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7月4日星期二

擱淺南丫島 白海豚一屍兩命 市民痛心 促政府畀條生路

《蘋果日報》,2017/7/3

在本港中華白海豚漸失棲息地、數目創歷史新低之際,一條懷孕的中華白海豚昨被發現擱淺於南丫島桔仔灣的沙灘,一屍兩命。發現屍體的市民感難過,促政府盡快檢討及加強對中華白海豚的保育工作,並質疑大量基建工程害苦了海豚。

市民柏先生昨晨在南丫島釣魚時,發現桔仔灣沙灘上有一具成年中華白海豚屍體,屍身無明顯傷痕,但已腐爛發臭,相信已死去一段時間;他感難過之餘,認為政府對保護海洋環境及海豚生命責無旁貸,促予正視,「畀條生路」,免海洋生物受害。

專家解剖驗死因

海洋公園保育基金派出鯨豚擱淺行動組前往現場,發現擱淺的中華白海豚為雌性成年海豚,身長2.45米,其身體嚴重腐爛,暫未能確定其死因。

但人員在場解剖雌性海豚時,在其體內發現一條未出生小海豚,身長1.02米,已差不多可出世,惜同樣已死亡。由於海豚屍體積較大,難以運送,行動組解剖後把海豚母親的部份組織以及小海豚屍體帶返海洋公園,以進一步檢驗死因。

中華白海豚被冠以回歸吉祥物的稱號,在本港海域的數目曾超過200條。不過,漁護署上月底公佈的「中華白海豚監察報告」顯示,2016/17年度在大嶼山附近的調查區域,中華白海豚的數目估計僅剩47條,較上年度急跌27%,數字是有紀錄以來最低(高峯期曾有逾200條)。外界普通認為白海豚數目銳減與機場第三跑道及港珠澳大橋等大型基建工程有關。

漁護署指為進一步保護本港水域的中華白海豚,正努力增加及保護其棲息地,像去年底已設立大小磨刀海岸公園,西南大嶼山及索罟群島的海岸公園亦預計可於2018及19年成立。但世界自然基金會曾質疑,大小磨刀海岸公園成立後中華白海豚亦未見重新進駐,反映「先破壞,後保育」的實驗已失敗。基金會認為當局須採取更進取措施如設更多保護區,才有望令中華白海豚數目回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