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蘋果日報》,2014/6/24
第三條跑道環評報告公眾諮詢期下月結束,再有環團批評內容錯漏百出。世界自然基金會香港分會指,填海工程除影響中華白海豚,更有六種極具保育價值魚類及一種僅在填海水域找到的珊瑚品種受影響。單靠興建一個海岸公園絕非有效保育手法,促請機管局先做詳細研究受影響品種生態。
環評報告出台後,多個環團已批評內容不盡不實,世界自然基金會香港分會昨指出,第三條跑道所影響的填海範圍內,可以找到六種極具保育價值的魚類,牠們分別被世界自然保護聯盟紅色名錄(IUCN Red List)及中國物種紅色名錄列為「瀕危」至「近危」級別,包括無斑鷂鱝、勒氏枝鰾石首魚、泥斑、牙䱛、鯆魚/尖嘴魟及青斑。
該會助理環境保護經理(海洋)李美華指,機管局在報告中提到,只要興建一個海岸公園便可作為緩解措施,吸引受影響魚類日後回歸,但問題是海岸公園要待完成工程後、即2023年才動工,「佢哋有獨特嘅棲息環境、食物鏈同水流先會出現,但動工後已經完全唔同晒,點可以保證第時一定返嚟?」
李美華指,環評報告指該些魚類流動性高受影響數量不多,也可在鄰近水域找到,故海岸公園已是足夠的生態補償,實情是目前香港極缺乏有關魚類的研究及資料,未知確實受影響的情況,而且工程勢必影響其棲息地。
工程影響整個西部水域
此外,一種學名為Guaiagorgia的全球罕見柳珊瑚,目前僅能在第三條跑道所在西部水域發現,基金會要求機管局重新評估工程對此種罕見珊瑚的影響。李指填海工程涉及範圍雖然為650公頃,但工程一旦展開,來往的工程船將會令受影響水域範圍額外增加981公頃,整個西部水域難以倖免。世界自然基金會香港分會、地球之友、長春社及香港海豚保育學會昨在立法會外,手持一隻沾滿血迹的中華白海豚道具,抗議第三跑道工程扼殺海豚生存空間。
機管局回應指,無斑鷂鱝只在拓地範圍內進行拖網調查時,錄得相對較低密,其他魚類均在拓地範圍外出現,而柳珊瑚則覆蓋率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