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蘋果日報》,2016/12/30
大嶼山東北的大小磨刀洲海域今日起劃為海岸公園,補償興建港珠澳大橋對海豚的影響。有了海岸公園,但海豚不回來。翻查工程的海豚監測數據,首年工程東北大嶼山有70隻海豚出沒,最近一年只餘1隻。有海豚專家指,最近一年填海工程已完成,海豚受滋擾較少仍不回來,情況令人心寒,憂慮三跑開工後,未來7年海岸公園難保育海豚。
大小磨刀海域僅剩一條
大小磨刀劃為新的海岸公園,面積約970公頃、是彌補港珠澳大橋工程對中華白海豚棲息地所造成的損失。根據《海岸公園條例》及《海岸公園及海岸保護區規例》,海岸公園水域內禁止釣魚、捕魚、獵捕和採集動物與植物,亦禁止滑水、潛水和進行船艇活動,船隻碇泊和下錨需事先獲發許可證和在指定地點進行,航速受到限制。
新海岸公園在大嶼山東北海域範圍,但已幾乎沒有海豚出沒。根據港珠澳大橋香港接線工程最近一年的海豚監察數據,2015年10月至2016年9月東北海域只有1隻海豚出沒,而工程首年、即2012年10月至2013年9月期間,有70隻海豚出沒。整個北大嶼山海域海豚出沒數目亦下跌,工程首年有589隻海豚出沒,最近一年只餘171隻海豚出沒,數目銳減近七成。
香港海豚保育學會學術顧問洪家耀指,港珠澳大橋工程高峯期是2014年,2015年中起水底工程已完成,原本預計海豚陸續返回棲息地,結果東北海域只有1隻海豚出沒,「滋擾過咗(海豚)應該會返番嚟,但現在見到情況2016年數字繼續下降緊,令我好心寒。」他憂慮隨着三跑工程今年展開,未來7年工程期令北大嶼山海域環境持續惡化,海豚難以使用新成立的海岸公園。
漁護署回覆,會在大小磨刀海岸公園內推行海洋生態改善措施,例如投放人工魚礁和放養魚苗或幼魚,以增加大小磨刀一帶水域的漁業資源,並提高海洋棲息地和生物多樣性,讓海豚從中受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