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蘋果日報》,2014/5/20
海洋公園最新引入15條「國寶級」中華鱘幼魚,其中兩條死亡。海洋公園在今年2月,由內地引入該批中華鱘,但接受隔離檢疫期間,其中兩條分別在上月及本月受感染死亡,現正調查原因。公園沒即時公佈中華鱘死亡事件,園方解釋一般會待新魚完成隔離檢疫並展出才會一併公佈有關資料。
本報昨接獲消息,海洋公園兩條新抵港的中華鱘死亡。一批15條的中華鱘,由內地全國水生野生動物保護分會人工圈養成長再贈送予海洋公園,2月18日抵港並接受隔離檢疫,原定今年下旬於「中華鱘館」展示,代替現時館內九條中需回歸內地的六條中華鱘。按規定,公園的中華鱘成長至一定體形便需回歸內地,並放歸自然等。
園方無即時公佈
園方昨日經本報查詢後證實,其中一條中華鱘上月被發現泳姿不正常,被獸醫發現腮部有感染,在4月21日死亡。今月再有一條中華鱘表現異常,終在5月11日死亡,獸醫發現多個內臟被感染。三周內有兩宗死亡個案,園方稱沒即時公佈,是因現為隔離檢疫期,一般是待公開展示後才公佈死亡數字,迄今最少五條中華鱘在園內死亡。
園方已通知本港漁護署,及調查死因。中國水產科學研究院長江水產研究所的代表,本周也會到公園檢查檢疫中的13條中華鱘。
香港魚類學會會長莊棣華認為,人工圈養的中華鱘由於過份受呵護,長途運送、環境轉變等因素,可令弱者被淘汰,他認為中華鱘可能在運送途中感疲勞,令感染問題惡化致死。另外,有關注海豚權益的組織,發起本周六(24日)舉行全球性「棄缸救友」抗議,在海洋公園對出巴士站集會,促請海洋公園停止人工飼養海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