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8月19日星期六

保護鯨豚需擴海洋保護區 開展海洋空間規劃

明報 B07 觀點 |1188  |2023-08-07

文:陳輩樂

西貢海域上月中發現一頭長達8米、相信為布氏鯨的鯨魚於牛尾海一帶出沒,在各類船舶之間游弋,不時探頭出水面覓食,引起社會高度關注。可惜於7月底,這段神奇的邂逅以悲劇告終。雖然鯨魚死因仍有待調查,但專家已確認其背鰭前方有一道明顯的新傷口。

自從鯨魚在西貢海域出現後,保育團體反覆對觀鯨行為及頻繁海上交通的影響表示關注,呼籲公眾與鯨魚保持距離,並要求相關政府部門加強管理。政府則指於現存法例框架下已竭盡所能,其他建議「執行上並不可行」。環境及生態局長謝展寰於鯨魚離世後,承諾政府將來會「更快捷、更有針對性,效率亦更高」地處理,包括檢視現有法例、加強公眾教育及制訂處理方案。我們欣喜政府作出此等承諾,而海外亦有大量可參考的案例。

研究顯示,香港附近海域曾有不少鬚鯨出沒:2007年的一項研究指布氏鯨「在香港及其周邊地區可能並不罕見」;一項關於中國近岸鯨魚分佈的研究更指出,鄰近本港的廣東大亞灣曾是鬚鯨出沒熱點,直到1950年代初為止,「每天都能看到數十頭座頭鯨」。這些資料顯示,鯨魚很可能在不久將來會再次造訪香港。

營造適合鯨豚生活空間 需立即行動

這次追鯨熱潮,亦突顯了幾項重要的保育議題:市民對待野生生物的意識有待提高、保護野生生物的法規不完善、海上交通頻繁、鯨豚的食物稀少。這促使我們從更宏觀角度思考:香港如何能為鯨豚等大型海洋生物,提供一個安全棲所?

我們相信,健康的海洋生態系統是關鍵所在,我們需立即行動以營造更適合鯨豚生活的空間。當中有兩項為重中之重:一、設立更多海洋保護區,除了有更多法規可限制破壞性的人為活動,更重要是可讓海洋生態得以恢復。目前本港僅有5% 海域被劃為或擬建為海洋保護區,面積細小,佈局零散,難以發揮保護香港海洋生態的效果。我們敦促政府迅速採取行動,擴大現有海洋保護區。而鯨魚臨終前棲身的牛尾海,正是我們提倡的海洋優先保育地點之一。若牛尾海是海洋保護區,鯨魚的命運會否不一樣?

設持份者平台 共商海洋規劃

二、海洋空間規劃對可持續管理海洋空間,愈見重要。作為全球最繁忙的港口之一,香港要在發展需求與環境保護之間取得平衡,並不容易。中華白海豚數量持續下降,而交椅洲人工島發展項目迫在眉睫,政府更應盡快展開全面海洋空間規劃,為主要持份者提供平台,讓相關海洋空間使用者分享及討論,以制訂平衡社會發展及保育的海洋空間利用措施。我們正在開展一項海洋生態系統價值核算,以推動海洋空間規劃,歡迎各界一同參與,群策群力。

牛尾海的鯨魚,讓香港市民前所未有地關注海洋生態和鯨豚保育。我們希望牠短促的生命能夠促使我們採取堅決而快速的行動,更妥善保護脆弱的海洋生態系統,將來讓更多海洋哺乳類動物能夠自「游」自在地棲息於香港海域。

作者是世界自然基金會香港分會(WWF)保育總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