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8月30日星期四

捕獸器「咬」警險斷腳骨

《東方日報》,2012/8/28

大埔發生捕獸器夾傷狗及「咬」警事件,一頭唐狗在山頭草叢被捕獸器夾着前腿被困,哀鳴八小時,昨晚村民報警,警方救出受傷唐狗,一名警員離開時亦踩中另一個捕獸器,幸長靴「保腳」,未有受傷。

唐狗被夾腳受困

現場為美湖路香港警務處大美督活動訓練中心附近山坡,昨晨村民已聞狗隻哀鳴聲,至昨晚六時報警。警員、消防、漁護署及愛護動物協會人員到場,發現一隻三呎長黑色唐狗被捕獸器夾住右前腿受傷被困。

消防將唐狗救出交漁護署處理,各人離開時,一名警員亦誤踩另一個捕獸器夾着左腳,險夾斷骨,幸有長靴保護,只長靴損毀。根據法例,任何人未獲漁護署授權,擅自使用捕獸器,均屬違法。

「萬千寵愛一家親-狗狗領養日」本周六在赤柱廣場舉行

《香港特別行政區政府新聞處(中文版) 新聞公報》,2012/8/30

  「萬千寵愛一家親-狗狗領養日」活動將於本周六(九月一日)上午十一時至下午六時,在赤柱廣場的露天廣場舉行。

  活動由漁農自然護理署(漁護署)、愛護動物協會、保護遺棄動物協會、終身庇護動物慈善組織及香港救狗之家聯合舉辦,旨在鼓勵市民領養被遺棄或無人認領的狗隻,以及宣揚盡責寵物主人的信息。經是次活動成功領養狗隻的人士,還可免費參與漁護署提供的「狗隻行為訓練課程」。

  許多遭主人遺棄或放棄飼養的動物都需要一個機會重新成為討人喜愛的寵物。漁護署鼓勵市民透過認可的非牟利>動物福利機構領養動物。現時,漁護署會從被人遺棄的寵物或無人認領的動物中挑選一些性情溫馴及健康的動物,為牠們進行主要的防疫注射和驅蟲,再送往十三間夥伴動物福利機構,供市民領養。漁護署亦會為這些經夥伴動物福利機構被領養的>動物提供免費絕育服務。

  狗狗領養日節目豐富,包括藝人分享養狗心得、教育展覽、攤位遊戲及狗隻領養服務介紹等,屆時市民將有機會親身接觸待領養的狗隻。

  活動免費入場。歡迎市民攜同寵物參加。所有進場狗隻必須領有牌照、接種預防狂犬病疫苗及植入晶片,亦要受妥善管束。

  有關活動詳情可瀏覽網頁:www.afcd.gov.hk。


2012年8月30日(星期四)
香港時間14時00分

從根本解決流浪動物問題:立例禁售寵物 / Agnes Tam

輔仁媒體,2012/8/28

愈來愈多人意識到流浪動物是一項社會問題。流浪街頭的生活,本身就是一種虐待。在一個對動物完全不友善的都市環境露宿,流浪貓狗營養不良,患有各種疾病,無數誤吃毒藥致死﹑餓死,或被車輾死,平均壽命大概只是牠們天生的一半,或更短。流浪更衍生另一問題,就是人類故意的殘酷對待。那些最不幸的流浪貓狗,面對施虐者,毫無還擊之力,被折肢或虐殺。幸存動物不停地繁衍,悲哀與厄運就被不停地擴大和重復下去。以上種種,明顯違反了動物免受殘忍對待和極度痛苦的權利。

目前,政府所採取的方法,就是「先捕捉,後安樂死」。根據港大一份動物法律研究報告,於2006至2010 年間,漁護署每年約捕捉1.3 萬隻流浪貓狗,逾八成以上被人道毁滅。審計署更於2010年批評漁護署現行措施開支甚大,單在2009年已用了約3000 萬元,促當局檢討其成本效益。很多研究已經顯示,此舉無助長遠減低流浪動物數目,換言之,文首列舉的殘忍現象,得以繼續。從成效來看,這已經不是一個好的解決方法。如果,你認爲動物有生存權,這更衍生了一個道德問題:人類慿甚麽向那些無辜的生命判處死刑呢?
針對同一問題,民間動物保護團體所倡議的方法,粗略有三個。第一,提高虐待動物罰則;第二,設立「動物警察」;第三,實行「捕捉,絕育,放回」。筆者基本上贊成以上三項方法,只是質疑其解決流浪動物問題本身的成效。在這裡不可能逐項詳細分析,只能略談。
根據現行法例,任何人殘酷虐待動物,例如殘酷地打、踢、惡待或殘酷地將其折磨,可被處罰款$200000及監禁3年。雖然最高刑罰不算很低,但由於法庭沒有量刑指引,而且裁判官往往不認爲虐待動物是嚴重的社會問題,所以,實際頒落的刑罰仍然過輕。但是,筆者認爲,即使提高了實際罰則,真的更有效阻嚇潛在施虐者,都只是某程度上解決流浪所衍生的人爲虐待問題,卻未能減低流浪生活本身的痛苦。
至於成立動物警察,永遠都對動物有利。執法單位利用更多人力資源和專業知識去處理虐待動物案件,筆者認爲,這根本是人類對動物的責任。動物警察在西方多個地方成立已久,連臺北市最近也成立了。只是,這個方法和提高罰則一樣,只是從執法落手,成效有所限制。
全靠民間團體大力宣傳,「捕捉,絕育,放回」漸漸已為成爲大眾熟悉的一個管理流浪動物的方法。由於被絕育動物無法繁殖,此舉可以防止流浪的厄運被無止境地延續下去,更可取代“先捕捉,後安樂死”—一個道德和成效上都成疑的方法。但是,將動物扔回充滿危險的街頭,又是否一個違反在生的動物的福利或權益?筆者就此經常掙扎。
所以,筆者提倡一個從根本去解決流浪動物問題的方法,就是立例禁止商業販賣寵物。也許,你會認爲這個方案荒誕無理,或者理想得遙不可及。但是,日前,洛杉磯市,繼西荷里活市和South Lake Tahoe後,通過一項提案,禁止出售商業繁殖的貓、狗和兔子;而加拿大的烈治文市和多倫多也於去年通過法例禁止寵物店售賣貓狗。(順帶一讚西荷里活市的動物友善程度,該市的寵物,在法律上稱作「companion animal」,飼主則作「guardian」,破除了寵物為人類財產的概念。而且,領養動物的人更可獲減稅。該市也不得售賣皮草,即動物的皮毛。)
流浪動物的源頭,往往就是寵物店裏長期賣不出的動物,或是無良「主人」的失寵貓狗。愛護動物協會和其他動物收容所裏有無數等待領養的動物。愛護動物協會的網站資料顯示,他們每年就收逾8,000頭被遺棄及流浪的動物,而每年獲領養動物的數字只為2,600頭左右,不幸的貓狗就逼於無奈地被安樂死。那些純粹爲了購得純種貓狗自私人們,每一次光顧寵物店,實際上,即是剝奪了收容所裏的一條生命,或者動物的一個回家機會。筆者相信,杜絕了供應,流浪動物數目將大減。
禁止販賣動物還有另一個好處,就是杜絕殘忍的貓狗繁殖場。爲了大量繁殖,繁殖者為母貓狗打催生劑,讓原本一年生兩胎的他們,一年生三四胎,他們身體的鈣質迅速流失,身體快速老化。母狗長年被囚禁在僅能轉身的鐵籠中,環境衛生惡劣,很多患有各種嚴重疾病,亦經常出現近親繁殖,故此,寵物店裏的幼貓狗很多都有病。
道德層面上看,販賣動物又是否正確呢?人類有沒有權去將那些有感知的生命當作生財工具?有沒有違反動物的身體自由或者道德平等原則呢?今天,我們不再販賣黑奴﹑女子了,那麽動物怎麽說?這個問題牽涉動物道德考量和私有財產的法律概念,非常複雜,只能擇日再談。
但是撇開道德的爭議,如果我們同意,流浪動物是一項人爲的社會問題,如果我們同意流浪本身和所衍生出來的虐待,違反我們所相信的基本人道原則,我們必須多管齊下,減低動物不必要的痛苦,漁護署不應繼續利用納稅人的錢,濫殺無辜動物。除了加強執法,我們應該儘快立法禁止商業動物買賣,鼓勵有愛心﹑時間和資源的人去領養。
延伸閱讀:

2012年8月28日星期二

香港型惡絲蟲 經蚊叮傳染人

《星島日報》,2012/8/28

香港大學微生物學系在狗隻中發現新品種寄生蟲,該蟲可經蚊子叮過受感染動物後再傳人,命名為「香港型惡絲蟲」(見圖)。有教授指出,本港有百分之三的流浪狗帶有該蟲,暫時只有三名病人受感染,他們的病情比較輕微,亦未有入侵其他器官,但以往曾有市民感染其他品種的惡絲蟲,甚至併發腦炎。他提醒,寵物主人要定期帶貓狗「杜蟲」,並做好防蚊措施。

港大微生物學系表示,本港去年十一月至今年五月間有三名病人感染「香港型惡絲蟲」,當中兩人曾被蚊叮,病徵分別為頸部淋巴、腹部及眼皮凸起硬塊,院方將其腫塊組織做切片檢查後,發現內有不完整的成蟲及小蟲。

香港大學微生物學系臨牀助理教授杜啟泓表示,狗隻是「香港型惡絲蟲」的宿主,蚊或其他昆蟲於叮咬狗隻時吸取幼蟲,再叮咬人的時候便將幼蟲傳給人類;當幼蟲在人體內長成後,可隨血液走到身體不同部位,如眼、肺、腹及手腳等,令身體某處產生炎症並長腫塊。
防蚊避接觸流浪狗

該系與漁農自然護理署合作,收集二百隻流浪狗及一百隻流浪貓的血液樣本化驗,發現當中有百分之三的流浪狗血液樣本有該新品種寄生蟲基因,而流浪貓則沒有。學系講座教授袁國勇指出,患者身上會出現腫塊,惡絲蟲亦有可能移往不同器官,病人多數不會有即時性命危險,但須服藥控制。

衛生防護中心表示,會與香港大學密切跟進有關資料;又指惡絲蟲病不會人傳人,通常可透過手術切除腫塊作治療,強調市民應注意環境生,做好防蚊措施及避免被蚊蟲叮咬和接觸流浪狗。

養狗有罪嗎?

《明報》,2012/8/28

編按
昨天,本版刊出學術組織「我在中國」(Co-China)論壇上,台灣學者錢永祥與香港文化人梁文道有關動物權益的對談。今天續刊論壇上觀眾就議題向講者提出的精彩提問,講者也分享自己與動物溝通的經歷……

文字整理.Co-China 論壇志願者團隊

觀眾:我們為什麼一定受苦的要界定是動物?植物受到的傷害就不算傷害嗎?為什麼折一根樹枝就不叫傷害?難道傷害一定要是肉眼能夠看到的嗎?

錢永祥:我考慮牠是不是能夠感知痛苦,這是彼得.辛格(Peter Singer)的定義。能否感知痛苦這點就把植物排除掉了。我們不要辯論說植物也會感知痛苦,以現在的知識,植物沒辦法感知痛苦,植物會對各種外界刺激有反應,但那不叫痛苦。

梁文道:在印度文化中幾乎所有的生命形式都受到重視。自佛陀以來,很多宗教流派都有Ahimsa 的概念:無傷、不殺生、無害,耆那教更是把Ahimsa 的觀念發揮到極致。他們認為植物的生命也應該被尊重,所以他們只吃死掉的植物。水果還在樹上的時候是不能摘的,要等它掉下來了才能吃。

我們人類社會有各種各樣的「道德可考量性」(moral considerability)的標準,但是我想指出的是,我們不要輕易地把問題轉移到生命層級的問題,不要把牠變成狗是不是比阿米巴蟲重要,動物是不是比植物重要這樣的問題,我們不要去比較這個,我們關注的就只有一點──痛苦。我剛才一直在講列維納斯,他就認為在這種情形下我們關注的應該是那個對象會不會被傷害,牠會不會表達出痛苦。僅此而已。

養貓養狗道德嗎?

觀眾:你們覺得養狗是不是不道德的事?

錢永祥:飼養寵物或者同伴動物,原則上說是把動物放在一個人造的環境裏,逼迫牠們脫離自然環境。在這個意義上,這的確是一件違反動物天性的事。可是有些動物的情況不一樣,比如貓和狗進入人類的生活至少已有六千餘年以上的歷史,基本上貓狗脫離人類已經沒法獨立生活。我們不能把人家弄到我們的生活圈子裏來,然後今天說人類飼養牠們不道德。這是歷史造成的後果,既然已經成為事實,我們就要承擔。

梁文道:我建議我們把對某些物種的關係,比如說狗和貓,不要把牠講成是我們飼養牠們,我們是主人牠們是寵物那麼簡單。這是一種共生的關係。現在有愈來愈多的學者指出狗這個物種根本就是人養出來的,這等於說,本來這個世界上沒有一種獨立於人類之外的、叫做狗的動物。不僅這樣,人類養狗之後,還促成了人類的演化。有一些生物學家認為人類之所以能夠說話,之所以有時間坐下來聊天,發展出我們的言語功能,是因為我們安全了。我們為什麼安全?因為人類開始養狗,狗會守護人類。所以人與狗在演化史上,是一種互相促進的共同演化關係。

觀眾:梁先生剛才講和動物對望的時候,就能感知對方的情感。我想問這會不會只是人的情感投射,還是你會知道那個動物在思考?

錢永祥:我家裏原來養三隻貓。1988 年「媽媽貓」來了,1989 年生下一隻「女兒貓」跟一隻「兒子貓」。「女兒貓」和「兒子貓」是在我的被子裏生的,留下一灘血。2010 年12 月28 日,最後那隻兒子貓去世了。「媽媽貓」來的時候還沒有斷奶, 「女兒貓」和「兒子貓」從來沒有在外面跟別的貓接觸過。

這三隻貓有兩隻是在我的牀上出生的,有兩隻是在我的懷裏去世的。這二十多年裏我跟我太太從來沒有一起出過國,因為家裏一定要至少留一個人照顧貓,我們跟這些貓有非常多的互動。相處的二十多年,我非常了解這三隻貓的個性。牠們在跟人的互動中發展出非常不一樣的反應方式和性格。你現在要跟我說:「你怎麼知道這個貓預知你回來在歡迎你?」我當然知道啊,這誰能跟我辯論呢?和這幾隻貓互動的經驗讓我知道牠們的個性,也知道牠們的感情,知道牠們在乎的、恐懼的是什麼。

人拿動物做實驗的結果

梁文道:去年有一個很有趣的國際會議,參加會議的人都是常拿動物做實驗的研究中心的工作人員。會議其實是談大家的心理問題的,有很多心理學家和諮詢顧問參加。他們要解決的問題是我們常常忽視的,就是在用動物做實驗的實驗室裏受苦的不僅是動物,還有人。其中有一個實驗室的助理,他在會上一邊說話一邊哭,他說很對不起Dora。Dora 是一隻實驗兔子,這個研究助理有一年多的時間每天照顧牠,而Dora 每次看到他進來也會在籠子裏面跳,表現出很高興的樣子,然後他會餵牠,撫摸牠柔軟的毛和長長的耳朵,他們的關係很好。但這個實驗助理其實每天餵Dora 吃的食物中都有一種慢性毒藥,這個實驗就是測試這種毒藥的,那後來Dora 當然死了。這個助理也因此病了。

我想說的是,假設眼前有這樣一隻兔子,我們撫摸牠,我一進門牠就會跳過來,那如果現在說其實牠不是歡迎我,這只是我的想像,是我用人的角度投射在兔子身上。當我們這麼想的時候,我們就先將人和動物區分開了,然後猜想動物有沒有情感,人和動物的互動模式是怎樣的。這種思路是我們關於動物的討論中常見的思路,我並不贊同。列維納斯本來看到Bobby(一隻徘徊在戰俘營外的流浪狗,詳見本版8 月27 日文章〈畢竟牠是豬〉)跟他搖尾巴的時候,他感受到了友善,這是很簡單的一個處境。但是他後來偏偏又想到Bobby 沒有把行為上升到道德命令層次的能力。於是向他搖尾巴,跟他表示友善的Bobby 忽然之間就不再是一個會對他構成道德要求的「他者」了。我不贊同這樣的想法。我們不要先在腦子裏去想牠是一隻兔子,兔子怎麼可能會像人一樣歡迎我們呢?這麼想其實也就是在用人的自我中心的態度來思考問題了。

(觀眾答問時間完畢,接下來由講者二人總結)

錢永祥:那隻狗死了

錢永祥:人類在進行道德思考的時候有兩大因素:一個是情景,一個是原則。道德思考其實就是在原則跟情景中間不斷來回思考的過程。在具體情景中,我們盡量讓原則給我們一些啟發;思考原則的時候,我們讓情景幫我們對原則有更深入的了解。我一再強調不要給動物製造痛苦,你可以提出一千個情景來考驗這個原則,也許有九百個情景我都不知道該怎麼回答,但這並不是說我們就不需要動物倫理學了。動物倫理學跟所有的倫理思考一樣,是沒有終極結論的。

最後,我講一個小故事,是我自己的經歷。那是1990 年代,當時我們中研院經常來一些流浪狗,然後中研院會不定期地請台北市的捕狗大隊把牠們抓走。

在這些流浪狗裏有一隻特別活潑可愛,跟人特別親近,是一隻大黃狗,我很喜歡牠,就想不要讓捕狗大隊把牠帶走,想幫牠安排一個去處。我認識一間動物醫院的醫生,我就問那個醫生能不能幫忙安排,他說可以,可以送到一間他朋友的類似於動物養老院之類的地方。我回到院裏跟那個狗說:我幫你安排了一個去處,我把車門打開,牠就坐在車門口看我。我說你進去吧,我幫你找了一個地方你可以安度晚年了,牠自己就跳到車裏去了。然後我就開車把牠帶到那間動物醫院,那個醫生說先放在這裏,第二天就送牠過去,然後就先把牠關到一個籠子裏。

第二天我去看,牠還關在那個非常小的籠子裏,牠畏縮在那裏看着我,眼睛掛着很多眼屎。我就問那個醫生是怎麼回事,他說今天忙明天就送過去。那我第三天再去,狗去籠空,醫生說那隻狗死了。我問怎麼死的,醫生說牠得了一種急性腸炎,他講了一堆名詞,我就完全呆在那裏,我不知道該怎麼反應。從動物醫院出來,我開車回家,開到一半的時候我在車裏嚎啕大哭,我覺得我這輩子沒有犯過這麼大的罪。

我們今天講了很多原則性、概念性的東西。說到最後,也只有很簡單的一句話:我們把自己的生命稍微打開一點,就會發現很多動物會進來。草履蟲大概不會進來,毛毛蟲大概不會進來,因為我們也有我們的局限。我們不是聖芳濟(St. Francis),我們沒有他那種和各種動物都能溝通的稟賦。我看到一隻蜘蛛,我分不清楚牠哪邊是頭哪邊是腳,你要我把生命打開跟牠互動,我做不到。但我們可以跟很多動物互動。這不是說要大家一定要養狗養貓,或者一定要參加動物保護運動,一定要素食,不是的,只要我們把動物當回事,對牠們多在乎一點,這就很好了。

小時候的梁文道

梁文道:我小時候很殘忍,常常去抓各種各樣的昆蟲,做標本或者虐待,甚至虐殺牠們。有一次我抓到一隻螳螂,然後又抓到一隻很小的樹蛙,我就把牠們兩個關在一起,看螳螂怎麼對待樹蛙。結果螳螂不管樹蛙,這讓我很憤怒。於是我就把樹蛙抓起來送到螳螂面前,螳螂當然馬上就用一個夾子夾住。那個小小的樹蛙因為身體太柔弱,而皮又很韌,螳螂的刺,刺不進牠的身體,卻把牠的內臟擠壓出來。那一刻我呆住了,然後我覺得很掃興,不好玩,就丟掉了。從上中學開始,這個畫面就不斷在我腦海中出現,有一陣子我幾乎每個月都會想起這個畫面,牠像夢魘一樣困擾着我,我永遠也不能忘記那個小小的樹蛙死前和死後的模樣,以及那個螳螂被我拿來遊戲,讓牠殺害另一個動物的情景。這件事情讓我看到人可以有多殘暴,而這種殘暴有時候就是為了嬉戲。

我後來還幹過很多壞事,但是這卻成為對我特別具有道德意義的一個景象。我今天做時事評論、寫文章,我對暴力、對殘酷特別敏感,我好像能夠感知牠們快要來了。那種敏感就是跟這個景象有關,是這個景象一直在提醒我。如果有人說那個樹蛙只是吐出內臟而已,牠的痛不是對人有意義的痛,這我完全沒辦法接受。那個場面對我的震撼太強烈了,我確切地知道那是痛苦,是傷害,是暴力,是殘酷。

(版面所限,篇章經刪減。圖畫作者為二犬十一咪,輯自護生作品《宇宙氹氹轉》,由天窗出版社提供)

梁文道 香港文化人,為香港、內地多家媒體撰寫專欄,著有《常識》、《讀者》等

錢永祥 台灣中央研究院副研究員。在大學時代曾參與保釣運動。八十年代從英國留學回台後,主要從事動物倫理學等研究,譯有《動物解放》。

畢竟牠是豬?梁文道 錢永祥 對談動物權益

《明報》,2012/8/27

編按
最近因海洋公園海豚「怠工」事件,引發各界關注動物權益。本版為讀者連續兩天輯錄《動物解放》譯者、台灣學者錢永祥與香港文化人梁文道,二人在學術組織「我在中國」(Co-China)論壇的對話。明天續有他們與觀眾的對話,敬請留意。

梁文道:香港文化人,為香港、內地多家媒體撰寫專欄,著有《常識》、《讀者》等。

錢永祥:台灣中央研究院副研究員。在大學時代曾參與保釣運動。八十年代從英國留學回台後,從事動物倫理學等研究, 譯有《動物解放》(Peter Singer)。

文字整理.Co-China 論壇志願者團隊

錢永祥:大家對「動物」這個概念並不陌生。我們都是動物, 叫作人類動物(human animals) , 那麼非人類動物(non-human animals)在哪裏呢?先從身上用品開始:皮鞋、皮包用動物的皮製造的;我們吃晚飯,動物可能進入我們的胃裏;我們吃的藥、用的化妝品,幾乎每一樣東西都用到動物動物在人類生活無處不在,可是牠們只能以痛苦和死亡的方式進入人類的生活。我們怎樣的反應才是合適的?讓我們想像三個例子。我把一塊石頭踢到河裏去、我把一根木頭丟到火堆裏去、我把一隻狗打傷。對這三種情,我們的反應不會一樣。我踢石頭、我燒木頭, 別人可能會覺得我很無聊,但是不能說我對石頭或者木頭造成了傷害;人們也不會特別對那塊石頭或者那根木頭生出憐憫同情。與石頭和樹木不同的是,當我把狗打傷的時候,每一個人正常的反應都是認知到狗受到了傷害,並且對這隻狗感到某種憐憫或者同情。

動物是會受到傷害的,也會因此引起同情。根據哲學家納斯鮑姆(Martha C.Nussbaum)的分析,所謂對一個對象產生同情,代表你其實做了三個判斷:這個對象在承受可觀的痛苦;這痛苦是他不應該承受的,是無辜的傷害;你在乎這個對象受到了傷害。我們很明確地知道,動物會感知痛苦,且在人類手裏所承受的痛苦根本是無辜的。我們對於動物的痛苦,多少感到在乎,可是這個「在乎」是在乎到什麼程度呢?我們通常會說: 「不錯,我同情豬的遭遇,我同情狗的遭遇,我同情實驗室裏小白鼠的遭遇──可是,牠們畢竟是動物。」這意思是說,我們在人跟動物之間會劃一條線,即使有同情有憐憫,也要適可而止,至少不能妨礙人類的利益。

