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方日報》,2017/3/25
香港觀鳥會昨公布今年一月十三日至十五日進行的黑臉琵鷺全球同步普查結果,總共錄得三千九百四十一隻,是自一九八九年有研究以來最高,但香港和深圳(后海灣)「唔爭氣」,錄得的黑臉琵鷺只較去年同期多四隻,升幅遠低於台灣、日本等地。觀鳥會研究經理余日東指,要再仔細研究較少黑臉琵鷺選擇在港棲息的原因是否與部門管理不善或氣候變化有關,但直言懷疑由漁農自然護理署管理的米埔自然保護區有管理問題,令黑臉琵鷺因而飛到其他地方覓食,「雀仔知道呢個地方唔好就搵另一個地方。」
全球錄得3941隻 創歷年新高
是次普查錄得全球三千九百四十一隻黑臉琵鷺,較去年多五百八十五隻,升幅逾一成七,其中台灣錄得二千六百零一隻,較去年多了五百四十一隻,升逾兩成六,日本、越南亦各錄得約五十隻的增幅;至於香港和深圳(后海灣)則共錄得三百七十五隻黑臉琵鷺,僅較去年多四隻;最差是澳門,今年有四十四隻,較去年少十七隻,跌兩成八。
余日東指,香港過往黑臉琵鷺數量一向反覆,今年在香港及深圳(后海灣)錄得的黑臉琵鷺分布在四處,由漁護署管轄的米埔自然保護區及濕地公園分別有一百五十八隻和一百四十六隻,屬非保護區的南生圍和漁塘有五十六隻,深圳后海灣則有十五隻。他指,兩個保護區的黑臉琵鷺數字自研究以來背道而馳,「米埔愈來愈少黑臉琵鷺,濕地公園就愈來愈多。」
米埔保護區被質疑管理不善
他因此懷疑米埔保護區有管理不善問題,舉例指,米埔保護區近五年來有外來種紅樹林「無瓣海桑」入侵,令供黑臉琵鷺棲息的泥灘面積減少,他又懷疑因部門管理不善或氣候影響,令米埔雀鳥食物減少,「魚、蝦少咗」。
香港浸會大學生物系講師宋亦希指,未來要仔細研究台灣及日本等地與香港的跌幅是否反映濕地管理的差異,或氣候變化影響,促港府與內地做好保育鳥類的溝通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