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11月18日星期二

大嶼山生態大搜查 珍貴圓尾鱟告急

《 蘋果日報》,2014/11/14

港珠澳大橋工程加上計劃中的機場第三條跑道工程,無止境地侵擾大嶼山海域的中華白海豚;大蠔村的「村民抗命」斬紅樹,政府又說合法。環保人士不忍心大嶼山再受摧殘,花兩年時間調查全島生態狀況,促請政府落實大嶼山發展計劃前,必須避開珍貴生物棲居的地區。

在東涌河口的䃟頭與鱟殼灣,是圓尾鱟的重要繁殖地點。圓尾鱟是馬蹄蟹其中一個品種,具重要醫學價值。由於牠們的複眼和視覺神經比較大,所以用作眼科研究已逾50年了。牠們藍色的血液也可用於快捷而有效的藥物測試,從血液中提煉出來的物質,可有效地測試醫藥產品是否遭細菌感染。

但由於過度捕捉及棲居地的破壞,馬蹄蟹在大嶼山的數量已大幅下降。這只是大嶼山自然生態問題的冰山一角。過去兩年,走遍大嶼山進行生態調查的葉善行指出,大嶼山的發展工程已對島上生態構成壓力,中華白海豚的數量便因填海工程而急促下降。

影響魚類洄游產卵習慣

為了讓政府及公眾更清楚認識大嶼山自然物種的豐富多樣性,葉善行與綠色大嶼山協會成員Clive Noffke花了兩年進行調查,完成《大嶼-香港的寶石》報告,展示大嶼山的豐盛生境。譬如在石壁,前來度冬的斑蝶每年平均多達四千隻;在東涌河,有本地特有物種盧氏小樹蛙棲居。不過,這些動人生命力正被逐步蠶食。赤鱲角機場島與東涌新市鎮相繼落成後,大嶼山已失去了四分一天然海岸,政府更計劃在小蠔及欣澳再填海。

葉善行又舉東涌河為例,該處現時未有任何保護措施,政府更計劃在東涌填海,興建住宅樓宇以容納比現時多2.3倍的人口。雖然政府後來收窄填海範圍,但他說,東涌人口劇增勢必帶來大量污染物,河口周邊失去緩衝,也會影響魚類洄游產卵習慣,最終破壞東涌河的整個生態系統。

他說,不是全盤否定所有覓地建屋的發展計劃,但政府必須避重就輕,「大嶼山係香港後花園,係一個畀香港人休息心靈嘅地方。人都係大自然嘅一部份,自然生境破壞咗,冇咗某樣嘢,然後發現呢樣嘢好有用就太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