物種痛苦的界線

可是這條線要怎麼劃?能劃得有道理嗎?根據物種劃線又有什麼道理?人這個物種與豬這個物種是有巨大的不同,但是這種差別,會造成他們的痛苦具有不同的分量嗎?豬的痛苦跟人的痛苦不都是痛苦嗎?就像男人跟女人的痛苦都是痛苦,黑人跟白人的痛苦都是痛苦一樣。我們不能說因為性別和膚色不同,兩個痛苦有不同的分量。那為什麼我們可以認為因為物種不同,兩個痛苦就有不同的分量?人類到今天都不肯停止施加於動物各種痛苦和死亡,有一個很簡單的藉口:動物跟人不一樣。但如果用物種劃線可以成立,那用性別劃線為什麼不能成立?用膚色劃線為什麼不能成立?痛苦就是痛苦。窮人和富人、男人和女人、人類和動物的痛苦都是痛苦。

如果動物的痛苦不能忽視,那麼當我們開始譴責人類給動物製造痛苦和死亡的時候,我們就從同情和憐憫進入了道德的領域。在道德層面上,當我看到一個人受苦而感到憐憫同情的時候,我不僅抒發一種情緒;進一步,我對這個痛苦、對造成痛苦這回事,還作了道德的判斷,認為造成痛苦是有是非對錯可言的,這是動物倫理學的全部關懷所在。

現在,我們來談今天的第二個主題:道德進步。學者常說在1750 到1900 年之間, 「進步」是在歐洲最有勢力的觀念,但從1900 年開始,進步這個理想逐漸破滅。有人說,這是因為第一次世界大戰的毒氣與戰壕讓人們清醒了。無論如何,我們今天談到進步會覺得尷尬,一個關鍵的原因在於, 「進步」本質上是一個評價性的概念:進步一定代表「更好」,並且在道德意義上更好。可是幾乎所有人類的廣義「能力」,都確實變得更強大、更有效率,由此要得出一個判斷說,這些方面變得更好,就代表人類有了進步,表現了人類的道德進步,大家似乎都有點遲疑。畢竟,能力可以為善為惡,其增進可以造福也可以為禍。

弔詭的「道德進步論」

要恢復「進步」這個理想,我們要從道德眼。可是今天流行道德相對論、價值相對論,正好不容許道德作為一套連續的、貫穿歷史與社會階段的標準。如果大家相信相對論,說每個時代和社會都有它的道德標準與價值準則,很難比較明朝人和漢朝人哪個朝代的人更有道德,因為比較的標準都是內在於具體社會或歷史階段的。「道德進步」在今天的挑戰,來自價值多元論,即對於什麼叫做好的、值得追求的目標,每人不僅會有不同的選擇,並且必須承認,每人有做不同選擇的權利。我們無法用一個共通的標準比較甲跟乙哪一件事在道德上更高尚,所以也無從判斷人們在道德上的表現先進還是落後。從道德相對論和價值多元論兩個方面來說,好像都無從談道德進步。

19 世紀一位愛爾蘭的歷史學家勒基(William Lecky),提出了「擴張中的圈子」(the expanding circle)的概念。他的意思是人類道德的發展,是一個「自己人」的圈子不斷擴大的過程。勒基認為,圈子不斷如此擴大,終於開始把動物和自然界也包括進來。這個概念很明確地表達了一種「道德進步」:道德關懷的範圍在擴大,受到道德考量的對象愈來愈多。進步在於以前受到漠視、歧視的人,以前被視作異己而提防、傷害的人,逐漸成為我們的同類,進入了道德考量的範圍,從而其利益必須要受到我們的正視。我們列為同類的對象已經不受性別、宗教、民族和膚色的限制。今天的問題是:接下來,我們能不能再越過物種的限制,將道德考量的範圍擴展到動物,讓能夠感受到痛苦的生命,也成為我們在道德上關懷的對象?

我將動物倫理放到道德進步的問題脈絡中來談:人類對待動物的方式,並不是孤立的一件事,而是人類對弱者、異類施加暴力滿足一己需求的模式之一例。最近哈佛大學心理學家史蒂芬.平克(Steven Pinker)出版了一本新書:《人性中的善良天使:為什麼暴力在減少?》,認為人類的歷史就是暴力逐漸減少的歷史。他列舉了六項趨勢作為指標, 經由他所述的「權利革命」,人類對於少數族群的暴力、性強暴、家庭暴力、體罰、虐待兒童、校園暴力、仇視同性戀,以及針對同性戀的犯罪,正在急遽降低。這些權利革命中間最晚近的一項,就是動物權利。動物的痛苦沒有太多的道德意義,其利益毋須列入考慮,以及對動物使用暴力,無所謂道德上的是非對錯。但隨「動物權利」意識開始散布,動物接續女性、黑人、同性戀等等原本被排除在道德關懷圈子之外的弱者與異類,逐漸跨進了這個擴張中的圈子。在這個意義上,動物議題、動物倫理,正是人類道德進步的重要環節。當我們在考慮動物的利益的時候,當我們意識到對待動物的方式有是非對錯可言的時候,人類社會和人類自身便說得上道德的進步。

內地每分鐘殺多少隻豬?

最後,讓我舉出一些事實,大家來想像一下,我們的日常飲食需要什麼樣的暴力與殘酷為必經步驟。

中國內地一天要殺170 萬隻豬,即每一分鐘殺約1200 隻豬。人類每分鐘得施展多少暴力,才能把千多隻活生生的豬運送、宰殺、分解,最後販售成為我們家人樂融融分享的盤中飧?

我們都吃雞蛋,可是雞蛋哪裏來的?雞蛋是母雞生出來的。母雞哪裏來的?母雞是從雞蛋孵出來的。雞蛋孵出來的時候,公雞跟母雞的數量是一樣的,那麼另一半的公雞到哪裏去了?在小雞孵育場裏,剛出生的小雞被一隻一隻地檢查性別,母的準備送到養雞場去生蛋,公的則丟到旁邊的袋子或碾碎機裏,變成飼料或者肥料。總結而言,我們的食物來自暴力,用血腥和痛苦為代價,我們吃的是「死亡」。清醒面對這個事實,才是道德智慧的開端。

梁文道:錢先生似乎頗為贊同平克(關於道德進步)的說法,可是最後講到人類如何屠殺動物,又讓我覺得我們好像不但沒有進步,反而退步了。我們知道獅子吃飽了就吃飽了,面前有多少羚羊經過牠都不理會。我讀過一些人類學家的報告,他們發現一些古老的印第安部族有些奇怪的諺語,比如「當一頭豹在吃小牛的時候,他的眼神是充滿愛的」。這句諺語說明:獵殺不是因為仇恨,而是生命的需要。紀伯倫的《先知》裏有一段話很感人,他說我們在吃蘋果時,我們要對它說:今天我吃了你來滋養我的生命,但是有天我終會回饋給你。這是人類曾經有過的想法。

我看過一部短篇科幻小說,寫的是一個家庭:小孩放學回來,媽媽問他今天在學校怎麼樣?他說今天誰誰誰因做錯什麼事被老師處罰。再晚一點爸爸回來,爸爸脫掉外套,一邊喝啤酒,一邊督促兒子做功課。然後晚上三人吃晚飯。小說結尾是這樣的:他們把吃剩的骨頭掃進垃圾桶,那些骨頭是人的骨頭。但那些人骨很小。小說講的其實是一群從外星來的巨人畜養地球人來吃。他們是另一個星球來的殖民者。小說前面講的是溫馨家庭,但最殘暴的部分恰恰就在這裏:一個那麼快樂和睦、家人感情那麼好的家庭,晚餐是我們人類。

哲學家尚未劃分的「X」

我們要定義人類時都會提到動物。比如我們常說「人是政治的動物」、「人是懂得欣賞美的動物」……我們每次定義時,都先有一個總的範疇──動物,然後把人從動物中切割出來,那標準或許是言語、理性、政治、經濟。有趣的是,自古以來,哲學家在做這種劃分時,他們都很快去談言語、理性、政治、經濟是什麼。他們都不談動物是什麼。於是動物就成為我們懸而未決的、放在一邊的X,我們都要用到X,但是我們都不想說X。這個令人尷尬的背景,在我很喜歡的一個哲學家身上也看到了,他就是法國20 世紀的現象學家列維納斯(Emmanuel Levinas)。列維納斯在談論道德時(我們對什麼樣的對象負有道德義務, 跟他有道德關係的時候),他不會說我眼前這個具體的人由於是「人」的一部分,因此我對他負有道德責任或跟他有道德關係。列維納斯考慮的從來都是最具體、最個別、幾乎只是眼前發生相遇的場面,他叫這個做in the faceof other,在他者面前,我們相遇。對他來講所有的倫理(ethic)都是來自於原初的相遇。

列維納斯是猶太人,是大哲學家海德格爾的學生。我們都知道海德格爾後來被很多人認為是納粹的幫兇。二次世界大戰時,列維納斯在法國曾參與過抵抗運動,並因此被捕。他跟一些猶太抵抗者一起被關在法國的一個戰俘營,戰俘營編號是1492。列維納斯特別提到這點,因為1492 年是天主教在西班牙掌權之後驅逐猶太人的那一年。他在那篇文章中提到被關在集中營的人覺得自己不像人,沒有人的尊嚴。這不是因為吃不好、睡不好,而是他們嘗試跟看守互動,那些看守不理他們,沒有構成看守者「相遇中的他者」,他們喪失了「他者」的資格。

納粹德國最後一個康德主義者

有天,在他們覺得自己已經失去人類資格的生活裏,有一隻狗出現了。這隻狗是從戰俘營外面的野地上跑過來的,牠每天看這些戰俘白天勞動,晚上回來。那隻狗很奇怪,這些戰俘根本沒有什麼食物可以餵牠,他們甚至不能去撫摸牠,但是這隻狗每天都看他們,看到他們勞動回來之後就對他們搖尾巴,有時還會跳起來快樂地大叫,這是集中營裏唯一會對猶太犯人表達善意的生物。他們給牠起名叫Bobby。然後列維納斯說了很有名的一句話:他說Bobby 是the last Kantian in NaziGermany,納粹德國最後的康德主義者。

講完Bobby 的故事,列維納斯筆鋒一轉,忽然說這隻狗沒有聰明的大腦去幫牠把自己的行為和傾向命令化,即把行為和傾向變成一個命令、一個道德義務。所以列維納斯雖然笑稱Bobby 是納粹德國最後一個康德主義者,但是他知道牠其實不是。

可是我想補充和發展他的地方,就是憑什麼列維納斯可以說Bobby 對他們的歡迎不是道德上的交往呢?在那樣一種極端狀下,這些戰俘和他人相遇時人家不把他們當回事,但這隻狗對他們表示出歡迎和友善,這叫不叫做in the face of other?這隻狗跟他們的關係是不是道德關係?後來在一個訪問中,有記者問列維納斯他常講的「他者」包不包括動物動物有臉嗎?

他說動物有臉,但是動物的臉不如人類的臉那麼重要、那麼原初……我覺得列維納斯其實可以講得更好。如果從他者的表情讀出痛苦這點來講的話,他把動物放在次要的地位與他哲學的基本路線是矛盾的。他年輕的時候讀達爾文,這對他影響很深,列維納斯說所有的動物都在自利地追求生命的延續,而在這個過程中所有的動物都是處在all against all,彼此交戰的狀態,就像霍布斯(Thomas Hobbes)講的那種自然狀態一樣;又認為人當然也是動物,但人在面對他者的處境下會感到一種道德的無言要求,而動物不會。他認為只有人方能跳出自己, otherwise thanbeing,他講的這個being 我們不妨粗淺地理解為生物自我生存的奮鬥和努力,natural being。但是為什麼是otherwise thanbeing?列維納斯講我們人類超出生物求存的範圍,我們可以做更多的事,比如說可以為其他人犧牲,可以有種種利他的行為與表現。如果我們只追求自我滿足的話,我只要想辦法好好生活,蓋一個房子給自己,擁有房子裏的所有東西,可以在裏面過得很愉快。直到我遇到一個陌生人,遇到一個「他者」在冰天雪地裏躺在路邊,我忽然發現我的家不再只是我的家,牠可以變成hostel,我發現我的所有品不再只是我的,還可以是一種gift。這種時候,人就不再只是一般的動物了。那麼人為什麼可以這樣呢?在列維納斯那裏這是一個miracle,一個神蹟。

魚受傷會呼叫嗎?

在這個故事裏的Bobby 恐怕不僅僅是列維納斯所理解的動物的那種狀態。我們太相信某種的人類中心主義,我們認為動物受到的傷害不是傷害。

我曾經養貓,每次我看我的貓時,看牠看我, 我常常在想什麼叫「牠看我」?我說我和一個動物相遇,我說我碰到牠的眼神時,這是什麼意思?這也是很多哲學家很困惑的問題。這能叫互相對視嗎?我怎麼知道那黑色的眼珠後面是什麼。我怎麼知道對牠來講,看另外一個物種的眼睛意味着什麼?兩個人可以深情對望,那我能不能跟我的貓深情對望?我怎麼知道牠深不深情?我們總是試圖去理解那個看不見的「動物的深淵」。你打一隻動物的時候牠叫,或者有另一些動物根本不會發聲,比如說魚。當廚師做刺身或壽司的時候,用刀一下子切到活魚身上,你會看到魚的嘴巴張開了一下,你聽不到牠的聲音, 那這叫不叫做「叫」?叫不叫做「痛苦地叫」?

列維納斯的哲學對我來說最重要就是,我們不要考慮這些問題。因為你考慮這些問題的時候,你就已經進入種類思考,就像我開始的時候說的,個體具不具備某些資格,牠有沒有某些理性能力,有沒有某些感知能力,牠是屬於哪一個族群,然後我才決定要不要道德地對待。列維納斯認為這些都不重要,唯一重要的是當下相遇的這刻,這張臉呈現出的表情,如果牠痛苦,如果牠讓我覺得可被傷害,牠就跟我構成了一種道德的要求,我就已經負有責任。

從這個角度去看,我跟錢先生的觀點一樣,我也認為我們有道德進步,因為我們人類的確愈來愈具有看到痛苦臉孔的能力。我們曾經見過很多的痛苦,我們不把牠理解為痛苦,但今天我們能認知到這種痛苦。

(明天續)
(版面所限,篇章經刪減。圖畫作者為二犬十一咪,輯自護生作品《宇宙氹氹轉》,由天窗出版社提供)

明日預告 養狗有罪嗎? 整理.Co-China論壇志願者團隊

14團體轟海洋公園表演奴役動物 促訂取消海豚騷時間表

《蘋果日報》,2012/8/27

海洋公園海洋劇場維持每日四場海豚表演,14個動物關注團體約60名代表,昨午到海洋公園外舉行集會,指園方未有回應「海豚奴隸」問題。團體向園方再次提出四大訴求,要求立即將海洋劇場次數減至每日三次,停止向公眾傳遞錯誤動物知識,並訂出取消馬戲班式表演的長遠時間表。

動物友善政策關注組等14個關注動物權益團體昨日發起「8.26香港不要海豚奴隸」活動,約60名代表於海洋公園正門外集合,抗議海洋公園海洋劇場每日進行四場表演。團體代表於公園外向遊客派發印有「香港不要海豚奴隸」等口號的貼紙及單張,不少遊客認同應減少海豚表演,也有內地遊客對活動不表認同。 先要求每日減至三場

抗議團體強調,海洋劇場一直以來進行的馬戲團式表演,是洗腦教育,是一種「假保育」,向園方提出四大訴求,包括立即將表演次數減至一日三次,令海豚及海獅在表演間得到休息;承諾不再增加海豚及其他動物的表演場次及時間;承諾不再增加園內海豚等動物的數目,長遠取消馬戲班式動物表演,以及每年公佈購入及死亡動物的資料,讓公眾進行監察。

海洋公園早前提出將海洋劇場的表演場次,增至每日六場,即時引來動物關注組織的激烈反對,批評對海豚不人道,園方其後改變初衷,由本月20日起將表演回復至每日四場。香港海豚保育學會發言人洪家耀重申,海洋公園作出讓步是好開始,重申野生動物的實況是,不會吃急凍死魚,也不需玩頂球,人工訓練海豚,始終是剝削了海豚在海洋的自由。他指並非要求海洋公園即時暫停海洋劇場表演,但期望園方訂出一個取締表演的時間表。

海洋公園發言人指出,與動物關注團體一樣,以保障園內海豚及其他動物福祉為首要任務。園方尊重團體意見,動物訓練團隊擁海豚護理專業經驗,無時無刻竭力為海豚提供最優質照顧。

貓狗藏惡絲蟲 蚊叮傳人

《東方日報》,2012/8/27

暗藏貓狗體內的寄生蟲,威脅市民健康。香港大學微生物學系發現全新的「香港型惡絲蟲」,最少造成三名市民染病。患者頸部淋巴、腹部及眼皮凸起硬塊,切除後赫然發現內藏「蟲屍」,部分更是附蟲卵的成蟲。專家指出,此類寄生蟲以貓狗為宿主,本地百分之三流浪狗帶有該蟲,由蚊子叮咬受感染動物後再傳人。今次發現的惡絲蟲只停留在人體皮下組織,沒入侵重要器官,但過往曾有市民遭其他品種惡絲蟲入肺,甚至併發腦炎。港大提醒寵物主人定期帶貓狗杜蟲,並做好防蚊措施。

專家提醒市民應定期帶狗隻到寵物店清潔及杜蟲。

香港大學已經將其最新發現通知衛生防護中心、食物環境衛生署與漁農自然護理署。負責研究的港大微生物學系助理教授杜啟泓指出,去年五月及今年三月先後接獲三宗懷疑惡絲蟲病例,首名患者為六十一歲老婦,居於新界北並飼有犬隻,左眼下眼瞼曾被蚊叮,之後兩星期結膜下出現小結節。

第二名患者是於港島區居住及工作的五十歲男子,因左頸持續一個月有腫塊求醫,之前手腳曾出現紅疹但已消退。檢查發現其左頸有約一點五厘米的脹大淋巴結,周圍有數粒較小淋巴結。他發病前兩個月曾到北京旅遊,並無接觸任何動物,但在港寓所及工作地方常被蚊叮。第三名患者為三十七歲男子,因右下腹脹痛求醫,發病前曾到印度及泰國,醫生發現他右下腹有一塊硬化組織。

梁小姐(市場推廣)
「養狗五年,早知道心絲蟲存在,每個月帶狗去獸醫診所防疫注射,從未聽過會傳人,有少少擔心。」

腹部開刀驚現三蟲屍

醫生最初擔心他們患惡性腫瘤等嚴重疾病,施手術切除硬塊,豈料化驗發現當中有疑似惡絲蟲殘骸。卅七歲男病人的腹部硬塊中更發現三條蟲屍,闊四毫米,長二至三點六厘米,部分附有蟲卵,相信為成年惡絲蟲。這些惡絲蟲的形態及特徵與已知品種並不一致,港大經基因排序後證實為全新品種,取名「香港型惡絲蟲」。

港大其後經漁護署協助,取得二百隻流浪狗及一百隻流浪貓的血液樣本,於六隻狗的血液中發現香港型惡絲蟲,佔整體百分之三,貓隻身上無發現,相信該蟲很可能已於本港犬隻間傳播。

幼蟲隨血液游走身體

杜啟泓指出,惡絲蟲不會直接由動物傳人,日常與貓狗接觸應不會受感染。該蟲利用蚊子作病媒,蚊叮動物後再叮人,可將幼蟲傳入人體,幼蟲隨血液游走至身體不同部位「落地生根」,刺激免疫系統引起發炎反應。今次發現的惡絲蟲只存活於皮下組織,除第二名患者因頸部有多粒淋巴結需服抗生素,其餘兩人切除腫塊後康復。他說,人體可自行殺滅該蟲,但蟲屍殘留人體,患處會繼續發炎,以往有文獻指其他品種惡絲蟲可入侵肺部甚至併發腦炎,需要進一步研究新品種的危險性,並考慮搜集蚊子樣本化驗。

另稿:
應對寵物定期杜蟲防疫

流浪貓狗除衍生環境衛生問題外,更可能帶來傳染病風險。漁農自然護理署過去三年捕獲的流浪貓狗數字持續下跌,由○九年一萬二千多隻,至去年的九千三百多隻。但香港愛護動物協會發言人顏綺苓指,市民一時「貪新鮮」養貓狗,熱情冷卻或貓狗患病後將牠們遺棄於鄉郊地區,流浪貓狗問題難完全杜絕。

港大分析漁護署收集的流浪狗血液樣本後,發現百分之三有新品種的「香港型惡絲蟲」。

顏綺苓提醒主人,對寵物要有責任心,除基本清潔外,還要定期做保濕、杜蟲、驗血檢查及注射防疫針等;狗隻外出後,主人應檢查其四肢及毛髮有否沾上昆蟲,以便及早治療。

心絲蟲充斥心室致衰竭

心絲蟲屬惡絲蟲一種,是狗隻身上常見寄生蟲,可生長至數十吋長。獸醫黎昌生說,蚊子吸了帶有心絲蟲的狗隻的血液,再叮另一隻狗後,寄生蟲蟲卵經血液入侵其心臟。心絲蟲的幼蟲成長期為六至七個月,成年需數年時間,以倍數增長,充斥狗隻心室後影響泵血功能,令狗隻因器官衰竭而死。初期無明顯病徵,後期才有呼吸困難、氣喘等情況。狗隻可每月服藥或注射疫苗防範。即使確診,狗隻初期仍可用藥除蟲,嚴重者則要做手術。

惡絲蟲為常見的動物傳染病,港大微生物學系助理教授杜啟泓指,當中以心絲蟲及匐行惡絲蟲較普遍,前者盛行於歐洲,十年前已有文獻指歐洲累積近千宗人類病例,日本及中國亦有病例;後者則集中在北美洲。科學家亦曾於野熊、浣熊、刺蝟及山貓身上找到其他品種的惡絲蟲。港大○二年曾接獲一宗人類感染「匐行惡絲蟲」個案,但這病非法定呈報傳染病,相信實際感染人數將更多。

元朗屬流浪貓狗重災區之一,該區區議員周永勤說,流浪貓狗缺乏杜蟲、清潔等護理,身上帶有許多細菌及寄生蟲,對居民健康構成威脅,促請寵物主人飼養動物前三思。

團體斥海洋公園勞役海豚

《東方日報》,2012/8/27

逾五十名動物友善政策關注小組成員,昨到海洋公園門外抗議,不滿園方因應入場人次增加,本月初增加海洋劇場場數至每日六場,令海豚和海獅體力和精神不勝負荷。

促減少表演場次

眾人身穿象徵海豚代表顏色的白色或藍色衣服,又高呼口號和手持「香港不要海豚奴隸」紙牌,要求海洋公園立即減少表演場次至每日三場,並承諾日後不會增加場數和時間及海豚和海獅數目。

該小組發言人指,若有海豚死亡,園方須於十四日內公開交代事件及公開驗屍報告,並至少每年公布一次購入及死亡動物的資料,包括品種、數目及瀕危狀況。

蔡堅:港有條件辦獸醫學院 社會需求殷 每周有人學成回港

《星島日報》,2012/8/27

由於本港沒有獸醫學院,有意成為獸醫的港生都須到海外修讀,早前便有一名本港尖子成功考獲首志願台灣大學獸醫學系。本港一直有院校希望開設獸醫學院,香港獸醫管理局成員兼醫學會前會長蔡堅認為,本港有足夠的空間及人才發展獸醫學院,「現時差不多每星期都有一名獸醫由海外回來,顯示本港是有足夠的空間及人才可在香港讀獸醫,人力及錢都不用外流。」

本身是註冊西醫、身兼香港獸醫管理局成員兼醫學會前會長蔡堅指,現時全港約有六百名獸醫,而有意成為獸醫的港生大多會到英國、美國、台灣、南非以及澳洲等地方進行修讀。
他表示,現時本港每星期均有一名獸醫從海外回來,「估計約七成以上的獸醫是香港的年輕人,都是從英國及澳洲等國家回流的,所以香港是有足夠的空間及人才可以在香港讀書,人力及錢都不用外流」。

