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1月27日星期五

被寵物弄傷 單身OL居多

《東方日報》,2017/1/26

小貓小狗撒嬌足以療愈主人心,但野性大發張牙舞爪起來,主人難免傷身。中文大學醫學院首次調查家居養寵物意外情況,推算寵物主人被弄傷的意外發生率為百分之一點二四。單身、月薪較高、居住地點遠離繁囂的女性「受襲」頻率較高。負責研究的專家估計單身女性有較多時間把玩寵物或別人的寵物,加上照顧寵物的責任落在一人身上,令受傷機會增加。

中大賽馬會公共衞生及基層醫療學院○九年進行家居意外研究,當中包括家居寵物意外。研究人員電話訪問六千五百七十名市民,了解受訪者有否被寵物弄傷,如咬傷、抓傷或絆倒受傷、傷患位置及發生頻率等。亦記錄受訪者的性別、婚姻、教育程度及收入等資料。

分析數據顯示,整體有八十四名受訪者(1.28%)曾遇家居寵物意外,以本港人口及男女人數推算,全港每年應有八萬六千三百多名市民曾發生家居寵物意外,意外發生率為百分之一點二四。

應定期帶貓狗打防疫針

九成二受訪者被自己的寵物弄傷,大多數被貓抓,手部受傷居多;一成三被弄傷四次以上;九成八人自行處理傷口沒求醫。翻查主人提供的資料,整體有七成狗隻打防疫針,貓兒打針比率更低,只有六成三。

數據顯示,單身(包括未婚、離婚、喪偶)受訪者發生家居寵物意外機會較已婚者高一倍;受訪者中,女性、月入三萬元以上、家住七百呎以上單位的白領人士,意外頻率較高。

負責研究的中大災害與人道救援研究所所長陳英凝醫生指出,大部分受訪市民傷勢輕微。研究發現,分別有六成及近一成人在把玩寵物及照顧寵物時弄傷,如替寵物洗澡或剪毛時掙扎受傷。她估計,單身人士養寵物為找伴,大部分寵物照顧者為女性,故研究得出她們受傷機會較高;意外多發生於節日、放假,市民有充足時間陪伴寵物的日子。她說,居於面積較大單位人士較易出意外,不一定是豪宅別墅,住村屋、私樓都有可能,研究中約三成半受訪者住公共房屋。

做足防疫措施、參加寵物照顧班或有助減低意外。陳英凝認為,寵物尤其貓隻的防疫接種率有待改善。過往有例子顯示動物有機會染傳染病,例如貓抓病、弓形蟲等。她提醒主人應定期帶寵物注射防疫針,達致人和寵物互相保障及愛護。


另稿:
餵食洗澡 難免被抓損

「做得貓奴,我就預咗!」營養師黃凱詩與三隻貓同居,大部分時間與貓咪和平共處,惟餵食或為愛貓洗澡時,少不免被抓傷。曾試過貓咪誤吞逗貓棒的毛球,求醫期間掙扎激動咬傷女主人,黃凱詩手指「爆血」要到急症室求醫。

「做貓奴係咁㗎啦」

三隻貓分別是九歲「大哥」Momo、將於雞年大年初一九歲生日的「二哥」Milo,及年僅四個月的「細佬」吉吉。黃凱詩形容,喜歡貓兒性格比狗兒獨立自我,又可做伴:「自己一個人住,想有啲小動物令屋企有生氣。加上工作壓力頗大,返家後專心當個貓奴,可以忘記煩惱;覺得係佢哋(貓咪)安安靜靜坐隔籬陪緊我。」

她笑說,三隻貓性格和善,甚少發生意外,僅貓咪年幼時活潑好動,跳上主人大腿上又抓又跳,少不免主人皮膚被輕微抓傷。最易受傷是替怕水的Momo及Milo洗澡,即使黃穿上長衫長褲,為貓咪洗完澡後,她仍「遍體鱗傷」,然後又心軟說:「做貓奴係咁o架啦!傷患都好輕微!」

黃憶起,多年來只試過一次被貓咬傷入急症室。當時約四歲大的Milo在家中誤吞逗貓棒,黃連忙「連貓帶棒」看獸醫。獸醫施麻醉針時,黃凱詩在旁幫忙,Milo痛得忍不住咬傷她。黃遲遲未能止血,要去急症室。她記得醫生說,只要Milo有定期打防疫針,不常接觸街貓,風險很低,故她並無打破傷風針:「佢一歲之前打了三針,打到三歲沒打了,因為長期在家,相信佢惹病機會唔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