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ong Kong Economic Journal C03 城市定格 |2641 Character(s) |2022-06-23
撰文:林艷虹
位於彩虹邨的中華基督教會基華小學(下稱基華)有一個獨特後花園,名為「李韶博士伉儷海洋世界」。
陳章華校長帶領記者參觀這個設於校園內的海洋世界時,熟練地打開飼養箱,輕輕將一隻高冠變色龍放在手臂上,笑着對鏡頭介紹:「這些爬蟲類動物都是別人棄養轉交我們或領養而來的!」
牠們有屬於自己的「房間」,當中的室內設計也有學問,變色龍愛爬往高處,需用較高身的飼養箱,內放有樹枝讓牠爬行。
「小朋友最喜歡盾臂龜!」變色龍的房間旁邊設有魚缸、龜池,使同學更了解海洋生物及環保的重要。
「海洋世界」是基華其中一個特色,飼養了守宮、豬鼻龜及陸龜等,也是一個學習園地。「有些小朋友性格內向沉默,如何打開他們的心窗呢?原來他們喜歡參與服務,老師便安排他們到海洋世界幫助清潔陸龜和負責餵飼工作,在過程中建立信心、團隊合作精神和對學校的歸屬感。」
不是人人天生具自信、膽量,陳校長本身性格內向,曾經是一名入餐廳害怕點餐、乘搭小巴不敢向司機示意下車的「怕醜仔」,加上自幼體弱多病,沒想過會從事要跟不同人溝通的教育工作。
分享自彈自唱短片
「我本身最怕致電陌生人,初入行時當班主任,需要打電話與家長溝通,唯有預備好講稿,硬着頭皮去做,而第一次面對學生,又怕自己管教不好、被人問到口啞啞,所以努力克服個人弱點。人許多時候害怕踏出第一步,其實只要肯開始,習慣了便不再畏懼。」
他最大興趣是將唐詩宋詞配上音樂,自彈自唱,然後將作品放上YouTube頻道,好讓學生易於背誦,例如陸游《釵頭鳳》、李白《月下獨酌》、杜甫《登樓》、王維《山居秋暝》等。「我歌唱得不太好,但照放上網。」
陳校長成長於八十年代,聽Beyond歌曲長大,童年夢想成為band友。「自己又怯又想試,後來豁出去,中七參加學校歌唱比賽,獲第四名,經驗幾有趣。」因為家貧無錢買結他,中學畢業後返教會才開始學結他和一些樂理知識。「創作一首旋律不難,哼着哼着便有,例如辛棄疾《醜奴兒》花了一天完成,只是錄音花較長時間,再加插圖片放上網。不過,我仍有少少內向,不會對同事、學生硬銷說這首歌我作的。」
如今他不再怕點餐、嗌落車及致電陌生人,更以過來人經驗輔導內向學生。「我時常站在學校門口和學生揮手、講早晨,面皮很厚,不管對方有沒有回應都照做。有時小息看見小朋友靜靜坐着,我便過去陪他傾談,或者在周會公開表揚學生,他們未必是考試成績最好,但可能服務出色,給予鼓勵,令他們在群體中找到自我價值,產生歸屬感,享受返學。」
陳校長在屋邨長大,家中五兄弟姊妹,他排第三。父母為口奔馳,他跟一般小孩一樣喜愛通街跑。「我返下午班,上學前最愛去圖書館,因為那年代並不是太多地方有冷氣開放,去圖書館為了嘆冷氣,當然也有睇書。」
打機概念激勵學生
他兩三歲時體弱多病,父母不時買名貴藥材如海龍、海馬、冬蟲草等給他補身,花了不少錢替他醫病。但他也有一個運動強項——短跑,小學五年級被發掘這方面的天份,獲選為學校田徑代表,積極訓練準備比賽,沒想到卻經歷一場大病,須留院兩個月。「跑不到很失望,這是第一次有機會代表學校比賽,這個遺憾令我記一世。」