現缺適當教學人才

他坦言,香港現時缺乏教導獸醫的人力,但香港亦有發展獸醫學院的需要,「現時最大問題是每一次有獸醫審訊的個案,即是當有獸醫因做錯事而被寵物主人投訴,例如醫死貓或醫死狗,或者做完手術出血等,我們每次都要請海外獸醫充當專家證人來港,去評估有關案件是否恰當」。

他表示,香港暫時沒有足夠的專業人士,能夠在獸醫界獨當一面,「如要在香港設立(獸醫)大學,當然要請海外的教授來香港教,這是長遠的東西,實習的時候亦可能要與國內合作」。

本港除了面對獸醫不足的問題,獸醫的水平亦比較參差,「如有更多獸醫加入,有外國教授等專業人士提供更多意見,提升獸醫界的水平,是有需要的」。他曾接觸一些獸醫審訊個案,當中涉及的問題包括技術上及道德上的問題,「技術上例如結紮手術,動物流血不止最後死亡,又或者一些很細的手術;道德上則可能是濫收費用,以及對動物主人的態度有進步空間」。

須設有關學術性機構

他認為,當獸醫數目太少的時候,問題便會出現,「『物以稀為貴』,會引起『唔驚無得做』的情況,便可能會有問題出現」。

他又指,現時香港沒有一個獸醫的學術性機構,不像中文大學及香港大學的醫學院,可以請海外專家來做示範,教他們做事,部分獸醫或會因而脫節,「畢業後,你(獸醫)識咁多就咁多,一些新的手術、知識及儀器很多時都因為(獸醫)沒有離開香港進修而缺乏;但如果有獸醫學院,則可以請人(海外專家)回來,又可以做研究、寫論文,做多些新的東西,知道全世界有甚麼進步」。

小狗危坐逾百途人圍觀

《太陽報》,2012/8/27

小狗「企跳」變「狗明星」惹來逾百人圍觀。

現場為尖沙咀加連威老道十八號僑業大廈,昨午約五時,上址一公司的姓曹(二十一歲)女職員,赫見頂層單位窗外,有一隻白色西施狗,危坐窗外牆僅約十吋闊的簷篷,險象環生,恐發生墮狗慘劇,立即報警及自行致電愛護動物協會求助。逾百名途人驚見小狗「企跳」,紛紛駐足圍觀,更將小狗看成明星般,為其拍照留念。

消防接報趕抵,架起升降台將小狗抱回地面,牠未有受傷,由愛協人員檢走,不排除牠頑皮攀出窗外後,無法返回單位。警方將案列作「有動物站在危險位置」處理。

港獨有雙足蜥棲息地或填海 失蹤9年全球至今發現7條

《明報》,2012/8/27

「失蹤」9 年,香港獨有的香港雙足蜥,於去年9 月再被漁護署人員在香港島以西的晨曦島發現,顯示該物種仍在香港野外存活。不過,晨曦島和石鼓洲等島嶼已納入政府填海研究計劃和焚化爐計劃中,有環團認為就再發現雙足蜥,應停止在上述地方填海或大型基建。發展局表示,將於今年第4 季公布多個填海選址,以便諮詢公眾,但沒透露上述島嶼是否榜上有名。

漁護署資料顯示,全球首條香港雙足蜥於1987 年由鮑嘉天神父於喜靈洲發現,但至今只發現了7 條,當中2 條由漁護署人員發現,對上一次是2002 年9 月。7 條香港雙足蜥之中,4 條來自政府擬興建焚化爐的石鼓洲、2 條來自晨曦島、1 條來自喜靈洲。

泥下棲息晝伏夜出

漁護署二級農林督察馮子豪表示,該署的兩棲及爬蟲小組尋找香港雙足蜥約10 年,每兩日便會到喜靈洲、石鼓洲及晨曦島,檢視捕捉陷阱,但過去只找到兩條香港雙足蜥,因此對牠們的習性了解仍有限。透過人工飼養去年9 月捕捉到的香港雙足蜥,得知這種貌似蚯蚓, 實為蜥蜴的物種「晝伏夜出」,平時鑽進泥下20 多厘米棲息,因此在野外不易被發現。小組人員於02 年在石鼓洲無意中發現一條雌性的香港雙足蜥,之後足足等了9 年,才再於去年在晨曦島發現這種稀有動物

政府今年初諮詢公眾於維港以外25 個選址填海,包括連接晨曦島及坪洲,喜靈洲西面及石鼓洲南面則興建面積逾一百公頃的人工島。發展局表示,維港以外填海首階段公眾參與活動已於今年3 月結束,現正整理及分析所收集的意見,從而梳理出可供填海的地點。政府計劃於今年第四季提出數個可進一步考慮的填海選址,以展開第二階段公眾諮詢。

環諮會促加快建生物資料庫環境諮詢委員會環評小組成員文志森表示,政府擬於石鼓洲興建焚化爐,項目的環評報告已將香港雙足蜥計算在內,故不會於島上進行填海工程,但政府挑選的其他填海選址,均有可能影響香港雙足蜥棲息的生境,認為政府應加快調查該幾個島嶼的生物,建立資料庫,以免規劃工程期間,才遭民間團體挑戰,例如島上不斷發現新品種,以致阻慢工程進度。

2012年8月25日星期六

踢爆公屋蠱惑養狗

《太陽報》,2012/8/24

公屋狗死狗還在!房屋署○三年實施公屋租戶禁止養狗規定,狗隻終老後不得再飼養,否則可被扣分。本報發現不少居於公屋的愛狗人士看準房屋署與漁護署各自為政漏洞,「偷雞」養狗,並以三招對抗禁狗規定,包括第一是申領狗牌時向漁護署虛報住址;第二是隱瞞房屋署狗隻已死;第三是狗隻外出用物掩蓋避過房屋署法眼。愛狗組織批評房屋署與漁護署缺乏溝通,令禁狗規定阻嚇力大大減低。

「我知公屋唔養得狗,但唔嘈到鄰居就得囉!」記者巡查全港多個公共屋邨,發現不少公屋租戶帶同年幼犬到樓下公園散步,有租戶承認違規養狗,更指居住的屋邨近年愈來愈多租戶養狗,大部分均是違規飼養。

公屋租戶冒着被扣分風險,「偷雞」養狗,原來掌握了房屋署及漁護署欠缺溝通的漏洞,以各種招數擋駕。記者以公屋租戶身份,到旺角多間寵物店了解,多間店舖負責人都直言毋須擔心,並向記者教路,稱公屋租戶購得新狗後,申領狗牌時只需向漁護署虛報住址即可應付,「可以填 朋友地址,因為漁護署只要求狗主登記一次資料,之後唔會跟進;啲資料係漁護署管,房屋署亦無權查。」其中一名女店東更自爆也是公屋租戶,飼養四隻狗,只有一隻是當年批准合法飼養,其餘三隻則是用虛報住址方法,避過檢舉,至今亦未被房屋署及漁護署揭發。

管理員無權入屋

另一招則是教路借屍還魂,避過房屋署查問,其中一間狗舖負責人說:「養開 嗰隻狗死咗,唔使同房屋署上報,靜靜雞買隻新嘅返去,如果房屋署職員問起,咪話係同一隻狗囉!」負責人補充,買新狗時再申報假地址,房屋署就不會悉破。

至於如何瞞天過海,避過公屋管理員法眼,有違規養狗的公屋居民就教路說:「落街咪帶個大袋袋住隻狗,或者推架買餸車,將狗仔放入去遮住。」她說,愛犬是七個月前購買,只要沒有人投訴,而管理員未能察覺下,狗隻就能繼續「蝸居」:「其實咁耐房屋署都無上門查過,就算查到,到時咪上街抗議,唔通掉咗隻狗咩?」

香港寵物福利協會會長張琦承認,公屋租戶養狗是公開事實,「公屋租戶養開狗 嘅,隻狗死咗點會唔再養呢?好多人都會偷偷地養過,房屋署嘅規定係引人犯罪。」她說,房屋署沒有規定租戶飼養的狗隻去世後要通知,而漁護署又不會主動將公屋租戶養狗的資料轉交房屋署,兩部門缺乏溝通,令禁狗規定的阻嚇力大大減弱。她更認為,規限公屋租戶養狗的措施嚴苛兼不合時宜,理應放寬,建議可倣效新加坡的公屋政策,列明在同一單位只可飼養兩隻狗。香港物業管理及保安職工總會總幹事李凱則稱,公屋管理員就算收到投訴有租戶違規養狗,只能上門了解,若然租戶拒絕開門,管理員就無權入內調查。

房屋署監管不力

對於有公屋養狗問題,房屋署發言人表示,截至去年底,約有二千三百名租戶因違規養狗而被扣分。房委會發言人則稱,會定期派員家訪,若發現租戶飼養狗隻,會核對記錄以確認狗隻是否已獲准飼養,同時增派特別任務隊巡查各公屋,利用晶片掃描器進行狗隻晶片掃描,以偵察非認可狗隻。而獲批飼養的狗隻數目由○三年一萬三千三百隻,減少至現時約六千四百隻。

至於有公屋租戶虛報住址一事,漁護署發言人承認並無規定申請人提供的地址必須為飼養狗隻的住所,故不會因申請人提供的地址而拒絕狗隻牌照申請。

「只要求登記狗資料,但管理員唔會主動查 啲狗有冇批准。又話有晶片機檢查啲狗,但其實都冇,成個規定根本存有漏洞。」公屋聯會主席王坤直指房屋署監管不力,而由○三年至今,很多狗隻資料已經過時,須重新整理才能收阻嚇作用,「當年好多登記 咗嘅狗可能已經死咗,所以要整理或者重新登記資料。」

另稿:
公屋狗長命啲?

「當年房屋署獲准暫居 嘅狗,到依家大部分都應該走晒。」愛護動物協會公關及傳訊經理顏綺苓稱,當年獲准飼養的公屋狗體重都是二十公斤以下,壽命一般為十多年,但當時很多公屋狗並非剛出世,而是在公屋住了一段日子,現時竟仍有六千多隻,數目令人質疑。

顏續說,每年約有二千至三千隻狗被狗主遺棄,當中部分來自公屋租戶,該會會接收被遺棄狗隻,收回來的狗隻會進行行為性格及健康評估,若合格則可安排有心人士領養;若不合格,例如狗隻帶有攻擊性,則會人道毀滅。

至於領養狗隻的巿民,愛護動物協會亦會先進行背景審查,包括要求欲領養者出示住址證明,顯示其單位是否合適飼養狗隻,若有關人士居於公屋,則不會批准。

另稿:
絕育換取「居留權」

公屋禁止養狗措施,於○三年沙士後推出,就算狗隻符合「可暫准原則」暫准居留,亦須遵守「居留條件」。

公屋狗「居留條件」包括須接受絕育手術,防止愈生愈多,另外狗隻不可在早上七時至晚上九時等繁忙時間乘搭升降機。「○三年沙士襲港,無 咗二百幾條人命,全城倡議大搞清潔運動,房屋署開始正視公屋清潔問題。」公屋聯會主席王坤稱。

王坤續稱,房屋署新措施下,狗,貓、鼠、兔、禽畜等寵物,一律被拒諸門外,租戶只可養金魚和雀鳥。若租戶被發現違規飼養寵物,會被扣五分。如果兩星期後寵物仍未送走,便會再被扣五分,住戶被扣滿十六分,單位將被收回。即使租戶購買了公屋單位成為業主,王坤指仍不可以養狗。

救海豚 向海洋公園說不

《爽報》,2012/8/24

香港不要海豚奴隸!嚟緊星期日,家長們可能諗住把握暑假最後時光,去海洋公園睇吓海豚表演。不過喺共敍天倫嘅同時,希望大家都認識一下生態保育嘅真諦。

關注動物權益群組將會喺後日(26日)發起「香港不要海豚奴隸」(圖)行動,當日下晝3至4點喺海洋公園門外集合,一齊穿上白色或藍色衣服,向園方示威。發起人話,訓練海豚、海獅同其他野生動物表演,仲要收錢娛樂人類,本來已經極為自私。海洋公園仲多次宣稱,動物表演可教育觀眾愛護海洋,但係表演除咗誘使海豚造出違反本性嘅行為,仲要佢哋跳上陸地畀人摸,呢類表演不但毫無教育意義,更向公眾灌輸錯誤嘅動物知識。

抨海豚表演不宜無限上綱 / 藍田玉

《香港商報》,2012/8/24

近日,香港動物友善政策關注小組、海豚保育協會及環保觸覺等共14個團體,對香港海洋公園動物表演進行猛烈抨擊,認為海洋劇場表演違反海豚天性,是「奴役海豚」,在園方應他們的批評而把每天表演場次喊至四次後仍嫌不足,要求園方訂立逐步停止所有馬戲班式表演的時間表,「終極目標是一場都無」。並要園方承諾不再引入新的海豚、海獅等。建議園方參考外地海洋館做法,由馬戲班式表演轉型為以觀察為主的教育活動,例如美國Balti-moreAquarium,訓練員向觀眾講解海豚自然行為、生活習性等做法。這些反對人士將於本月26日下午3時在海洋公園正門前集會抗議,表達「香港不要海豚奴隸」的訴求。

這些人士心不可謂不慈悲,口號不可謂不感人,愛護動物願望是好的,也是值得提倡推廣的。但是,這個世界是現實的,光有良好的願望,並不一定有良好的社會效果。怕踩死螞蟻不走路,怕殺生而不吃肉,這行得通嗎?他們的訴求事實上牽涉到人類與動物千百年來的關係問題,過於地片面地強調愛護,以致把這類問題絕對化了。認識上的偏頗拘執,必傷及全面根本的大趨勢。

無動物役使便沒有文明

簡單地說,人類千百年來利用動物去完成非人力能勝任的工作,或利用牠們娛樂取悅,不能說這就是「奴役」,沒有牛馬等動物幫助耕種推磨乃至提供肉食養生,人類文明不可能進化發展到現代文明,這也是一種「普世價值」吧?換言之,在人類文明及進化史面前,這些團體的善心又有什麼價值和意義呢?直到今天,人類依然還需要利用畜力去完成很多事務。比如利用馬匹來代步乃至賽馬場中博取萬眾的歡聲。香港馬場興旺了百年,好像至今還沒有人去抨擊馬會「奴役馬匹」,表達「香港不要馬匹奴隸」的訴求?而且,既然「人工飼養海豚已經犧牲了自由」,為何西方和香港社會有閒階層流行的豢養寵物中亦不乏「犧牲了自由」的野生物種?何以這些慈悲團體不去呼籲抨擊反對?

筆者有此不平乃因香港海洋公園是香港旅遊業的重要景點,當前旅遊業是香港的支柱產業,我們都知道,海洋公園以海洋動物為主要賣點,這些團體要海洋公園從此不再引入海洋動物,實際就是欲置這個為香港人為之喜愛和自豪的主題公園於死地,最後關門大吉了之。

動物表演世界普遍

事實上,以海洋動物為主題的公園動物表演並非香港僅有,美國日本都有類似的節目。美國聖地牙哥Seaworld,海豚、海獅、企鵝的表演,以及體重超過兩噸的巨大殺人鯨與訓練人員一起同台進行多種高難度動作表演,每天熱爆,動作更「激」,場次更密,並早已名聞世界。其實,香港海洋公園不過是美國Seaworld的翻版而已。世界其他地方的動物表演一天五六場的亦非常普遍,比如天津海昌極地海洋世界的海豚劇場也常是每天六場。我們從未聽聞其他國家或城市,有因愛護動物名義而要求停止表演的。

香港深層次矛盾深重,多種發展大計都被阻撓,唯獨這類莫名其妙的抗議遊行卻在增加和「進步」。天天吵吵鬧鬧,社會能繁榮安定嗎?除了帶眼識人,辨認那些別有用心者外,奉勸港人不要再「自己倒自己的米」,趕快清醒清醒,把你的善心和精力更多地轉向社會發展及「以人為本」吧!

雌箭豬傷重 人道毀滅

《成報》,2012/8/24

港島山頂道發現受重傷箭豬。昨日早上有晨運客行經山頂道路邊,發現一隻懷疑被車撞傷的雌性箭豬,牠負傷從馬路行往路邊,伏在地上奄奄一息,稍後由漁護署人員帶走。可惜箭豬終因傷勢太重,被迫人道毀滅。

疑被車傷 留五米血路

發現箭豬的地點位於,山頂道28號路邊對開,昨日早上8時許,晨運人士途經上址時發現,一隻疑是雌性身長兩呎已經成年的箭豬,負傷從馬路行往路邊,懷疑牠被車撞傷,還留下一條大約五米長的「血路」,伏在路邊身上不斷流血,地上留下一大攤血迹,已奄奄一息,身上不少尖刺也脫落散在地上。晨運人士報警,警員到場後召漁護署人員到場協助。漁護署人員到場,為受重傷箭豬檢查,發現箭豬盆骨及後腳重傷,稍後漁護署人員將箭豬送往嘉道理農場的獸醫作檢驗,由於箭豬盆骨及後腳重傷,難有康復希望,箭豬最終被迫人道毀滅。

在香港發現的箭豬及刺蝟身上長滿刺,身形較大則被稱為箭豬,為世上第四最大的囓齒目動物,有夜行習性,主要食齋,但偶爾會捉小動物及食死屍。箭豬由肩部至尾部都披有尖刺,那是角質化了的毛髮,十分鋒利和有倒鈎。箭豬受驚或遇襲時,會蜷曲身體及豎起尖刺嘩啦發響,若敵人仍不走開,牠會背鈎身刺向對方。牠的刺不能發射,但會甩出,若被刺中會引起傷口感染。香港的箭豬及刺蝟屬原生哺乳動物,品種大多屬馬來西亞。

根據香港法例,箭豬屬受保護動物,任何人不得狩獵或故意干擾其活動,若干犯法例,最高可被罰款十萬元及監禁一年。

2012年8月23日星期四

藥物過期幾年 獸醫聲稱「等回收」

《壹週刊》,2012/8/23

本刊接連收到讀者投訴,指獸醫診所懷疑使用過期藥物,獸醫與本刊對質時堅持︰「診所係有好多(過期藥)……但咁又點,又無人親眼見到我用嚟餵貓狗食,有咩問題?」

專家指出過期藥物可能失效及受污染,誤用會影響寵物健康,本刊將事件轉交獸醫管理局跟進。

有多年養狗經驗的吳小姐,五月起飼養茶杯貴婦狗,她和家人非常疼愛牠。七月中的一個晚上,三個月大的貴婦狗突然嘔水,吳小姐擔心牠吞了異物或染病,即時帶牠前往荃灣一間獸醫診所求診,醫院觀察兩天後,經朋友介紹下轉到荃灣享和動物醫療中心診治,懷疑感染病毒,須繼續接受治療。

貴婦狗留院期間,吳小姐常到醫療中心探病,首天已發現狗籠旁邊存有大量過期藥物,第二日探病時更驚見籠內缺糧缺水,鹽水樽亦已經中空,貴婦狗全身濕透、軟攤在籠內。吳小姐大驚,要求職員幫牠重新吊鹽水,但對方指醫生很忙,等了半小時仍無人跟進,之後,護士又指探病時間已過,要求吳小姐先離開,並表示會找獸醫跟進,不過,吳小姐甫離開診所不足十分鐘,診所職員便來電指貴婦狗死了:「我明白牠的情況離開係遲早嘅事,但係醫生唔幫佢吊鹽水,仲唔知有無用過期藥,根本無俾適當嘅治療佢!」

跟進獸醫:「過期藥係等回收」

記者與事主到享和動物醫療中心找到當日值更的蔡醫生,吳小姐質疑他未有及時為愛犬吊鹽水,蔡解釋謂,該貴婦狗當時身體太虛弱兼血管收縮,其他職員不懂為牠吊鹽水,而自己又忙於照顧其他動物,未能抽時間照顧該貴婦狗,結果令牠半小時內都無鹽水,「我承認我係做得唔夠好,我真係very very sorry……」根據事主提供的影片,享和動物醫療中心的病房存放大量過期藥,其中一種注射針劑,包裝上更寫明有效期至○九年。吳小姐向醫療中心負責人張醫生投訴,張即大為緊張,更說:「狗籠後面其實就係儲物房,的確係有好多過期藥物,不過都係等回收,唔會用……用自己職員都唔會接受,點會用呀?」及後又解釋因處理過期藥手續繁複,才未有即時處理。

另一存過期藥診所

除享和動物醫療中心外,本刊亦收到另一位讀者報料,指位於屯門的置樂動物診所亦存有大量過期藥物,其中部分藥物有效期為○三年,逾期多年仍存放在診所之內,令人擔心獸醫會使用過期藥物,影響治療成效。記者到屯門置樂動物診所,向負責人楊醫生出示過期藥物相片,他竟說:「診所係有好多(過期藥)……但咁又點,又無人親眼見到我用嚟餵貓狗食,有咩問題?」記者質疑若果獸醫不使用該些過期藥物,為何仍保留於診所內,楊即反駁:「而家你哋就好似走入人哋屋企摷人個雪櫃,問點解入面有過期食品咁,根本擺喺度就唔一定會食!好多時小動物要訂特別嘅針,用一、兩支就好番,咁剩低嘅嘢就放埋一邊,我哋無時間,所以未丟囉!」

專家話過期藥失效高危

獸醫診所存放過期藥物,執業獸醫黎昌生認為並不尋常:「正常獸醫每年應該透過電腦系統預先檢查藥庫,如果藥物仲有一個月就到期,就買定存貨,新藥到咗就會丟棄舊藥,有危險性嘅藥例如化療藥同×光水,就會丟入指定廢物材料回收箱,根本無可能存有過期幾年嘅藥物,呢個係唔應該發生。」涉事獸醫解釋存放過期藥乃有待回收,黎昌生亦不認同:「就等於我好難相信有人會將過期牛奶放喺雪櫃幾年……就算淨放唔用,都一定要同正常藥物分開處理,否則拎錯咗俾小動物用會好危險。」他指出藥物過期會失效或變壞;以防疫針為例,幼犬注射失效的疫苗,即等於不曾注射,染上各種致命傳染病的風險大增;注射用的鹽水,存放過久會蒸發或入菌,替動物注射後更會污染其血液,引致器官衰退。

處方過期藥屬專業失當

根據《獸醫註冊條例》第17條1a,註冊獸醫如有專業失當或疏忽行為即屬違紀;翻看獸醫管理局進行的紀律研訊記錄,○九年曾有獸醫因向動物提供過期半年的藥物作治療用途,被指工作表現不夠標準,屬於專業失當,被發出書面譴責兼須接受二十小時再培訓課程。本刊將以上兩宗個案轉介至當局,發言人表示,收到投訴後會調查有關獸醫漏吊鹽水及儲存過期藥物的情況,及向獸醫索取動物病歷記錄,交由委員會裁定是否屬專業失當並決定罰則。

壹判官
過期藥充斥診所,又漏吊鹽水,獸醫如此「疏忽」,令人難以接受!評分:劣劣劣劣(五個劣為最嚴重)

2012年8月22日星期三

又現4蛇蹤 毒青竹咬屋苑職員

《文匯報》,2012/8/22

繼前日蹤處處後,本港昨日最少再發現4條出沒,其中在八鄉四季豪園,一名屋苑職員昨午懷疑被一條有毒青竹咬傷,入院求診時苦不堪言。被咬傷男子姓曹、23歲,為錦上路四季豪園的屋苑職員。昨午2時22分,曹在屋苑內泳池附近草叢經過,突感腳部疼痛,察看驚見一條約2呎長綠色逸去,由於懷疑是有毒的青竹,馬上負傷向保安員求助報警,被送入博愛醫院治理時仍清醒,但表情甚痛苦。

