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報》,2012/8/5
只是二十年前的梅窩,村內沒有車路。沒有市政大樓,游泳及M記。滿地草木,滿地牛屎。從大嶼北駛來的巴士,只可以停泊在碼頭。唯一和市區連接的,就是渡輪,經坪洲,船程一小時十分鐘。村民以單車代步,單車踏過的,還是泥沙地和起伏不平的爛路。村上有位佘伯,住鐵皮屋,以木頭搭個大牌檔,只買生滾粥和油條。小販清晨六時便於梅窩鄉事會路叫賣,菜魚肉花及各類乾貨,以滿足所有街坊需求。那年梅窩黃牛超過一百隻,天天穿梭亂草橫生的地,吃又拉屎,平衡自然生態,同時控制了雜草數量。地靈人傑,牛丁旺盛,只是二十年前的事。
一天,部分的村民感覺不再滿足。97
前,很多原居民傾家蕩產買了地建了屋,傳聞政府會大力發展大嶼南,機會來了。買地再把地圍起,建三層村屋或洋房,地價準備向上起飛,這是淳樸的村民之夢。那次,好運卻沒有來。回歸中國,SARS,董伯下台,很多樓房在空置,土地沒被大力發展。不過,市政大樓,石屎地,車路,大型超市和M記,是一一落成了。
對大部分城市人來說,發展是必然的。村民也想分發展帶來的一杯羹,眼見元朗發展港鐵,西貢外籍人士名人一籮籮。豪宅高樓商場滿街,地主盆滿滿,怎能叫淳樸的梅窩人不渴望。村民希望下一代能吃飽穿暖,是人之常情。
他們的孩子,今天不只吃飽穿暖了,也有大屋有土地。樓價五倍至十倍上升,豪宅大宅建成,還可以佔用一點政府地,種種花果。那是2006
年的神話,梅窩的好運終於來了。
梅窩百隻黃牛呢?2005
年起,黃牛被厭棄,更早在幾十年前已經被農夫遺棄。經過數十年自然繁殖,黃牛的下一代過百隻,而且再沒有工作。農夫原意是任由家牛退休,誰知卻釀成黃牛後代吃不飽活不安。在人類要求發展之中,原住牛在村民心中,已經失去存在價值。
誰殺了黃牛?
有人說,牛一直是梅窩的煩惱,這些言論不盡正確。我們先來探討梅窩剩餘的14 隻黃牛,牠們過往20
年間,並沒有傷人紀錄。過去黃牛與人的問題,雞毛蒜皮。只是一些類似牛A踏踩了農夫C的菜。牛B早晨又路過婆婆花園時,順便吃掉婆婆的瓜。諸如此類事件,已導致2005
年黃牛被政府大屠殺。數次捉牛行動,超過80 隻牛被殺,被送去堆填區及遷移。
由於當年稱漁農署的部門,嚴重缺乏牛知識。他們捉牛當成捉狗,既不科學,粗暴虐待,也不參考國際方法。牛怕見紅,要他們安靜必須避免流血。牛群具有完整社會結構,不可隨意拆散。但漁農署是以嚇唬捕捉,強搶小牛,拉鼻扯尾,以繩拖頸等等方法遷移黃牛。2006
年遷移行動,被揭發活生生脫牛角,強迫母子分離,各牛運輸受傷,錯誤手法遷移與捕捉等等……那年無辜死傷的黃牛,永遠比紀錄及想像中要多。那次虐待事件曝光,及後政府改動167A
條例「防止虐畜條例」。167A 條例修改後,現時刑罰為罰款25 萬及監禁3 年,範圍包括漁護署捕捉行動。
有人說,牛是梅窩的問題。梅窩真正面臨的問題,其實是,梅窩之廣闊,草地之多,高山流水清,村民生活富裕,樓房供不應求。但我們今天竟然容不下梅窩最後14
頭牛,六隻公牛全部絕育,沒有後代。牛命只十數年,阻不了人類多久,人卻依然要把黃牛從此消失……
人情沒有了,道理沒有了,幸福不再,今天問題可真大了。
誰迫原住牛遷移?
