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9月2日星期一

兩棲爬蟲專家 蘇樂軒帶團「照田雞」

Hong Kong Economic Journal C03 城市定格 |305 Character(s) |2024-08-28

文:譚淑美

穿上背心的蘇樂軒(Ray),駕着電單車抵達西貢獅子會自然教育中心。

問他有沒有短袖T恤,這樣上鏡會斯文一點?他灑脫地說:「沒有,我在郊野習慣了這樣!」Ray說青蛙喜歡坐在荷葉上曬太陽,可惜當日陰天,找了數個池塘都不見蛙蹤。這時,他靈機一觸,揭開渠蓋,只見一團白色泡狀物……不知就裏或會以為是一堆廢膠,沒想到原來正在孕育數以百計的小生命。「這是斑腿泛樹蛙的卵泡,牠們喜歡在靜止的水旁產卵。」

Ray是「香港野行」創辦人,經常辦民間導賞團,帶港人「照田雞」——他最愛動物是兩棲及爬蟲類;他亦是一名專門幫市民在市區捉蛇的「蛇王」。

眼前的卵泡頗大,差不多等於一個拳頭。

蘇樂軒耐心解釋:「雌性樹蛙通常較雄性大,量度青蛙的體長,由鼻尖到臀部,不計腳,斑腿泛樹蛙體長約10厘米。卵泡可預防捕獵者。視乎溫度,樹蛙由卵泡到變成獨立個體,約需數十天。」他說香港只有兩款樹蛙,另一款叫盧氏小樹蛙,「在水中產卵」。

斑腿泛樹蛙生命力頑強,老是常出現。

「城市坑渠都見到!」Ray肯定地說。獅子會自然教育中心也是盧氏小樹蛙的棲息地,「盧氏小樹蛙過去被視為香港獨有動物,後來有研究指其他地方(編按:廣東)都見到影蹤。牠們個子迷你,成年體長少於2厘米,較尾指指甲還細。習性而言,你可說牠們對環境很有要求,又可說很隨便,因在森林隨地一個膠兜,裏面一點積水,就是理想育嬰房。為何要選膠兜?因為牠們太細小了,若留在水塘,會遭魚攻擊。」

以青蛙來說,他最喜歡的是花細狹口蛙,「外形很特別,像一粒花生,長着一張厭世臉。」

眼鏡王蛇最聰明

Ray在野外考察的約15年,是兩棲及爬蟲類專家。「兩棲」即青蛙及蠑螈,「爬蟲」包括蛇、龜、蜥蜴,問他哪一種動物最聰明?

「我覺得是全球最長毒蛇——眼鏡王蛇(又名過山烏)吧。蛇媽媽懂得用樹葉築巢,守護蛇蛋,驅趕其他入侵者;大部分蛇產蛋後離去。」他親眼見過最長的眼鏡王蛇,長約3米!「不算很長,全世界最長達6米呢!」

鉤盲蛇,不少人誤認為蚯蚓,「牠打破大家對『蛇』的觀念,既不兇猛亦無毒,平時以蟻幼蟲為食物,身有鱗片。」牠是盲的?「牠有眼,可是視力不好。生活在泥底,下大雨才冒出地面。」

香港最毒的蛇是哪一種?

「銀腳帶,長着黑白間條色的身體,被咬到可致命——」不過,就算一朝被蛇咬,亦不用太過擔心。「只要立刻去醫院,通常不會有問題。」Ray擺一擺手說。

另一種可能有毒的爬蟲類動物叫瘰螈。「香港瘰螈,從背部望去,是枯葉色調,但若你翻看肚皮,就會見到鮮艷色彩。這在警告你:我是有毒的!由卵、蝌蚪到成年,都有毒。」幸而毒性輕微,「毒液由身體滲出,假如你把牠吃了,會中毒;或者觸摸到牠,必須洗手。」

金錢龜功能性滅絕

同為爬蟲類動物,「大壁虎」無毒,卻慘遭人類「毒手」變成食材。牠們是全世界第二大的壁虎,「全身可達40厘米長,小時候我病倒,媽媽買牠來煲湯給我,難喝到我根本難以下嚥!」Ray憶述。談起壁虎,他笑指有次帶活動時,見到一隻名為「龍眼雞」的昆蟲,「龍眼雞在吸食樹汁,而那隻壁虎待在牠的屁股後,仔細看,原來壁虎在吃龍眼雞的排泄物!這些排泄物因來自樹汁,其實很甜的。」龍眼雞因寄生龍眼樹等果樹而命名。

烏龜,原來自然界有一種不當縮頭烏龜的大頭龜。

「牠們攻擊力很強,作為研究者要小心,稍一不慎很易被咬斷手指。由於不少人捉來做寵物,在野外幾近絕跡。金錢龜同樣因成為寵物,在郊外愈來愈罕有,甚至被界定為『功能性滅絕』。」

許多人覺得兩棲及爬蟲類動物樣子醜陋,摸上手滑潺潺,非常嘔心。

「我沒這種感覺,反而牠們的神秘感吸引了我。牠們多屬夜行性,廣東話有個說法『照田雞』,這是真的,因當你用電筒照着牠們,牠們會呆癡癡的一動不動。然而你一把電筒挪開,牠們就跳走。」

牠們以為「你見我唔到」?

