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9月8日星期五

日落梅窩 / 麥志豪


原文連結在此: http://news.now.com/home/life/player?newsId=233113&catCode=126&topicId=658
【now.com生活】上週和友人帶狗狗到梅窩渡假。週日的梅窩很寧靜,沙灘上人不算多,卻也有不少人和狗狗一起弄潮。 大人小朋友狗狗背著徐徐落下的斜陽,在海灘上你追我逐,嘻哈笑聲不絕。 以為這已是繁囂城市裡最難能可貴的光景?還未算,當海水慢慢的退下,黃昏夕照,幾隻黃牛慢條斯理的從石屎路段走入沙灘,原來還有另一批黃牛殿後,整個牛隊散亂中卻又很有隊形。身型魁梧的牛牛一隻已佔用了整條行人路,在梅窩的居民當然知道這是日常,見怪不怪,人和單車都會自發讓路,聽不到一句怨言。至於外來的遊客就難掩興奮,抓緊機會和大小牛牛自拍。可幸牛牛也是我行我素,不怕滋擾,一隻隻各就各位,陸續散落在沙灘上,悠然自得的躺下休息。細心點算,一共26隻。那一刻,沙灘上有人有狗有牛,在昏黃的天色,暗藍的海水輝映下,構成一幅和諧寧靜的人間仙境。看得城市人都醉了。

但很快我就知道這只是我的一廂情願。有一位外藉人士經過,很不滿的爆了一句粗口,再說:send all the cows out of here!然後就怒氣沖沖的走了!

別以為外國人就一定是愛動物的,或一定比市儈的香港人明事理。 據說近年來不少中產之士想在昂貴的愉景灣之外找個次選,就搬入了樓價較便宜的梅窩。他們一心想享受大自然的寧靜及舒適,卻又不滿牛牛帶來的種種麻煩,例如牠們會佔用馬路又會撒滿一地牛屎。當然像這種不喜歡牛的非原居民可能只是少數。但面對著梅窩急促的發展,牛牛已逐漸成為不少人的「眼中釘」。

今日的梅窩,和幾十年甚至幾百年前起了無可避免、翻天覆地的轉變。即使不過是幾年前,梅窩都沒有居屋,沒有starbuck,沒有759。今日在梅窩居住的,有多少是原居民?有多少是熟悉梅窩的歷史?又有多少知道梅窩牛牛的故事?真心認同這些黃牛本來就是梅窩的一份子,是最老資格的原居民的,又有多少人? 那些偶爾跑來渡假的,被那片刻的詩情畫意迷住了,卻又那裡知道梅窩牛牛的窘境?

梅窩牛的去留,在過去十幾年一直備受爭議。2005 年漁護署早就試過強行搬牛,過程中有受傷的,有不少被人道毀滅的。 計劃被民間組織喊停後,漁護署於2013年又重施故技要搬牛,想把大嶼山的牛和西貢的牛跨區調遷,這個荒謬絕倫的想法把幾隻「試驗品」害得不似牛形,後來又被多個動保組織群起反對而擱置。往年政府死心不息,又建議把梅窩牛搬到索罟群島其中一個無人島大鴉洲,在這無人荒島上叫天不應叫地不聞,牛隻就自然慢慢消失。如此詭計自然遇到一面倒的反對。輾轉至今政府依然未想出完美的搬(滅)牛方案。但大嶼山的發展如此火熱,梅窩的人與車只會愈來愈多。2018年梅窩有公屋了,「可持續大嶼藍圖」公佈了,預期「東大嶼都會」填海後將提供大量土地作發展用途,大嶼山人口可能翻幾翻到100萬。如此,這一群一直徘徊在十幾二十隻的梅窩黃牛,最後還能敵得過發展的硬道理,苟且在沙灘安渡餘生嗎?

對於阻礙發展的人和事,政府的態度一向是除之而後快。人尚且會作一點賠償,牛在他們眼中卻是分文不值。對於民間組織強烈建議為牛隻在梅窩原區興建牛棚,讓牠們安享晚年,政府可以冷漠得如斯直接:「本署目前未有計劃以公帑圈養和長期照顧流浪牛群。」

對於遊客來說,沙灘上的黃牛可能只是景點。 而對於政府來說,牛群是流浪動物,是發展的障礙。對於動保人士來說,牛群可能只是另一個議題,是要保護的生命。然而對於梅窩這片土地,這群牛是不能切割的歷史,是牛牛和原居民用血汗打造出來的美麗小島。沒有牛,根本就不是梅窩。把牛搬走,等於拆散了家人。到一天黃牛在這小島上被滅絕了,就等同是「家破人亡」。

我不敢想像十年後再踏足梅窩,這裡會否已變成一個沸沸揚揚的遊客區?在沙灘沿岸填滿了酒吧食肆,被打造成離島的蘭桂坊?也可能是另一個愉景灣?高級的會所,大型的商場。在這璀璨繁榮的新市鎮,可能會找到一個博物館,介紹梅窩的歷史,訴說黃牛的老故事。
而沙灘上斜陽夕照黃牛的風光,已成絕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