洋女跑步遇12呎巨蟒

另昨晨9時許,西貢大環村一名40歲外籍女子Parsons 跑步時,發現路旁坑渠有一條12呎長大蟒,警員接報聯絡外籍捉專家Willott趕至捉,擾攘一番成功將大蟒生擒入袋,轉交漁護署處理。

闖足浴店 廚房逃逸

此外,將軍澳中心地下一間足浴店,昨午12時23分有職員發現一條幼,連忙報警。前日在黃大仙翠竹花園生擒15呎巨蟒的「王龐」又出動到場,將該條1呎半長「三索線」捉住。「王龐」指該條「三索線」是雄性幼,沒有毒性。

另上水丙崗村一農場,昨午1時55分亦發現一條潛入廚房,場主報警求助。女捉專家「王芬」應警方通知到場,惟已逃逸,空手而回。

七旬婦剪網救貓判1 元守行為

《明報》,2012/8/22

漁農自然護理署到大廈捉流浪,卻疑連住客的家亦一併捉走,自稱主人的71 歲老婦,稱曾央求放不果,情急下剪破漁護署鐵網讓逃走,早前被控刑毀,昨獲裁判官體恤為救愛而犯案,判老婦以1 元自簽守行為1 年。

漁署誤捉恐遭人道毀滅報稱家庭主婦的劉德妹(71 歲),早前被控於今年5 月29 日,在尖沙嘴美麗都大廈16 樓電梯大堂,刑毀漁護署捕網。惟主任裁判官羅德泉閱畢案情後認為,被告可能擔心被捕流浪會被人道毀滅才出手剪網,建議控方考慮是否繼續檢控,終獲控方改以自簽守行為處理。

被告在竺姓丈夫陪同下出庭應訊,二人判刑前一臉愁容,被告又在庭上重申: 「我想救我的。」裁判官判刑時說,由於被告做了犯法行為,法庭必須依法處理,決定判以1 元守行為。

被告早前稱,與丈夫在上址經營賓館,並養有兩隻雄性大肥,但牠們經常自出自入,蹤遍佈大廈各層,肚餓便乖乖歸家。案發時,她在家中赫見肥被漁護署捉走,央求放不果才剪網。不過有大廈街坊曾說,包括被告在內的住客經常餵飼流浪,令大廈又髒又臭,晚上還傳出陣陣叫聲,造成滋擾。

【案件編號:KCCC3101/12 】

2012年8月21日星期二

蛇王警員記者 收伏巨蟒 一日五現蛇蹤 小狗遭毒蛇噬殺

《晴報》,2012/8/21

  「立秋」已過,蛇出沒注意!根據警方資料,近兩星期已先後發現21條蛇。而單是昨日,全港便有五處現蛇蹤。其中位處鬧市的黃大仙,一條長逾十呎的蟒蛇在護土牆邊疾伏,蛇王奉召到場捕捉,卻因太重甩手,險讓蛇逃走,終由警員及記者協助始能捕獲,眾人卻慘被「大蛇屙尿」還擊射中!另外,跑馬地一名外傭帶狗散步時,小狗疑被毒蛇咬死,警方正調查事件。

  昨晨11時許,有除草工人在黃大仙翠竹花園對落,天宏苑對上一幅護土牆工作時,發現一條逾十呎長、成人手臂般粗的巨蟒,大驚報警。據悉,該蛇前日已出沒,蛇王到場搜索無果。警方昨趕至時,將蛇圍困以防牠再次逃跑,並急召蛇王到場捕捉。「蛇王龐」接報遂駕車趕至,帶備手套及蛇袋走到現場,三幾下功夫就將這條雌性緬甸蟒收伏。

「大蛇屙尿」 警員記者遇襲

  由於該蟒重達60斤,可謂重過「麻包袋米」,蛇王如苦力般將巨蛇由兩層樓高的護土牆搬至馬路期間,曾一度「甩手」讓其沿引水道逃走,幸而警員及記者早在地面恭候,夾手夾腳將之截獲。然而蛇王將巨蟒抽起時,疑蛇恐懼突然「大蛇屙尿」,四名警員及記者「遇襲」,臭氣薰天。有天宏苑街坊抱幼童觀看,大感驚慌不敢走近,恐蛇會吞噬稚子。最終這條被列為「受保護動物」的巨蛇,被移送嘉道理農場,交獸醫跟進。

幼稚園驚見蛇出沒

  而昨晨10時許,居於跑馬地大坑道的一名42歲外傭,到附近黃泥涌峽道放狗散步,期間疑因「天口熱」,狗隻跳入山澗玩水,未幾外傭發現小狗昏迷山邊,連忙將牠抱回住所並報警。獸醫奉召到場,卻證實狗已死亡,初步調查後,不排除狗隻被蛇咬中毒致死,惟即場未發現蛇蹤。

  此外,深井清快塘對上山坡,前日亦有一條約十呎長的巨蟒逃掉,至昨晨八時蛇影再現,蛇王到場終將蟒蛇捉獲;西貢孟公屋邨一間國際幼稚園,昨晨十時許校工發現有蛇出沒,教職員恐蛇傷及幼童,立即報警,惟暫未知該蛇去向。而接近昨凌晨,有市民在上水馬適路發現有蛇出沒,蛇王獲警方通知到場,生擒一條逾呎長的青竹蛇,隨即帶走處理。

蛇出沒搵食 準備冬眠

  負責黃大仙捉蛇行動的「蛇王龐」表示,雖然近日天氣炎熱,惟節令「立秋」過後,群蛇會出沒「搵食」然後冬眠,因此近日蛇蹤處處並不出奇。

  他稱,蟒蛇雖無毒卻非常「雜食」,如狗隻、、老鼠等,甚至是幾歲大的小童,都照吞如也。因此,他提醒市民如發現蛇蹤,應立即向相反方向慢慢逃走,再報警求助。

  他又「教路」,萬一有小童不幸被蟒蛇緊纏身體,在旁人士應用力以手揸緊蛇頭,再用尖銳物如鎖匙、小刀插向蛇身,甚至用牙大力咬,蛇自會鬆縛,並立即延醫救治。

放狗惹禍 狗仔中蛇毒命喪水渠

《蘋果日報》,2012/8/21

跑馬地一處山邊去水渠,懷疑有毒蛇出沒。一名外籍女傭,昨晨到去水渠放,其間小走入去水渠玩耍時突然暈倒,事件一度惹起毒驚魂。獸醫經檢查後,不排除小是遭毒蛇襲擊中毒而亡。

以為毒狂徒出沒

疑被毒蛇咬死的小,由家住跑馬地黃泥涌道的外籍女戶主Dore(33歲)飼養。昨晨9時許,42歲外籍女傭帶小,到藍塘道法國國際學校附近山頭散步,上址叢林密佈,其間小走入去水渠玩耍,稍後女傭發現小突然在去水渠內昏迷,心慌意亂急忙報警,又致電聯絡獸醫求救。警方到場一度以為又有毒狂徒出沒。

獸醫相約女傭在附近大坑道333號雅麗閣對開路邊等候,然後用汽車將受傷小送返跑馬地其獸醫診所搶救,可惜小最終傷重死去。消息稱,獸醫不排除小在去水渠玩耍時,遇上毒蛇襲擊中毒身亡。

金毛犬困車廂監生焗死 女主往購物 烈日下「停車熄匙」

《星島日報》,2012/8/21

元朗發生監生焗死狗慘劇!一名愛心女狗主,昨日帶金毛尋回犬到元朗的獸醫診所做檢查,之後順道購物,但她一時大意,將愛犬留在車廂卻「停車熄匙」,中午時份車廂溫度逐漸上升至攝氏四十度,金毛尋回犬被途人發現時已奄奄一息,由消防員破窗救出,證實斃命。

一頭金毛尋回犬,昨中午困在露天停車位的密封私家車車廂,烈日當空下監生焗死,警方事後將大意女狗主拘捕。該名女狗主姓林(五十歲),涉虐待動物被帶返警署,已准保釋,她所駕名貴房車由灣仔一家科技公司擁有,公司東主姓陳。

疑遭焗死的金毛尋回犬,雌性,已逾八歲,在狗隻中屬於「長者」,近日牠因為抱恙,由女狗主親自駕車送往元朗廣場附近一間獸醫診所,接受治療,女狗主其後將犬留在車廂,自行往購物,但她離車前熄引擎、關冷氣、閉車窗,而當時正值中午一時,陽光普照,私家車內空氣溫度急升,相信已達四十度,被困車廂的金毛尋回犬未能抵受高溫,不支暈倒,途人經過發現報警。

車內溫度達40℃

警員及消防員趕至未能尋獲司機,但見車內狗隻情況危急,消防員即以鐵鑿打破私家車左邊乘客位車窗,開門救狗,剛巧女狗主返回並發現愛犬昏迷,將牠送回獸醫診所,惟經診斷證實已經不治,愛護動物協會接報派員跟進。據悉,女狗主知悉愛犬去世一度情緒激動,及後由警員拘捕帶署,而動物協會人員到場後以黑膠袋載走狗屍,交會方獸醫進行剖驗。

香港犬隻訓練總會創辦人張松照稱,任何狗隻絕不能放在密封車廂,除空氣不流通難以呼吸,亦會因車廂溫度過高,導致犬隻中暑,犬隻獨留車廂亦會出現驚怕情緒。 

另外,一名四十二歲菲籍女傭,昨晨九時許帶同僱主的小狗,到跑馬地藍塘道近黃泥涌峽道一處山坡放狗,疑小狗在溪澗旁玩耍,遇上劇毒惡蛇及遭噬咬,菲傭發現時小狗已昏迷,女傭通知僱主並抱小狗到獸醫診所檢查,但告不治。

2012年8月20日星期一

被迫表演海豚會自殺 專家促海洋公園停止圈養

《蘋果日報》,2012/8/20

海洋公園礙於輿輪壓力,今日起取消海豚表演加場,但事件已引起國際保育團體關注。外國保育專家和科學家接受本報訪問時指出,海豚表演違反自然本性;生活在狹小空間,壓力不斷。人工飼養海豚的死亡率更高於野生近倍,甚至有鯨、豚曾跳池自殺。團體促海洋公園逐步停止飼養海豚作表演,履行真正保育責任。

最近兩宗海豚自殺悲劇發生在2010年7月。日本沖繩美麗海水族館一條偽虎鯨表演時,疑抵受不住長期受訓的壓力,突然躍過玻璃圍欄倒地;另一宗發生在美國佛羅里達州海洋館,一條樽鼻海豚同樣跳池自殺;2000年,美國邁阿密海洋館也有樽鼻海豚娛賓時誤吞膠杯。悲劇還有更多,國際鯨豚保育協會(WDCS)項目經理Courtney Vail說:「越南曾有海豚表演時產子。」

人工飼養死亡率高

Courtney接受本報電郵訪問時直言,觀眾只看到海豚可愛一面,卻不知背後凄酸,「牠們困在狹小水池,海水經化學處理,為免受病菌感染,還被餵服抗生素,甚至用上抗焦慮藥物減壓」。

現時海洋公園飼養的16條海豚全屬樽鼻海豚。Courtney引述WDCS的《歐盟動物園調查2011》指出,野生樽鼻海豚的死亡率是3.9%,人工飼養則短命得多,死亡率最高達7.4%,死因多涉及壓力症狀,如肺炎、敗血症等。壓力從何而來?她解釋,「試想野生海豚活動範圍達100平方公里,人工飼養只得一個水池,生理或心理也無法滿足牠們的需要」。

海洋公園辯稱,海豚可自由參與表演,否認奴役接客。國際人道對待動物協會(HSI)高級科學家Naomi Rose斥責,「這是侮辱海豚的智慧」。野生海豚每天覓食和養育下一代,也同時玩樂、交際;但人工飼養的海豚,在受訓和表演後才可休息。「表演就有魚吃,對牠們而言是一份工作」。

海洋公園今日起取消加場,回復每日四場海豚表演。Naomi表示,反對人工飼養海豚,更反對只為遊客服務,「遊客看不到表演當然失望,但這正是個好機會教育遊客,海豚也需要休息」。

Courtney指出,近年各地海洋館如美國明尼蘇達州等已取消圈養海豚,促海洋公園也跟隨,「當遊客知道圈養海豚的背後真相,他們再也不會到樂園了」。

另稿:
招式誇張 跳上看台違反本性

海豚表演是玩樂自娛,還是招呼娛賓?海洋公園人工飼養的海豚,演出時會跳出水面,高空躍過訓練員,又跟隨指令轉圈,還會出水,跳上看台讓訓練員撫摸、食魚,這其實都不是海豚的真本性。「這是愚蠢和誇張的花招」,國際人道對待動物協會高級科學家Naomi Rose說,野生海豚從不會用尾部在水面走路。

Naomi指人工飼養的海豚需要肩負表演工作無可厚非,「至少給予牠們活動空間」,但不應純粹花式表演,完全與自然相違背。她說在野生環境中,海豚經常跳躍翻騰,可能是捕魚,也可能是玩樂,行為出於自然。惟大部份海豚表演中常伴隨強勁的音樂和觀眾的歡呼拍掌,「這變成一場娛樂,並沒有教育用途」。

介紹自然行為才是保育

Naomi坦言,海洋公園以前很重視保育,但近年已變質,「這是很不幸的事情」。前年8月她曾到訪園區,給她體整感覺是一個「卡通樂園」,尤其以海豚表演,「對我而言就是一場馬戲表演」。她希望園方加強保育意識,在海豚表演中,讓遊客認識海豚的品種、演進、身體結構和自然行為。

肥貓潛鄰居「卡」窗框

《星島日報》,2012/8/20

  青衣上演一幕「肥流浪記」!啤梨身型的可愛肥,上周離開主人寓所流浪七天,昨午在大廈出現,企圖潛入鄰居單位,惟肥胖身軀未能穿過窗框,被卡着進退維谷,救援人員趕抵為牠解困,事後已重投主人懷抱。

  流浪七天的肥為成年雌性花,身長約兩呎,由一名二十七歲姓楊女子飼養,居於青衣長發邨敬發樓一單位,由於主人愛護有加,好食好住,花被養成啤梨身型,十分可愛。
消防半哄半拖施救

  未知肥是否對主人不滿,抑或心情不佳,上周一突然「不辭而別」,主人四出尋訪亦無所獲,以為人自此緣盡。誰料肥昨晨出現在大廈,並趁着五樓一個單位沒有關上木門,竄入屋內,住在該處的八十歲姓李老嫗雖然見到,卻迅即又失去其蹤影。

  至正午十二時,肥再度爬出大廈外牆,而且情有獨鍾地由氣窗潛入李婆婆單位,惟牠並無自知之明,肥肥的身軀被卡在只有三吋闊的窗框罅隙,屁股朝街,難以動彈,唯有發出「喵喵」的叫聲向屋內人求救。

  李婆婆聞聲發現,致電報案;警方及消防員聞訊到來恐肥跌落街,立刻搬起一張摺椅墊住肥腳部,再半哄半拖下,將牠慢慢救出,愛護動物協會人員其後替肥檢驗證實並無受傷,而警方證實主身分將牠物歸原主。 

睇燈搵車站導盲犬好幫手

《東方日報》,2012/8/20

不少人早年睇過《導盲犬小Q》電影,都為小Q的聰敏而讚嘆,更被人之情深深感動。其實香港於1975年曾有過兩隻導盲犬,但由於配套不足,令導盲犬服務難以推行,直至近期才重新引入導盲犬Google等。不過公眾對導盲犬的認識仍是很片面,究竟佢哋點解識得睇紅綠燈過馬路?訓練又有乜嘢技巧?一於交給香港導盲犬服務中心的訓練員Raymond來解答,為大家揭開導盲犬的神秘面紗。

導盲犬Google

謎團1
導盲犬識得帶視障人士過馬路,難道佢識睇紅綠燈?

解密
曾在新西蘭及澳洲接受訓練的Raymond,一手教出Google及Iris兩隻導盲犬。他表示:「大眾對導盲犬常有誤解,其實是色盲的,分不出紅燈或綠燈,但導盲犬卻認得馬路位,當需要過馬路時,牠先會帶領視障人士去到馬路旁邊,然後自動停低,那麼視障人士便知道要準備過馬路。如果交通燈設有『的的的……』聲響提示,視障人士一聽到,便會輕拉帶表示向前行過馬路;但如果去到一些冇聲響提示的馬路,導盲犬便會幫手睇車,當過馬路時見到有車來的話,就會馬上停步,相當可靠。」

謎團2
是否任何種都適合作導盲犬?自己屋企隻仔得唔得?

解密
Raymond表示:「很多人以為導盲犬一定要很聰明,其實導盲犬的首要條件是穩定性,不易受外界影響,才能安全地將視障人士帶到目的地;其次是體形不能太小,否則就穿不上導盲鞍,這方面拉布拉多、金毛尋回犬或狼便較為適合。此外,導盲犬正式提供服務前,要與使用者進行近一個月的訓練,訓練員會視察人之間的相處,以及實際活動時是否順利,覺得適合對方才會正式批准。」

如何找尋導盲犬服務?

香港導盲犬服務中心旗下有2隻導盲犬Google及Iris,前者已成功配對給視障人士。有興趣得到更多資料的話,可透過facebook「Hong Kong Seeing Eye Dog Services」向該會查詢。如申請者本身擁有隻,亦可申請讓Raymond為隻進行導盲犬訓練,完成訓練後便可提供服務。

謎團3
想訓練屋企隻過馬路,甚至去指定地點,有何訓練技巧?

解密
不少人訓練隻,總因為不得其法而失敗收場。究竟能否將訓練導盲犬的技術應用到一般隻上呢?Raymond解釋:「培訓導盲犬是專業技能,但當中一些訓練原則,卻能應用到一般隻上,例如訓練隻在交通燈前停低,牠們做錯時,不應責罰打罵,需要耐心地重複再做,隻便會知道之前做錯了;當每次成功時,可輕摸牠們的下巴以示獎勵,有助令隻更開心更易投入工作。」

「三不一問」原則

導盲犬界有「三不一問」原則,三不即是路人不要以聲音或手勢騷擾導盲犬工作,不要觸摸導盲犬,不要以食物吸引導盲犬。而一問是歡迎路人詢問視障人士是否需要協助及歡迎導盲犬進入公共場所。如各位在街上遇到Google或Iris工作,記得留意啦!

Raymond:望公屋能寄養

要普及導盲犬服務,幼犬照顧是關鍵一環,Raymond表示:「現時公屋住戶不能作為寄養家庭,這令有心成為導盲犬寄養家庭的數量大減,影響了導盲犬普及。希望政府能作出豁免,讓更多視障人士能得到導盲犬幫助。」

David:隨身助引路

David現為Google導盲犬的使用者:「以前用視障手杖出街,在人多的地方,手杖經常掃到其他人。帶Google出街後便解決這問題,牠不但能準確帶我到目的地,其他路人留意到Google亦會讓路,令我行得更舒服。」

導盲犬Google小檔案

Google是自1975年以來,首隻引進香港的導盲犬,牠接受了近1年的導盲犬訓練,於今年7月畢業,並成功與視障人士David配對,提供導盲服務。

平價招徠寵物店賣病犬售後留店觀察14天最後埋單過萬

《蘋果日報》,2012/8/20

《蘋果》最近接獲兩名主均指,太子一店透過facebook以低價作招徠,松鼠及貴婦等小每隻僅叫價800元,但要兼買一大堆養用品,加上代植晶片費等,實際埋單逾1萬元。主人荷包大出血後,更發現寵物染瘟,又花一筆睇醫生,狂呻被搵笨。

被投訴的店「仔犬ソる店」位於基隆街地舖。葉小姐稱,去年11月先在facebook看到該店售,及後到店舖以4,800元購買一隻白色松鼠,但不能立即帶回家,「職員話要觀察14日先拎走」。

惟葉小姐接小回家當天,即發覺牠有問題,「咳嗽同流鼻水,好似有病咁」。她詢問職員後獲配藥物,指仔有事可以「看門口」。她狐疑說:「我都唔知係乜嘢藥嚟;之後又叫我買一大堆用品,當初又話包植晶片,最後又要畀多900蚊,夾夾埋埋成萬蚊。」

樣子有變疑遭調包

葉小姐仍不放心,攜犬看獸醫,經檢查後證實小患上瘟,幸治療後康復。但她發現年約半歲大的小,由買來時松鼠模樣,卻變成似混種

同樣在facebook看到該店售的陳小姐,被隻售價比一般寵物店便宜而吸引,今年1月她到店買了一隻啡色貴婦,埋單合共6,800元,小出售後也要觀察14天才可帶走。數天後陳到店探小,發覺其樣子有變。「一秤上手,重咗又大隻咗,個肚仔脹咗好多。職員話餵糧多咗,同埋狗 BB大得快,重咗係正常」。她雖懷疑小遭調包,但沒換

兩周後陳小姐帶牠回家時,又被游說買一大批用品,「廁板、糧兜、牙骨同滅蝨帶等,加加埋埋又3,000幾蚊,埋單又過萬」。最令她氣結的,是之後她把小寄養該店一星期,接回牠時發現其肚很脹,且身體發抖和嘔吐,及後證實患腸胃炎。

記者曾到店以客人身份向職員查詢,獲覆可「逐隻逐隻拎出嚟睇」,但堅拒讓記者入內看衞生環境,職員又聲稱舖內有逾100隻仔。

店負責人柯先生回覆,指未收過上述兩名讀者投訴,如問題屬實,定必會處理及退款。他強調店已領牌,衞生環境符合條件,全店只有30至40隻仔出售。

漁農自然護理署回覆,上述店由「Logo Pet Shop」持有效動物售賣商牌照,過去兩個月曾數次派員巡查,未發現有違規情況。據現行牌照條件,對寵物店售賣動物的數目並無限制。

檔案編號:0725100、0725110

2012年8月19日星期日

警鐘大鳴「走火」失足 唐狗掛窗外命懸一線

《新報》,2012/8/19

一隻黑毛唐,昨日在灣仔駱克道一幢大廈單位內,疑聽到大廈測試火警鐘大鳴,因驚慌過度,於「走火」時失足跌出窗外,幸其中一隻腳卡在窗框與牆壁之間的空隙,沒有繼續下墮,身體懸掛半空,街坊聽聞的狂吠聲報警,救援人員破門入屋將牠救離險境。

腳卡外牆窗框之間

昨日下午1時10分,一隻黑毛唐,被主人獨留在灣仔駱克道233號星港大廈6樓一住宅單位看門口,期間疑大廈正在測試警鐘,警鐘不時大鳴,響徹整幢大廈。

該隻唐可能因此受驚,於屋內亂竄,突然跳上窗台,結果不慎失足飛墮窗外,幸其中一隻腳卡在外牆和窗框之間的空隙。雖沒有跌落街,但身體倒轉及半吊,街坊聽聞吠聲,發現牠身處險境遂報警。警方及消防人員到場,拍門良久沒有人回應,決定破門入屋衝到窗旁,將該唐救離險境,稍後交回主人處理。

促海洋公園取消馬戲式表演團體︰善待海豚

《蘋果日報》,2012/8/19

海洋公園增加表演場次奴役海豚,連日來遭受猛烈抨擊。園方前日終於「跪低」,減場至每日四場,但無交代原因。14個動物關注組織認為園方只回應了部份訴求,昨聯署促請園方承諾不再引入新海豚,以及進一步減少表演等。

動物友善政策關注小組、香港海豚保育協會及環保觸覺等共14個團體昨聯署,要求園方繼續減少表演場次,短期目標回復02年每天三場的水平,並訂立逐步停止所有馬戲班式表演的時間表。

另外,聯署組織要求園方承諾不再引入新的海豚、海獅,以及提高飼養動物的透明度,最少每年公佈一次動物狀況,並公開交代動物死亡的原因及驗屍報告,讓公眾監察園內動物的情況,「公眾知道原來咁多動物死咗,會開始質疑應唔應該再將佢哋困喺人工環境」。

企圖淡化誤導言論

海豚保育學會會長洪家耀批評海洋公園的聲明未有交代減少表演場數的原因,質疑園方企圖淡化誤導公眾的言論,逃避責任。園方一直堅稱表演項目無問題,更指海豚自願參與表演,寓工作於娛樂,「家屈服減場,係咪即係之前講嘅嘢係錯?」他認為園方必須清楚交代,還保育團體和傳媒公道,以及停止發放錯誤訊息,「唔好再用歪理幫自己辯護,錯就要認」。

他重申海洋劇場表演違反海豚天性,「終極目標係一場都冇,但我哋唔會妄想一步登天」。他建議園方參考外地海洋館做法,由馬戲班式表演轉型為以觀察為主的教育活動,例如美國Baltimore Aquarium,訓練員向觀眾講解海豚自然行為、生活習性等。「人工飼養海豚已經犧牲咗自由,至少透過佢哋畀公眾認識多啲、關注多啲,幫番野外嘅海豚」。

動物友善政策關注小組創辦人二元則稱,園方終屈服減少場次,「證明公眾俾壓力係有效」,未來將繼續向園方施壓。14個動物關注組織本月26日下午3時在海洋公園正門前集會抗議,促海洋公園善待海豚,「香港不要海豚奴隸」。

海豚, 你自願跳嗎? / 林茵

《明報》,2012/8/19

上周日《蘋果日報》報道海豚被迫加班演出,每日由早至晚共六場,加上訓練和現身其他吸金節目,每天「工作」十多小時,疲憊不堪至罷演。海洋公園強調表演有助推廣教育和保育,展示海豚日常生活裏的自然動作,讓觀眾培養對海豚的認知和愛護之心,而且,海豚都是自願出來活動身體的。

記者和很多香港人一樣,小時候都有隨父母到過海洋公園看海豚表演,事後卻對海豚一點印象都沒有。為了求證海洋劇場是否真的有教育意義,周四我進場再看一次。

出於「自然行為」?

