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地鼠疫疫情疑迅速擴散,自今年十一月至今共確診四宗鼠疫病例,令人心惶惶。鼠疫是高傳染致命疾病,十四世紀歐洲爆發時,曾奪去逾五千萬人性命,而且內地已靜息多年無病例,不少人早掉以輕心。本港鼠患近年惡化,有傳染病專科醫生指,鼠疫可經跳蚤叮咬或飛沫傳播,雖然本港爆發鼠疫機會不高,惟市民需注重個人衞生,外遊後有氣促及肺炎應立即求醫,若不幸受感染,醫生多會處方抗生素醫治。
北京甘肅返港須防範
感染及傳染病專科醫生曾德賢指,肺鼠疫可透過飛沫及痰液傳播,在人群中的傳播風險較大,接觸患者前應戴口罩及穿上保護衣,鼠疫亦可透過跳蚤叮咬傳人,市民除了勤洗手外,噴灑驅蚊劑亦有一定預防作用。曾又稱,雖然目前本港出現鼠疫個案較微,惟不能排除到過疫區外遊返港的市民會將病菌帶進港的可能性,故曾到北京、甘肅等地返港的市民,若出現肺炎及氣促等病徵,則應加強防範以防社區散播。而老鼠曾接觸的任何食物或罐裝飲品都要棄掉,並留意食肆是否出現過鼠蹤,政府亦要加強控制鼠患,防止鼠疫在本港爆發。
另一名感染及傳染病專科醫生曾祈殷亦稱,雖然鼠疫並非無藥可醫,但市民應加強防禦,如發現病徵應盡快求醫,醫生多會處方抗生素醫治。他解釋鼠疫是因鼠疫桿菌病原導致的感染,野生齧齒類動物帶有鼠疫桿菌,例如老鼠、葵鼠、松鼠、倉鼠等都可以是溫床,有飼養動物者要特別小心。
處理鼠屍排泄亦高危
老鼠被跳蚤叮咬後,如近距離接觸老鼠,跳蚤再叮咬人或動物,即將鼠疫桿菌傳播。而如老鼠受感染死亡,在無防護裝備下處理屍體,近距離接觸到如老鼠的排泄物或吸入老鼠飛沫,亦有機會受感染。他解釋鼠疫是經飛沫傳播,要有許多巧合情況、因素出現,例如病者同時使用霧化儀器,飛沫粒子才有機會經空氣傳播開。
避免接觸齧齒類動物
預防勝於治療,曾祈殷提醒要盡量避免接觸齧齒類動物:「因唔知佢身上有無帶跳蚤帶有桿菌,或已被感染。」亦要注意個人衞生、勤洗手,做好防蚤叮咬等保護。如要處理動物,要戴手套、口罩等等。如有飼養小動物,更要注意定期滅蚤。
另稿:
大鼠戊肝港肆虐 注意衞生可預防
鼠疫困擾內地,大鼠戊型肝炎亦在本港肆虐。本港自去年九月首現全球首宗人類感染大鼠戊型肝炎病例後,至今已錄得八宗個案,今年發現的個案佔六宗,當中一人死亡。感染個案患者居住地點不一,包括黃大仙、屯門、九龍城及南區等,感染源頭未明。
無疫苗藥物能抑制
本港接二連三出現大鼠戊型肝炎個案,但本港迄今沒在港註冊的該症適用疫苗,亦無藥物能抑制戊型肝病毒。人類感染大鼠戊肝的病徵與其他病毒性肝炎的病徵相似,包括出現發燒、腹部疼痛、瘙癢等。目前預防該症的方法仍是注意衞生,食物不煮熟不食用,更需要及早杜絕鼠患,解除傳播的威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