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ong Kong Economic Times C01 寵物語 |1861 Character(s) |2022-05-24
飼養爬蟲類動物一直以來被視為冷門的興趣,但自從演員Bowie
Chan 7年前於YouTube開設《香港爬道》頻道後,這道大門似乎開啟了不少,頻道裏充實的內容既讓初階者增長知識,同時又叫港人懂得爬蟲不再是生人勿近的物種,不過,在訪問中他自言今天的心態踏入新階段,期望有一天放開雙手甚麼都不要再養下去。
還記得那天接近30度的高溫,筆者去到位於荔枝角《香港爬道》工作室,門前店舖的名字是Billy
& Betty Tailor Made,推門入內眼前蓄着一頭長髮的男子,正是本地熱愛飼養爬蟲者無不認識的Bowie Chan。要給門外漢介紹Bowie,簡單地說他一人分飾數角,既是演員、同時又是西裝店和《香港爬道》工作室的店主和同名YouTube頻道的主持人。
「8歲時我於新加坡定居,和其他小朋友一樣喜歡飼養小動物解悶,25歲已在陸軍當上沙展。」因為住在香港的舅父提議他回港當西裝學徒因而回流,及後開店遇上經濟起飛,生意不俗,好不風光。「當時自己做人和處事態度有點輕狂,今天回看不是好事。」Bowie說。
至於緣何與爬蟲動物結緣,一躍成為4萬多人追隨者的YouTuber,全是因為他立志當一位演員。
「當時要訓練自己面對鏡頭說話,自己家裏又飼養一些爬蟲動物,於是買了部相機,自己動手拍起片來。」的確,看早期《香港爬道》的短片,沒有甚麼花巧剪接可言,正所謂一鏡過直落20多分鐘,Bowie滔滔不絕大談飼養心得,有點近乎個人表演的況味。
不能自拔
「早期港人飼養爬蟲動物資訊缺乏,全靠店舖或人傳人口述經驗,又或是大家去圖書館尋找相關書籍。飼養爬蟲是一門另類興趣,飼養過的人從中了解過程後,會產生甚麼都想養的念頭。」這亦是Bowie所說大部分爬蟲友不能自拔「入坑」的必經過程。
「簡單來說爬蟲有4個品種項目,鱷魚、龜、蜥蜴和蛇,前者我們養不了,但其他項目可透過繁殖和了解基因而得出不同顏色的物種,養殖了一段日子,都會被捲入這個無盡的深淵,所有物種都想嘗試繁殖,甚至研究牠們的基因,捲入後會花很多金錢購買,從而得到同路人身份上的認同和炫耀,甚至賣出物種來賺錢。」
「自問自己都曾經有過這樣的一段迷失期,購買一些罕有的物種繁殖出售,及後就懂得這樣做不就是違背了飼養寵物的初心--只想養好動物。」Bowie補充地說。
「我今天不是站在道德的高地說話,只是做人會經歷每個不同階段和思維。自問有一段時期只想買一些漂亮的物種來繁殖,後來愈了解愈覺得自己養得不好,甚至覺得沒有能力養好牠們,這不代表我不愛動物,而是熱情慢慢退卻,今天的我寧願養少一點,但都要養好牠們。」
而這個想法直接反映在他的店舖裏,店內沒有如其他爬蟲店展示着大量的奇珍爬蟲,相反以改善牠們居住環境的器材佔着更大比重,例如一踏進店內盡是玻璃缸和寵物糧食(主打售賣爬蟲利潤會更多),歸根究底,他嘗試用最難行的一條路去經營他的店舖。
「過往一直都有拍片去分享自己飼養爬蟲心得和個人的價值觀,YouTube頻道做了7年,懂得的人都會明白我的做人態度,我希望看《香港爬道》的觀眾來到這間店舖時,感覺到我的展示和頻道上的觀點來得脗合。至於物種選擇不多,自然難與外間的店舖相比,但物種一旦多了,自然會有動物死得更多的情況出現。我就是看到這個市場上的空隙,決意由初心做起,走最難行的一條路。」
我有話說
今天的Bowie由從前專注於西裝店(因為漫長的疫情而令到店舖暫時停運,暫時只為熟客服務),到開設爬蟲工作室,現在的他自言為「過日晨」地生活,不下一次笑言生活上賺到一個飯盒和有租可交已經滿足,而順理成章地YouTube裏的《香港爬道》頻道內容亦大幅地減產。
「我要講的,基本上都已經講完!」他斬釘截鐵地說。
「30歲時為了想當演員,練習在鏡頭前說話才拍片,當初沒有想到居然會有人看,還有人會follow頻道,高峰期一星期拍足3條片,多了人看會沾沾自喜,結果情況就做到好像『先達手機』一樣,一有手機損壞就想到先達,一講爬蟲大家就想到我,但我覺得已經完成了任務,現在頻道裏很少介紹動物,亦沒有觀眾壓力,心態轉變過來,只想大家養好寵物。」
笑言自身是「爬蟲界先達手機佬」的他,除了被不少學校誠邀出席介紹爬蟲動物的講座外,亦偶爾於電視節目上找到他的蹤影,熒幕上的曝光比他當上演員的身份還要多,這一種「意外」又豈是Bowie當天可曾想到。
「開設了YouTube頻道,隨意拍片隨意上載,多了人認識觀看,反而電影工作減少了,及後在電視接受訪問,出現於兒童節目做多了面對群眾的事,身份上有變,有點公眾壓力,開始時不太習慣,但思維上慢慢變得正面,不再只談爬蟲繁殖的事,開始融入(大眾)……」
人生就是這樣奇妙,「有心栽花花不發,無心插柳柳成蔭」,不就是最好用來形容今天的Bowie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