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方日報》,2021/6/28
規劃逾10年、耗資約兩億元興建的大埔龍尾人工泳灘,在一片爭議聲中已於上周三(23日)啟用,惟開放不足一周就有意外來客令泳客受傷!前日(26日)退潮時,忽有大量海膽被浪捲上泳灘,救生員工會發現,一日內至少有40至50名戲水市民被海膽刺傷。有救生員批評政府沒有評估風險就開放泳灘;有環保團體則認為,龍尾本有大量海洋生物,即使部分已遷移,但因覓食本性仍會重回泳灘,直言龍尾根本不適宜作泳灘,尚幸今次沖上岸的非長刺海膽,否則更易令人受傷。
港九拯溺員工會副主席胡啟榮指,前日高峰期時有至少200至300人在龍尾泳灘戲水玩樂,是日早上約10時起泳灘退潮,至下午5至6時,上址開始有大量海膽被沖上岸,有市民在水中被海膽刺傷,亦有市民好奇拾起或駐足觀看遭刺傷,一天內,約有40至50人需要到泳灘救傷站治理。
救生員人手不足 忙個不停
胡表示,康樂及文化事務署基本上應至少安排14名救生員當值,現時卻只有10名救生員,人手明顯不足,有救生員要到岸邊幫忙清理海膽,有人則要處理傷者,例如要洗傷口、拔刺,並要為傷者登記,直言當日忙得不可開交。由於防疫規定,政府可按情況開放泳灘,質疑為何要倉促開放龍尾泳灘,沒見做好風險評估,例如知悉哪處有大量海膽,可先讓救生員放置浮泡,或以廣播提醒市民勿到有關範圍,以免受傷。
本報記者昨午到龍尾泳灘,大批市民趁周末到泳灘戲水,灘邊已沒有海膽蹤影,但大石之間仍可見大量海膽殼。守護龍尾大聯盟發言人李少文指,龍尾有大量海洋生物,本身不適合做人工海灘,今次大量海膽沖上岸屬預料之內的事,該團體曾向政府警告會出現有關情況。他又稱,雖然團體曾因應計劃遷移水中生物,但海膽有機會因進食微生物而回到岸邊。慶幸今次沖上岸的並非長刺海膽,否則市民受傷情況更嚴重。李認為政府要加派人手,把海膽遷移到汀角東,避免傷及遊人,亦能保護海膽生存下去。
康文署:按需要把海膽移走
康文署回覆時指,過去5日於龍尾泳灘處理市民因被海膽及水母輕微刺傷的個案分別為63宗及27宗。所有個案均屬輕傷,在職員協助簡單治理後自行離開。署方會密切留意泳灘退潮時海膽及水母的情況,並透過廣播及貼出告示提醒泳客小心海膽及水母,當員工發現有海膽在泳區範圍時,會按需要小心地把海膽移離泳區範圍,避免泳客游泳時不察覺而被刺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