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文連結在此: https://www.hk01.com/社會新聞/204134/澳門賽狗場結業-那些年-港人刨狗經犯法買外圍
澳門賽狗場結業引來不少人關心600多隻格力犬的去向,亦意外引起部分香港人的另類「集體回憶」。香港雖從未進行過賽狗活動,但原來轉數極高的港人,以前已經會用「自己的方法」,參與澳門的賽狗投注,還有貼士可「刨」!
縱然不少人都知道,在八、九十年代,澳門賽狗已經走向式微,但吊詭的是,《香港01》翻查澳門逸園賽狗股份有限公司業積報告,該公司聲稱在2008年的210場賽事,總投注額仍高逾8億9千萬!
澳門賽狗場下月即將關閉,不少人都十分關心600多隻格力犬的去向。(資料圖片)
港人賽馬就聽得多,但原來賽狗在香港亦曾盛極一時。「6、70年代嘅時候,嗰時冇投注站,又未有夜馬跑,反而賽狗夜晚先有,啲人就買外圍賽狗。」資深馬評人吳嵩表示,香港從未將賽狗活動合法化,沒有正式的渠道予港人「賭狗」,故他們只能靠外圍,投注遠在澳門的賽事。如此轉折都要下注,只因一個「悶」字:「以前冇乜得賭,啲人就乜都攞嚟賭。」
雖然香港從未進行過賽狗活動,但港人仍有不少方法下注遠在澳門的賽事。(Getty Image)
香港當時並無電台或電視台播放賽事,要緊貼賽果,就只有收聽澳門綠邨電台的直播,澳門逸園賽狗會的網頁亦提到,有段時期每週末都有大量來自香港賽狗迷到場,一睹盛況。據指,新報等香港報章甚至曾加入一紙「狗經」,刊載賽狗的詳細資料、排位分析、賽事詳情及貼士,供一眾賽狗迷「研讀」。吳嵩說當年自己尚年幼,不記得是否真的有「狗經」出現過,但相信賽狗迷自有「門路」得到資訊。
不過,吳嵩指到了70年代中期,本地賽馬的場外投注站、夜間賽事開始出現,令香港的賽狗熱潮慢慢減退:「賽狗淨係有得聽收音機,都唔知佢係唔係真係跑成咁,跑夜馬有電視直播,淨係有畫面呢點已經贏咗啦!」
70年代電影鬼馬雙星有關於賽狗的橋段。(互聯網圖片)
賽狗式微,參與的人和投注額亦慢慢減少,吳嵩說當時如有人在投注上稍下功夫,就可以影響賠率,此情況連當年的電影也有描述:「70年代有套戲叫鬼馬雙星,就係用呢樣做主題。佢個pool(彩池)細,你投注1萬落去,再擺一大舊錢喺外圍,就影響得個賠率好緊要。」
雖然不少人都知踏入八十年代,澳門賽狗已經逐步走向式微,但《香港01》翻查澳門逸園賽狗股份有限公司提交予博彩監察協調局的紀錄,發現該公司直至2008年為止,都有於業積報告中披露每年的投注額,而該公司更聲稱2008年的210場賽事,總投注額竟高逾8億9千萬。不過,在2008之後,有關業績報告已經沒有提及有關投注額的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