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11月14日星期一

漁署一年殺278野豬 傷人不減反增 出沒滋擾報告跌逾半 署方:市區聚集明顯減少

 Ming Pao Daily News A06 港聞 |1317 Character(s) |2022-11-13

漁護署去年11 12日起「人道處理」在市區出沒的野豬,措施實施至昨日一年,截至本月8日,署方已人道處理278隻野豬。根據漁護署數字,今年首8個月有610宗野豬出沒或滋擾報告,去年全年則有1417宗,署方認為新措施令野豬明顯減少在市區聚集;惟野豬傷人數字不跌反升,今年截至10月共有28宗野豬傷人案,比過去兩年總和多。有保護動物人士認為,野豬傷人數字反映措施未能控制人豬衝突,建議暫停捕殺;亦有人認為捕殺會增加野豬攻擊性。立法會議員則表示,野豬對農作物及豬場造成破壞,建議將殺豬措施擴至郊區部分產業帶。 明報記者 廖俊升

漁護署回覆本報表示,首10個月接報野豬傷人個案中,有16 宗在港島東區柏架山道發生,署方安排多次捕捉,共於該處人道處理12 隻野豬,但該處餵飼問題持續。署方表示自新措施實施,野豬明顯減少在市區聚集,會繼續監察野豬出沒情况,適時調整策略。

漁護署2017 年底實施「捕捉及避孕/搬遷」計劃,把造成滋擾的野豬絕育並遷至郊區,至去年1112日,署方決定捕捉在市區出沒的野豬並「人道處理」,以減少野豬數目及滋擾。翻查漁護署向立法會提供的資料,2021/22年度署方用於野豬管理的開支約1910 萬元,較2020/21 年度多約130 萬元。此外,政府本月初刊憲宣布12月底將禁止餵飼野生動物的地方擴至全港,以加強規管特別是餵飼野豬的行為。

動保界: 捕殺不文明效益低 受威脅或增攻擊性

非牟利獸醫服務協會主席麥志豪認為,投訴數字減少的意義不大,要視乎有關投訴是否合理,過往有市民過於敏感,離遠看見野豬經過也投訴。他認為傷人數字不跌反升,證明殺豬措施非想像中有效,未能控制人豬衝突。他說當局投放大量資源處理野豬,成本效益卻不顯著,捕殺動物亦非文明社會應接受。

麥志豪認為,下月底擴闊野生動物禁餵區的做法更可取,禁止餵飼可令野豬減少到市區覓食,減少人豬衝突,建議屆時停止捕殺野豬半年,檢視哪個措施成效更佳。

香港動物法律及保護協會創辦人、大律師麥劍祺( Kim J McCoy)表示,野豬天性怕人,但當牠們受到威脅時,會變得具侵略性,以保護自己和家人,而人道毁滅措施正是一種威脅。他說,野豬進入市區是因人類餵飼、沒有正確處理垃圾,教育公眾是減少人豬衝突的主要方法。他說,人類有責任讓世界和大自然持續發展,政府應建立法律框架保護所有動物,限制和懲罰人類傷害動物,而非只保護寵物。

稱影響農業 議員倡鄉郊捕殺

漁農界立法會議員何俊賢表示,漁護署的措施只針對市區野豬黑點,地點多為港島,新界野豬滋擾情况僅輕微改善,但認為循序漸進是好事。何俊賢說,不少郊區野豬會吃掉農作物,亦曾經有患非洲豬瘟的野豬傳染豬場的豬,如稍為放鬆,則「幾千隻豬陪葬」,或損失過千萬元,建議當局不限於捕捉市區野豬,應研究擴至郊區部分產業帶。至於野豬傷人數字上升,他認為不能揣測原因,建議當局分析並對症下藥。

前狩獵隊長:措施有效控制數量

前大埔野豬狩獵隊隊長楊佳權表示,漁護署殺豬數量與早年野豬狩獵隊每年射殺數量相若,而人道處理措施實施之前10 年,估計香港繁殖過千隻野豬,措施可有效控制數量,「野豬數量減少,自然攻擊人的數字會減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