今天,黃牛被人形容為滋事分子,說成是雞肋,好像從沒有貢獻,是多餘產物。如要怪責,嚴格來說,要怪我們愛住梅窩的人。梅窩隨着發展,人口漸多,各村已經日漸擴大,大得可以連接起來,屋與屋之間,早已經留了車路。新地盤隨處可見,很多過往能讓牛通過的路也建屋或圍起來。這致使牛群生活空間漸少,沒有草地走,便走行人石屎路。各村莊內,建路邊圍欄時,草地與草地間的路並沒有留足夠出入口,導致牛無法自由穿越草地。土地買賣及私人化以後,封鎖了黃牛習慣吃草之空間,導致黃牛走出村莊,吃路旁花槽的植物。他們習慣以慢慢走的方式移動,如果被迫走出村子,上街吃路旁植物,便會影響馬路汽車行駛。
對了,汽車在短短數年間,已經成為梅窩新寵兒,準備取代祖先們用的板車和單車。
繼續翻案,就連迪士尼也有責任。每晚8 時左右放煙花,把愉景灣的有錢人,迫投向梅窩遷移。這類居民於2006
年開始進駐梅窩。他們大多是外籍家庭,賣掉一個愉景灣單位,前來梅窩足夠買一棟連花園大宅。有些人或許「只愛花草,不愛梅窩本來面貌」。搬遷只為清新空氣,樓價更便宜。他們的生活早習慣愉景灣式的偽造自然,樹木要整齊,沙灘是人造,沒有小店及雜貨店。他們不習慣鄉村的天然,當然也不要牛和牛屎。
人從別處遷來過新生活,卻想把梅窩原住牛逼遷?人的孩子要健康成長,要有完善康樂場所,要清潔衛生。當小孩回家吃飯睡覺,牛群傍晚愛到遊樂場地上軟膠睡覺,牛也懂追求舒適,喜歡留在溫暖,乾燥及安全的環境。不小心早上留下牛屎,牛屎是屎,人認為是病毒的根源,說牛隨處便溺。因此,有人不斷去信投訴牛屎,去信康文署、去信鄉事會、去信漁護署,一直抱怨。清潔工也跟着抱怨了,屎讓他們工作量增加。
屎的迷思
牛屎不是人屎啊!牛屎不壞。牛只吃草,未完全被消化的草是寶,內裏微生物是益,對植物泥土也是善。牛屎不是人屎!人屎沒有用,人屎內惡菌也多,幸好人發明了馬桶給自己。牛拉屎卻不需要馬桶,因為樹木、生物吸收它會更健壯。是我們建設了太多石屎路,石屎路卻無法分解牛屎,所以才需要清潔工代勞。自古牛屎都用作堆肥,曬乾牛屎餅,印度等國家依然用來建屋。梅窩也有聰明的街坊,他們隨手拾乾牛屎回家,混合泥土來種花、種有機菜,市面的有機菜不便宜吧。資深農夫卻愛拾取濕的屎,雖然比較重,但微生物更豐富,更肥。
何解元朗農場公開表示願收留我們14
隻黃牛?因為他們健康、和順,天天為人清理雜草。因為他們能夠帶來遊客,成為區內景點,帶來財富。梅窩最後的14
黃牛,就如同一棵老樹、一座歷史建築,只有今天保育之,才可以存活下來。黃牛是梅窩寶貴資產,別小看自然資產的價值。再說,保育他們,牛也只能多活十數年。既然漁護署證明全部公牛已經絕育,他們再沒有後代。十多年後,梅窩黃牛終會消失,成為我們下一代的故事或傳說。
傳說中,黃牛會走到梅窩消防局外的水龍頭,自己開水喉喝水。那水喉常有村民用之洗車,洗腳。傳說中,黃牛不怕風雷雨電,上星期的十號風球,他們一整夜站在熟悉的村口,為村民守護着土地。傳說中,黃牛是祖先留給梅窩的禮物,能保佑家宅平安。
不信嗎?何不利用往後短短十數年去看看牛,好好驗證這些傳說?
