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8月11日星期日

從鯨鯊研究 對生態保育的反思 / 周美好

《香港經濟日報》,2013/8/10

  鯨鯊(Whale Shark),鯊如其名,體積動輒大如巴士,是世界上體積最大的魚類。

  香港大學生態學三年級學生林肇霆(Starry)兩個月前前往菲律賓,參與鯨鯊研究。短短兩星期他獲益良多,體會深刻,對生態旅遊和保育,有極大的反思。

  林肇霆(Starry)參加了海洋公園的「野外生態保育大學生贊助計劃 」(USSP),獲派今年 6 月 17 日至 30 日,到菲律賓保和島進行鯨鯊研究計劃,其中 9 天在宿霧南面的 Oslob,一直在水裏和世界最大的魚類品種、最長可達 12 米的鯨鯊打交道。「當地最主要工業是帶遊客觀賞鯨鯊。這兩星期,我主要是研究這旅遊工業對鯨鯊的影響。」

  他和另一港大同學 Caren 在 Oslob 觀鯨鯊旅遊區,需進行 3 個研究:第一是為鯨鯊做「照片證明」(Photo Identification)。他倆跳入海裏,在一個小時內在特定範圍裏游泳,見到鯨鯊便拍照,以記錄牠們身上的花紋。上課聽得多,第一次親身現場見到鯨鯊,把兩人震攝,口裏咬着的呼吸管也鬆開。「一日約有 20 條鯨鯊游到這裏,平均為四、五米長,最長的達 9 米,我把兩手攤開,也不及牠頭部的闊度。第一日真係好震驚,直至第二、三日淡定下來至到嘢。。」每一條鯨鯊身體上都有其獨特的花紋,要把鯨鯊左右鰭位的花紋拍下來作記錄,像人類的指模,再給予牠自身的「ID」證明。有了 ID,便可知悉鯨鯊的活動範圍和行蹤,保育方法也可根據這些資料詳細考慮。

  Starry 說,最初幾天都不知「邊條打邊條」,把相片全拿出來對照資料庫細認,20 條鯨鯊要花三、四小時才認出來。

引開鯨鯊變旅遊重鎮

  為何鯨鯊每日定時定候游來 Oslob 這地方?是漁民每日會以蝦、龍蝦來引鯨鯊到來,造就當地的觀鯨鯊旅遊業。原來菲律賓以前立例保護鯨鯊,漁民捕魚時也不可傷害牠們。有漁民為引開鯨鯊而想出餵蝦這一方法,後來竟成為招來鯨鯊作觀光點的旅遊事業。「遊客好喜歡見到咁大條魚,這條計仔確實搵到食。」

  第二個研究是在岸上進行,Starry 和 Caren 拿着望遠鏡看看有多少艘船駛到特定的鯨鯊位置,連船上有幾多人、進入及離開的時間都要仔細記錄。「雖然船隻數目、人數及逗留時間都有明確限制,也不准摩打船進入,但違規的情況時常發生,條例是一條鯨鯊只可 6 人觀賞,但有時有 12 條鯨鯊游來,但多達百多人觀賞。逗留時間限半小時,不少人卻觀賞 1 小時也不離去。」有摩打船有意無意駛近,車葉有機會會傷及鯨鯊。

  第三個研究也是在水裏進行,他們拿着一塊研究板,跟着一條特定的鯨鯊 20 分鐘,記錄牠在這時間做過甚麼,包括活動、行為、與遊客有何接觸,接觸後有何反應。

  Starry 發現,有些鯨鯊的行為變得奇怪,魚類吃東西時,身體正常是打橫張開口,但可能由船上餵飼得多,牠們把身體直立,像動物園內的動物「直接落口」。

怕人觸碰的「大魚」

  很多遊客見到這條「大魚」都興奮莫名,立即噗通跳入水裏,與牠來個合照,甚至用手去觸碰。「法例規定人類不可游近鯨鯊兩米以來內,但很多遊客會蓄意去觸碰牠們。有鯨鯊俾人掂到會立即游走,十分恐懼,因鯨鯊不喜歡被人觸碰。我們見到一條被人用手觸碰後,肌肉抽搐了一下便游走,對此十分敏感,是我們想像不到的。」為免影響牠們的生態,所以還是勿胡亂觸摸。

  他在研究期間,有名外國男士故意游近一條鯨鯊,追着拍照,行徑瘋狂。「整個研究最難是避開人類,像這名男士追着鯨鯊影相,當人類有過於激烈的行為,鯨鯊會游走,我們便係咁追,因為已定咗某一條鯨鯊來做研究目標 。啲遊客又會覺得我哋阻住佢影相,勃然大怒,拎走你的呼吸管,又踢你兩腳,態度十分差。面對啲遊客,仲難過 面對生物。」

  這旅程令 Starry 滿有體會也學到很多。以前他覺得做研究簡單,蒐集完數據再發表就完結。「人們覺得損害自然生態的行為應該 stop,但現實情況好複雜,會受政治、環境和人所影響。Oslob 的觀鯨鯊活動行咗咁耐都可以繼續,某程度有很多人為因素在內,因當地大部分生計來自觀鯊旅遊。以前見到鯨鯊的受傷情況,以為活動一定會被禁止,但後來設立了限制,觀鯨鯊可繼續,雖然限制並不嚴謹。這些因素,都不是科學研究可解釋。」

人們支持保育更重要

  他說觀鯨鯊此類生態旅遊並不便宜,因此參與的都是已發展國家的人民,理應知道尊重生物是甚麼一回事。觀乎他們追着鯨鯊拍照的行為,可知道他們不明白生態旅遊的內在意義。「完了這個 trip,我在想如何把這個(保育)信息表達出來,讓人真正了解。就算有科學證據擺在眼前,也要有人支持才是最重要。」

  Starry 在香港常帶生態旅遊活動,也正在進行有關中華白海豚的研究。他說跟香港人解說後,他們會明白和遵守規則,不會這樣不斷騷擾海洋生物。「尤其是小孩子像白紙,你告訴他有關保育的信息,他們會記在心上。」

  回來後,Starry 對生態旅遊更加關注,Oslob 管理遊客的方法也令他反思,在本港做中華白海豚生態旅遊時,會給予遊客多些有關保育教育,遵守觀豚時守則。「大澳有不少觀豚團,為滿足遊客,船隻駛得非常接近甚至追着條中華白海豚,國際公約訂定需要距離牠們三、四十米。另外,接近完後勿馬上啟動船隻摩打,性格好奇的中華白海豚可能會游過來,有機會傷及牠們。」他相信大眾對海洋生態的知識增加,才是保育中華白海豚的上策。

﹏﹏﹏﹏﹏﹏﹏﹏﹏﹏﹏﹏﹏

香港海洋公園保育基金

  此保育基金於 2005 年推出「野外生態保育大學生贊助計劃」(USSP),有見計劃對學生的影響力,其後投放更多資源,迄今已資助了共 181 名本地大學生前赴亞洲區內超過 10 個國家,參與及進行逾 76 項野外考察工作。今年的項目包括前往尼泊爾了解孟加拉虎的種群數量,印度了解人類與亞洲象衝突情況,以及到國內陝西省了解中國大鯢(即娃娃魚)的繁殖及放歸野外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