔不絕介紹自己寵物值千金、品種多純正、性格非常和善,最後惱羞成怒的電話我們也接不少。即使他們堅持遺棄,我們也只接收性格溫馴近人、沒病痛和年輕的貓狗,每天大約接收三隻,但不獲接納遺棄申請而把寵物放在協會門口處的個案,每年有近千宗。」

訪問近尾聲,Rebecca特意叮囑我加上她服務動物多年之感:「每每有感人肺腑的動物電影上畫,我希望觀眾淚汪汪的同時,也思考明天我們可為動物做甚麼。愛狗和保護狗,是共存心內的。」                                    

領養、不棄養

《十二夜》以距離地面30厘米的狗視點出發,拍攝彰化員林流浪犬收容所情況,流浪狗假如12日內不被領養,就會被人道毀滅。電影共拍攝450隻在收容所的狗,只有56隻幸運兒成功覓得新生活,希望宣揚「領養,不棄養」的訊息。在台灣,電影票房衝破六千萬台幣(約一千五百萬港幣),扣稅後將分三年,逐年捐給紀錄良好的動物保護團體;而香港的票房收益,將不扣拍攝成本全數撥捐「保護遺棄動物協會」。            

你能幫上的

如欲成為愛護動物協會暫養家庭,義務暫養年幼、年老及傷病中康復的動物,可致電22325508查詢。

生命倒數有期

英國:即時處死
1824年成立,全球歷史最悠久的動物福利組織英國皇家防止虐待動物協會(Royal Society for the Prevention of Cruelty to Animals),2009年起停止接收流浪狗或遺棄寵物,主要救助虐畜個案。兩年前被《星期日郵報》踢爆,有逾五萬隻救出來的動物因年紀大、有侵略性或難安排領養等遭即時人道毀滅,佔被帶往協會動物的44%。

美國:24小時處死
全美每天約有5,500隻狗遭屠殺。北卡羅萊納州動物收容所每年人道毀滅超過25萬隻貓狗,等於日殺700隻。總部位於維珍尼亞州的非政府機構善待動物組織(People for the Ethical Treatment of Animals)於去年人道毀滅逾90%動物,84%於24小時內被殺。

澳門:3天處死
流浪動物如在72小時限期內未有人領回,將會進行人道毀滅。澳門近5年被遺棄和捕獲的狗隻總共有5,200多隻,需人道毀滅的約有3,100多隻,即平均年有600多隻狗被予以安樂死。

香港:4天處死
一般情況下,捕獲的流浪動物或從主人接收的動物會先送往漁護署動物管理中心作觀察。觀察期間,獸醫會留意動物健康,以確定是否適合領養,若健康情況許可,暫住期為4天,以待主人領養。
2013年度愛護動物協會接收了5,472隻動物,被人道毀滅達3,930隻。

日本:7天處死
日本每周派出「動物回收車」專門回收棄養動物,造成每年高達十萬隻寵物被棄養,加上日本人不習慣領養動物,流浪狗處死率高達七成。被棄養的流浪貓狗最多收留7日,累積滿一批約15隻的貓狗,會被關進一個名為「鎮靜器」的箱子處死,箱子灌滿二氧化碳,1小時後再整箱載至火葬場火化。

台灣:12天處死
當地《動物保護法》規定,全國動物收容中心的流浪動物12天後無人領養即被安排安樂死。
台灣公立流浪動物收容所每年至少人道毀滅5萬隻動物,猶幸自2011年開始,當局訓練流浪狗當工作犬,安樂死數量已由八成降至六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