12 時半,這天的第二場表演,海豚已露疲態,跳躍和擺尾都明顯地提不起勁了。場內廣播有音樂也有旁述在說故事,多番強調「海豚會表現佢地最自然的一面」,劇場周邊的展板亦然,介紹海豚跳躍、探頭視察、躍身擊浪等姿勢為「自然之舞」。

香港海豚保育學會主席洪家耀指出,這些動作,部分是海豚平日為捕食需要、因應環境變化、水力等原因而作出的,部分則是違反其習性。例如跳上台給人撫摸,會因離開水面而承受太重的地心吸力,其壓力可致內臟受損;又如全身直立只留尾部在水中支撐擺動,對動輒200 公斤重的海豚來說,非常吃力。

就這些動作是否「自然行為」,記者向海洋公園方面查詢,園方周五深夜回覆以多條短片及海豚研究文獻作為支持,指出海豚在自然界裏都有試過自發作出此等行為。看似理據充足,記者細讀部分研究和短片內容,原來以定居於澳洲和紐西蘭某些特定海灣裏的「半野生」海豚為對象,是否能代表野生海豚的天然習性,實在有疑問,惟至截稿前已未及再詳細與園方討論。

而另一個更根本的疑問是,短片顯示某條海豚在某時某處自發做出某種高難度動作,或許當時的確是牠的「自然行為」,但不代表牠離開了那個特定的時間和處境後仍然願意這樣做。正如人會跳舞,也不等於會願意被困在指定的地方居住、每天按指示和場次跳限定的舞步。海洋公園動物及教育部總監吳守堅解釋,園方希望在有限的表演時間內展示海豚日常會作出的各種動作,首要讓觀眾留下印象,才能喚起人們認識和關注海豚的動機。

動物意願和自由

完場後訪問幾名觀眾,多為一家大小的自由行旅客,家長都表示,到訪海洋公園目的是遊玩,不太認為會對小孩子有教育意義, 「如果要學生物知識,看電視的Discovery Channel 更有用吧?進來這裏都是走馬看花」。有媽媽說,但她不忘稱讚盛智文很努力,連企鵝都帶到來香港。我卻只能感嘆,從什麼時候開始,人們愛一樣事物、對他有興趣,就要捉到面前困他來愛呢?即使真的有教育用途,我也想問,動物的意願和自由,是否就想當然要為人類犧牲?

這些年來,我們陸續運來熊貓、中華鱘、現在連企鵝都有了,要不是一篇報道惹起公憤,海洋劇場早被貪新的人們遺忘掉。這次再訪,發現原來依山而建的海洋劇場,那虛偽的浪花布景牆後面就是大海,海豚每天努力躍高,會否就為了多窺看這自由自在的老家一眼?

2012年8月18日星期六

導盲犬30年來再現香港

《新報》,2012/8/18

導盲犬非新鮮事,但香港已三十多年來沒有引入導盲犬,讓視障人士生活上倍感艱難。有盲人組織主辦導盲犬使用者培訓先導計劃,選取4名視障人士到美國進行導盲犬配對及訓練,他們表示,導盲犬讓他們生活更方便,又希望得到香港市民支持,讓更多視障人士得益。

由心光盲人院暨學校和香港盲人輔導會主辨,香港導盲犬協會協辦的「4人4狗」導盲犬使用者培訓先導計劃,在2011年3月獲余兆麒醫療基金撥款近71萬,為4位的視障人士,到美國導盲犬訓練中心接受導盲犬配對,及進行26天的使用導盲犬課程。

首2位與2隻導盲犬,已在今年7月尾由美國回港,進行本地訓練。

社會需要了解牠們

心光盲人院暨學校院長林樊潔芳指,香港在36年前曾引入2隻導盲犬,但當時缺乏相關機構及社會設備,為導盲犬及使用者提供完整配套,2隻導盲犬分別因病和交通意外去世。她認為,香港現階段引進導盲犬是可行的,又指大眾的支持亦是非常重要。

導盲犬使用者之一傅提芬指,早前看過導盲犬的電影,對導盲犬有好感,但沒有想過之後會患上慢性青光眼導致失明。她稱,工作路途遙遠,又較多阻礙物,希望借用導盲犬走路,但父母及工作同事不太支持,多經解釋後,雙方皆同意。

她表示,上班的繁忙時間,與導盲犬Nana乘搭地鐵時曾聽到不太好的語言,如「嘩﹗點解隻狗可以入地鐵?」、「車廂那麼多人,還擠狗進去?」但她認為,使用導盲犬後讓她走得更遠更靈活,希望導盲犬服務可以讓更多視障人士受惠。

長遠目標自行訓練

另一導盲犬使用者曾建平,是全失明人士。他表示,普通香港人接受導盲犬,但未有足夠的公眾教育。他曾在車廂內被乘客問,為何不替狗隻帶上口罩,他指,全世界的導盲犬是不需佩戴口罩,認為這是對導盲犬未有足夠認識所致。他又稱,導盲犬Deanna讓他更快通過障礙物及街道,不會阻礙別人前進。

導盲犬專家MR. Cox表示,導盲犬配對除了使用者的視力及實際需要外,還要家人及相關環境的配合。他又提醒市民不要打擾工作中的導盲犬,如想觸摸牠們就要先詢問主人。

香港導盲犬協會主席黃世雄稱,導盲犬在香港的困難是技術上的支援,如導盲犬的日常起居的支援,希望建立本地導盲犬訓練學校,訓練專業人才和本地導盲幼犬。餘下2位的視障人士將於11月尾赴美訓練及進行導盲犬配對,約12月便可2人2狗回港。

蛇女抗議 Hermè s賣蛇皮手袋

《蘋果日報》,2012/8/18

亞洲善待動物組織呼籲港人停止購買蛇皮、鱷魚皮等動物皮製品。組織成員 Ashley Fruno 昨日全身塗上綠色蛇紋彩繪,化身「蛇女」,站在尖沙嘴海港城 Hermè s 名店門外,抗議該店以蛇皮製造手袋,吸引不少市民及遊客注目。Ashley Fruno 表示,該組織曾聯絡多個國際品牌,其中 Victoria's Secret、H&M 等已同意停售動物皮製品,現正呼籲 Hermè s 響應。

另一成員崔倩萍稱,組織近年在印尼作調查,揭發從事動物皮革貿易的工人活生生將蛇、蜥蜴等爬蟲類動物剝皮,然後製成皮革,用作生產靴子、腰帶、皮袋等產品,過程極度殘忍。

海豚騷回復四場動物組織仍不滿

《蘋果日報》,2012/8/18

海洋公園增加表演場次奴役海豚,在保育團體連日猛烈批評下,終令海洋公園屈服,昨晚宣佈海洋劇場周一起(20日)回復至每日四場。香港海豚保育協會表示歡迎,認為是回應了關注動物權益組織的部份訴求,惟不滿海洋公園繼續向公眾講大話,堅持海豚表演動作是自然行為,本月26日將聯同其他組織在海洋公園外集會,要求善待海豚。

海洋公園昨晚發表聲明,宣佈海洋劇場由8月20日起會回復至每日四場,又稱為確保每隻海豚,每天得到適當的活動量,牠們將會分組參與展示;動物護理員及獸醫會致力確保牠們的生心理健康。聲明中提及,海洋劇場目的為展示海豚於玩樂、覓食及溝通時的自然行為,包括跳躍、游泳、在岸上短暫停留、於水面探視、玩耍等動作。

「香港不要海豚奴隸」

海豚保育協會主席洪家耀強調,海豚的表演動作並非自然行為,「喺野外唔會見到海豚俾人踩住嘴當滑浪板,或者衝上岸主動畀人摸。」他要求園方將有關違反海豚天性的行為從表演中剔除。

10多個關注動物權益組織日前聯署,要求海洋公園削減海洋劇場次數至每日三場,並承諾以後不會增加場數、不再增加園內海豚數目;若有海豚死亡,需在14天內公開交代及公開驗屍報告。他們本月底到海洋公園抗議,以示「香港不要海豚奴隸」。

雀鳥受驚亂飛威脅繁殖龍友登島累死小燕鷗

《蘋果日報》,2012/8/18

每年夏季海鳥燕鷗會到本港偏僻無人荒島繁殖,但香港觀鳥會發現,近年有部份不負責任的攝影愛好者,為拍到燕鷗飛行和捕魚的優美姿態,不惜組團登上大鵬灣及蒲台島等「燕鷗島」拍照,令在島上繁殖的燕鷗受驚,在空中亂飛及叫喊,鳥蛋和雛鳥被迫在烈日下暴曬,最終過熱死亡。觀鳥會促請漁護署仿效米埔自然區,將燕鷗島列為禁區,禁止市民擅自登島。

燕鷗是海鷗的近親,大多在海洋生活,特徵是尾羽修長而開叉,背部和翼面呈灰色。現時全世界有44種燕鷗,香港有記錄的燕鷗品種有12個。每年5至9月,有三種燕鷗會來香港繁殖,包括粉紅燕鷗、黑枕燕鷗及褐翅燕鷗,數目由500至800隻不等。

漁護署被轟縱容

香港觀鳥會燕鷗研究組召集人陳慶麟稱,燕鷗天生敏感,容易受人為干擾;為避開動物及天敵游隼的侵襲,故喜歡到偏僻、無人居住的荒島繁殖。燕鷗每年只會繁殖一次,本港有10個燕鷗繁殖地,但該會近兩年發現有龍友為拍攝更佳照片,竟組團登上這些燕鷗島長時間拍照。

陳慶麟指,觀鳥會去年7月已發現有人登上大鵬灣拍照,更拍下證據向漁護署舉報,但署方完全無回應。該會於今年7月29日亦在大鵬灣附近一帶海域做例行調查時,發現有龍友登島,「佢哋將支腳架戙喺到幾個鐘,又咁近燕鷗嘅仔女,啲燕鷗被嚇到不停喺咁飛同亂叫,照顧唔到雛鳥。」陳稱,當日碰巧漁護署到島上點算燕鷗數目,但署方職員只口頭勸喻龍友離開,未有即時檢控,變相縱容。

陳慶麟指,野生雀鳥應受《野生生物保護條例》保護,但漁護署從未檢控干擾燕鷗繁殖的人士,缺乏阻嚇力。他促請漁護署加強巡邏和執法,並仿效米埔自然區、南丫島深灣綠海龜產卵地,將燕鷗島列為禁區。觀鳥會又呼籲龍友不一定要登島才拍到靚相,建議在距離燕鷗島20公尺外海上拍攝。

2012年8月16日星期四

直擊導盲犬正式開工

《壹週刊》,2012/8/16

香港首隻本土培訓的導盲犬Google,正式完成訓練,現時天天伴隨視障主人黃民釗(David)周圍去。以前,David自閉家中,連出門倒垃圾也不敢,今日,他一如常人,搭車飲茶過馬路統統都無難度。直擊人合一的一個上晝,David大讚:「佢令我多番對眼!」

受訓一年

白色拉布拉多Google,是台灣導盲犬協會送給香港的禮物。牠四個月大時來港,先住在寄養家庭,至去年一歲起受訓,共八十堂,每次一小時,為期一年。訓練由張偉民(Raymond)負責,他曾在紐西蘭及澳洲接受導盲犬訓練師課程,重視實戰經驗。「我帶Google由石澳行去大浪灣,訓練牠聽到巨響也不會亂吠。」David太太話,Google一戴上導盲鞍,就轉入嚴肅的執勤mode。試過在途中遇熟人呼叫,Google明明聽到也不回頭,專注在帶領主人上。

主人變

今年六十二歲的David,在二十三年前的手術中失去視力。一年前他聽到香港將會引入導盲犬,心動卻也害怕。「有次出街,突然有靠近,當時我穿著短褲,覺得牠鼻頭很冷,很怕被咬。」David在四星期的適應訓練中,內心掙扎更多。「要我放棄多年來的盲人手杖,改為靠隻引路,唔驚就假。」但Google忠心盡責,敏捷帶他避開障礙物,小心引領他上樓梯、過馬路,令David徹底改觀。「Google令我覺得好似有番雙眼。而家同老婆日日傾湊經,她笑我變痴!」

8:30AM出門過馬路
Google已識主動睇車,在沒有交通燈的道路,即使主人拉牠行,牠見有車亦會停下。

9:00AM酒樓飲茶
食環署條例寫明導盲犬可入食肆,但David帶時仍受白眼。其實個半鐘飲茶期間,牠全程躺在枱底,絕無亂動亂吠,乖到咁,阿嬸仲要黑面?

10:30AM搭港鐵
以前David由閘口行去車廂,只能靠地面的凹凸紋引導徑,人哋行一分鐘,他要行半個鐘。而家有導盲犬,David行路時信心十足,步伐仲快過常人。

1:00PM超市購物
回家前去超市,Google帶主人成功繞過一批批罐頭、酒及雜貨。至於牠的糧及針藥開支,現階段有機構及獸醫贊助,但David明言會養牠一世,相依為命。

11:30AM公園睇龜
公園距David家只有五分鐘車程,但十多年來他只去過一次。但自從發現Google愛看龜,David一有時間便帶牠來,仲會喺池邊傾心事,十足兩仔爺咁。

見到導盲犬——即影?

香港只有一隻工作中的導盲犬,途人遇上時難免想親近。訓練師Raymond卻希望大家保持距離,「導盲犬聽指令及手勢行事,如果有人騷擾會令牠混淆。」最好點做?「不呼叫、不撫摸、不餵食。可以主動問主人是否要協助。」至於影相,在不妨礙導盲犬工作下,隻眼開隻眼閉啦。

除拉布拉多外,金毛、德國牧羊犬亦可受訓成為導盲犬。香港導盲犬服務中心現正培訓另一隻拉布拉多Iris做導盲犬,可免費供視障人士使用,中心會以面試及家訪作審核。

香港導盲犬服務中心查詢:services@seeingeyedog.org.hk網址:http://www.seeingeyedog.org.hk

2012年8月15日星期三

海洋公園海豚氣走三訓練員 館長爆料曾故意不配合演出

《星島日報》,2012/8/14

海洋公園昨起每天加開一場海豚表演,但被批評有奴役海豚之嫌。主席盛智文強調,加場旨在配合激增的入場人數,推廣及教育公眾保育信息,又對外間指控園方奴役海豚「吸金」,令他感到「傷心、憤怒、受辱」。公園海洋哺乳動物館高級館長反指海豚有時會「欺凌」新入職訓練員,故意不配合演出,笑言以往至少有三名員工被「激走」。

海洋公園日常有四至五場海洋劇場表演,昨起至本月二十六日將加場,七條海豚每日要「孭起」六場表演。主席盛智文稱,增加節數旨在於旺季進一步推廣保育信息,並非為增加收入,而園內有逾六十名動物護理人員及獸醫,為海洋動物提供護理,其中二十九名專責照顧海豚的人員更視海豚如己出,故絕不會做傷害海豚的事。

盛智文否認奴役海豚

對於被指奴役海豚,他直言感到「傷心、憤怒、受辱」,又指海豚在表演時只展示日常動態,而兩周後場次將會回復正常。他透露,現正設法增加海洋劇場座位或場地空間,讓海豚不用「加班」,又強調「若海豚不開心,就不會有半數海豚在園內生育,去年亦不會吸引到七百一十萬人次入場。」

公園動物及教育總監吳守堅解釋,海豚有時會不服從訓練員指令,可能是受發情期影響,園方每日均會觀察海豚的身體狀況,亦會檢討訓練指令的清晰度。而加場早已經獸醫、護理員及科學化數據認可,因每條海豚最多參與四場十五分鐘的表演,即每天最多演出一小時,遠不及在野外日游逾百公里勞累。

訓練海豚三十六年、公園海洋哺乳動物館高級館長黃開明笑言,「希望公眾不要放太多人的名詞到海豚身上,因海豚視與人接觸為唱遊,訓練員更是牠們的玩具,部分海豚更會欺凌新入職訓練員,故意在表演時不配合,情況有如大學迎新營,過去至少三名同事被『欺凌』至辭職。」

遊客不贊同海豚「加班」

遊客陳氏伉儷昨到場欣賞海豚表演,認為海豚在演出前經常翻跟斗,相信體力可應付加場。但上海遊客傅先生則認為,每天六場太頻密,上、下午各兩場才合理,而園方應擴建表演場地,令海豚毋須「加班」,「不應要海豚遷就人類。」

海豚保育學會會長洪家耀則認為,海洋公園因為遊客增加而增加表演次數的做法不合理,因為理應是遊人遷就演出時間,而非海豚遷就人類,以人的需要凌駕動物

海洋公園死撐只為宣揚保育 加場奴役海豚卻見空凳處處

《蘋果日報》,2012/8/14

海洋公園過去十年間,將海洋劇場表演場次增加一倍,涉奴役海豚招致批評。海洋公園主席盛智文昨承認,因應入場人數增加,近期決定增加表演場次,但辯稱加場絕非要增加收入,只為宣揚海洋保育訊息。惟昨日所見,劇場場次由五場增至六場後,反應未算熱烈,半數場次入座率不足五成。關注保育團體批評,要海豚「加班」遷就增加的入場人次是不合理。

盛智文指,進入暑假旺季後入場人數增加,上周日單日入場人次達4.6萬,刷新開園第三高紀錄。他強調,海洋公園開園時已提供海豚表演,近期增加表演場次,只希望向更多人宣揚保育資訊。旺季結束後,劇場表演場次將減少至每日3至5場。

本報記者昨於海洋劇場觀察,11時半及12時半的首兩場表演,入座率只有三成至四成,下午6時半的尾場亦僅得一半,只有中間三場爆滿。加場後,海豚疲態盡現,尤其在尾場表演謝幕時,參與表演的五條海豚中,有三條已無力舉起尾部,做「再見」的動作。

稱表演只是「暢泳」「玩耍」

該園動物及教育總監吳守堅拒絕評論增加表演節數會否增加海豚「工作量」,但「死撐」海豚在野外生活,每日游泳距離超過100公里,形容海豚表演期間只是「暢泳」及「玩耍」,所有表演動作都是海豚自然行為。他指,現時有七條海豚分成兩組表演,每場節目會有二至五條海豚參與,園內規定每條海豚每日最多表演四場,表演時間合共最多一小時,又再次強調海豚可「按意願」參與表演。

該園海洋哺乳類動物館高級館長黃開明補充,海豚拒絕跟從訓練員指示做動作,未必是出現疲態,可能受發情期荷爾蒙變化等因素影響,「海豚眼中人都係玩具,過去有三個同事因為俾海豚欺凌而辭職」。他又指加場後未發現海豚有異常行為,如發現異常情況,會加強照顧並暫停演出。愛護動物協會表示對海洋公園做法感失望,該會近期也收到市民的相關投訴。海豚保育學會主席洪家耀批評,節目內容與保育談不上關係,要海豚遷就入場遊客亦不合理,要求盡快削減表演場次。

蘋民洗版

Xboy Woo
拿(嗱)!海洋公園如果你放晒幾條海豚落海,如果佢唔走,就真係自願喇!

Wing Lai
海豚自願?佢話你聽o架?咁嘅說話都講得出,真係無人性!

Horace Leung
勁呀,盛智文連海豚音都識埋呀!

Camel On Stage
海豚點止可自由參與表演呀!直頭可以自己寫劇本,度埋對白做劇添(o忝)……

Juan Ho
海豚唔識講人話。海洋公園,唔該唔好強姦豚意!

