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方日報》,2021/11/6
大嶼山貝澳早前有流浪牛在行人路追逐,撞傷兩名學童,漁護署指其中一頭水牛並未絕育,昨日已把其帶走準備做手術。大嶼山愛護水牛協會主席何來表示,每年10月至11月水牛體內賀爾蒙發生變化,每一個族群只有「牛王」可以與母牛交配,令其他公牛需要離開牛群棲息地。而近年水牛的棲息地大幅減少,牛隻生活空間銳減,令牛群與市民接觸的機會增加,她促政府落實保育濕地,並加強對破壞生態行為的執法。
漁護署表示,前日接獲有關部門報告後,隨即派員到場調查,並與有關學校的教職員會面,了解事件經過,亦根據目擊者及村民提供的資料,在貝澳一帶尋找涉事水牛。據了解,其中一頭涉事水牛尚未絕育。該署已捕捉該頭水牛並帶回轄下打鼓嶺行動中心,以便稍後進行絕育手術,以減低其對其他雄性水牛的攻擊性,從而減少導致途人受傷的機會。手術後,水牛會在行動中心觀察一段時間,如認為其適宜在戶外生活,才會放回。
生活空間銳減 與人接觸機會增
何來指出,每年到了10至11月,皆可以看到成年的雄性水牛生活時,與原先族群保持一定距離,不然或會令族群中的「牛王」發怒驅趕,繼而出現牛群追逐,相信早前發生的事件或與情況有關。
何補充,一直以來每年皆會有此現象,惟過去5年,水牛的棲息地減少了逾30%,以往可以讓公牛與族群保持距離的空間減少,市民與水牛的接觸機會增加。她認為,政府需要確實進行大嶼南的保育工作,阻止過度開發,對破壞濕地的行為嚴格執法,始可以保護水牛棲息之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