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8月10日星期二

愛的教育 伴讀犬讓孩童學習愛護動物

Aug 8, 2021

原文連結在此 : http://www.hkanimalpost.com/2021/08/08/08081-2/

動物可以輔助人類治療身心,但動物是生命,不是工具,港大社會工作及社會行政學系副教授、臨床心理學家黃蔚澄博士(Paul)推動的伴讀犬計劃,不只幫助小朋友,更是愛的教育,讓小朋友自小學習愛護狗隻,甚至有小朋友改變對狗狗的偏見,不但不再害怕,更會主動與狗隻接觸。參與伴讀犬計劃的香港動物輔助治療協會,其創辦人及首席動物輔助治療師Debbie表示,伴讀犬都是較文靜及愛與小朋友接觸的狗隻,亦有動物輔助治療師到場觀察狗隻,確保狗狗在過程中是享受和輕鬆。

Debbie表示,協會有9隻治療犬參加了「童狗有話兒」伴讀犬項目,他們選擇了一些較文靜,喜歡與小朋友相處的狗隻,並且會有治療師觀察狗隻的情況,了解狗狗在過程中是否感到舒適和享受。她表示,很多狗主都反映狗狗到學校當伴讀犬後,就像去完遊玩一般,感到放鬆。她又指,項目令到很多小朋友不再害怕狗隻,自控能力亦更佳。

Paul提出小學伴讀犬計劃,原本是希望處理小朋友自殺問題,但出乎他意料的是,這計劃不但幫助小朋友改善行為和情緒問題,還改變了小朋友對狗隻的態度,「有些小朋友原本很害怕狗,不敢走近,但後來變得主動和狗狗接觸,攬攬錫錫。」

他強調,伴讀犬不是工作犬,不用經過訓練,只要經過評估性格合適便可以擔任,而在揀選伴讀犬時,最重要是狗主認同動物權益價值,例如不要讓貓狗肚餓,不要令貓狗緊張,不能虐待他們等。

他表示,外國在動物權益的法規比香港先進,不但對治療犬服務有規管,甚至對屠宰動物都有動物福利要求,減輕動物痛苦。香港目前沒有法律管動物服務,更要小心處理和評核,不要讓動物在過程中受傷或受苦。

他又表示,近年參與動物協助隱蔽青年的項目,發現香港動物友善政策十分落後,「例如很多香港交通工具不准狗隻使用,想帶狗進公屋也不獲批准,因此無法洗樓幫助隱青。」他期望香港能夠變得更加動物友善。

讓動物介入治療,並不是只有利人類,例如伴讀犬計劃,便可以教育下一代認識狗隻和愛護動物。Paul語重心長的說:「要以狗隻福利為先,人類不能為了自私去利用狗,不要因為有意義,就利用動物生命。家長更不應為了幫兒童而買狗。」

相關報道見:
《情常在》狗狗有話兒

黃蔚澄教授近年研究動物與人關係,因為他希望以學者身分,為動物爭取權益。
今年書展亦有童狗有話兒環節,介紹伴讀犬計劃。(忌廉歌妮colly專頁圖片)
三腳狗狗「的士黃」成為伴讀犬,陪伴小朋友讀書,讓小朋友學習愛護動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