讓14 黃牛全部留低
原住牛,生自梅窩,熟悉梅窩,死在梅窩,這裏就是牛的家。
最近有人建議把梅窩黃牛遷移到米埔,也有提議把牛遷移上山去,認為這樣便不打擾人。哪個山頭沒有人?又如果梅窩黃牛遷移到米埔,那貝澳,長沙,水口,東涌,西貢,元朗的牛群呢?米埔有多大,何能收容之?
政府必須正視,遷移牛群不是長遠管理牛群的方法。漁護署不能再掛羊頭賣狗肉,要「護」就需要了解各護理對象。加強員工對各類動、植物的知識,進行培訓,不能再重演各種虐牛事件。遷移牛群之前,漁護署有沒有研究遷移地區之生態環境?不是每段山路也適合牛生存,比如水源充足嗎?牛不是什麼草也吃,有沒有足夠雜草地?山路是否太險峻,使牛無法順利通往水源地?要是環境合適,也需要進一步研究及統計附近一帶之牛群數目,免除牛群日後為了爭取生存空間及資源,兩群牛發生衝突打架。這情況一旦發生,會對行山人士構成危險。
現存梅窩14
黃牛,一隻也不能少。理由簡單也科學,她們是一個族群。領頭牛負責帶隊,長老級及稱王的牛在中間,負責把知識及經驗教傳下一代。一隻負責守護在隊後,母牛共同照顧牛仔,公牛作防衛。他們有完整社會結構,互相緊守崗位。牛有認人能力,擁有超強地理記憶。遷走其中一隻牛,可能嚴重破壞一族群牛之正常生態。
梅窩人,我們訂下目標
要把14 黃牛全部留下,方法二三四:
一)從人類着手,多一點包容,加強對黃牛的同理心。村民鄰里間,互相教育討論,讓梅窩發展同時,生態視野也同步發展。放眼國際,很多國際城市,為了珍愛區內本土生物,付出最大包容,努力及資源。保育及保護本土生物,為他們帶來幸福與富有。何不有天:澳洲布里斯本的無尾熊,墨西哥的紅鸛,香港梅窩的黃牛?
二)幾個本地動物組織,包括:9x 狗街坊互助網絡、動物地球、動物友善政策關注小組、Humanity
Republic、NPV 非牟利獸醫及動物生命糾察隊,
在臉書發起「一人一電郵救黃牛」。他們鼓勵會員及動物關注人士,一人一電郵,去信漁護署高級獸醫王啟熙先生,查詢14
黃牛最新定案及表示關注。群組上有人建議梅窩採用國際慣用之「阻牛坑」。其設計能阻止牛踏進另些區域,如用得其所,可以解決了牛群跟小孩子分享遊樂場及廣場草地的投訴。但若果不適當使用,
極可能會變成「圍牛坑」,把黃牛通往食草之路封鎖了。
三)大嶼山區議員黃福根表示,多次跟漁護署開會後,他希望黃牛能原區安置。有見香港小孩是鴨鵝不分,還以為米是超市生出來的,黃福根感到應該保留黃牛,作教育用途。他表示部分投訴村民,其實連黃牛水牛也分不清。他計劃向政府申請土地及基金,建一牛棚,準備禾草及簷篷。那個範圍,將會是梅窩黃牛晚上休息之地,每晚請牧牛人帶牛回棚,早上為他們清潔屎尿,牛屎可以送給農民作肥料。早晨黃牛將會自由外出吃草,偶爾不幸吃了人家的瓜,基金可以適當賠償。問到能否全部黃牛保留,黃福根坦言:
「如果政府派地夠大,並諮詢附近村民時沒有反對,全部留下也無問題。要通過附近村民同意,是整個計劃最不容易的地方!」
梅窩牛每天行走之路
