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文連結在此: http://www.hk01.com/01博評-百科/11937/-%E5%8B%95%E7%89%A9%E6%AC%8A%E7%9B%8A-%E9%A6%99%E6%B8%AF%E4%BA%BA%E4%BD%8F%E5%BE%97%E8%BF%AB-%E9%A6%99%E6%B8%AF%E9%9B%80%E4%BB%94%E4%BD%8F%E5%BE%97%E6%9B%B4%E8%BF%AB-
也許我們平民百姓,已經對這種擠壓式的生態模式習以為常,同樣地也會將這種壓迫感,理所當然地套用於其他物種身上……
大大小小的鳥籠,大部分都放在行人路上,而籠中的鳥兒有很多連站在棲木上的位置也沒有!
瑞士的寵物店,才7、8隻小鳥,便已經放養在一個大小有如充滿香港特色的「籠屋」那麼大的鳥籠裏面…不時互相整理羽毛,更可以自由自在地飛翔……
(相片由作者提供)
「香港地少人多、寸金尺土」── 這兩句說話是我懂事以來,一直在我的耳畔以及腦海中縈繞的, 也許我們平民百姓,已經對這種擠壓式的生態模式習以為常, 同樣地也會將這種壓迫感,理所當然地套用於其他物種身上……
同一種「籠屋」 1個人VS 8隻小鳥 香港與歐洲大不同
自小便喜愛動物, 除了從不會錯過電視上播出的動物紀錄片之外, 由於不是經常可以到動物園遊覽,所以便常常流連寵物店、水族館甚至街市。看見一籠籠被圍困着、等待出售甚至是屠宰的牲畜,如雀鳥、 小白鼠、兔子、天竺鼠,以至雞、鴨、鵝等等,擠擁得尤如「罐頭沙甸魚」 般待在一起,脾氣不好的還會互相毆鬥呢!相 信小貓、小狗的待遇會好一些,至少籠子的大小比較可觀少許, 但衛生程度方面就不敢恭維了……
到我開始在圖書館借閱不同的參考書籍, 看到圖片中外國的寵物店設施, 便開始令我難以相信。外國的寵物店連幾隻金絲雀或小鸚鵡,都可以待在一個當時的我認為可以放30隻小鳥的鳥籠之中待售。 到我長大成人,首次去歐洲旅遊,當然不乏「順道」 到各大寵物店走走。當時令我印象最深刻的,是在瑞士的寵物店, 才7、8隻小鳥,便已經放養在一個大小有如充滿香港特色的「籠屋」 那麼大的鳥籠裏面;防火板內牆有如幼稚園般, 牠們看上去完全沒有壓力,不時互相整理羽毛, 更可以自由自在地飛翔……
(馬熙烈攝)
香港社會進步 動物權益未見進步
以為時移世易,人權在進步的同時,動物權益亦得以提升。 殊不知近期去到旺角雀鳥花園裏重建的「雀仔街」參觀,老實說, 那兒的衞生以至人道標準, 與幾歲時參觀旺角康樂街時的光景,其實沒有太大改善!
那些只有一百幾十平方尺的小店,很明顯擺放存貨也未必有足夠空間。所以每天大大小小的鳥籠,大部分都放在行人路上,而籠中的鳥兒有很多連站在棲木上的位置也沒有!就算是動輒便要一萬幾千元一隻的鸚鵡,也是4、5隻擠在一個兩呎不到的鐵籠之內,曾經看到有一隻還不斷試圖打開閘門逃走;而數十元一隻的下價鳥如彩鳳、文鳥等,情況當然更令人惋惜,但還不及那些賣給人們作放生用途的品種,如觀音雀、高髻冠等等,牠們「居住的環境」就更加令人震驚……
雀鳥花園入口牌樓(旅發局網頁圖片)
難道這個重建項目,真的要保留以前康樂街的吵、髒、擠等等不人道特色,去繼續發揚光大嗎?外國遊客對這種殘忍的「特色」已經非常關注,而當年規劃這個項目的團隊,他們對達到善待動物的基本門檻,到底又做了多少資料搜集?一間可以運作的「鳥店」真的可以只佔地幾十平方呎?這個我很懷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