週四 2019-10-24
原文連結在此 : http://www.inmediahk.net/node/1068141
漁農署的垃圾桶設計多採開放式,一直為人詬病。漁護署、食環署及環境保護署早前委聘理大進行研究,今日公布三種新型垃圾桶,防止野豬及猴子在垃圾桶覓食。漁農署已於7月進行首階段試驗,涉及八區14個由食環署管理的垃圾收集設施作為試點。
漁農署的三款新型垃圾桶,成本約一萬元一個。漁農署高級濕地發動物護理主任張家盛表示,新型垃圾桶「除咗防治之外,仲要市民用得方便、用得順手」。
第一款新型垃圾桶主要針對會撞倒垃圾桶以獲得食物的野豬,故加裝鑲嵌在地上的鐵架,沿用食環署的垃圾桶,防止野豬翻倒。署方將以西貢、沙田、南區為試點。
第二款新型垃圾桶則針對會爬進垃圾桶內翻找食物的野生猴子,主要放置在野生猴子出沒的地區如沙田、黃大仙、荃灣。漁農署表示,一些垃圾桶蓋長期被打開,使猴子十分容許入內翻找食物,因此是次採納腳踏式設計,猴子無法單憑手指打開垃圾桶,而桶蓋亦改良得更細小,令猴子無法入內翻找食物。
第三款垃圾桶則是廢屑箱,同樣採納腳踏設計,主要擺放於路邊。此項設計同樣防止猴子及野豬,通常固定在欄杆附近。
漁農署表示,他們會檢視試驗計劃的成效並作出改良,揀選的試點鄰近市區。署方於今年7至9月進行首階段試驗,收集的意見大多正面,預計10至12月進行全面檢討,於明年年初再推出改良後的設計,2020年上半年完成整個計劃。
對於垃圾桶正式推出時會作何改良,漁農署濕地及護理主任陳寶琳表示「因為要上垃圾車,所以組件可能會破爛,而玻璃纖維本身都好脆身」。被問及改裝後的垃圾桶會否過重、加大清潔工人的負責時,陳寶琳表示「就算要上垃圾車都係推過去,然後交比垃圾車夾上去,問題應該唔大。」
漁農署高級濕地動物護理主任張家盛表示,他們只是透過顧問研究,設計出新型垃圾桶作試驗。他表示如果計劃成功,會將設計構圖交給食環署,表示漁農署始終不是負責設計及製造垃圾桶。
張家盛又指,並非要全港垃圾桶都更換成新型設計,只是有需要的地方才更換。試驗計劃早於2017年底開始,「但係我哋嘅同事都要親自落去相關地點、檢視現有垃圾桶有咩結構問題、同參考外國經驗,都需要一段時間。」
對於管理野豬工作,張家盛指2017年至今,漁農署共為110隻野豬絕育,當中75隻注射避孕疫苗、35隻進行絕育手術。另外,共170隻野豬搬遷,而搬遷後牠們都很少再去民居。
張家盛表示,野豬滋擾民居只屬季節性,而試驗計劃只開展了數月,難以總括地說有否惡化或改善的跡象,但他指近日投訴個案的確相對過往為少。他表示漁農署會繼續努力,進行捕捉行動、絕育、搬遷及教育工作等,甚至到一些受影響地區的中小學舉行講座,「教育市民唔係一見到野生動物就有問題,同見到可以點樣應對,另外就係唔好餵飼。」張指市民喜歡野生動物是好事,但有不同方式表達,有興趣市民可以參加漁農署的導賞團,署方會介紹不同野生動物的習性。
他又指野豬雖然遍及全港各區,但出沒地點已漸漸開始固定,漁農署會與該地區的不同管理公司溝通,在預防措施、應對方法等範疇有更好的協調:「有啲措施原來佢哋(管理公司)可以自己做得到,咁我哋漁農署就可以節省人力啦」。另外張家盛表示,今年年頭漁農署專責處理野豬滋擾的人員只有6位,年中增加了8個借調員工、12個新增的合約員工及7個公務員職位,涵蓋不同職級。「人多,做嘢效率就高啲」。張表示漁農署沒有專責處理猴子投訴的人員,惟有21名前線員工進行巡查、保育及執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