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方日報》,2017/7/4
富有中國庭園特色的九龍寨城公園五月發生錦鯉被「串謀謀殺」事件!園內一個水池多年來一直有不少市民於池中放生錦鯉及烏龜,但康樂及文化事務署人員四月維修水池前竟隨便將池內錦鯉暫放另一水池便算,不顧錦鯉死活,直至有街訪近日見池中錦鯉失蹤向該署了解,才驚悉錦鯉已全死的噩耗:「好離譜,明知池內有魚都唔搵專家商討,好哋哋點會全部死晒?」康文署證實至五月中旬有至少五條魚在暫放小池死亡,估計是未能適應環境所致。
市民黎先生常到九龍寨城公園遊覽,特別愛觀賞龍津一、二巷附近水池內的錦鯉等魚類,間中亦會餵飼。至四月,他知悉水池將進行工程要抽乾水,於是向職員了解魚類去向,獲告知園方會把魚類放到另一溪流的小水池暫養。他其後見暫養魚並無異樣,但五月再詢問時,職員卻答覆:「已經死晒!」
多個水塘再無魚龜蹤影
記者上周曾到現場視察,發現公園內多個水塘只剩暴雨後留下的積水,水中已無任何魚或龜。市民黃先生表示,以往的確有許多人到公園放生,「錦鯉都有十條八條」,但近日全部不見蹤影。市民陳先生則指一名公園職員早前曾表示,由於公園內大批水泵須更換,故抽乾大部分水塘的水,但強調已將所有魚及龜搬到其中一個水池,並擺放水泵供氧,但後來不知何故悉數死去。
康文署回覆時證實稱,九龍寨城公園水池因水泵系統老化,於四月下旬至七月期間要進行更換水泵工程,場地職員考慮到水池內有小量被市民棄置的魚類生物,遂於施工前在公園另一條溪流的小水池注水及放入氣泵,讓有關生物暫時棲身,並計劃待水池工程完結後,把牠們放回原處。
工程初期,約有五條小魚被收集放在溪內,但場地職員於五月中旬發現溪內的小魚陸續死亡,估計是未能適應環境所致。該署強調,寨城公園內的水池及溪流主要是供遊人觀賞,並非為飼養魚類等動物而設,而根據《遊樂場地規例》,市民不得在該署場地釋放或餵飼魚類等動物,針對偶有市民在公園水池放生,已在當眼處張貼告示提醒切勿把魚類或龜隻放進水中。
另稿:
水質差 氯氣濃 錦鯉易斃
錦鯉一向有長壽之意,平均年齡可達七十歲,但大前提是要飼養得宜。有水族行負責人解釋,水質環境欠佳、水溫突然大變及未有適時清除水中氨化物,均可令錦鯉致命。有魚類專家形容今次「慘劇」市民與康文署均有責任,更特別提醒市民勿胡亂放生錦鯉,飼養前應三思:「將錦鯉野外放生都係凶多吉少,錦鯉顏色鮮艷,容易成為猛禽食物。」
錦鯉源自日本,後傳入中國。水族行負責人鄧先生稱,如非飼養作比賽之用,港人最常飼養為紅白及三色錦鋰。他指錦鯉不算難養,但易病易死,若新水環境沒有除氯氣及氨化物,或未有全面殺菌消毒,錦鯉在新水環境有染病危機,主人亦要留意,若清潔用物料產生的氯氣太濃,錦鯉也會斃命。
飼養前三思 勿亂放生
香港魚類學會會長莊棣華形容今次「慘劇」,市民與康文署也有責任。他解釋,隨着錦鯉愈養愈大,身長動輒超過一米,家中魚缸的確難以再容得下,但康文署已有告示提醒切勿放生,市民應遵守。他認為主人較恰當做法是聯絡會代收錦鯉的魚塘,更重要是飼養前應三思:「養之前要考慮當魚長大後屋企仲放唔放到!」
至於康文署,莊棣華明白人工湖是以水池準則設計,未有預料有人會將魚類放入池中放生,但實際經驗是多個康文署公園或設施也經常有市民放生魚類,因此該署應吸取教訓,勿只墨守水池保養程序,下次再有同樣情況,應先聯絡魚塘及其他組織收養池中魚,長遠則要加強宣傳勿胡亂放生訊息:「可以諗諗將邊度有人接收錦鯉嘅資料放上網,等市民多啲選擇點樣處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