筆者田野觀察,黃牛早上愛游走各草地村莊,天黑了便會回到慣常休息地點。從前是公園,公園圍起來,現在是沙灘的一角。梅窩遊客多,本地家庭,暑假年輕人一群接一群,常有內地自由行入住沙灘酒店。遊客絕大部分不懂跟牛相處:晚間向牛叫喊,興奮地快速跑近,近距離舉手拍攝,甚至觸摸拍打牛群。這是非常危險的行為,可知道一隻成年牛有多公斤?讓牛吃驚,牛會作出自然反應,這帶來潛在危險。
回家小路上,我們常跟黃牛碰上。不管他們力大無窮,卻總尊重人類。安靜的走單邊路,彷彿是他們祖先一代傳一代之教導。跟隨14黃牛一天,記錄他們的移動路線圖。年長公牛與母牛,兩次主動走向我,近距離要求與這陌生人對望,以互相直視,來確定我來意。對望中,我感到信息的傳達,鼻子一酸,憶起那年梅窩遷牛事件。如此不幸,不能再降臨黃牛身上去。
太陽山後躲藏,梅窩14黃牛安靜躺於沙灘,完成一天的遊歷吃草。黃牛品性和善,不愛衝突,勇敢不畏,堅定固執,互相尊重。如此美好素質,不正是人類窮一生之品格追求嗎?
人間如此恩物,必要善待之。
牛知識
一隻成牛幾重:600至800公斤
一天吃幾多﹕150至200公斤(體重的25%)
一天喝幾多﹕60至80公升
一天睡幾多﹕平均3.9小時
一年發情期次數﹕以5至9月份發情較多
跟牛相處旅客須知
不騷擾,不靠近,不餵飼,耐心等候,細心觀察,保持冷靜,管束自己的寵物
街坊絮語:
尼泊爾農夫在有機農場打工
牛是我們的,他們給了我許多珍貴的東西。我常常拾牛屎堆肥,是最好的肥料,對植物很有益處。我喜歡牛,沒牛便沒牛屎。
印尼工人家務助理
正教導坐在單車尾的小孩子,說﹕「咦!你看,牛又大,又阻路,屎又嗅,快啲行開!!咦!咦!咦!」(牛正靠路邊行,避開單車及人類)
Carol梅窩19年
「讓他們自由地生活,他們本來是梅窩的一部分。無論我搬到哪兒,他們愛在我家門外路過吃草,很純潔、美麗,他們的眼神很和平、安詳,與人無爭。還有他們讓來梅窩的城市大人和小孩能看到野生動物,是友善的大使!不明白為什麼那麼大的地方也容不下14個好朋友!」
MON梅窩22年
「梅窩的未來亦所謂的怡情小鎮,牛的存在是不可或缺的
,說到底我非常支持一隻都不能少,能夠為他們做到的,有需要遊行發聲,預我!記憶中牛牛們是和睦相處,互相幫助的……現今社會重視平等自由,難道我們就這樣漠視他們的自由及存在?他們對生活的態度是好值得人類去思考的。」
食店太太嫁入梅窩一段日子
「我連如何分水牛,黃牛也不知道,但不喜歡這裏有牛。牛屎嗅,牛四處便溺。梅窩土地不足呢,這裏是有好多草地,但有草地也應該用來起樓。漁護署有責任不傷牛地妥善遷移牛。」
戴太梅窩36年
「牛是將來快要消失的東西。有一天,梅窩最後14牛也會死去。已經跟他們相處這麼久,讓他們善終吧。如果不出馬路便無問題了,梅窩除了馬路,村內還有好多地方走動。」
小明梅窩4年
「近年學習自然農法,試過執牛屎做肥料,觀察到牛糞堆肥令泥土更多有機物,有利植物生長。執牛屎時路過的公公婆婆們都說『牛屎是寶』,提供了很多牛屎的用途,例如乾牛屎可入藥,止血療傷。也試過用乾牛屎做燃料,牛屎燃燒時會發出陣陣幽香,可驅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