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方日報》,2017/7/16
青衣是港人喜愛進食的魚類之一,市場需求大,但因過度捕撈,令青衣一度絕迹香港水域,最新的珊瑚魚普查帶來好消息,因為過往在香港水域幾近絕迹的十四種稀有品種重現,包括青衣、纓副、藍點海龍等,且首次在普查中發現青衣BB出沒西貢一帶水域,反映本地海洋生態有所改善;但調查同時發現,近年有屬非本地原生品種的沙巴龍躉出沒,估計與放生活動愈來愈多有關,擔心會導致海洋生態失衡。
二○一四年開始,生態教育及資源中心與綠色力量合作,每年六月至十月進行珊瑚魚普查,去年的普查結果發現,一度在香港水域幾近絕迹的十四種稀有品種重現,包括青衣、纓副、藍點海龍、黑鰕皮等,當中以青衣及藍點海龍最為珍貴,亦是一四年以來首次發現有青衣BB出沒西貢水域。
放生沙巴龍躉 恐毀生態
但調查同時發現,香港水域出現名為沙巴龍躉的入侵品種,其食量驚人,生長速度非常快,擔心對本地珊瑚魚群生態構成嚴重影響。生態教育及資源中心總監程詩灝表示,過去十年至二十年,市場對青衣的需求大,令青衣的數量急降,現在濫捕減少,去年是首次在香港水域發現青衣BB,反映香港的海洋生態有所改善,有助提升魚類數量。
程詩灝續指,由於放生活動愈來愈多及沙巴龍躉經濟價值高,存活率高達九成五,不少漁民改為養殖沙巴龍躉,但當颱風吹襲,魚排受破壞,沙巴龍躉容易入侵香港水域。由於沙巴龍躉並非本地原生品種,食量又大,他擔心會破壞海洋生態平衡。他建議,漁民和市民要取之有道,避免捕取未成年的海產魚類。
另外,生態教育及資源中心推出名為「香港魚類」的手機應用程式iOS版,現透過程式可探索二百八十種香港常見珊瑚魚,稍後增至有三百二十種常見珊瑚魚,以提升市民的保育意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