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9月15日星期六

米埔添水牛誘雀鳥落戶 擴大放牧範圍 舉辦命名比賽

《星島日報》,2012/9/14

  米埔自然保護區再添一頭水。世界自然基金會○六年首次於米埔引入水濕地管理試驗計畫,讓兩頭水「小米」及「禾木」在濕地吃草過活,助減低植物高度,吸引更多水鳥在米埔棲息,早前再擴大放牧範圍,加添一頭錦田水新成員,現舉辦水命名比賽。

  米埔是雀鳥天堂,為加強濕地淡水生境管理,世界自然基金會○六年起推行水管理計畫。米埔自然保護區主任梁嘉善表示,從錦田引入的兩頭雌性水「小米」和「禾木」,分別在○六和○九年加入米埔大家庭,牠們在保護區以南,一片未開放予公眾進入的一點八公頃濕地,自然放牧。

  原來,開闊的草地最能吸引水鳥落戶,小米和禾木勤吃草,令植物高度由五十厘米,減低至全年平均只有五點六厘米;加上牠倆在濕地散步,造成泥沼水坑,以及為了避免表皮乾裂,喜歡在泥地打滾,都會吸引水鳥及昆蟲在附近覓食。其中,背鷺和黑捲尾喜歡站在背上吃蚊,糞亦會吸引昆蟲覓食,引來更多雀鳥,例如灰頭麥雞、普通燕鴴、黑臉琵鷺等候鳥。前年十月,一隻由菲律賓遷徙期間落戶米埔的棕頸鴨,更屬瀕危品種。

瀕危棕頸鴨也被吸引

  今次米埔再擴大放牧管理計畫,由漁護署挑選一頭已絕育的雄性錦田野生水到米埔居住,並擴大放牧範圍至十五點六公頃。這頭新增雄性水體型較大,年長十歲性格害羞,但反應和適應力強,「牠首天到米埔一下車,見到遠處的職員就掉頭走,到樹蔭下休息。」世界自然基金會為新成員舉辦命名比賽,本月二十八日截止提名,下月九日至二十二日舉行網上公投,下月二十九日公布結果,用作新水名字。世界自然基金會未來一年會繼續引入水放牧,目標至少增至五頭。

  隨着錦田發展,水生態備受威脅。漁護署表示,現時本港約有一千三百五十頭流浪,水佔一百三十頭,其餘為黃。當局暫時只安排三頭水遷入米埔放牧,未知輪候隻有多少。

  該署續指,水體型較大,署方成功捕捉後,要視乎其健康狀況和性格是否溫馴等,再決定會否交予米埔放牧。現時水集中在大嶼山和新界西及北區出沒;而捕獲的黃主要在西貢放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