「不知道,可能是自欺欺人!」蘇樂軒大笑。

有人把兩棲爬蟲歸類為冷血動物,他立刻澄清應叫牠們做「變溫動物」才對。「牠們能隨氣溫改變身體溫度,像留在室內冷氣房,體溫變冷;若身處室外陽光猛烈,體溫會提高,甚至高過人類這種常溫動物。」Ray讚不絕口:「由於牠們能變溫,所以不用像我們吃個不停來維持身體熱能。」

生態導賞員以外,蘇樂軒同時是一名「蛇王」——當市民在家中或馬路發現蛇蹤,致電有關部門,案子會轉到他手。這時他需立刻驅車到事發地點,徒手捉蛇!他不用蛇鈎或蛇夾,只戴上捕蛇手套,活捉猛蛇!從事此行業3年,技巧靠自學,至今捉了數十次。「今年捉得較多,每月有十單八單!」

最深刻一次經歷是:「一條飯鏟頭在停車場走入一架車的引擎,我伸手去抓牠,都頗驚險。」最後成功捕獲飯鏟頭,Ray毫髮無損。「我又見過有條蛇在公園爬上樹,吃鳥巢的蛋。」

問蘇樂軒作為「蛇王」是否「好搵」?「正常一份part-time吧。」(編按:約10年前有報道指「蛇王」每次捉蛇費用800元)

經驗所得,他總結如下:「人對蛇存有莫名的恐懼,即使沒有入屋,只在路邊爬行,都有人要求捉蛇。實情蛇非常怕人,至少體形上相對人來說較細小,因此在99%情況下,蛇見到人都想掉頭走!」

Ray曾到亞馬遜雨林、厄瓜多爾雲霧森林考察,他在厄瓜多爾當義工,為兩棲類動物做繁殖情況等研究,最特別的是看到玻璃蛙。「半透明皮膚,內臟一目了然。」亞馬遜雨林讓他留下最深刻印象的是蚊患,「超級多蚊,我本身不惹蚊,都被叮到崩潰。」他從來不噴蚊怕水,「只要有其他人在,蚊就會叮別人,因此我很適合吃這行飯。」

蘇樂軒(Ray)小檔案

年齡:35歲

職業:「香港野行」創辦人、捉蛇專家

學歷:香港大學生態學學士

家庭狀況:未婚

香港獨有

帶領導賞團大約10年時間,蘇樂軒指團友當中以小朋友最富好奇心。

「小朋友無論見到什麼都會嘩嘩大叫,他們個子矮小,經常發現一些我們沒留意的微小動物。」Ray笑指孩子年紀愈小愈夠膽觸摸動物。「一些家長在場,因擔心動物骯髒、危險,或會阻止小朋友。」

「有時問小朋友,你最喜歡什麼動物呢?他們答:獅子、老虎……這些教科書上有而香港現在沒有的動物。」蘇樂軒嘆一口氣,恨不得把香港動物一一向小孩灌輸:「其實本港有很多原生動物,甚至以『香港』命名。」

「龍虎山就有一種香港獨有生物——短腳角蟾,是一種蛙類。」他以手比劃這動物約只有一個雞蛋那麼大,「兩眼附近構造突出,看起來好像兩隻角。」

本地動物生態

現年35歲的蘇樂軒,畢業於香港大學生態學系。大學時,他曾研究引水道對動物的影響,「引水道既長且直,動物易誤墮其中,青蛙、蛇、龜……一失足就不能返回原生環境,很難生存。」近年「氣候變化」成為全球熱話,所帶來的洪水泛濫也在危害動物生態,「每逢市區下完大雨,有很多蛇冒出來,牠們是通過水渠被沖到市區的。」

Ray指出,根據現今政策,蛇王捉完蛇要把牠送回原生環境,例如青竹蛇放回灌木叢、水蛇放回溪流。「蛇算好彩,其他動物就沒這優待了,比如一些本來活在溪澗的生物,一下子被沖入海洋……」

天災外,還有人禍。「香港原生田雞,依賴濕地繁殖,但隨着鄉郊地方被逐漸填平,又搞什麼『科技城』之類,這些在低地活動的物種很難生存,又譬如尖舌浮蛙在1995年最後一次在香港被記錄,現已銷聲匿跡。」幸而尖舌浮蛙並未完全滅絕,仍然活躍於中國和東南亞,因這些地區會種米,牠們喜歡稻田的生長環境。「香港湍蛙,喜愛在水流的石壁產卵,然而氣候變化帶來的『春旱』現象——即春天乾旱,導致牠們的卵乾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