夕陽之下,十四隻黃牛在大嶼山梅窩街道上緩緩踱步,牠們對人類毫無戒心,懵然不知自己即將「被消失」!事緣上月一個地區會議中,有居民不滿牛群長年在街頭出出入入構成滋擾,有人提出「只留六隻」,要求漁農自然護理署「處理」。有人質疑何以只有六隻留低,更擔心八隻黃牛隨時被劏,超過二千名市民為免牠們突然「人間蒸發」,同以電郵炸爆署方,誓要一人一信救黃牛!
梅窩十四黃牛去向如何,仍是未知之數。
「Dad,you see?Cow!」(「爸爸,看到嗎?牛啊!」)一個金髮小妹妹在大嶼山梅窩的路邊,看到一群黃牛過馬路,立即興奮地高叫。她快步走近一隻耳朵標有十號數字牌的黃牛,黃牛毫無反抗,只是傻楞楞地望着這個迎面p:而來的陌生人……
梅窩「十四黃牛」有老有嫩,耳上數字牌代表牠們已經絕育。記者日前追擊牛蹤,發現牠們多數從鹿地塘村及大地塘村,散步到梅窩街市附近,期間有居民如同遇見老朋友般,向牛群打招呼;亦有遊客上前拍照,記下牠們的一舉一動,牛群儼如梅窩「旅遊大使」。牛群過馬路時,五號牛率先到埗,停步等待身後同伴,一位伯伯發現餘下牛群有機會堵塞馬路,立即着牠們「快啲行開」,牛群隨即散去,場面和諧。對牠們彼此而言,一行十四「牛」,一隻不能少。然而,這群牛能齊齊整整存活多久,仍是未知之數。
「消失」方法惹質疑
上月尾,漁護署及梅窩鄉事委員會成員曾在一個地區會議上,探討梅窩的流浪牛問題。據了解,會上有意見認為十四隻黃牛對路面及環境構成滋擾,認為牠們應該消失。惟建議遭愛護動物者反對,其後有人提出「不如一人退一步,只留六隻」,最後成為決議。與會的大嶼山愛護水牛協會主席何來質疑令牠們「消失」的方法,「係咪即係要劏咗佢哋?」何來直言,不少村民對牛群深具感情,部分人搬入梅窩,更是為感受黃牛帶來的鄉郊氣息,殺牛既違反人道原則,亦不符合大眾期望。
消息傳出後,引起各界不同反應,有人懷疑留低六隻牛,只是當局「隨口噏」。居於梅窩的馬小姐坦言,決不贊同殺牛建議,「大嶼山咁大,我相信點都有地方畀到啲牛。」在當地長大的鄭小姐指,牛群一直深受遊客歡迎。經營衣帽店十多年的黎先生則指,黃牛會偷食居民種植的花草,亦會隨處便溺,但「罪不至死」,「搵地方畀佢哋食草咪得囉,最重要係唔影響居民!」
參與網民逾二千二百
日前,有多個關注動物團體發起「一人一電郵救黃牛」行動,呼籲網民寄信漁護署,要求解釋事件,正視問題。至昨晚,參與人數已超過二千二百人。其中一位行動召集人麥志豪擔心,若「只留六隻」情況屬實,會為本港動物政策開一個極壞先例。有參與網民則慨嘆:「如果真係得番六隻,佢哋過馬路永遠唔會『齊人』。」
就梅窩流浪牛問題,漁護署未有回應是否「只留六隻」,發言人表示有居民視牛隻為滋擾,要求署方定期捕捉和移走,亦有社會人士反對捕捉和處置牛隻。該署已得悉有團體發起關注流浪牛的活動,但發言人強調,現階段未有就控制牛隻數目定下任何目標,會繼續聽取各方意見,研究平衡而可行的管理措施。
另稿:
| |||||||||||||
部分市民會因流浪牛阻礙行車,又或滋擾民居而作出投訴,根據資料,本年頭六個月漁護署收到有關流浪牛的投訴共有八十三宗。大嶼山愛護水牛協會主席何來表示,署方可進行不同措施,在不影響牛隻性命的情況下,解決牠們所帶來的環境問題。 何來指,要解決流浪牛闖入馬路的問題,可倣效其他地方,在路邊裝置阻牛路坑。該些「牛坑」上帶有坑紋,能夠阻止牛隻走上馬路。針對梅窩十四黃牛的問題,她則提議政府開放草地讓牛隻逗留棲身,「咁就唔會騷擾到啲居民,其實梅窩有好多政府草地,但依家就圍起晒。」 曾計劃裝定位頸圈 去年底,漁護署曾計劃斥資二百萬元為部分流浪牛加裝定位頸圈,現時卻要令梅窩十四黃牛「消失」,更顯矛盾。何希望署方正視問題,真正改善整個流浪牛政策,例如加強前線職員對牛隻實際情況的認識,「年幾前成立、關注大嶼山流浪牛問題嘅『牛隊』,中心竟然設喺打鼓嶺,淨係來回梅窩都要四個鐘,仲有幾多時間執行職務?」 另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