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類法醫會為死者解剖遺體尋找死因,「鯨豚法醫」顧名思義透過解剖鯨豚,以調查擱淺鯨豚到底因何而死。為了讓公眾探討香港鯨豚面對的生存威脅,香港城市大學和香港科學館合辦本港首個以鯨豚為主題的展覽「鯨豚法醫︰同你『港』鯨豚」,展覽將展示影像解剖和傳統解剖技術,以及在港擱淺中華白海豚及江豚所製作的標本,讓公眾了解更多在港擱淺鯨豚的幕後調查工作。
磁力共振作影像解剖
磁力共振作影像解剖
展覽昨日起至5月29日在科學館地下展廳展出,主要展示「鯨豚影像解剖研究小組」工作成果,影像解剖工作包括為擱淺鯨豚進行電腦掃描及磁力共振,從而對屍體內部情況作立體記錄,以分析鯨豚病變及致命原因。另外,小組有需要時亦會對鯨豚屍體進行立體掃描,記錄其大小、體積及質地等表面情況,日後能用這些資料製作立體模型作後期測量用途。
除小組工作外,展覽同時會展出城大學生製作的手機應用程式及VR遊戲,讓公眾認識如何分辨鯨豚品種,及了解鯨豚在本港水域面對的威脅。城大副校長(發展及對外關係)李國安表示,希望透過展覽培育公眾對大自然的同理心,「我們希望推動下一代更加關心海洋世界保育」。香港科學館總館長陳淑文期望今次展覽能夠啟發公眾,「坐言起行實踐綠色生活及保護海洋,使下一代都能夠欣賞到色彩繽紛的海洋世界」。
除小組工作外,展覽同時會展出城大學生製作的手機應用程式及VR遊戲,讓公眾認識如何分辨鯨豚品種,及了解鯨豚在本港水域面對的威脅。城大副校長(發展及對外關係)李國安表示,希望透過展覽培育公眾對大自然的同理心,「我們希望推動下一代更加關心海洋世界保育」。香港科學館總館長陳淑文期望今次展覽能夠啟發公眾,「坐言起行實踐綠色生活及保護海洋,使下一代都能夠欣賞到色彩繽紛的海洋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