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報》,2012/2/29
再有江豚在本港擱淺死亡,過去三日分別在清水灣及東平洲水域,再有兩宗江豚擱淺個案,其中在清水灣發現的江豚屍體,屬出生不足六個月的年幼雄性江豚,疑因感染致死,兩宗個案仍有待進一步化驗。海洋公園指中華白海豚和江豚的存活情況,是評估香港海洋生態的一個重要基準,呼籲市民如發現擱淺個案,致電1823向行動組舉報。
這是本港近三個月來接獲的第六及第七宗個案,香港海洋公園保育基金的「鯨豚擱淺行動組」於本月25日及26日,分別接報跟進兩宗江豚擱淺個案,令今年的江豚擱淺個案增至七宗。
幼豚多處明顯傷痕
其中26日在清水灣的江豚屍體,身長107厘米,出生不足六個月,被發現時身上有多處明顯傷痕,但估計傷痕是死後才造成。經海洋公園獸醫解剖後,發現該江豚的內臟腫脹發黑,疑受嚴重感染致死;另一宗25日在東平洲水域發現的擱淺個案, 已證實為成年雄性江豚,身長165厘米,該江豚於發現時經已嚴重腐爛。擱淺江豚的詳細死因目前仍有待進一步化驗。
香港海洋公園保育基金副總監吳守堅表示,由於中華白海豚和江豚的棲身地正是香港城市建設的重心,其存活情況助我們了解人類活動對海洋生物造成的影響及威脅,是香港海洋生態的一個重要評估基準。他希望近日多宗擱淺個案,能提高公眾對本港鯨豚的關注,並呼籲市民如發現鯨豚擱淺個案,請即時致電「鯨豚擱淺熱線(1823)」舉報,讓行動組能迅速到達現場,取得更多新鮮樣本化驗,以掌握更準確的鯨豚資料。
保育基金聯同漁護署由06年至今,共處理了179宗鯨豚擱淺個案,近年來每年約有20至40宗海豚擱淺事件,當中主要為江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