他邊回憶邊說:「那時入院要長期躺着,不能起床,又要用頸箍固定頸項,動不得,甚至醫生要召開醫學會議研究我的罕見病情。」
幸而治理後漸漸康復,最令他感動的是小學班主任嚴老師親自探望。「她帶了一支薏米葡萄適、3本書給我,都是兒童雜誌和歷史名人傳記,當年家中不富有,一家七口生活在同一屋簷下,哪會有自己房間和物品?收到禮物,知道老師關心我,十分開心。最深刻一幕是出院後,我戴着頸箍返學校探嚴老師和同學,她一見我出現,眼眶紅了。後來她七十高齡仍做代課工作,對教育的熱誠和對學生的愛,令我敬重,也啟發我教學的態度。」
陳校長喜歡中國語文,報讀大學都以中文為首選,從沒想過會從事教育工作,但最終只有教育學院取錄,他坦言起初學習不太投入。「未預備做老師,也未知畢業後路向如何。第一年實習時,備課不好,教學技巧差,被導師狠狠批評:『你係咪想做呢份工?唔想做就出聲。』我覺得很無面,聽到這樣的評價,想起昔日恩師嚴老師,便自我反省,認真觀察和請教別人,在試教和觀課方面再做好點,最終獲得肯定。」
這個經驗,也有助他教學。「正如有些學生,沒有動力便失去學習興趣。我會想出方法令小朋友投入,覺得好玩。例如教中文,我安排分組寫作,每組寫一段,然後再拼湊。寫作亦需要鼓勵,讚美學生可以用不同方法,譬如說『這個句子現時是基礎級,可否變中上級?』或者『不只中上級,可以有黃金級、鑽石級』,小朋友喜歡打機升級,透過激勵說話讓他們尋求進步。」
陳校長於2019年加入基華,第一個印象是同事非常認真。「作為屋邨小學,區內人口老化,但能夠維持穩定收生人數和出色派位成績,全賴教學團隊一直以來的努力和對教學認真。他們對小朋友非常上心,正如今天你來採訪,會見到老師約家長一對一傾談升中事宜,細心了解每個小朋友需要。」
老師家訪開解家長
基華學生主要來自區內,也有些居於西貢、觀塘等。「小朋友都活潑開朗、愛主動分享故事,譬如有學生走過來說:『校長,我今日看了這本書呀!』很可愛。」
儘管疫情以來,陳校長和學生見面日子不算多,他很留意學生上網課的表現。
「最難忘是有個小朋友讀書很叻,但媽媽見他上網課不專心,達不到其標準,就很着緊並嚴厲責罰。老師見狀安排家訪,與家長溝通。始終大人有很多壓力,如果有人開解便沒事,後來這個媽媽有改善,知道小朋友很乖很生性,說了不好意思。這個學生很有心,之前參加畫畫比賽,畫了作品《搬屋機械人》,原意是表達不想讓媽媽辛苦,結果贏了校外比賽冠軍。」
歷史悠久的彩虹邨,因為擁有七彩外牆,近年成為打卡熱點,身處其中的基華,課外活動如彩虹顏色多元化。「在體育老師帶領下,花式跳繩是學校強項之一。另外英語話劇近期獲校際比賽最佳導演、最佳合作、最佳演員,以至最高榮譽的評判推介演出獎。我們同樣重視藝術,學校舉辦個人畫展,在大堂入口處將作品展示出來。」
至於升學表現,陳校長表示學生升中派位理想:「獲派首三志願的,歷來都接近或高於全港水平。而且,近年收生穩定,一直有人查詢插班名額,我們會與家長及小朋友會面,了解原因。」
本學年快將完結,問到有什麼話對畢業生說,他語重心長道:「期望他們練多幾張刀,擴闊自己視野。除了讀書,也要關注其他方面發展,因為將來世界不只看重讀書成績,也包括人際關係、創新思維、組織及表達能力,性格和技能皆要有不同面向發展,才能成功面對未來的挑戰。」
sylvialam@hkej.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