Erica Wong
唔止呢件海豚事件,唔知大家有冇去過冰極天地同水族館,場內已經講明唔好用閃光燈同拍打玻璃和保持安靜,但啲入場人士,大人就開閃光燈拍野(嘢),小朋友就狂拍打玻璃同尖叫!咁樣真係會嚇親D動物。仲有,睇白狐狸個館真係好細,睇住兩隻狐狸朋友,真係好慘,好想佢可以返回大自然。

Brian Poon
盛智文,你準備會今晚開始係老蘭扮海豚跳,每日五場,每場半個鐘未呀? Are you ready? 等係(你)知道咩叫做辛苦。

節錄自蘋果日報facebook留言

克勤倡設動物警察嚴打虐畜 訂十政綱助「被忽略一群」促增寵物公園

《文匯報》,2012/8/14

流浪貓慘成氣槍活靶、金山野猴遭淋腐蝕液、網上流傳的「炸龜」短片……香港近年發生了多宗冷血的虐待動物個案,引起社會廣泛關注。一直爭取動物權益的民建聯新界東候選人陳克勤團隊,決定為這些「被忽略的一群」訂立十大政綱,希望喚起社會正視動物權益,包括爭取成立「動物警察」;修訂法例加重嚴重殘酷對待動物的行為的罰則等,又促進當局制定「動物友善」政策,如增加寵物公園數目,設立「愛護動物基金」資助非牟利動物團體推動福利和教育工作等,讓香港成為真正的文明城市。

新界北區有較多流浪動物,飼養寵物的家庭也不在少數。陳克勤和團隊成員劉國勳及姚銘,聯同一群義工及寵物朋友,前日在西貢海傍宣布「十大動物政綱」(見表)。

「貓界林過雲」揭動物受輕視

陳克勤憶述2009年一宗「貓界林過雲」個案:多隻貓兒被領養後離奇失蹤,有團體向警方投訴但最初未獲受理,直至最後他聯同義工舉行記者會,案件才獲警方重視,反映香港社會多年來都不重視動物權益,「香港作為先進城市,倘不重視動物權益,難以稱得上真正的文明城市」。

他並坦言,在立法會內,較少同僚關注到動物權益的問題,自己身為議員時,就積極與各關注動物權益的組織合作,並定期組織各動物團體與當局舉行「圓桌會議」,促進團體與政府間的溝通。是次競逐連任,他決定再進一步,推出「十大動物政綱」,促請政府加強對動物權益的保障。

冀訂「改善照顧通知書」制

針對虐待動物方面,陳克勤要求警方成立由受過專業訓練的警員組成的「動物警察」,負責調查和跟進虐待動物的案件,及修訂《防止殘酷對待動物條例》;就嚴重殘酷對待動物的行為訂立更重的罰則;訂立「改善照顧通知書」制度,由執法部門向疏忽照顧動物者發出警告通知書;主動就量刑明顯不足的虐待動物案件提出上訴;盡快立法規管私人繁殖動物行為等。

增資源 教育善待流浪動物

在應對流浪動物方面,他建議增撥資源推行「捕捉、絕育、防疫、放回」計劃,減少人道毀滅流浪動物;提升漁護署透明度,加強與動物團體合作;設立「愛護動物基金」讓非牟利動物團體申請,協助他們進行動物福利和教育工作。

同時,陳克勤認為,當局應推行「寵物友善」政策,如政府近年雖興建了多個狗公園,可惜大多數狗公園位處偏僻,並不方便狗主,故建議當局在增加寵物公園的同時,也應考慮在康文署屬下公園的「特定時段」 或「特定地點」劃作狗公園。

參選新界東地區直選的還有葛珮帆、葉偉明、田北俊、龐愛蘭、邱榮光、張超雄、陳志全、劉慧卿、黃成智、蔡耀昌、范國威、湯家驊、梁國雄、何民傑、梁安琪、方國珊、龐一鳴與陳國強名單。

陳克勤爭動物權益十大政綱
1.爭取警方成立「動物警察」。
2.修訂《防止殘酷對待動物條例》,加重罰則。
3.訂立由執法部門實施的「改善照顧通知書」制度。
4.增撥資源以人道方法處理流浪動物,減少人道毀滅。
5.漁護署要加強與動物團體合作;容許議員和社會賢達等定期前往動物管理中心巡視。
6.增加寵物公園數目,或於特定的時間開放部分公園設施予動物進入。
7.設立「愛護動物基金」供非牟利動物團體申請並進動福利和教育工作。
8.增加獸醫管理局透明度,委任更多動物團體代表及社會賢達出任委員。
9.主動就量刑明顯不足的虐待動物案件,提出上訴。
10.盡快立法規管私人繁殖動物行為。

資料來源:陳克勤選舉宣傳單張
製表:香港文匯報記者 鄭治祖

2012年8月13日星期一

稱視動物為子女 僅為應暑期人流加騷 拒認虐待 海洋公園:海豚自願

《蘋果日報》,2012/8/13

海洋公園奴役海豚,十年間將表演場次加倍,由三場變六場,備受抨擊。有關注保育人士昨發起聯署,強烈譴責海洋公園暴行,園方昨辯稱海豚可「按其意願」自由參與表演,否認強迫娛賓做騷。保育專家批評園方狡辯,「如果冇海豚游出嚟,係咪會取消表演?」

本報前天揭發海洋公園為了「吸金」,將海豚表演場次加倍;海洋公園上周回覆本報查詢時,未有回應加場演出是否長期推行,昨天始回覆說加場是為了應付暑假人流,本月27日將恢復每日四至五場表演,每場兩至四條海豚分組演出,但記者日前觀看三場表演,首場有三條海豚,另外兩場則有五條,園方有關解釋與事實不符。

稱不從指令與疲憊無關

海洋公園也死撐,園內所有動物可按其意願選擇是否參加表演,但記者直擊時卻發現有兩條要參與表演海豚原先「拒絕」游出水池,香港海豚保育學會主席洪家耀昨質疑:「如果冇海豚游出嚟,係咪會取消表演?」洪家耀斥園方的解釋等同形容監獄有自由一樣諷刺,「講到底加場都係為咗利益」。

海洋公園主席盛智文接受本報查詢時強調,園方宗旨是保育和教育,並非牟利,稱海洋劇場一直受遊客歡迎,「如果我們是在做壞事,遊客就不會來」。

盛智文又指訓練員視海豚為子女,照顧有加,否認奴役海豚,又反駁海豚表演非「馬戲式」娛賓,主要帶出教育和保育訊息,並重申海豚有充份休息時間,不跟從指令也與疲憊無關。

海洋公園奴役海豚引來極大迴響,一群關注動物權益的人士昨在網上發起聯署,強烈譴責海洋公園以假保育為名,強迫海豚演出,違反天性,促請園方回復昔日一日三場演出,並承諾不會再強迫動物「加班」。

洪家耀指海豚非自然的演出只更扭曲公眾對牠們的認知,「以為海豚會玩把戲」,促園方取消海豚「馬戲式」表演。

海獅雀鳥同樣命苦表演

除海豚外,海獅同樣命苦。現時有六條海獅負責海洋劇場演出,每場兩條輪流各演三場。記者日前觀看表演時,訓練員多次指令海獅跟觀眾互動,牠們都毫無反應,經過五、六次指令後,才舉起手跟觀眾握手。

密密「加班」的還有其他珍禽。海洋公園現約有50隻雀鳥參與「天上王者」表演,每節約有15至17隻雀鳥,包括草原鵰、地中海隼、條紋卡拉鷹及紅頭美洲禿鷲等珍貴猛禽,各有一對輪流演出,但場次由前年推行初期的每日四場增至現時五場,園方的解釋理由同樣為配合遊客人數上升。

蘋民洗版

Wong Shuk Fung
原來海洋公園先是真正無良僱主。

Harry Kwan
以前黃昏六點半就趕人離場,而(??)家有大陸人就六點半都開海洋劇場,呢個公園原來都咁仆×,罷

Shermie Cat
呼籲大家,請唔好再去以保育為名但實質虐待海洋生物嘅主題公園,佢哋(海洋生物)係屬於海洋

Kelvin Lo
我上星期去過海洋公園,唔單止海豚就連海獅也怠工,當時我以為只是天氣太熱所導

Leanne Ho
誰叫加場的人,不如叫佢倒轉角色扮海豚,感受牠們的感覺吧,不仁(人)

Ming Yee Lau
好失望,一向好支持海洋公園,估唔到和其他商業機構一樣,萬事以錢掛帥,對動物毫無愛心可

節錄自蘋果日報facebook留

海洋公園在吸金 日加三場變六場 海豚抗令怠工

《蘋果日報》,2012/8/12

海洋公園連年吸金數億元,背後是海豚奴役一生。海洋公園為催谷入場人次,明起正式每日加開一場海豚表演,一日做足六場,十年間場次增加一倍,海豚還要身兼多職,由朝做到晚,全年無休。本報日前直擊,海豚頻頻「加班」疲態盡現,跳躍乏力,翻騰失敗,甚至違抗指令。保育專家斥園方唯利是圖,扭曲海豚天性,「根本唔係保育,係虐待」。

近年大規模擴建的海洋公園多項新設施陸續啟用,入場人次近年屢創新高,剛過去的年度入場人次已超過700萬,遊客越來越多,海豚等動物要更落力娛賓,海洋劇場的演出次數由去年每日四場增至今年五場,每節約25分鐘,下午最繁忙,每隔一小時一場,主要迎接內地團旅客。

勉強撐起倒立擺尾謝幕

園內現有16條樽鼻海豚,其中七條負責海洋劇場表演。近月園方不定期加開傍晚一場表演,海豚要「加班」演出。本報上周多次致電園方熱線查詢,日日加場。明天起,劇場將正式加開傍晚六時半場次,全日共六場。海洋公園解釋是配合遊客數量上升,增加場次讓更多遊客與動物見面。

記者日前到海洋公園觀看了三場表演,首場在早上11時半,三條海豚表現尚算活躍,倒立翻騰動作利落,輕易跳上表演台跟觀眾互動。到了下午4時半那場,全場3,500席位座無虛設,大部份是內地旅客。

記者未能確定兩場表演是否同一批海豚,但出場的海豚顯得疲倦乏力,有海豚不聽指令,多次掉頭游走,其後試跳幾次才能「爬」上台,但下半身仍懸在台外,看來相當吃力。

該場最後一幕原定有五條海豚在水中倒立擺尾謝幕,其中一條海豚擺尾兩下便潛下,再勉強撐起才可揮別觀眾,連續幾次如是。

記者觀察當日,園方也加開傍晚一場,同樣有五條海豚演出,當訓練員跳落水池打算跟海豚一起做轉身動作,其中兩條海豚沒如早場般立即游出來,訓練員在水池呆等逾分鐘,牠們才肯出場,場面尷尬。

海洋公園稱,每場有二至四條海豚演出。但記者觀看的三場表演,最少有三條海豚,最多五條,跟園方說法有出入。以平均每場三條海豚演出計算,現時每條海豚每日平均表演2.1場,明日起增至2.5場。

扭曲本性被斥「假保育」

本報翻查資料,2002年海洋劇場平日只演三場,周末及公眾假期才加開至五場,10年間海豚工作量倍增,還要兼顧「豚聚一刻」、「創意婚禮」等活動。一家三口從重慶來港的遊客袁女士看罷表演說:「海豚確實辛苦,但可以帶給人們歡樂。」

香港海豚保育學會主席洪家耀看過本報攝錄的三場海豚表演後指,海豚跳不上台、不聽從指令等種種迹象,均顯示體力透支,「攰到跳唔到」。他指海豚表演場次十年間倍增,工作超負荷,「即使輪更表演,海豚仲要應付日常訓練同其他活動,基本上全日冇得停」。

洪家耀斥海洋公園「假保育」,扭曲海豚本性,淪為生財工具。他指跳上台、倒立等「馬戲式表演」,絕非海豚的自然行為,其中跳上台讓觀眾撫摸的傷害更大,「離開水內臟受好大壓力,係佢哋最唔鍾意做嘅動作」。他指海豚天性愛自由,接受訓練也非自願,「冇魚畀佢食,一定叫唔郁」,不排除園方為求海豚聽話,刻意長期餵不飽,變相虐待。

海洋公園回應指,會讓海豚分組輪流參與不同時段的表演,確保牠們健康不受影響。而海豚參與演出,可讓牠們玩耍及與訓練員和同類互動,提升身心健康。

海洋劇場表演項目

海豚:跳躍、探頭視察、躍身擊浪、握手、倒立、唱歌、拯救假裝遇溺的訓練員、隨訓練員指令擺動身體、跳上表演台讓觀眾撫摸背部等

海獅:拍手、敬禮、拾回訓練員拋進池中的救生圈、隨訓練員指令擺動身體、與觀眾互動等
節目全長:25分鐘

另稿:
海豚很忙 表演加訓練日踩十多小時

外表趣致的海豚可說是海洋公園「生財工具」,工作密集得驚人。明日起除每日演出六場海洋劇場外,同一批的七條海豚,也要兼顧「豚聚一刻」活動,每周做足六日,做完上午又要趕下午演出,由朝早9時半做到傍晚7時,還未計加班訓練,分分鐘一日直踩十多個小時,全年無休,慘過基層工人。

兼數職包括婚禮「見證人」

「豚聚一刻」是海洋公園04年增設的「吸金」活動,每日上下午各兩節,每節25分鐘,遊客付費880元,便可撫摸和餵飼海豚,還可一起嬉水及拍照,陪玩的海豚身兼數職,可能只換來兩條雪藏魚。

在海洋劇場同場表演的六頭海獅一樣慘情,登台之餘還要在「太平洋海岸」展館當值,現身每日兩場的「訓練員趣談」,展示生活習性,以及應酬遊客餵飼。09年曾有海獅疑壓力過大,咬傷訓練員手臂。

為與迪士尼樂園競爭,海洋公園06年又引入「創意婚禮」,海豚及海獅又多添一項工作,就是當人類婚禮的「見證人」,或擔任表演嘉賓,遊客只要肯付出約4萬元,甚至可在結婚周年紀念等日子,請牠們做佈景板贈興。

漁護署表示,已知悉海洋公園增加海洋劇場的表演場次,會定期派員巡查。根據《公眾衛生(動物及禽鳥)(展覽)規例》,園方須確保有足夠動物於不同場次互相替換,得到適當休息,違法可被罰款2,000元。

另稿:
表演節目不提海豚真實習性 娛賓賺錢凌駕保育

海洋公園自1977年開業以來,一直廣受歡迎,成香港著名地標。園方一直標榜協助保育野生動物生態及增進大眾了解,但近年卻漸漸變質,其中海洋劇場不斷加場,以及冰極天地耗費大量能源,均與保育「完全摸不着邊」。環團質疑園方「市儈」,為追求入場人數及收益,將保育及教育理念拋諸腦後。

貴價活動擺明賺錢

海洋劇場的表演場次在十年間翻倍,香港海豚保育協會主席洪家耀直指園方視動物為「搖錢樹」,「如果真心為海豚好,冇理由無止境增加海豚嘅工作量」。他稱,節目中隻字未提海豚真實的生活習性、在野外面對的威脅等,教育意義甚低,純粹為娛賓。「豚聚一刻」、「創意婚禮」等高收費活動,更擺明車馬賺錢。

近年越來越少香港人到訪海洋公園,自03年內地開放自由行旅客來港後,海洋公園即靠他們的高額消費「翻生」,內地遊客佔整體入場人數超過五成,「為邊人加場,大家心知肚明」。他估計,海洋劇場由下午1時半至傍晚6時半,每小時有一場表演,正是為配合內地旅行團的入場時間。

立法會議員陳淑莊稱,無論人或動物都不應太操勞,不斷加場或影響海豚海獅的健康,「凡事都有上限,唔應該為咗賺多錢,令員工同動物負荷過大」。

被批發展明顯變質

除海洋劇場外,新景點冰極天地自落成以來,亦爭議不斷。環保觸覺副主席黎名川指,冰極天地引入原居於南極及北極的動物,每天須耗費大量能源,才能維持適合牠們生存的氣候,「相等於開1,000部冷氣,排放大量二氧化碳」。他指,冰極天地雖打着保育旗號,就連館內餐廳都以低碳食物為賣點,但實際卻「比高碳更高碳」,有錯誤引導遊客之嫌。

黎名川批評,海洋公園近年為「賺多啲」,不斷催谷入場人次及園內消費,大興土木,引入不適應香港氣候的動物等,均不斷傷害環境和動物,與保育「完全摸不着邊」。陳淑莊則認為,保育及商業之間必須取得平衡。海洋公園近年的發展明顯變質,商業考慮凌駕保育,「對自然嘅傷害,遠遠大於教育意義」,園方應認真研究可持續發展。

另稿:
備受譴責 動物死亡兩成屬非自然

向錢看的海洋公園近年不斷從各地引入珍稀動物,多次遭保育團體譴責,更隱瞞動物死亡真相,在2010至2011年度業績報告中,才首次詳細披露動物死亡情況,該年度有609隻動物死亡,包括一條5歲大的雌性海豚Nove,因胃部出現纖維生長,影響功能而死。
養10條中華鱘死3條

海洋公園去年公開的資料顯示,園內動物品種達394種,總數逾6,700頭。2006年至2010年有2,876隻動物死亡,海洋魚佔六成半成重災區,其次是淡水魚佔近兩成。死亡個案中,有一至兩成屬非自然,死因包括疾病、意外和動物互相攻擊等。

2008年中央送贈五條一級保護動物中華鱘(圖)給海洋公園,園方竟安排中華鱘與生性兇猛的海狼混養,其中一條最年幼的中華鱘慘被咬死,其後中央送多五條,其中兩條又因不適應死亡,另外兩條病危送返廈門,十條中華鱘來港,結果一半遭殃。

上月開幕的「冰極天地」,引入瀕危物種雪鴞和北海獅,要長期調校低溫飼養,被環團轟浪費能源假保育。園方一度想引入瀕臨絕種的北極熊和野生白鯨,遭環團強烈反對才擱置,改考慮引入人工飼養的白鯨。

2012年8月11日星期六

被迫照顧60貓狗 門外再添貓 B 衰人靠害平姐捱爆肝

《蘋果日報》,2012/8/11

《蘋果》日前報道67歲女義工孔雲平,被迫照顧60多隻遭遺棄貓狗,傾盡200萬元退休金。事件曝光後,大批善心人士願意協助平姐,但竟然亦有一些人,見平姐愛心爆棚,將更多貓狗遺棄給她,儼如「靠害」。百上加斤的平姐,昨晨在照顧貓狗時不慎墮坑,肝臟爆裂,她送院後含淚向記者說:「我真係捱唔住啦!」希望有心人接力幫忙。 平姐受傷送院後,記者趕往探望。一臉倦容的她,躺在床上每說一句話,便忍不住按着肚皮,緊皺眉頭。然而,肝裂的傷痛,無阻她對「子女」的憂慮,「幾隻狗 BB冇人餵會死㗎,唔知點算」。語畢隨之抽泣,卻又牽動傷口。

不忍心見死不救 

平姐指,她的事情見報後,原本寄望有心人會協助收養寵物,未料翌日她打開閘門時,竟發現門外又放有一紙皮箱,箱內有一隻貓媽媽和3隻貓 BB,估計有人得悉她的愛心善舉,竟把寵物遺棄於此,「當時我都好愕然,但冇理由睇住佢哋死,結果又收養埋佢哋」。

之後,平姐又在住所附近發現4隻被遺棄的狗 BB,「未斷奶㗎,唔食嘢會餓死佢哋」。她相信有人刻意遺下狗隻,無奈之下將小狗帶回家,「所以呢兩日做到好夜,每4個鐘就餵食一次」。

昨晨8時許,平姐原本約好保護遺棄動物協會,為家中四隻大狗絕育。當她把狗趕入籠內,準備抬上車送往元朗之際,疑因身體虛脫乏力,失足跌進屋前一個逾米深的坑洞,登時動彈不得,只有不斷呼救,幸有途人經過發現,將她救起並報警送院。

或須做手術治療

平姐送院檢查, X光顯示她肝臟出現裂紋,相信是意外所致,有可能要做手術。平姐氣若游絲說:「我真係筋疲力盡,或者要同團體商量,睇吓有冇人肯照顧啲仔女,同時亦懇請市民唔好再遺棄動物畀我」。

記者事後往平姐位於粉嶺軍地的寓所,發現門口有不少流浪貓徘徊,相信仍然有人將貓狗遺棄屋外。屋內60多隻貓狗,似乎知道「媽媽」受傷入院,全部顯得無精打采。

有兼職女工收到平姐電話後,趕到寓所替她餵食予貓狗;另有義工昨晚前往上址接走狗 BB,暫時代為照顧。

2012年8月8日星期三

尖東忌廉哥常發噩夢

《太陽報》,2012/8/8

「流浪」近一個月的七歲英國短毛「尖東忌廉哥」,於周日由主太太在失蹤地點附近尋回,原本可愛的肥瘦了一圈,體重較上月十日失蹤前足足輕了近一點四公斤,但牠人氣不減,昨有近百名粉絲聞風而至,並帶備罐頭到主報檔給「店長」補身。主高先生稱,經獸醫檢驗,可幸忌廉哥沒有身體創傷,但眼見牠間中睡覺會發出「咿咿呀呀」聲,未知是否發噩夢,現仍有點驚人兼目光呆滯,或需時間平復。

忌廉哥的體重原本達七點九八公斤,屬一頭肥,但自上月十日在尖東南洋中心一帶失蹤,歷劫二十多天,至周日幸運地被尋回,卻意外地瘦了身,現重六點六公斤。牠經主照顧一番後,白雪雪的美腿重現,亦開始返回以往的書報堆「崗位」把守,執行店長職務,昨更一度吸引近百新舊粉絲前來探望。一名上水居民因看過本報有關忌廉哥被尋回的好消息後,特意遠道前來一睹「店長」風采。

身體無創傷

高生對忌廉哥可謂愛護有加,立即帶牠到愛護動物協會接受獸醫檢查,經檢驗後證實牠身體無創傷,亦未發現蝨或蟲,但為安全起見,已服了杜蟲藥及打了消炎針,高生樂觀估計忌廉哥可在一周後回復昔日的風騷示人。

貓女絕育切口三吋傷口爆線 主人疑獸醫專業失當要求道歉

《蘋果日報》,2012/8/8

六個月大活潑可愛的女「叮叮」,上月底在屯門一間獸醫診所進行絕育手術後,主人發現其傷口達三吋長,紅腫如乒乓波,且爆線流膿滲血,懷疑是獸醫專業失當令愛受皮肉之苦,已向香港獸醫管理局作出投訴。獸醫則解釋女的子宮位置偏低,因此要開大切口,並強調提供的治療恰當。

半歲的叮叮是一隻豹紋家,三個月大時由朱先生收養。7月29日早上11時許,朱生帶牠前往屯門一間獸醫診所進行絕育手術,由一名姓鄭女獸醫操刀,收費880元。

正常傷口僅約一吋

朱接回叮叮後發現其傷口有3吋長,縫合粗糙,其後有養朋友指出,此類手術傷口正常僅約一吋,朱其後向獸醫查問,對方解釋因為叮叮的子宮位置比正常生得低,朱質疑:「一睇就知佢落刀嘅位置比正常高,個子宮只得一毫子咁大,根本冇必要開3吋長嘅傷口!」

主又指,叮叮手術後發高燒、冇胃口,傷口紅腫,縫針線路粗疏並爆線,又流膿和滲血,令他十分擔心。上周五晚(8月3日),他再帶女到該獸醫診所求診,在診症房外等候期間他聽到叮叮不斷慘叫,終按捺不住衝入房查看,聲稱當時見獸醫按住叮叮,遂追問獸醫兒的情況,對方稱估計是傷口發炎。

事後朱生帶叮叮前往其他獸醫診所接受治療,叮叮現正康復中。朱近日又將叮叮的遭遇放上網,引起熱論。

向獸醫管理局投訴

朱懷疑有人涉嫌專業失當,要求道歉,並向獸醫管理局作出投訴。香港獸醫管理局表示,根據註冊獸醫名冊紀錄,該名女獸醫於今年1月31日註冊為香港註冊獸醫。

獸醫管理局又稱,除非有關投訴需進行紀律研訊程序,該局一般不會公佈被投訴獸醫的任何資料。而該局亦從未向該名獸醫發出任何紀律制裁命令。

該獸醫診所及該名獸醫昨晚透過律師事務所發表聲明,強調提供的治療恰當,並指近日網上有關言論是失實及影響其聲譽,有需要時會向警方求助。

另稿:
越醫越傷 貓咪遭無故灼傷筋骨外露

屯門區貓義工王女士透露,早前有貓義工曾帶流浪貓光顧區內一間獸醫診所,險些貓命不保。她表示,該頭約6歲的流浪貓女「芝麻」,去年7月疑遭捕獸器夾傷左後腿及尾巴致行動不便,貓義工發現後帶牠到「叮叮」接受絕育手術的同一間診所求醫,其時,一名男獸醫表示要將其左後腿切除。稍後義工領回芝麻回家休養,懷疑獸醫沒察覺貓尾巴末端折斷,並無替牠治療尾部。

獸管局稱無法跟進

另外,芝麻的右前肢送交診所時並無受傷,但回家時則以繃帶包紮。義工遂帶牠看另一位獸醫,經拆開繃帶一看,義工形容慘不忍睹,右前肢筋骨外露、血肉相連,懷疑早前在診所留醫期間被電暖墊灼傷;另外,截肢的傷口亦有爆線迹象。芝麻最後經過兩次手術後,右前肢得以保住,但肌肉萎縮,行動已大不如前。

事發後兩個月,義工向獸醫管理局投訴,她引述該局回覆稱,由於事主提供獸醫名有誤,該局無法進一步跟進。

指漁署捉錯家貓 婦剪網救貓控刑毀

《明報》,2012/8/8

漁護署接獲投訴,到大廈捉流浪,懷疑連住客家也一併帶走。在大廈經營賓館的七旬婦,聲稱因哀求署方人員放不果,涉嫌剪爛捕網救,結果被控刑,裁判官認為婦人情有可原,昨籲控方考慮是否繼續檢控。漁護署則解釋婦人當日沒承認是主,另有街坊指婦人餵飼流浪,令長居大廈,衛生惡劣。

官建議控方考慮撤控

報稱家庭主婦的劉德妹(71 歲)被控於今年5 月29 日,在尖沙嘴美麗都大廈16 樓電梯大堂,刑毀漁護署捕網,昨毋須答辯,案件8 月21 日再提訊。裁判官看畢控方案情後說,被告可能擔心漁護署捉走的流浪被人道毀滅,才出手剪網,建議控方考慮會否繼續檢控。裁判官又指出,倘若被告真的被定罪, 法庭可能會將她「無條件釋放」(absolute discharge)。

