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1月23日星期日

倉鼠染疫疑傳人「外防輸入」須加強

 Sing Tao Daily A10 每日雜誌 |1633 Character(s) |2022-01-23

  第五波疫情已在本港肆虐多時,十二月底至今,由數個源頭引爆不同的傳播鏈,已經出現了第六、七代轉染個案,本波疫情遲遲不見完結盡頭。近日更有疑似全球首宗倉鼠傳染新冠肺炎病毒予人類的個案,銅鑼灣寵物店一名二十三歲女店員及其顧客早前確診Delta變種病毒,政府追查發現,該店進口來的倉鼠和倉庫環境樣本,均有對新冠病毒檢測呈陽性反應。此次事件在令全港震驚病毒實在「狡猾」之餘,也再次為我們敲響警鐘,「外防輸入」必須加強。

針對兩批次動物免一刀切

  本港從去年底至今年一月初,從荷蘭進口了兩批倉鼠,極有可能是傳染源頭,此次受影響需要人道處理的倉鼠及其他細小動物約二千隻。這引起不少社會爭議,雖然暫無文獻顯示倉鼠可把病毒傳人,但染疫後的倉鼠會「不停排毒」,有機會再傳染予人,這的確是最為穩妥明智的做法,亦符合國際防疫慣例。一方面,相關寵物店內的倉鼠檢測陽性比例達五分之一,傳播風險高,為了盡快切斷傳播鏈,避免病毒全面擴散,尤其是該確診員工身上的病毒出現「基因突變」,這樣做能夠避免香港出現傳播力更強的變種病毒;另一方面,目前涉及的倉鼠數量眾多,然而香港多條傳播鏈還未切斷,封區強檢日日有,工作人員為市民檢測都來不及,實在無人力和時間為上千隻倉鼠逐一做檢測。

  尊重寵物生命固然重要,但政府更需要站在防疫和公共衞生的角度,來考慮怎樣才是對大家最好的,不可能拿市民的生命開玩笑,為了防疫大局自然要作出取捨。這並不是首次出現動物染疫而對其進行人道毀滅的事件,全球範圍內均有前例。早前西班牙、荷蘭、丹麥的水貂養殖場先後爆發疫情,為了預防病毒進一步的擴散,紛紛捕殺上百萬只水貂;過往本港爆發禽流感時,應對的方案亦是迅速銷毀數量龐大的相關家禽。政府此次人道毀滅針對的是特定兩個批次,已經最大程度地避免「一刀切」,將影響降到最小。因此,市民應自覺配合政府決定,按照指引上交倉鼠,自身及家人也應盡快接受檢測,切勿慌亂私自棄養、亂丟,以免造成後果嚴重的公共衞生問題。同時,全港所有寵物店、養有寵物的市民更要提升衞生意識,在疫情期間定期為寵物做檢測,增強對寵物和自身的保護。

  「外防輸入」一直是香港防疫比較大的缺口漏洞,目前有的Omicron和Delta兩種變種病毒都是由境外傳入,早前有進口冷凍食物驗出新冠病毒,如今又有進口寵物染疫,加之一直陸續出現未停止的「輸入案例」,不得不反思「外防輸入」措施的嚴格程度。香港作為一個高度外向型和開放的經濟體系,所耗用的東西很大程度都依賴進口,病毒源頭又有「七十二變」,人員、食物、貨物、動物等都有可能染疫,病毒從境外被帶進來的風險非常高。我們必須在「外防輸入」上再多下工夫,加強對進口貨品的源頭管控,收緊對任何入境人員的強檢措施,嚴格口岸檢驗檢疫,保障全港健康與安全。

持續抵禦力必要打第三針

  持續以來的案例也告訴我們,新冠病毒的生命力、傳播力、破壞力極強,並可能不斷變異,僅靠收緊防疫措施遠遠不夠,最重要的還是自身要接種疫苗,形成一定保護力。近來不少確診者已經接種兩針疫苗仍然中招,這說明隨着病毒的變異加強,疫苗的效用是會在一定程度上下降的,為了繼續保持疫苗對病毒的抵禦能力,接種第三針十分必要。兩針都不夠防,更何況一針都未接種呢?如此「赤手空拳」地對抗「窮兇惡極」的病毒,自然沒有勝算。改變防疫思維很重要,市民們切勿「故步自封」,要明白,早一步完成疫苗的接種,就相當於早一步穿上了防疫的鎧甲,既有利於護人護己,也有利於推動社會群體免疫屏障的形成。

  這一波疫情持續暴露出香港防疫仍然存在不少漏洞,目前收緊防疫措施,主要只能做到「內防反彈」,然而病毒不會辨別你的背景,所有外來人士的檢疫、進口貨物的檢測,都應該更加嚴格,「外防輸入」必須吸取機組人員爆疫和進口倉鼠感染的教訓,在接下來的工作中必須做到滴水不漏。春節將近,在這緊要關頭,希望市民們能夠主動配合落實防疫政策,積極接種疫苗,齊心盡快讓香港恢復正常,大家一起過上一個健康、團圓的年。

張學修

港區全國政協委員、香港中華總商會副會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