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9月30日星期四

海上走私猖獗 保護區海豚幾絕迹

《東方日報》,2021/9/29

本港海上走私情況猖獗,本報早前發現有走私集團將快艇停泊在港珠澳大橋橋躉上落貨,高速「大飛」隨時破壞海床,甚至撞傷珍貴海豚!香港海豚保育學會副會長麥希汶昨在電台節目中表示,學會平時出海觀察海豚,自去年起留意到有很多走私快艇停泊在港珠澳大橋橋躉,並經常在大橋以北的沙洲龍鼓洲海岸公園出現。她表示,該水域是海豚保護區,但曾看過有船隻在那裏捕魚、釣魚、掉垃圾及超速駕駛等,情況令人擔憂,又指現時該保護區內鮮有海豚出現。

「大飛」高速穿插 非常接近海豚
麥希汶指出,每次目擊高達30隻走私船隻,遇到水警驅散時會立即四散,但過後又會返回原位停泊。她稱,近月留意到走私船隻已轉至大橋以南的大澳水域停泊,但最多海豚集結在大澳水域,曾經目睹船隻非常接近海豚,而學會觀察海豚時也有走私船隻在旁邊穿插,亦會因走私船太多,阻礙了觀察海豚的路線。早前本報記者隨同環保團體視察時,有不少中華白海豚三五成群在水面出沒,雖然保護區設有浮標作識別界線,但亦見快艇懶理,以高速駛過,與海豚出沒位置只有數秒航程的距離。根據《海岸公園及海岸保護區規例》(第476A章),海岸公園內的最高船速為10海里。

海上走私活動未有因疫情而放緩,本報亦曾揭發有走私集團利用俗稱「海上螞蟻」的走私快艇,停泊在港珠澳大橋橋躉下,每當有「柯打」要求,小艇就立即駛往附近海面的躉船或漁船取貨,包括貴價海鮮食材及高價電器等,之後高速駛向內地落貨。

另稿:
環團斥南大嶼山保育不力 促修例

世界自然基金會(WWF)香港分會昨公布本港首個關於南大嶼山流域的全面分析,揭示該處流域的珍貴生境未獲適當保護。當中以貝澳的情況最為嚴重,該流域的郊野公園範圍外有大約37%未被發展的保育用途地帶,恐因生態破壞及不適當發展造成生態損失。環團促請港府修訂不合時宜的法例,保護極具生物多樣性的南大嶼山。

 研究在上年6月展開,至今年9月初結束,審視南大嶼由十塱至水口的流域內的重要生態,包括次生林、淡水沼澤、沿海泥灘、紅樹林及沙坪等。WWF強調,南大嶼流域生態是重要野生物種的棲息地,例如有極具保育價值的盧文氏樹蛙和中國鱟。

10年間6%沼澤地被填平
報告分析指,「綠化地帶」及「海岸保護區」內未被發展的私人土地缺乏法律保護,由於法例不合時宜,即使不適當的發展項目位於保育用途地帶內,規劃署仍無權執法。報告又提到,研究區域內估計有6%的沼澤地於過去10年被填平。豐富生態不僅被破壞,當鬆散的泥土被沖入溪流,亦會影響該處溪流和近岸水域的水生生物。

WWF高級政策保育主任陳頌鳴表示,整個南大嶼山海岸的淡水沼澤地和濕地,就算被劃為「海岸保護區」或「綠化地帶」,多年以來不斷受傾倒泥頭及建築廢料所影響,野生物種的重要生境如次生林和淡水沼澤等已被破壞,並改成擺放貨櫃、停車場或露營車車場等用途。

他指,《城市規劃條例》未能規管郊野公園以外的南大嶼地區土地用途,而《廢物處置條例》亦不能阻止建築廢料被傾倒在生態敏感的私人土地,建議修訂上述條例,並採取有效的執法行動,以保持生態連通性。同時,規定郊野公園的私人土地上進行樹木移除和土地平整工程,須事先獲得批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