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方日報》,2018/6/8
六十斤巨型鱘龍魚現真身,檔主「捐魚」製成標本教育公眾。大埔墟街市有魚檔檔主,近日從內地養殖場購得一條養殖八年、長約一點七米的鱘龍魚,由於體形龐大的鱘龍魚較為稀有,檔主聯絡魚類專家後,終決定捐出製成標本。他坦言:「雖然心裏面覺得『蝕』,但都想多啲人識(鱘龍魚)。」專家指需至少半年才可成為實體標本,冀將來作展覽之用。
檔主曾被懷疑偷運國寶罰10萬
本港與內地於○五年達成協議,只有內地有關當局批准認可註冊魚場的淡水魚才可輸港,在大埔墟街市經營魚檔的林韋成表示,自此十三年來絕少有鱘龍魚進港,他曾因運輸鱘龍魚來港,被懷疑偷運國寶中華鱘,又沒有合法且正式的文件證明,因此被政府罰十萬元。不過,多年來他未有放棄將鱘龍魚輸港,過去花四年時間游說內地不同地方的養殖場,終獲長江三峽宜昌的養殖場供魚。當地水質佳,能養殖出健康和肉質好的魚。
林表示,以往購置的鱘龍魚一般重約十斤,故今次是他首次將如此大型的鱘龍魚運送到港售賣。體形大的鱘龍魚在本港較為稀有,而劏魚過程複雜,加上本港長時間沒有售賣鱘龍魚,很少廚師懂得製作鱘龍魚美食,故他不想浪費了這條魚,遂聯絡魚類專家,期望可製成標本。原本他想以數萬元售予香港魚類學會,但與學會會長莊棣華溝通過後,決定捐出大魚作教育用途,坦言:「雖然心裏面覺得『蝕』,但都想多啲人識(鱘龍魚)。」
體形龐大 料需花至少半年製作
莊坦言,處理魚類標本的過程複雜,加上這條鱘龍魚體形大,需要更多防腐藥水以液浸方法處理,又需更多步驟。如要購置大於一點七米的容器裝起魚身,相信成本不菲,估計需要超過一萬元,製作亦需時至少半年。他期望在處理過後,成為一個實體標本作展覽之用,令更多人了解魚類多樣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