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方日報》,2020/8/10
新冠肺炎及大鼠戊肝夾擊,但多區鼠患嚴重,食物環境衞生署的守舊滅鼠屢遭批評。在食肆雲集的筲箕灣東大街,街上多處雖然長期放有大量袋裝鼠餌,惟居民發現鼠餌未開封,質疑難誘騙老鼠,難治鼠患;有專家表明,袋裝鼠餌對老鼠吸引力欠奉,應改用成效較佳兩邊有洞的誘餌盒,惟食環署因成本、保養問題較少採用,多年來繼續置放袋裝鼠餌;有區議員坦言,食環署滅鼠工作成效不彰,應考慮改用鼠餌盒,若因為成本或怕被盜取而不用,理由不能服眾。立法會議員亦批評食環署因循不進取,滅鼠需要新思維。
食環署回應指一直關注筲箕灣區內鼠患,已加強防治工作,並購入四百多個誘餌盒和鼠夾及兩部分新式捕鼠器,可一併或分開使用,現時於南區、灣仔、深水埗、九龍城、元朗及沙田區各一個公眾街市測試,如效果理想會廣泛推展應用範圍。
關於放置鼠餌的問題,食環署指會根據不同環境放置鼠餌,有需要時會將鼠餌放入有孔膠袋,避免鼠餌受潮而減低對老鼠吸引力;有時亦會放置在誘餌盒內,減低其他動物誤服可能。
居民:從不見袋裝鼠餌遭啃咬
筲箕灣居民鄧先生指區內鼠患嚴重,平日出門晨運,在公園不時見到手掌般大老鼠,而東大街食肆林立,晚上不少老鼠出沒。該街道行人路上放有很多鼠餌,五十米已放置七包,均以密封膠袋盛載。鄧先生留意到,袋裝鼠餌未開封,老鼠聞不到氣味、不會食用,他長期觀察,亦不曾見過袋裝鼠餌有老鼠啃咬痕迹,質疑這種鼠餌根本無用。
香港蟲害管理學會主席陳澤森指,袋裝顆粒鼠餌一般有兩種,一種以穀麥溝毒藥,因穀麥濕水會發霉,老鼠不會食,所以要以膠袋密封;另一種則是膠面顆粒鼠餌,表面防水可直接投入坑渠,惟食環署仍習慣入膠袋放置。陳直言袋裝鼠餌會影響成效,並以「燒鵝和餅乾」比喻,表明若街上有其他食物來源,老鼠不會選擇袋裝鼠餌。
陳認為,若想鼠餌發揮更大功效,應參考外國近年經驗,將鼠餌放置在兩邊有洞的誘餌盒中,既可妥善放置鼠餌,洞口設計亦吸引老鼠鑽進盒中食鼠餌,滅鼠成效佳。惟他說食環署很少使用,估計是與成本較高、怕有人會偷取鼠餌或破壞鼠餌盒有關。
議員斥署方滅鼠應用新思維
東區區議員郭志聰說區內有街市、後巷多,不論晝夜均見老鼠,拳頭般大亦不罕見,直言食環署放置袋裝鼠餌大多完好無缺,明顯對老鼠無吸引力,曾建議食署在袋裝鼠餌刺些洞口,好讓氣味散開吸引老鼠食用,但未獲理會;坦言若知道以兩邊有洞的誘餌盒或更有效,就應該試用,如食環署因成本或怕有人偷取鼠餌或破壞而不用,理由不充分,滅鼠應該敢於嘗試其他方法。
立法會議員郭偉強亦指,市民最重要是見到滅鼠成效,指食環署近年雖引入不少新滅鼠科技,卻遲遲未見成果,老鼠數目有增無減,令市民觀感差,認為當局在加強滅鼠工作時,要有多些創新思維,嘗試不同方法滅鼠。
另稿:
筲箕灣東大街街坊質疑:舊毒藥無效都照用?
新冠肺炎疫情未止,鼠患又起。筲箕灣東大街一帶食肆林立,晚上群鼠橫行,街上鼠餌數量眾多,惟附近居民表示對老鼠四竄早已見怪不怪,對街上鼠餌未能吸引老鼠食用亦毫不意外,但最不明白是為何袋裝鼠餌無作用,但十多年來仍照用如儀。
食環滅鼠方法尚待改善
街坊張先生坦言對老鼠出沒不覺陌生,指區內鼠患問題反覆,暗巷不時見有老鼠出沒,雖然食環署有放置鼠餌於欄杆和渠蓋,但感覺無用,又直言:「整條街咁多美食,我係老鼠都唔會食鼠餌!」
在筲箕灣附近工作的梁先生則指,東大街一帶鼠患一直非常嚴重,但從未見過老鼠咬爛膠袋、食袋中鼠餌,指出附近食肆多,很多食物可選擇,老鼠根本不需要吃鼠餌。對於食環署現時滅鼠方法,梁認為有改善空間,現時方法未見成效,當局應就此檢討,可惜這麼多年來,置放在區內鼠餌仍是同一模式。
另稿:
律敦治醫院群鼠搵食恐爆疫
律敦治醫院一帶驚現鼠患!有市民指灣仔道近律敦治醫院主要出入口的鼠患十分嚴重,食肆及後巷衞生惡劣,向食環署投訴十多次仍無改善。從提供的片段可見,入夜後看到數隻如手掌般大小的老鼠四處竄走,有老鼠從欄杆跳上一個盆栽,與盆栽上其他「隊友」會合,衞生情況令人擔心。
鼠籠不足以捕鼠
當局打擊鼠患不力,大鼠戊肝隨時殺入醫院。市民歐先生指,「老鼠兵團」每到晚上便聯群結隊,到處覓食。他指,一群老鼠少則五隻,高峰時可達十多隻,又指食環署有在該處設置老鼠籠,每次均有收穫,惟鼠量實在太多,老鼠籠不足以應付,必須大規模滅鼠。
根據衞生防護中心資料,人類感染大鼠戊型肝炎的確實傳播途徑尚未明,但估計可能進食或飲用被齧齒動物或其排泄物污染的食物,或直接接觸齧齒動物或其排泄物而感染。本港前年爆出全球首宗大鼠戊型肝炎人類感染個案,之後一發不可收拾,兩年間已錄得十一宗個案,當中一名年僅十七歲少年死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