由上海來港多年、操普通話的劉婦在庭外道出「另一版本」,原來她並非救流浪,而是發現家被誤捉。她和丈夫養有兩隻雄性大肥,在家自出自入,蹤遍佈大廈各層,肚餓便乖乖歸家。「漁護署的人在我家門口經過,我看,怎麼我的肥在(捕網)裏面?」劉婦昨在庭外說。案發當日,她發現家被漁護署帶走,於是衝出屋外哀求署方放走她的,但對方拒絕,她情急之下用剪刀剪爛捕網。家隨即竄回屋內,而網內一隻流浪抓傷她後亦逃去。劉婦稱,她的絕育後有剪耳為記(見另稿),一看便知不是野

天台7 流浪有人餵衛生差

記者昨到訪美麗都大廈,在天台發現3 個窩,至少7 隻到處遊走,現場有紙碟盛載食物,似是有人餵養。不少蒼蠅在食物和身上飛來飛去,部分隻眼睛有異樣,看似患病。另有街坊不滿說,包括被告在內的住客經常餵飼流浪,令大廈又髒又臭,晚上還傳出陣陣叫聲。

被告的丈夫竺先生昨否認妻子養流浪,他在大廈走廊捉起一隻黑白色的,表示那正是當日被捉的家,該從竺身上逃脫後,又繼續施施然在走廊散步。

漁署稱被告無提及是

漁護署回應稱,署方接獲有人投訴受流浪滋擾,當日採取行動帶走流浪,被告突然剪爛捕網,但其間從沒承認自己是主人。署方又稱,被捉的會送往動物管理中心,主人稍後可往中心領回,但該次行動最終沒帶走任何。【案件編號:KCCC3101/12】

另稿:
剪耳非家貓記號

被控刑毀捕貓網的劉德妹,昨與丈夫竺先生均堅持被漁護署捉走的貓有剪耳,證明不是流浪貓,不明白署方為何會看錯。但事實上剪掉耳朵一小角只是完成絕育手術的記號,目的是避免愛護動物協會義工帶走已絕育的流浪貓再做手術。

竺先生說,他帶家貓給「社工」做絕育手術後,便剪掉右耳一小角做記認。據愛護動物協會網頁顯示,協會義工2000 年8月展開貓隻領域護理計劃(CCCP),先捕捉流浪貓後再絕育,幼貓及友善的成年貓將被安排領養,不適合飼養的則放回原居地。這樣可減少牠們在街上四處小便,也能控制貓數量。

為避免已絕育的貓隻重複接受手術,在手術麻醉時,獸醫會剪去流浪貓耳朵的一小角,(雄貓剪右耳,雌貓剪左耳)。日後義工以肉眼觀察流浪貓的耳朵,便能分辨出已絕育的流浪貓。

貓拒入籠被虐 花檔東主罰3000元

《明報》,2012/8/8

任職花檔東主的五旬婦在店內養貓,她怕貓在簷篷上行走騷擾他人,企圖將小貓捉到籠中飼養,詎料對方不肯就範,婦人遂施展暴力拍打及搖晃,更在地下用力按着貓頭。她早前承認一項殘酷對待動物罪,昨被判罰款3000元。

在黃大仙經營花檔的女被告林世娟(58歲),被控於今年3月25日殘酷對待一隻黑貓。當日傍晚7時許,一名男途人行經黃大仙芳華里附近,發現林婦正抓住一隻小黑貓的頸及雙腳,一邊拍打,一邊將小貓用力推進一個箱內,小貓慘叫,途人見狀遂以手機拍下過程,並報警求助。

小貓慘叫 途人拍片報警

警方約一小時後到場拘捕林婦,警誡下她稱該貓屬於她,早前由籠中逃出,她擔心小貓會騷擾他人,想將貓趕入籠中。惟至今年6月的第二次警誡會面中,林婦改口承認曾虐打貓。她指見到該黑貓在店舖簷篷上行走,擔心其他商戶會受滋擾,遂打算捉住小貓。

由於在捕貓時遭抓傷,不忿的林婦遂在放貓入籠前,將對方虐待一番。她抓住小貓頸部,又壓住小貓,並不斷來回搖晃牠,更將其按倒在地上。

【案件編號:KTCC3880/12】

2012年8月6日星期一

忌廉哥尋回 人貓喜團圓

《東方日報》,2012/8/6

經歷十號風球、失蹤廿五日的七歲英國短毛貓「尖東忌廉哥」終於尋回。東方報業集團上月率先報道忌廉哥失蹤的消息,不少街坊網民自發於尖東一帶張貼尋貓啟事,並發起「全城尋貓」行動,終於皇天不負有心人,其主人昨日接獲消息,在失蹤地點附近的停車場尋回忌廉哥,將牠接回家,一幕「人貓情未了」總算大團圓結局。

忌廉哥是尖東南洋中心地下報檔的「生招牌」,憑可愛趣致的外形,擄走不少附近街坊、遊客的心,成為尖東一帶的「人氣王」。但上月十日,牠突然於南洋中心一帶失蹤,主人指忌廉哥從未曾離家出走,懷疑牠的失蹤與偷貓賊有關。

高生多謝東方報業集團的報道,令他可尋回愛貓。

本報報道後,讀者紛紛致電主人協助尋貓,主人高生高太接獲十多個消息,走訪港九新界尋覓忌廉哥足迹,但每次都是撲空。直至昨早十時許,有管理員發現疑似忌廉哥的貓影,出現於與南洋中心一街之隔的華懋廣場停車場樓梯間。高太接獲消息,撇下手頭工作,託街坊幫手看舖,帶同貓袋及忌廉哥平日最愛的魚罐頭,展開尋貓旅程。

高太憶述,第一眼見忌廉哥,恍如一個慈母看見失散的兒子一樣,雖然牠身形變得清減、「貓容憔悴」,但她與牠過去朝夕相對,豈會認不出眼前的「污糟貓」就是忌廉哥:「肯定係忌廉哥,我認得佢啲毛色同花紋!」但要哄牠回家絕非易事,因牠流浪多時,對人有戒心,高太欲踏前一步,牠頓時「嚇到跳起」,一拐一拐鑽入只得五、六吋的罅隙,瑟縮一角不停發抖。高太花盡心機,出言相勸,用食物利誘:「乖仔啦!返屋企食魚魚!」花近半小時,才將心靈受損的忌廉哥抱走。

料被偷走又放出來

忌廉哥失而復得,高生認為是奇蹟,日後會對牠更珍而重之,但絕不「禁錮」:「我唔會困住忌廉哥,不過以後夜晚會小心啲睇住佢!」但見忌廉哥由肥貓變瘦貓,高生坦言非常痛心,明天會帶牠看獸醫檢查。

今次忌廉哥失蹤,至今仍是一個謎。高生一口咬定忌廉哥是被人偷走:「無可能廿幾日唔食嘢唔飲水都生存到,肯定有人偷走咗,但見到報道後怕被人捉到,養都養得唔安樂,所以先放番出嚟!」他又多謝東方報業集團的報道,以及熱心市民「全城搵貓」,令他深深感受到港人的互助精神。

另稿:
暴瘦成個碼 「風騷」不再

飽受折磨的忌廉哥昨日雖然由主人接回「安樂窩」報檔安養,但狀態已不復當年勇。其主人估計,流浪期間牠一定飽受不少風雨,除體形變得消瘦外,心靈亦變得脆弱,以往「風騷」親人,現在卻異常地怕人,相信要花一段時間讓牠定神。不少知道忌廉哥回歸的街坊亦上前問候,探望可憐的忌廉哥。

忌廉哥重遇主人時,嚇得鑽入只得五六吋的罅隙內。

貓主高生指,忌廉哥流浪多時,矯生慣養的牠可能不善覓食,原本重十七磅的牠,體形豐潤,現卻暴瘦「成個碼」,走路時明顯乏力:「依家連肚腩都無埋!」除了體形外,牠的習性亦有大轉變:「忌廉哥以前食飽罐頭就會跳上雜誌任人影相,但依家就變得好驚人,而且眼神又好閃縮。」高生相信,恐怕要花一段時間讓牠重新適應環境。

忌廉哥回歸,不少行經的街坊得悉後紛紛上前慰問:「搵番隻貓啦?」陳先生是忌廉哥忠實「粉絲」之一,他說,忌廉哥可愛逗人,成功尋回令他放下心頭大石:「唔見咗忌廉哥個心好唔舒服,依家搵番安樂好多!」

另稿:
流浪停車場 身心或受損

有關注流浪貓的團體指,一般家貓生性溫馴,不熟悉街外環境,較容易迷途走失,流浪後往往會不適應陌生環境而嚇壞,身體及情緒會出現異常反應,需一段時間才能重新適應,建議貓主花時間與愛貓重新建立關係,又應帶往見獸醫作檢查,以防貓隻在流浪期間染上不同疾病。

恐染病倡檢查

香港群貓會幹事陳靈怡指,不少家貓生性溫馴,對人類警覺性較低,容易受陌生人用食物引誘而走遠,容易迷途失蹤。她續指,若忌廉哥在停車場流浪多時,難免會被其他野貓及車輛嚇壞,保護意識會令牠「怕人」及躲於幽暗的地方安定心神,建議主人花時間與牠重新建立關係,且應盡快帶牠到獸醫檢查,因流浪期間可能會飲下「污糟水」而生病,身體亦有可能惹上跳蚤,若曾與其他貓隻打鬥以致出現傷痕,最嚴重可能會染上貓愛滋。

南區膠粒 威脅江豚綠海龜

《香港經濟日報》,2012/8/6

膠災不但影響魚類健康及食物安全,更可能威脅本港已買少見少的江豚及中華白海豚,並恐危及到南丫島生蛋的受保護的綠海龜。

協助清理膠粒的海洋公園,昨在網頁指出,這些漂浮在南區的膠粒,可能威脅本港江豚及綠海龜。

海洋公園解釋,當膠粒吸收毒素及污染物後,會轉成褐黃色,小魚、雀鳥及哺乳類海洋生物會以為是魚卵而吃下肚。膠粒有可能會影響動物的正常進食行為,甚至導致牠們死亡,而毒素可能積聚於食物鏈,一直影響人類。

不排除影響生態

被問及中華白海豚吃下膠粒魚後,其生態會否受影響,漁護署助理署長蘇炳民承認不排除有關可能,但過去數天巡視,當局暫時未看到異常情況。

香港海豚保育學會會長洪家耀說,膠粒吸收了海中的毒素,如致癌物質PCB,海豚進食有膠粒的魚後,體內便會積聚此化學物質,但現時評估膠粒對海豚的影響言之尚早。

環境局長黃錦星亦特別提醒,南丫島有些地方是綠海龜的生態地方,最近更是牠們生蛋的時間。

他呼籲公眾別前往有關地點清理膠粒,應交由政府人員清潔。

事實上,不少市民近日由社交網得悉海灘污染嚴重,都主動到場協助清理,有居於沙田及粉嶺的,昨天都乘周日前往大嶼山。

「其實(事件)早在10號風球後發生,但政府反應相當緩慢,反而市民自動發起清理膠粒行動。我是與家人一同前來,希望出一分力減低污染。」16歲本身是學生的殷小姐說。

女義工上「貓咪俱樂部」當 被呃養60隻貓狗耗200萬退休金

《蘋果日報》,2012/8/6

《蘋果》早前踢爆註冊慈善團體「香港貓咪俱樂部」向政府申領街頭義賣牌照,卻非法出租檔位予小販後,負責人王雪晶被警方調查,但她突然「玩失蹤」,《蘋果》追查事件期間,再發現她借貓狗來博取善款,錢到手後便將貓狗硬塞給義工照顧。有義工為了照顧60多隻狗,傾盡200萬元退休金,欲哭無淚︰「點解要呃善心人!」

「佢真係好冇良心,呃盡香港人嘅善心,錢根本冇落到貓狗身上,反而係我哋負擔,好唔公平」。67歲的孔雲平,為了照顧王雪晶推給她的60多隻貓狗,三年前用80萬元購買和修葺粉嶺軍地一間千呎寮屋,作為貓狗安樂窩。

收養後斷供糧食

她帶記者入屋,甫打開鐵閘,即飄來一陣惡臭,隨之而來是震耳欲聾的狗吠聲。屋前一塊約500呎空地,以鐵欄圍住,裏面有10多隻唐狗,見有陌生人到來,立即撲向鐵欄狂吠。「嘈咩!唔准嘈!」平姐大喝一聲,狗吠聲逐漸減弱,當她走入狗場時,狗隻圍着她團團轉。平姐蹲下身,將數頭大狗一擁入懷:「知你哋錫媽媽啦,好乖……」看着一屋貓狗,她感慨落淚︰「我真係好後悔當初接收咗,但佢哋真係好慘,丟又唔係,唔丟又唔係。」

年過半百的平姐,年輕時曾經是娛樂場所「揸弗人」,手下幾百人跟她「搵食」。退休後身上尚有二、三百萬元積蓄,夠她享享清福,誰知一張街招,改變了她下半生的命運。

「喺街見到有街招話幫動物絕育,咪試吓幫屋企隻狗囉!」平姐透過貓咪俱樂部,認識了王雪晶,還開始當義工,「佢叫我幫佢照顧住啲狗,畀番狗糧我」。王雪晶每次抱來6至7隻貓狗,兩個月內她共接收了40多頭狗和20多隻貓,之後王開始斷供糧食,平姐致電或到其寓所亦找不到其蹤影。

「寧願自己食少啲」

為了養活這60多隻「貓狗仔女」,平姐每月花近兩萬元,連同修葺寮屋供貓狗住宿,三年來幾乎花了二百萬積蓄,「有時會賒啲糧,唉!錢又冇,依家自己又有病……」平姐患的是糖尿病,近日才驗出來:「醫生話我辛苦,操勞得滯!」

雖然累得幾乎眼皮也掉下來,平姐仍堅持每天照顧這群貓狗:「每朝6點起身,幫佢哋清潔再餵嘢食,到下午自己出去食個飯,返嚟再清潔、餵藥同餵嘢食,搞搞吓12點幾先有得瞓,咁就一日!」每次餵食,更要煲滿一大鍋白飯,加入狗糧、雞肉、蝦混在一起。「撈埋飯佢哋先肯食嘢,唔食驚佢哋營養唔夠,所以寧願自己食少啲都要咁整」。不過,平姐坦言積蓄將用盡,加上精神日差,希望善心人領養部份貓狗。

記者其後往王雪晶位於屯門黃金海岸瑜翠園的寓所追訪,屋內一名男子應門,表示王不在,叫記者離開。事後記者多次致電王亦未有回覆。據知警方的重案組一直無法聯絡到王,要求記者協助提供她的資料。

社會福利署發言人則表示,獲得發牌的慈善團體必須編製一份收支結算表,並且交由會計師審計,並在90日內向社會福利署提交審計報告,列明善款的用途、收入和支出。審計報告須保存好以供公眾查閱。發言人稱,如果籌款涉及刑事罪行,會轉介警方處理。

另稿:
街頭騙局 聘學生旺區籌款無間斷

「香港貓咪俱樂部」已沒有會址,電話無人覆,連負責人王雪晶也「玩失蹤」,但街頭籌款活動卻沒有間斷。該會每月約有6天在葵芳、旺角、銅鑼灣和中環等旺區港鐵站出口設置攤檔,由早到晚進行街頭募捐。

「義工」時薪28元

知情人士表示,王雪晶取得義賣及籌款牌照後,便將籌款工作交予中介公司負責,然後雙方拆賬。「所謂義工,其實係支薪,口依家暑假大把學生哥做!」受聘的學生「義工」穿上寫着「請支持HKCR(香港貓咪俱樂部)的動物絕育」的粉紅T恤,揹着錢箱不斷向路人募捐。不過,他們對該會認識不多,記者問如何協助流浪貓絕育時,他們竟呆了呆說︰「唔係太清楚。」雖然如此,不少路人仍慷慨解囊,10元、20元塞入錢箱內。

義工「阿頭」黃先生,負責指導義工募捐和將錢箱帶回公司。上周四傍晚,黃先生在銅鑼灣「收檔」後,將錢箱帶回旺角總統商業大廈的曼爾斯人事顧問公司,記者問他是否替「貓咪俱樂部」籌款時,他否認並即時報警,聲稱自己只是義工,甚麼也不知道。

曼爾斯人事顧問公司負責人阿Man拒絕記者採訪,表示公司只負責替「香港貓咪俱樂部」招請義工,每名義工每小時可獲28元津貼,並安排位置讓俱樂部暫存錢箱。

另稿:
建立王國 女創辦人每月穩袋18萬

王雪晶09年將「香港貓咪俱樂部」註冊為慈善團體,聲稱主要為流浪貓狗進行絕育,並已分別向社署及食環署申領牌照,長期進行街頭籌款及義賣。不過,王雪晶表面上是街頭籌款,實際上則利用籌款名義,以不同招數建立其「籌款王國」。

首先,她廣招義工,在街上捕捉流浪貓狗,進行絕育後拍下照片,以此用作向社會福利署申請街頭籌款及義賣牌照的「業績」。而經絕育的貓狗,王則以提供糧食誘騙義工接收,最後卻斷供糧食「玩失蹤」。 此外,王雪晶成功申請在各區街頭籌款及義賣的牌照後,便會把牌照出租給小販,日租400元,每月穩袋18萬元。

拒絕公開賬目

王雪晶又在多間動物診所,以優惠價八折為貓咪俱樂部的動物進行絕育。若要透過俱樂部享用絕育優惠,則先要申請成為會員,人頭費500元。貓咪俱樂部09年已被指聘用的籌款公司收取過高行政費,又被義工投訴拖欠寄養狗隻的狗糧費用,王雪晶其後否認指控,揚言遭抹黑,又以不少寵物慈善團體沒有公開善款賬目為由,拒絕公開賬目。

另稿:
善心惹禍 假會址屬受害義工住所

「香港貓咪俱樂部」的宣傳單張註明,會址位於屯門掃管笏,專用來接收流浪貓狗。但記者日前依照單張上的地址追查至掃管笏一間兩層高寮屋,應門的譚先生激動說︰「呢度係我哋屋企,唔會再收留流浪貓狗,我哋已經俾王雪晶搞到好煩!」

游說借出單位

譚先生表示,其母3年前認識王雪晶,對方知道她一向有餵流浪貓狗,便叫她當義工,並說服她借出單位作會址,但想不到惹來麻煩:「呢個女人真係好煩,搵人笨。開頭抱10幾隻貓叫我媽養住先,點知越來越多,最終接收咗30幾隻貓同4隻狗!」原來譚太跟平姐一樣,出於好心接收了貓狗後,王雪晶便銷聲匿迹。

「每個月只係貓糧同狗糧已經要5,000元,仲未計其他費用,王雪晶冇畀過錢我哋,亦冇送過糧食嚟」。譚先生說他們跟貓咪俱樂部已沒有任何關係,希望不要再將其居所當會址。而譚母亦表示,與王雪晶是當義工時認識,已很久沒有聯絡。

2012年8月5日星期日

獸醫救不了狗 主人糾眾追究

《新報》,2012/8/5

所謂「公道自在人心」!一隻病至奄奄一息的狗被送往獸醫求診,最終難逃大限,狗主責怪獸醫未為病狗吊鹽水,並使用過期針藥,導致病狗返魂乏術。狗主糾眾追究責任並拍成短片,上載互網聲討獸醫無醫德。不過,有網民踢爆狗主疑為無良寵物店,不排除惡人先告狀圖追討賠償,以減低損失,但是非黑白有待讀者評論。

指摘沒有為吊鹽水

該條短片名為「荃灣無良獸醫不負責任」,片長28分8秒,由網民Carlong上周三(1日)上載網站,約有3萬名網民點擊。根據短片所述的事發經過,主有一隻病早前已送往該診所求治,當時主診的獸醫已表明病的存活率甚低,經診治後情況略受控制,其後病情況日差,但主仍帶病返診所覆診。其後,主認為病無法在求診的半小時內,接受獸醫的吊鹽水治療,最終導致隻死亡,主遂帶同多名男女到診所追究責任。

該段短片開始時,看到身穿藍色醫生服的獸醫,身前的不鏽鋼枱上放有一隻已死的,隨即看到主說:「都係生命嚟架…‥!」接着是連珠炮發的質問醫生,為何不為病吊鹽水,期間有人以手機拍攝醫生的反應。獸醫要求對方不要拍攝,但不獲理會。

結果全條短片只聽到主與同行的男女,不斷以粗言穢語辱罵醫生,而獸醫則重複同事早前所言:「病的存活率甚低」,主此時則語帶恐嚇對醫生說:「你嘅存活率都好低」。其後,有人又質疑,獸醫為何使用過期針藥,獸醫只能無奈表示:「嗰種藥好少用」,短片到此結束。本報曾前往荃灣享和街擬進一步訪問,但該處有兩間寵物診所,同否認有姓蔡獸醫註診。

網民揭主來者不善

該則網聞公開後,逾半網民認為,主態度有問題,應向醫生道歉。有網民聲稱,主在獸醫診所附近開設寵物店,不時將店內的寵物染色,將原本棕色的毛髮染到又紅又綠,根本無愛護「」,是次拍短片上網,目的是要追討賠償,減低損失。

網民LuNg則稱:「鹽水唔係神仙水,唔會吊一吊就無事,醫生話過死因唔關30分鐘同吊鹽水嘅事,隻有其他病及病咗好耐,反而覺得主無盡責。」

sunling亦力撐獸醫:「我隻貓有支氣管炎,晚上8點搵醫生,佢為隻貓做到凌晨1點,留醫4日,醫生每日都打畀我匯報病情。每日去診所探貓,醫生會詳細講解病情,最後隻貓好快好番。醫生唔係萬能,而且隻病咗好多日,幾日後先帶佢睇醫生,而醫生只係30分鐘無吊鹽水,邊個錯?」

致梅窩村民的情書 百隻黃牛的故事 / 二犬十一咪

《明報》,2012/8/5

只是二十年前的梅窩,村內沒有車路。沒有市政大樓,游泳及M記。滿地草木,滿地牛屎。從大嶼北駛來的巴士,只可以停泊在碼頭。唯一和市區連接的,就是渡輪,經坪洲,船程一小時十分鐘。村民以單車代步,單車踏過的,還是泥沙地和起伏不平的爛路。村上有位佘伯,住鐵皮屋,以木頭搭個大牌檔,只買生滾粥和油條。小販清晨六時便於梅窩鄉事會路叫賣,菜魚肉花及各類乾貨,以滿足所有街坊需求。那年梅窩黃牛超過一百隻,天天穿梭亂草橫生的地,吃又拉屎,平衡自然生態,同時控制了雜草數量。地靈人傑,牛丁旺盛,只是二十年前的事。

一天,部分的村民感覺不再滿足。97 前,很多原居民傾家蕩產買了地建了屋,傳聞政府會大力發展大嶼南,機會來了。買地再把地圍起,建三層村屋或洋房,地價準備向上起飛,這是淳樸的村民之夢。那次,好運卻沒有來。回歸中國,SARS,董伯下台,很多樓房在空置,土地沒被大力發展。不過,市政大樓,石屎地,車路,大型超市和M記,是一一落成了。

對大部分城市人來說,發展是必然的。村民也想分發展帶來的一杯羹,眼見元朗發展港鐵,西貢外籍人士名人一籮籮。豪宅高樓商場滿街,地主盆滿滿,怎能叫淳樸的梅窩人不渴望。村民希望下一代能吃飽穿暖,是人之常情。

他們的孩子,今天不只吃飽穿暖了,也有大屋有土地。樓價五倍至十倍上升,豪宅大宅建成,還可以佔用一點政府地,種種花果。那是2006 年的神話,梅窩的好運終於來了。

梅窩百隻黃牛呢?2005 年起,黃牛被厭棄,更早在幾十年前已經被農夫遺棄。經過數十年自然繁殖,黃牛的下一代過百隻,而且再沒有工作。農夫原意是任由家牛退休,誰知卻釀成黃牛後代吃不飽活不安。在人類要求發展之中,原住牛在村民心中,已經失去存在價值。

誰殺了黃牛?

