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文連結在此: http://www.inmediahk.net/node/1048563
漁護署在2013年統計,全港約有1,230頭黃牛及水牛。2011年成立的牛隻管理隊,採用絕育及遷移等方法控制數目。在西貢,署方將部份牛隻遷移至萬宜水庫西壩,不過關注團體西貢牛關注組批評,當局將年齡僅3個月的幼牛遷移,令母子分離,西壩的草地貧瘠,嚴重影響牛隻健康,關注組促取消牛隻遷移政策。
西貢牛關注組與大嶼山愛護水牛協會昨日帶頭記者視察西貢牛的原棲息地的活動,立法會議員毛孟靜陪同。根據漁護署提交西貢區議會的文件,牛隻主要的活動範圍在十四鄉、西貢市中心、浪徑、鐵鉗坑一帶。根據2013年統計,在西貢及鞍山一帶共有450隻黃牛。署方除推行捕捉、絕育放回政策外,亦將部份牛隻遷移至西貢郊野公園內的萬宜水庫西壩、近創興水上活動中心。
西貢牛關注組成員 Fanny 今年一月於 Facebook 開設西貢牛關注組專頁,事源去年8月,編號715的幼牛原在十四鄉生活,受傷後由漁護署帶走醫治,及後被遷移至西貢創興水上活動中心。關注組前往探望幼牛時,卻發現幼牛715比以往瘦弱,眼神憂鬱。另一頭幼牛719同樣於去年因腳部受傷而被漁護署帶走,同樣沒有放回原居地,令到小牛與母親分離。Fanny 坦言十分擔心,指幼牛719被捉時只有3個多月大,「幼牛媽媽未教哂佢地嘢,幼牛可能唔識食嘢」,她表示幼牛根本還未有自立能力,就要離開母親及其伙伴。
Fanny 本身在十四鄉居住20年,對於每日看到牛隻感到開心,又表示聚居的約20隻牛隻與附近居民關係很好。以往十四鄉未過度發展前,草地面積比如今大,牛隻平日多數不會走到民居,而是棲息在森林,但自不斷發展後,夏天時牛隻比以後多了走出來吃草。
關注組帶同記者視察十四鄉的草地,環境乾淨,現場有大量健康生長的草,草長得很密,亦有不同種類的草可供牛隻食用。
圖:十四鄉草地
相反在牛隻放逐地的創興水上活動中心,並沒有足夠的草供牛隻食用,令牛群營養不足,牛隻出現「爭食」的情況,幼牛往往「唔夠爭」。Fanny 又指該處並無可供牛群遮風擋雨的地方,鄰近直升機機場亦令牛隻受驚,假日眾多的遊客亦令牛群受驚。因為食物不足,Fanny 指部份牛隻會到白臘營地「食垃圾」,她目前約每週一次前來餵飼牛隻。
現場可見,附近草地貧瘠,草十分稀少及較短,與十四鄉那邊的草地有強烈對比。牛群都追隨著 Fanny 等義工從十四鄉帶回來的草。由十四鄉被迫遷移到創與的幼牛701及674體型瘦削,吃草時明顯地不夠其他牛隻競爭。
圖:幼牛701
圖:幼牛674
大嶼山愛護水牛協會主席何來指,水壩前地由填海而成,草的根並不夠長,填海的土地都有很厚的沙石層,要令沙石層變成有機土壤需要很長時間。何來又指該處草地聚水條件很低,土地顯得乾燥,不似十四鄉的草地般濕潤。何來表示,人工草地的原意就是令到草地不易生長草,這樣政府人員才能易打理。
圖:創興的草生長欠佳/em>
圖:何來
Fanny 表示將會就事件向立法會申訴,促政府取消遷移政策,不再令牛隻母子分離並將牛隻強行遷移。對於牛隻被指影響行人及行車安全,Fanny 回應指「牛唔識講嘢,唔好蝦佢地。」
根據漁護署文件,當局擬於大網仔路興建牛路坑,永久圍困被遷移至該處的牛隻,阻止他們返回西貢市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