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6月25日星期一

江豚擱淺創同期新高 半數捱船撞 有一屍兩命

《蘋果日報》,2018/6/24

今年1至5月,香港已發現23宗江豚擱淺個案,錄得有紀錄同期最高的數字,當中有一半個案出現船隻撞擊的痕迹,導致江豚骨折或被切斷。為鯨豚進行「影像解剖」的學者指,現時江豚正面臨着不同種類的威脅。鯨豚專家亦表示,江豚分佈的水域將會展開不同工程,勢必對江豚帶來更多影響。

根據海洋公園保育基金最新統計,今年首5個月共有23宗江豚擱淺的個案,亦是過往13年來同期錄得最高的紀錄,並較過去3年全年的擱淺數字高。保育基金的鯨豚擱淺行動組解剖發現,造成江豚死亡風險的因素主要是來自船隻的撞擊,共有13宗,撞擊個案的擱淺地點包括西貢、南部水域及大嶼山。其中一宗於5月發現的擱淺個案為懷孕江豚。

參與研究的東華學院醫療及健康科學學院助理教授葛展榮,曾為5月發現的擱淺江豚進行影像解剖,「見到成條江豚冇咗下半身,入面亦有條約5至6個月大嘅BB,好明顯都係船隻撞擊嘅慘劇」。葛指過去較少人關注江豚擱淺情況,「𠵱家社會多咗輿論同關注江豚,因為遲啲要係佢哋嘅棲息地起焚化爐,但江豚一向係香港水域面對嘅困難同威脅係有增無減」。

專家︰日後填海情況更差

葛又指過去經常發現的江豚個案都只剩下半條屍身,多為船隻撞擊造成,因江豚有部份棲息地跟高速船航道重叠,除來自船隻的威脅,還需要面對魚網纏繞、水污染、疾病等威脅。

根據香港城市大學林群聲教授的研究發現,江豚體內存有高濃度的污染物,跟海洋污染有密切關係。香港海豚保育學會學術顧問洪家耀指,焚化爐工程將會石鼓洲一帶展開,雖然仍未動工,但已有前期工作正在進行,「將來填海之後情況會更差」。洪家耀認為,未來將會有越來越多工程在江豚棲息的水域動工,勢必帶來更多的威脅,「好似中電會建設海上液化天然氣接收站,同埋南丫島嘅離岸風力發電場」。

根據國際自然保護聯盟瀕危物種紅色名錄,江豚屬於「易危」級別的物種。現時,本港水域估計最高峯時約有152條江豚,主要分佈在南丫島、長洲、石鼓洲、大嶼山東部及南部、西貢、果洲群島等範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