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6月26日星期一

蛙的生態導賞

 

Ming Pao Daily News P09 星期日生活 |1103 Character(s) |2023-06-18

文˙姚超雯

圖˙鄧宗弘

踏入夏天梅雨季,天氣時陰時晴,雨後的濕氣能滋潤蛙類的皮膚,牠們習慣在此時節「把生米煮成熟飯」,繁殖下一代。跟着生態導賞員走上南丫島索罟灣,從渡輪碼頭往前走到索罟灣天后宮,「未見其人,先聞其聲」,漆黑之中首先迎來其中一個「島主」——貢德氏赤蛙,即是蹤迹遍佈全港的沼蛙所發出如狗吠般的叫聲;到走近二戰日軍挖的「神風洞」,便聽到本地獨有的瀕危品種盧氏小樹蛙正「滴滴滴」鳴叫求偶。


香港錄有24種原生的兩棲類,有23種屬蛙類,其中至少8種在南丫島可見,包括1952 年首次於島上發現的盧氏小樹蛙(俗稱盧文氏樹蛙)。本屬夜行動物的蛙類,當繁殖時期,白天不時也能看到牠們出沒求偶,以盧氏小樹蛙為例,每年3 月至9 月是牠們的繁殖期,其間雄性會以「滴滴滴」的響亮叫聲,吸引體型較大的雌性。生態導賞員陳愛琍沿途解說謂,盧氏小樹蛙體長只有1.52.5厘米,比拇指尖還要細小,一般要憑其叫聲尋其蹤迹。

沿着索罟灣天后宮走到斜坡一帶,幾隻黑眶蟾蜍藏在坡上的排水洞裏,一時好奇地探出頭來,一時被手電筒的燈光照到,縮回洞裏。陳愛琍指出,突如其來的強光會傷害蛙類的眼睛,因此黑夜中用手電筒照明時要用紅色玻璃紙包着。黑眶蟾蜍身上滿佈疣粒,外表不甚討好,同行的香港昆蟲學會會長陳濤笑言:「佢就係平時我哋講癩蛤蟆想食天鵝肉嘅癩蛤蟆」。

也許因為剛下過雨,濕潤的泥土正好是蛙類的「摯愛」,路上不時遇到黑眶蟾蜍和近年引入的入侵品種溫室蟾,正翹首以待,尋找獵物。黑暗中頓時響起「蛙鳴交響樂」,那是雄蛙在利用叫聲吸引雌蛙,在「眾目睽睽」下交配,繁衍後代。原來蛙類有不同生殖方式,有的體內受精,有的是胎生,牠們交配時雄蛙會爬到雌蛙背上,用前腳緊抱住雌蛙,稱為抱接(amplexus)。

除了蛙類,愛躲在小洞裏的還有香港南海溪蟹,牠們喜歡在山澗附近活動,陳濤說「佢哋都好敏捷」,由泥灘爬到斜坡上其間也不會被行人踩到。雌性香港南海溪蟹產卵後,會以腹部抱卵,而不是將卵排到水中。走着走着,也要小心踩到外形酷似曱甴的金邊土鱉,陳濤提醒,牠是能化瘀血的藥材。

港燈與長春社合辦的「綠遊香港」計劃, 2021 年起因疫情改為線上遊,睽違兩年後將於7月恢復實體導賞,探索南丫島索罟灣生態便是出自其中的生態文物導賞團「黑夜尋寶」活動。

路線: 索罟灣渡輪碼頭→索罟灣天后廟→河口→沿路天然斜坡→神風洞→索

罟灣渡輪碼頭

時間:78日下午615分至830

年齡:5歲至70

費用:港幣40元正

名額:30人(分兩團同時進行)

報名詳情:https://rb.gy/ylbiv