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8月11日星期二

飛越狗籠的逆向思考 / David Wong 黃繼仁

週六 2015-08-08
原文連結在此: http://www.inmediahk.net/node/1036552

日,內地媒體傳出一則新聞,稱南京一對被父母遺棄的小兄妹,被窮困無力照顧他們的爺爺長期關在狗籠,與狗同吃同住,食附近垃圾堆的剩菜,甚至狗糧,飲坑渠水。當地市政府部門了解後,已讓孩子被送到當地愛心人士家中暫住,待爺爺有適當居所後才接回孩子,相關部門也啟動了應急程序處理孩子戶藉、上學及家庭困難等問題 。香港多份報章也有報導該事件。

筆者得悉此事後,重復翻讀了報導的原文,當中多處都引起筆者內心強烈震盪。(先此聲明,筆者並非打算否定當地政府的應急措施,而是希望剖析人們對事件的反應)

該文指「小兄妹被關狗籠、與狗同吃同住,引發社會廣泛關注」,小孩被關狗籠,為何引發社會關注?而一般狗被長期關在籠卻又被人視為理所當然?這關注與接受之間的分烈來自甚麼?是一種習慣思維、還是有甚麼理論基礎?小孩為何不能被關狗籠?被關狗籠為孩子帶來甚麼壞處?孩子有甚麼特質令人們不願意看見他們被關在狗籠?這些特質又是否存在於狗身上?鐵籠就是鐵籠,何解加上「狗」字,而不是「人籠」?如何解讀?人們對以上問題的答案是建基於科學、習俗、還是某些價值?這些價值、習俗,與文明和公義有何關係?

我們回答上述問題時,是否對自己完全坦白?有否絲毫猶疑?我們是否願意重新檢視這些問題的答案?何解?檢視與否對我們自身利益或存在方式有沒有衝突?如有,我們可以如何處理?

在香港,很多人把寵物長期困在細小籠裡;那爺爺養的狗,最少能自由在垃圾堆中活動,如果你是狗,你會選擇那一邊?

該報導又指,孩子的爺爺只是在外出時,怕孩子跑丟才把孩子鎖在養狗的地方,孩子平時是在狗籠邊和狗玩耍,並不是居住在狗籠裡。從報導中亦未見狗兒曾經傷害小孩,從照片所見,孩子和狗們相處融恰。

孩子與狗一起生活是一件壞事嗎?小兄妹和狗兒一起能夠相處、共吃、共睡,必定互相建立了人狗溝通和相處的能力。小兄妹所看到、學到、感受到的,和其他「正常人」眼中的又是否一樣?那一邊才是「正確」?

反觀,香港孩子被怪獸家長關進溫室,與其他動物和大自然隔絕,單一地「裝備」他們、只學習和奪錢有關的技能。其實那一邊的孩子較幸褔?人們對事件的反應和定調,反映人們對固有生存模式和價值的死守,這樣的死守意義何在?

報導又指孩子的爺爺是文盲,生活能力有限 ,養了幾十條寵物犬,靠賣他(牠)們誕下的小狗為生。有人會覺得狗兒活在內地必定沒有好結果,這推斷不無前因,但從照片看到爺爺的狗,他們的生活環境雖然是個垃圾堆,但相比於無數被香港商人用作寵物繁殖機器的動物,爺爺的狗簡直活在天堂。

市政府和愛心人士知情後把孩子送到別處暫住,那麼,那些狗又如何善後? 內地官媒報導沒有提及。若事件發生在香港,這些狗兒必定被收下漁農自然護理署的監牢,幾日後便被政府獸醫官判上「健康欠佳、性情兇惡、不適合領養」等罪名,被處死刑。

幸好有消息指爺爺的狗兒已被當地動保人士救到收容所照顧。筆者但願如實,但諷刺的是,狗兒和孩子本來一家相依為命,但因天生樣子不同,要被迫分離和面對截然不同的命運。

報導中,爺爺說自己十分喜歡兩個孩子,但是能力有限只能給孩子提供這種生活條件,自己絕不會虐待孩子,爺爺亦不同意將孩子送到福利院,也否認自己精神有問題。以上幾句,是筆者唯一對報導感覺有共鳴及溫暖之處。

報導中強調政府相關部門極為重視,將給予必要的協助,已組織醫院及心理醫生對兩個孩子進行了檢查。對此,筆者不禁聯想起電影「未來戰士中」,聯邦調查人員把女主角Sarah Connor關起來進行懲教的一幕,更聯想到我們身邊其實有很多Sarah Connor的遭遇,令人心寒。

我們身在香港,確實很難對此事作出幫忙或建議,筆者只有兩個很卑微的願望:(1)希望孩子和狗兒可以團聚並盡快回到爺爺身邊;(2)人們可以思考一下上文提出的問題。

現實容許這兩個卑微的願望嗎?

** 參考 **
本地報章報導:http://news.wenweipo.com/2015/07/27/IN1507270065.htm
照片:http://news.xinhuanet.com/legal/2015-07/26/c_128060348.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