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12月1日星期二

無立錐之海 豚影無蹤

《蘋果日報》,2015/11/29

中華白海豚似經常笑,其實牠們沒有表情,內心卻藏着豐富的感情,專家更指海豚達人類七歲的智商。香港海豚保育學會會長洪家耀視中華白海豚為他的老朋友,他知道每一條海豚的故事:愛打架的「駝俠」、身世坎坷的「大麻繩」、抱着死去孩子絕食的「刀姐」,還有他第一條認識的「方太」。可惜牠們因政府連番工程被逼遷,部份已音信全無,洪家耀估計牠們已遷離香港水域或死亡,消失在香港海域間。

洪家耀於1997年開始在香港展開海豚研究工作,並於2003年成立香港海豚保育學會,每周出海三至四天,記錄海豚的動向。有時這些「朋友」久沒出現,洪家耀便擔心牠們已遷移內地水域或已去世。牠們的故事,這位海豚專家如數家珍,提到香港有紀錄以來最老的中華白海豚,必定是「駝俠」,假如仍然在生,估計已四十多歲。牠在1996年1月首次被研究人員發現,當時全身呈粉紅色,沒有任何灰色斑點。由於中華白海豚20歲起身上灰點才會脫掉,研究員估計駝俠當時已成年並超過20歲。研究員指海豚一般都愛群體出沒,駝俠卻是獨行俠,性格非常剛烈,最愛與同伴打架。洪家耀的團隊便曾拍攝到駝俠開口咬同伴,「我哋第一次影到佢打開口,見到佢啲牙磨平晒!估計佢年紀唔細。後來再影佢時已經冇乜牙。」

 駝俠被逼遷後 今年未現身

駝俠以前常在大嶼山東面竹篙灣一帶出現,後來大嶼山工程不斷,迫使牠於2000至2010年間轉往大小磨刀洲一帶生活。香港海豚保育學會每年最少遇上駝俠10次,今年卻沒有再見過,提到這位「老頑童」可能移居內地水域或已離世,洪家耀甚為難過。讓他遺憾的不只駝俠,還有他第一條交的海豚朋友「方太」。方太稱得上是忠實香港永久居民,在港出現紀錄多達200幾次,是香港海豚保育學會紀錄中與眾人見面次數最多的。方太多年沒有產子,幾年前終於誕下寶寶,人豚皆雀躍,怎料孩子出生後一個月便無影無蹤,相信已夭折。而「方太」近兩年亦絕迹香港水域,洪家耀猜是受港珠澳大橋工程影響。工程亦影響了「刀姐」的日常起居,喜歡在大小磨刀洲「打躉」的牠,近年亦已消失,「我哋都好擔心,這條以香港為家嘅海豚,到底係搬咗,定係死咗?」洪家耀皺着眉說。

中華白海豚充滿智慧和感情,海豚媽媽更母愛洋溢,面對喪子之痛,海豚會以抱着孩子屍體、絕食等行為表達悲傷。海豚媽媽「大麻繩」至今仍讓洪家耀震撼。編號CH34、於1998年首次被發現、背鰭被繩纏住的牠,儘管繩已滿佈蠔殼,直插其肉,牠仍然活動自如。直至2005年,那條繩突然消失,不久後還兩度誕下海豚孩子,正當大家為這條新手媽媽而高興,兩幼豚卻接連夭折。洪家耀的團隊便曾拍攝到牠在大嶼山西邊頂着已死去的孩子游來游去,一星期後團隊在后海灣碰上大麻繩,牠依舊不捨得孩子,與已腐爛及發脹的屍體為伴。究竟牠最後伴了孩子多少天才放手,洪家耀說仍是個謎,但海豚母親對孩子的愛,卻令人動容。

哺乳轉移毒素 幼豚捱不過污染

香港海豚保育學會的紀錄中,有10條由出生直今一直追蹤的中華白海豚,「希希」便是其中一條學會成員的掌上明珠。編號N286、2006年出世的牠,媽媽同樣為香港的海豚。洪家耀指,很多海豚因環境污染而捱不過幼年期,過去學會曾於幼豚屍體中發現高濃度污染物,推斷是海豚媽媽於哺乳期間,將環境吸收的毒素轉移到幼豚身上,令幼豚夭折。「希希」代表希望,同樣是一種祝福,「我當海豚係我嘅仔,如果無佢哋,我想像唔到自己嘅生命會係點。」洪家耀認真地說。

香港的轉變、基建發展,看盡海豚的變遷。段段海豚故事逐漸消失,洪家耀說現在是海豚生死存亡的一刻,他不希望將來中華白海豚只存在於書本上,「機管局話為咗下一代,我哋要興建機場第三跑道,但其實我哋同時犧牲咗好多珍貴嘅物種,最後可能窮到只剩錢,咁都叫為香港下一代負責任?」陸地人不惜一切,填海大肆興建,洪家耀說只能盡自己能力保護牠們,因為這些海豚應該是香港人的朋友。

大嶼山東北 只剩一條海豚

今年發生多宗中華白海豚死亡事件,1月時大嶼山西南海面出現6條海豚伴1條豚屍的場面,5月及6月更發生多宗幼豚死亡,單是6月已有5條幼豚擱淺,屍身滿佈傷痕。根據2014年統計,香港水域只餘下61條中華白海豚,若與2003年第一次統計共有158條相比,已減少六成。其中大嶼山西北地區為重災區,高峯期有80多條海豚,但2014年卻只餘下20多條。

而港珠澳大橋的工程範圍與大嶼山東北同樣是重災區,2001年大嶼山東北共有18至20條,去年卻只餘下1條。本來沙洲、龍鼓洲海岸公園一帶水域由昔日每十次考察看到九次海豚,變成現在每十次只有一至兩次,情況非常惡劣。

香港海豚面對很多問題,工程產生的水底噪音,會影響海豚利用發聲導航與覓食,海水污染亦會導致海豚不育。加上高速船越來越多,令海豚上水呼吸都危機重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