有人說,牛一直是梅窩的煩惱,這些言論不盡正確。我們先來探討梅窩剩餘的14 隻黃牛,牠們過往20 年間,並沒有傷人紀錄。過去黃牛與人的問題,雞毛蒜皮。只是一些類似牛A踏踩了農夫C的菜。牛B早晨又路過婆婆花園時,順便吃掉婆婆的瓜。諸如此類事件,已導致2005 年黃牛被政府大屠殺。數次捉牛行動,超過80 隻牛被殺,被送去堆填區及遷移。

由於當年稱漁農署的部門,嚴重缺乏牛知識。他們捉牛當成捉狗,既不科學,粗暴虐待,也不參考國際方法。牛怕見紅,要他們安靜必須避免流血。牛群具有完整社會結構,不可隨意拆散。但漁農署是以嚇唬捕捉,強搶小牛,拉鼻扯尾,以繩拖頸等等方法遷移黃牛。2006 年遷移行動,被揭發活生生脫牛角,強迫母子分離,各牛運輸受傷,錯誤手法遷移與捕捉等等……那年無辜死傷的黃牛,永遠比紀錄及想像中要多。那次虐待事件曝光,及後政府改動167A 條例「防止虐畜條例」。167A 條例修改後,現時刑罰為罰款25 萬及監禁3 年,範圍包括漁護署捕捉行動。

有人說,牛是梅窩的問題。梅窩真正面臨的問題,其實是,梅窩之廣闊,草地之多,高山流水清,村民生活富裕,樓房供不應求。但我們今天竟然容不下梅窩最後14 頭牛,六隻公牛全部絕育,沒有後代。牛命只十數年,阻不了人類多久,人卻依然要把黃牛從此消失……
人情沒有了,道理沒有了,幸福不再,今天問題可真大了。

誰迫原住牛遷移?

今天,黃牛被人形容為滋事分子,說成是雞肋,好像從沒有貢獻,是多餘產物。如要怪責,嚴格來說,要怪我們愛住梅窩的人。梅窩隨着發展,人口漸多,各村已經日漸擴大,大得可以連接起來,屋與屋之間,早已經留了車路。新地盤隨處可見,很多過往能讓牛通過的路也建屋或圍起來。這致使牛群生活空間漸少,沒有草地走,便走行人石屎路。各村莊內,建路邊圍欄時,草地與草地間的路並沒有留足夠出入口,導致牛無法自由穿越草地。土地買賣及私人化以後,封鎖了黃牛習慣吃草之空間,導致黃牛走出村莊,吃路旁花槽的植物。他們習慣以慢慢走的方式移動,如果被迫走出村子,上街吃路旁植物,便會影響馬路汽車行駛。

對了,汽車在短短數年間,已經成為梅窩新寵兒,準備取代祖先們用的板車和單車。

繼續翻案,就連迪士尼也有責任。每晚8 時左右放煙花,把愉景灣的有錢人,迫投向梅窩遷移。這類居民於2006 年開始進駐梅窩。他們大多是外籍家庭,賣掉一個愉景灣單位,前來梅窩足夠買一棟連花園大宅。有些人或許「只愛花草,不愛梅窩本來面貌」。搬遷只為清新空氣,樓價更便宜。他們的生活早習慣愉景灣式的偽造自然,樹木要整齊,沙灘是人造,沒有小店及雜貨店。他們不習慣鄉村的天然,當然也不要牛和牛屎。

人從別處遷來過新生活,卻想把梅窩原住牛逼遷?人的孩子要健康成長,要有完善康樂場所,要清潔衛生。當小孩回家吃飯睡覺,牛群傍晚愛到遊樂場地上軟膠睡覺,牛也懂追求舒適,喜歡留在溫暖,乾燥及安全的環境。不小心早上留下牛屎,牛屎是屎,人認為是病毒的根源,說牛隨處便溺。因此,有人不斷去信投訴牛屎,去信康文署、去信鄉事會、去信漁護署,一直抱怨。清潔工也跟着抱怨了,屎讓他們工作量增加。

屎的迷思

牛屎不是人屎啊!牛屎不壞。牛只吃草,未完全被消化的草是寶,內裏微生物是益,對植物泥土也是善。牛屎不是人屎!人屎沒有用,人屎內惡菌也多,幸好人發明了馬桶給自己。牛拉屎卻不需要馬桶,因為樹木、生物吸收它會更健壯。是我們建設了太多石屎路,石屎路卻無法分解牛屎,所以才需要清潔工代勞。自古牛屎都用作堆肥,曬乾牛屎餅,印度等國家依然用來建屋。梅窩也有聰明的街坊,他們隨手拾乾牛屎回家,混合泥土來種花、種有機菜,市面的有機菜不便宜吧。資深農夫卻愛拾取濕的屎,雖然比較重,但微生物更豐富,更肥。

何解元朗農場公開表示願收留我們14 隻黃牛?因為他們健康、和順,天天為人清理雜草。因為他們能夠帶來遊客,成為區內景點,帶來財富。梅窩最後的14 黃牛,就如同一棵老樹、一座歷史建築,只有今天保育之,才可以存活下來。黃牛是梅窩寶貴資產,別小看自然資產的價值。再說,保育他們,牛也只能多活十數年。既然漁護署證明全部公牛已經絕育,他們再沒有後代。十多年後,梅窩黃牛終會消失,成為我們下一代的故事或傳說。

傳說中,黃牛會走到梅窩消防局外的水龍頭,自己開水喉喝水。那水喉常有村民用之洗車,洗腳。傳說中,黃牛不怕風雷雨電,上星期的十號風球,他們一整夜站在熟悉的村口,為村民守護着土地。傳說中,黃牛是祖先留給梅窩的禮物,能保佑家宅平安。

不信嗎?何不利用往後短短十數年去看看牛,好好驗證這些傳說?

讓14 黃牛全部留低

原住牛,生自梅窩,熟悉梅窩,死在梅窩,這裏就是牛的家。

最近有人建議把梅窩黃牛遷移到米埔,也有提議把牛遷移上山去,認為這樣便不打擾人。哪個山頭沒有人?又如果梅窩黃牛遷移到米埔,那貝澳,長沙,水口,東涌,西貢,元朗的牛群呢?米埔有多大,何能收容之?

政府必須正視,遷移牛群不是長遠管理牛群的方法。漁護署不能再掛羊頭賣狗肉,要「護」就需要了解各護理對象。加強員工對各類動、植物的知識,進行培訓,不能再重演各種虐牛事件。遷移牛群之前,漁護署有沒有研究遷移地區之生態環境?不是每段山路也適合牛生存,比如水源充足嗎?牛不是什麼草也吃,有沒有足夠雜草地?山路是否太險峻,使牛無法順利通往水源地?要是環境合適,也需要進一步研究及統計附近一帶之牛群數目,免除牛群日後為了爭取生存空間及資源,兩群牛發生衝突打架。這情況一旦發生,會對行山人士構成危險。

現存梅窩14 黃牛,一隻也不能少。理由簡單也科學,她們是一個族群。領頭牛負責帶隊,長老級及稱王的牛在中間,負責把知識及經驗教傳下一代。一隻負責守護在隊後,母牛共同照顧牛仔,公牛作防衛。他們有完整社會結構,互相緊守崗位。牛有認人能力,擁有超強地理記憶。遷走其中一隻牛,可能嚴重破壞一族群牛之正常生態。

梅窩人,我們訂下目標

要把14 黃牛全部留下,方法二三四:

一)從人類着手,多一點包容,加強對黃牛的同理心。村民鄰里間,互相教育討論,讓梅窩發展同時,生態視野也同步發展。放眼國際,很多國際城市,為了珍愛區內本土生物,付出最大包容,努力及資源。保育及保護本土生物,為他們帶來幸福與富有。何不有天:澳洲布里斯本的無尾熊,墨西哥的紅鸛,香港梅窩的黃牛?

二)幾個本地動物組織,包括:9x 狗街坊互助網絡、動物地球、動物友善政策關注小組、Humanity Republic、NPV 非牟利獸醫及動物生命糾察隊, 在臉書發起「一人一電郵救黃牛」。他們鼓勵會員及動物關注人士,一人一電郵,去信漁護署高級獸醫王啟熙先生,查詢14 黃牛最新定案及表示關注。群組上有人建議梅窩採用國際慣用之「阻牛坑」。其設計能阻止牛踏進另些區域,如用得其所,可以解決了牛群跟小孩子分享遊樂場及廣場草地的投訴。但若果不適當使用, 極可能會變成「圍牛坑」,把黃牛通往食草之路封鎖了。

三)大嶼山區議員黃福根表示,多次跟漁護署開會後,他希望黃牛能原區安置。有見香港小孩是鴨鵝不分,還以為米是超市生出來的,黃福根感到應該保留黃牛,作教育用途。他表示部分投訴村民,其實連黃牛水牛也分不清。他計劃向政府申請土地及基金,建一牛棚,準備禾草及簷篷。那個範圍,將會是梅窩黃牛晚上休息之地,每晚請牧牛人帶牛回棚,早上為他們清潔屎尿,牛屎可以送給農民作肥料。早晨黃牛將會自由外出吃草,偶爾不幸吃了人家的瓜,基金可以適當賠償。問到能否全部黃牛保留,黃福根坦言: 「如果政府派地夠大,並諮詢附近村民時沒有反對,全部留下也無問題。要通過附近村民同意,是整個計劃最不容易的地方!」

梅窩牛每天行走之路

筆者田野觀察,黃牛早上愛游走各草地村莊,天黑了便會回到慣常休息地點。從前是公園,公園圍起來,現在是沙灘的一角。梅窩遊客多,本地家庭,暑假年輕人一群接一群,常有內地自由行入住沙灘酒店。遊客絕大部分不懂跟牛相處:晚間向牛叫喊,興奮地快速跑近,近距離舉手拍攝,甚至觸摸拍打牛群。這是非常危險的行為,可知道一隻成年牛有多公斤?讓牛吃驚,牛會作出自然反應,這帶來潛在危險。

回家小路上,我們常跟黃牛碰上。不管他們力大無窮,卻總尊重人類。安靜的走單邊路,彷彿是他們祖先一代傳一代之教導。跟隨14黃牛一天,記錄他們的移動路線圖。年長公牛與母牛,兩次主動走向我,近距離要求與這陌生人對望,以互相直視,來確定我來意。對望中,我感到信息的傳達,鼻子一酸,憶起那年梅窩遷牛事件。如此不幸,不能再降臨黃牛身上去。

太陽山後躲藏,梅窩14黃牛安靜躺於沙灘,完成一天的遊歷吃草。黃牛品性和善,不愛衝突,勇敢不畏,堅定固執,互相尊重。如此美好素質,不正是人類窮一生之品格追求嗎?

人間如此恩物,必要善待之。

牛知識
一隻成牛幾重:600至800公斤
一天吃幾多﹕150至200公斤(體重的25%)
一天喝幾多﹕60至80公升
一天睡幾多﹕平均3.9小時
一年發情期次數﹕以5至9月份發情較多

跟牛相處旅客須知
不騷擾,不靠近,不餵飼,耐心等候,細心觀察,保持冷靜,管束自己的寵物

街坊絮語:

尼泊爾農夫在有機農場打工
牛是我們的,他們給了我許多珍貴的東西。我常常拾牛屎堆肥,是最好的肥料,對植物很有益處。我喜歡牛,沒牛便沒牛屎。

印尼工人家務助理
正教導坐在單車尾的小孩子,說﹕「咦!你看,牛又大,又阻路,屎又嗅,快啲行開!!咦!咦!咦!」(牛正靠路邊行,避開單車及人類)

Carol梅窩19年
「讓他們自由地生活,他們本來是梅窩的一部分。無論我搬到哪兒,他們愛在我家門外路過吃草,很純潔、美麗,他們的眼神很和平、安詳,與人無爭。還有他們讓來梅窩的城市大人和小孩能看到野生動物,是友善的大使!不明白為什麼那麼大的地方也容不下14個好朋友!」

MON梅窩22年
「梅窩的未來亦所謂的怡情小鎮,牛的存在是不可或缺的 ,說到底我非常支持一隻都不能少,能夠為他們做到的,有需要遊行發聲,預我!記憶中牛牛們是和睦相處,互相幫助的……現今社會重視平等自由,難道我們就這樣漠視他們的自由及存在?他們對生活的態度是好值得人類去思考的。」

食店太太嫁入梅窩一段日子
「我連如何分水牛,黃牛也不知道,但不喜歡這裏有牛。牛屎嗅,牛四處便溺。梅窩土地不足呢,這裏是有好多草地,但有草地也應該用來起樓。漁護署有責任不傷牛地妥善遷移牛。」

戴太梅窩36年
「牛是將來快要消失的東西。有一天,梅窩最後14牛也會死去。已經跟他們相處這麼久,讓他們善終吧。如果不出馬路便無問題了,梅窩除了馬路,村內還有好多地方走動。」

小明梅窩4年
「近年學習自然農法,試過執牛屎做肥料,觀察到牛糞堆肥令泥土更多有機物,有利植物生長。執牛屎時路過的公公婆婆們都說『牛屎是寶』,提供了很多牛屎的用途,例如乾牛屎可入藥,止血療傷。也試過用乾牛屎做燃料,牛屎燃燒時會發出陣陣幽香,可驅蚊。」

致癌膠粒漂海生態浩劫

《東方日報》,2012/8/4

 強颱風「韋森特」日前襲港,天文台掛起十號風球,在強風吹襲期間,不僅樹倒窗碎,更有貨船不敵強風,載滿共一百五十噸聚丙烯(Polypropylene)塑膠粒的貨櫃被「吹」入大海中。專家及環保團體指,由於膠粒會成為海中毒素的黏附物,海洋生物進食後,會透過食物鏈損害人體。本報追查下,發現膠粒散布的重災區,除了集中在大嶼山岸邊,更蔓延至石澳泳灘一帶,隨時釀成生態大災難。

有環保團體指塑膠粒隨海水流向石澳泳灘。 

近日在大嶼山愉景灣及梅窩等多處岸邊,出現「白雪蓋地」的奇景。據知,在強颱風「韋森特」襲港期間,一艘貨船途經香港南面水域時,疑遇上大風浪,船上六個載有共一百五十噸袋裝聚丙烯塑膠粒的貨櫃墮海,大量膠粒散落海面,風暴過後被沖上岸邊。

市民進食魚獲 隨時中招 

關注沙灘清潔問題的環保團體DBGreen成員Tracey Read指,早前目擊「雪景」後感到很震驚,立即動手清理,單在大嶼山的三白灣,已清理三十袋膠粒,她認為事態嚴重,遂通知另一個環保團體的香港聯絡人Gary Stokes,向多個政府部門反映事件。然而最令他們擔心的是,膠粒散落海中所構成的影響。 

「這些化學物質積聚在海洋生物體內,會對生態造成長遠傷害!」Gary表示,聚丙烯可吸收海洋中的毒素,這次「吹」入海中的膠粒體積細小,顏色半透明且呈魚卵狀,易吸引細魚吞食,而毒素會在其體內沉積,其後大魚又會獵食細魚,市民食用相關魚獲後,隨時被毒素損害身體。 

香港中文大學生命科學院副教授何永成指,大自然生態中存有不同毒素,而聚丙烯屬於聚合物,水中的有毒物質或污染物可黏附在其表面,「呢個係簡單過濾作用,好似濾水廠用沙過濾,雜質就會黐喺沙嘅表面。」何稱,若魚類吞食受污染的聚丙烯,食物鏈可能會受到影響。

世界自然基金會高級環境保護主任(海洋)李美華表示,海水中的有害物質如多氯聯苯(PCBs),可影響人體神經系統,更會致癌,故此是次膠粒散落在海中很值得關注。Gary及Tracey日前便在社交網站成立專頁,希望令更多市民關注事件,自發到沙灘清理膠粒,又或告知發現膠粒的其他地點,「問題很迫切,因為膠粒不是特別堅固,長期在海中與石頭撞擊碎裂後,更難清理。」Gary說。昨早Gary及Tracey便在愉景灣一帶岸邊進行清理,約有二十名義工參與。

污染嚴重 夾雜沙粒沖灘 

李美華稱,近日在部分海灘發現的膠粒,已由半透明轉為黃色,反映物質受污染,「救援行動」迫在眉睫。事實上,除了大嶼山岸邊外,記者昨日到石澳泳灘,亦發現不斷有膠粒沖上泳灘,部分夾雜在沙粒中。

海事處證實上述事件,並指已即時從海面打撈五十噸膠粒。環保署發言人表示收到相關投訴,已聯絡食環署派員到場清理。食環署發言人則稱署方已派員清理沙灘上的膠粒,總數約十三噸。漁護署發言人指署方得悉事件後巡查附近六個魚類養殖區,並無發現相關膠粒,亦未收到相關魚類死亡報告。 

擁有該批膠粒的公司發言人表示,在這次天災造成的貨品散落事故中,已主動與本港政府、社區代表以及環保組織溝通,並參與解決問題的決策和執行,切實履行好企業社會責任。消息指,該公司於事發後已委託打撈公司打撈貨物。

另稿:
漁民憂養殖魚誤當食糧

目前本港魚市場販賣的深海魚大多來自南中國海,遠至西沙群島一帶,而本港二十六個魚類養殖區,則供應養魚等海產。業界表示,由於塑膠粒與魚糧相似,恐海水夾雜膠粒將影響魚排的魚苗安全。 

「(海水夾雜膠粒)肯定有影響!」有本港養魚業界坦言,本地魚排主要供應養殖海魚,如青斑、芝麻斑及龍躉等,過往養魚的飼料以玉米粉、花生麩為主,現時業界則改用顆粒狀的魚糧,故此海水夾雜膠粒,養魚有機會誤當膠粒為小動物或飼料進食,牠們或因未能消化而死亡。 

深灣養魚戶方先生表示,雖然根據風向與水流,塑膠粒未必會流經深灣一帶,但他亦擔心若大批膠粒流至深灣,會影響魚排的養魚。他指,政府部門收到本港水域受塑膠污染的消息後,應最快通知漁民,惟至今仍未收到任何部門通知。

另稿:
港每年1.2萬噸海上垃圾

根據海事處資料,本港每年大約收集一萬二千噸海上垃圾,而在海上棄置垃圾是違法行為,最高罰款一萬元及監禁六個月。

早前「韋森特」襲港,本港多棵大樹倒塌。

不過,關注香港海洋垃圾的環保團體卻指,本港水域的垃圾愈來愈多,環保促進會行政總幹事何惠萍指,前兩年發現最多的海面垃圾是玻璃碎片,近年則較多膠袋及煙頭。

綠色力量科學及自然護理總監鄭睦奇表示,本港水域有各種各類的垃圾,大至傢俬,小至電芯也曾見過,他指珠三角及澳門等地的經濟發展,有機會製造大量垃圾如建築廢料等,經水流流到本港海域。

鄭指,要打撈跌落海中的膠粒,情況有如「大海撈針」,這些膠粒可能會影響海洋生物的生長,因為海洋生物吞食膠粒後,會有飽肚感,從而不會進食,導致缺乏營養而死亡。

狗食狗案 狗主被捕

《星島日報》,2012/8/3

土瓜灣美景街上月發生「狗吃狗」恐怖事件,警方經追查後,前日在九龍城拘捕涉嫌「虐待動物」的狗主,經帶署調查後准予保釋,本月底須返警署報到。

被捕狗主姓蔡,四十四歲。現場為美景街二號美景樓一期一單位,事發在上月十五日,鄰居發現該單位傳出惡臭,以及有狗隻哀號聲,懷疑有人虐畜,但拍門無反應,於是通知警員破門入屋調查。

遺棄四唐狗逾兩周

當時屋內有兩頭唐狗懷疑餓死,另有兩頭唐狗則「苟延殘喘」。其中兩頭狗屍已腐爛,身上有蛆蟲,並有被咬傷痕,懷疑被同類噬食。警方相信四頭唐狗被人遺棄超過兩個星期,而兩頭狗屍事後交有關部門作進一步化驗。

警方將案列作「虐待動物」處理,追緝該單位男住客,至前日在九龍城區拘捕涉案男子,經帶署調查後准予保釋,須於本月底返警署報到。

警方發言人表示高度關注同類事件,並強調虐待動物是一種違法行為,一經定罪,最高可罰款二十萬元及監禁三年。

20 年愛犬包袋擲街 末期肺癌翁緩刑

《明報》,2012/8/3

近80歲、確診末期肺癌的老翁黎錫添(圖),聲稱受病魔折磨而心情浮躁,難忍飼養逾20 年的魔天使狗女在家失禁,將牠放入膠袋,扔入10 呎深天井。同居女友遍尋近一天,循狗隻悲鳴聲發現愛犬,可惜魔天使搶救兩日後不治。聲稱當狗女是「好朋友」的老翁昨承認虐畜,被判監禁6 周、緩刑2 年半,另罰款1500 元。

靠生果金過活的無業老翁黎錫添(79 歲),38年前喪妻,覓得第二春後與女友鍾玉卿(72 歲)同居西環新安大樓,一同飼養一頭魔天使。經歷喪犬之痛的鍾婦昨未見陪伴到庭。

稱因病煩躁難忍女屋內便溺

事發6 月28 日,鍾婦早上8 時回家發現愛犬失蹤,被告訛稱該犬已死,屍體棄於垃圾房,但鍾婦找尋不果。20 小時後、即翌日凌晨4 時,鍾婦在大廈走廊聽見小低鳴聲,發現愛犬被困天井,通知愛護動物協會和消防救援。由於天井太狹窄,消防須游繩進入滿佈垃圾的天井,擾攘至當晚7 時多才救出小,當時距離牠失蹤已接近36 小時。

困天井36 小時兩日後不治

該犬被發現時置身膠袋內,露出頭部,腳被電線和膠袋綑着,獲救時身體虛弱,送往愛護動物協會醫院治理,延至7 月1 日不治。被告被捕後承認,因該犬在客廳大小便令人煩厭,於是將牠放入膠袋扔入天井。

獸醫報告指該犬身上有瘀傷,傷勢與從高處跌下合,但牠本身體弱多病,因此未能推斷死因。

稱當「好朋友」20 年未曾虐打

辯方求情時透露,被告今年5 月底確診末期肺癌,6 月中旬剛接受4 天化療,令被告身體虛弱,經常頭暈,心情低落浮躁。該犬因年老多病,在家失禁,胡亂吠叫,刺激被告衝動犯案。辯方強調被告養逾20 年,將牠「當好朋友咁養」,過去一直沒有虐打寵物,希望法庭考慮被告年事已高,且仍要出入醫院接受化療而輕判。

【案件編號:ESCC2771/12】

近期虐畜案件
2011.12.15
■案件:46 歲消防員吳秋榮用重型鐵鏈,將6 隻鬥牛鎖在八鄉空地暴曬,沒提供足夠清水,部分變得消瘦
■判罰:社會服務令80 小時,罰款3000 元
2011.11.21
■案件:45 歲水電技工劉錦鴻將養犬綁在工廈廁所,缺水缺糧,瘦骨嶙峋且脫毛
■判罰:罰款1.2 萬元
2011.11
■案件:22 歲女侍應陳安宜為逃避交租,將1 隻哥基犬和1 隻巴西龜獨留九龍城家中數月。哥基犬餓死,小龜長期缺糧缺水致身體嚴重發脹
■判罰:判監4 月
2011.07.30
■案件:57 歲無業漢鄧漢傑獲好心人資助,租住一劏房飼養80 隻流浪貓,滿屋蒼蠅糞便。有貓患腎病、跳蚤和濕疹,甚至感染「貓愛滋」
■判罰:社會服務令210 小時,罰款3000 元

資料來源:明報資料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