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K01.com(Local News and Opinion) 社區專題 |1338 Character(s) |2021-12-20
藍天白雲、水清沙幼的大嶼山水口村泥灘,近年被塑膠廢品、玻璃樽及鬼網等沖到岸邊,嚴重威脅瀕危物種中華鱟的生存空間。上山下海的「山·灘拯救隊」日前招募近40名成員到場清理,年紀最細的成員是年僅3歲的女童,其父親稱以往曾帶她參加其他潔淨海灘活動,但不像今次行動兼辦導賞教育,「佢真係見到保護緊咩動物,真係有意義啲。」主辦團體稱受疫情影響,事隔一年後才正式復辦,規模亦有所縮減,冀日後吸引更多巿民參與。
水口村泥灘為馬蹄蟹棲息地
今次進行清理垃圾的地點,位於大嶼山水口村泥灘,屬於馬蹄蟹,又稱中華鱟的主要棲息地,牠們近年深受微塑膠及海洋垃圾等影響,02年至09年間數量大幅減少超過九成,2012年的研究顯示,本地年幼馬蹄蟹數量已驟減至不足1萬隻,在世界自然保護聯盟紅色名錄列為瀕危物種,生存環境岌岌可危。
今次組成的「山·灘拯救隊」,主要透過手機應用程式公開召集,成功招募近40名巿民,周末(11日)在東涌乘車直接抵達水口村泥灘,大約用近2小時在灘上清走垃圾入垃圾袋,再束好垃圾搬至食環署指定垃圾收集點,餘下大約半小時行程,由擔任導賞員的綠色力量工作人員,走進泥灘講解常見海洋生物如彈塗魚、中華鱟、招潮蟹及泥螺,以及如何保護牠們遭受絕種之危。
參與成員不乏小孩 踩入泥灘清垃圾
「如果喺個泥灘度見到裝住不明液體嘅玻璃樽,或者膠廢品太過污糟,就係不可回收,直接放入黑色垃圾袋,但平日見個啲發泡膠,或者紙包飲品就可以回收放入透明膠袋內。」綠色力量的團隊女導賞員向各參加成員提示。
「山·灘拯救隊」各成員受指示後各持垃圾袋及鐵鉗,沿沙灘及草叢中搜索垃圾,再經分類放入垃圾袋中,部分成員更不惜踄水一腳踩進泥氹,深入紅樹林中解開膠索及發泡膠箱,又或俗稱鬼網的棄置魚網或魚排,盡可能為海洋生物埋下的「死亡陷阱」拆牆鬆綁。
各成員忙於清理沙灘垃圾之際,當中不時夾雜童聲童語,有家長帶同小孩一同參與行動,年紀最細只有三歲,是由從事金融業的何先生帶同女兒一同出席,他稱之前曾帶同女兒參加其他同類型的清潔海灘行動,但今次略有不同。「有一個教育元素喺裏面,有清潔亦有教育,佢今日真係見到保護啲乜嘢,我覺得有意義好多。」
疫後規模由過百人減至40人成團 透過手機應用程式招募
本身在環保單位工作的趙先生,與太太一同到場清理垃圾,他執到鬼網、外賣盒及N95口罩,認為今次活動比行山打卡更具意義。「呢個都係郊外活動一部分,咪嘗試下呢啲,做運動之餘執埋垃圾,唔一定要上山頂打卡先係舒展身心。」
今次已是「山·灘拯救隊」本年度第11次舉辦清理垃圾活動,主辦的環保組織綠色力量先後組團在大帽山河溪螢蟲棲息地、南丫島綠海龜繁殖產卵的海灘等「上山下海」潔淨環境,但自去年初爆發疫情,綠色力量同年下半年起停暫停活動,直至今年10月才告復辦,但人數由以前的百多人一團減至如今不超過40人,規模大減,加上清理垃圾附設生物導賞,又不設報團年齡限制,吸引不少巿民慕名報名,40人一團很快便告爆滿,「山·灘拯救隊」今年合共吸引450人參與,合共清走超過900公斤垃圾。
「山·灘拯救隊」源於新鴻基地產2011年起開展「新地齊心愛自然」計劃,在中小學招募志願者參加清理行動,推動市民關愛本地自然環境,至2018年攜手推出「山·灘拯救隊」免費流動應用程式,動員大眾以行動回復郊野及海岸潔淨,身體力行,保育大自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