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4月5日星期二

西貢半年第二宗  疑誤吞海洋垃圾  瀕危小海龜慘死

《蘋果日報》,2016/4/4

繼去年有瀕危綠海龜浮屍西貢海灘後,巿民昨日在西貢鹹田灣沙灘發現一隻死去的海龜,漁護署接獲報告派員到場撿走化驗死因,經初步觀察相信是一未成年的瀕危紅海龜,由於沙灘上滿佈垃圾,不排除牠誤食膠袋或尼龍繩致死。有專家希望市民可以提高保育意識,勿在海灘亂棄垃圾,以免危害海洋生物。

現場為西貢鹹田灣,位於大浪咀與西灣山之間,景色優美,與西灣、東灣及大灣,連同大浪灣北部山𥧌蚺蛇尖合稱「一尖四灣」,被譽為香港四大奇景之一,每逢假日都有不少露營人士及行山人士慕名而來。

劉小姐前日與友人一同到鹹田灣露營,至昨晨9時許她在附近吃過早餐後,遠望沙灘發現一個疑似大龜的物體,於是走近查看,赫見原來是一隻長約2呎的海龜,龜背經烈日暴曬後拱起龜甲,身體亦傳來惡臭,相信已死去一段時間。

《蘋果》記者接獲消息即駕車到西灣亭,再沿大浪灣遠足徑步行了約2.5小時,至下午2時45分左右到達鹹田灣,見海灘正受紅潮侵襲,海面浮起一大片啡紅色藻類,部份墨魚及海魚疑缺氧死亡漂上沙灘,沙灘上亦有大量棄置的膠樽、發泡膠盒、浮標及零食錫紙袋等垃圾。記者走近海龜卧屍位置時,已見數名漁護署人員在場用黑膠袋包好龜屍撿走,稍後化驗以確定死因。

專家促漁護署加強保育宣傳

生態教育及資源中心科學事務經理張瑪珊稱,現場發現的紅潮相信與今次海龜死亡無關,因為紅潮主要令魚類缺氧致死,但對靠肺部呼吸的海龜影響不大,反而可能與海龜在淺海地帶進食水母及藻類有關,由於鹹田灣沙灘垃圾甚多,不排除海龜誤當膠袋是水母吞下,又進食纏着海洋垃圾的藻類,最終無法消化而死亡。張促請漁護署加強保育宣傳,向大眾灌輸「自己垃圾自己帶走」的意識,否則海龜死亡事件只會無日無之。

海龜食海洋垃圾死亡已非首次,一隻綠海龜去年10月被發現浮屍西貢白臘仔沙灘,由於被野狗撕咬拖行,發現其撕碎的胃部及腸道內充斥尼龍繩、膠條及包裝袋等大量海洋垃圾,世界自然基金會對此表示痛心,認為海洋垃圾正嚴重侵害海洋生態系統。


另稿:
去年4海龜屍浮港海灣

漁護署指出,昨日在鹹田灣發現的海龜屍體屬未成年赤蠵龜,又名紅海龜,背甲弧長約60厘米,弧寬約51厘米。由於屍體已嚴重腐爛,未能確定死因,該署已抽取組織樣本作化驗。而在過去5年,漁護署每年平均接獲約18宗有關海龜出現的個案。

紅海龜是魚鱉目海龜科,分佈於大西洋、太平洋及印度洋等內溫水海域,根據世界自然保育聯盟瀕危物種紅皮書,紅海龜為瀕危物種,屬受保護野生動物,任何人未經許可非法捕獵、殺害及取得均屬犯法,一經定罪可被判罰款10萬元及監禁1年。

紅海龜體形巨大,可長達1米,一般重約100公斤,以魚、蝦、蟹、軟體動物和藻類為食,每年5至7月為繁殖期,每次產卵60至150粒。南中國海過往有赤蠵龜棲息,香港於2003年初才首次在西貢海域發現其蹤迹。

根據漁護署資料,去年本港發現至少4隻海龜分別屍浮屯門黃金海岸、西貢白臘仔海灘、西環堅尼地城海面及坪洲南灣村近岸,顯示生存空間受到嚴重威脅。其中在去年10月24日在西貢白臘仔沙灘發現的綠海龜屍體,其腸道及胃部有大量尼龍繩及膠條等垃圾。

六成海洋垃圾為塑膠品

世界自然基金會「育養海岸」計劃,去年調查亦發現香港普遍存在嚴重海洋垃圾問題,當中六至八成半的海洋垃圾為塑膠製品,例如即用即棄的包裝紙及膠袋,亦有不少膠繩索及魚網,這些塑膠垃圾一旦進入海龜體內,不但不能消化,甚至有中毒之虞,最終阻塞腸道,導致海龜營養不良及飢餓致死。

基金會引述聯合國環境規劃報告,指世界各地的海龜死亡個案中,有五至八成曾經進食海洋垃圾,認為港府必須正視這場生態危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