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10月4日星期四

【缺地虐畜】創建動物實驗之都? / 本土研究社

週三 2018-09-26
原文連結在此: https://www.inmediahk.net/node/1059662
在政府聲稱的1200公頃土地短缺中,經濟用地佔兩成、約256公頃。這數字來自經濟用地總需求458公頃、減去政府預期經濟用地未來供應202公頃所得來。但我們細讀文件發現,經濟用地需求中有多達285公頃疑似重覆計算、錯誤引用數據、以及故意忽略有盈餘的經濟用地類型。若把這285公頃需求估算的水份扣除,經濟用地實質有29公頃盈餘,並無短缺情況。
更重要的是,部份經濟用地的用途成疑,例如當中有科研用地(經濟用地的一種)將用作興建動物實驗室。辛苦搵地,隨時成為殘害動物的場所!
除了預留大量土地供科研外,今年預算案亦豪花500億元發展創新科技,包括興建落馬洲河套區「港深創新及科技園」,以及讓科技園公司興建科研基建和設施。然而有立法會議員發現,相關撥款將會撥予科技園公司興建動物實驗室(註一);食衛局數據亦顯示,2016年被用作實驗的動物數量比3年前大增81%,達18.8萬隻,期間約有1,700隻狗和1,300隻貓被用作動物實驗(註二、圖一)!

歐盟、印度、以色列、挪威及台灣已立法禁止進行化妝品產品的動物測試,香港的《動物(實驗管制)條例》卻自1963年起沒修訂,監管寬鬆,難以執法。預留如此多的「特殊工業」用地,最終會否淪為殘害動物的場所?

為了預留多點土地供科技園公司和其他科研機構,政府用盡各方法「谷大條數」,「盲搶」經濟同科研用地。目前土地供應諮詢的經濟用地需求數據,引用自規劃署2016年發佈的《2030+》「綜合土地需求與供應分析」文件,當中將經濟用地需求分為兩類,分別為「市場主導」及「政策支持」的經濟用途。前者委託顧問公司ICF International作估算研究,後者是由各政府部門提出、估計在其職權範圍下的政策將會帶來的經濟用地需求。只要細心研究報告內容,就會發現以下三個疑點:
一、錯誤引用數據:我們對照ICF International的顧問報告和《2030+》「綜合土地需求與供應分析」圖表,發覺規劃署在引用顧問報告時,疑似出現手民之誤。顧問報告第9頁的表2.5指出「特殊工業」類至2041年的土地需求為78公頃,《2030+》文件卻像誤用了該表下一行的數據,同為直至2041年的「特殊工業」土地需求,飆升至137公頃(見圖二),令相關土地需求無端倍增。
二、搬弄土地分類定義: 顧問研究並指出「非商業核心區」的甲級寫字樓用地、及「一般商貿」用地兩類別至2041年將有合共43公頃的土地盈餘,出現供過於求的情況(見圖三)。但規劃署在編製《2030+》估算時,卻以不同類別的經濟用地並非完全可由其他類別替代為理由,只計算有短缺的類別,然後指「市場主導」經濟用地的短缺為80公頃。但《2030+》明明指出這兩類土地的盈餘「主要來自工廈的重建」(見圖四),而工業類的用地則有54公頃短缺,那只需減緩工廈重建成商廈就已經可以大幅度解決問題。政府在批准工廈大規模重建為商廈的同時,又說不同種類的經濟用地不能互換,實在自打嘴巴!
三、重複計算需求:顧問報告亦表明市場主導及政策主導需求難以分開,故計算出來的經濟用地需求已考慮到政策措施的影響(見圖五)。例如「特殊工業」類,包括數據中心、現代物流、研發、檢測和認證等,均是政府鼓勵的產業。政府既採用了顧問報告(結合市場及政策影響)的土地需求數字,同時又要求各政策局提出「有政策支持」的「其他經濟用途」需求,包括大量工業村及科學園用地,明顯與顧問報告所提出的特殊工業類有重疊之嫌。
若真的將兩者提出的「工業」、「特殊工業」、「工業村」及「科學園」土地需求都落實發展,面積將合共357公頃,超過現時香港所有工業村及科學園、數碼港的面積總和。相當於說未來香港要多建近5個大埔工業村,或16個科學園。

我們並非否定經濟用地對於香港的價值,但我們反對政府以經濟發展和科研之名,脅逼市民同意填海和發展郊野公園都是必要的犧牲,但同時間卻沒清楚交代經濟及科研用地估算數據從何而來,和造地後的產業政策和規劃又是如何(有多少人會想香港成為動物實驗之都?),如果政府依然故我,就很難怪市民質疑政府的動機,這場號稱要「凝聚共識」,但實質是自編自導自演的土地大辯論,根本毫無意思。

註一:2018年4月19日 香港01 【近三千貓狗被實驗 政府撥款科學園再建動物實驗室 毛孟靜感憂慮
註二:財務委員會特別會議 審核2018至19財政年度開支預算 --- 財務委員會委員提出的問題:創新及科技局 初步問題及答覆 答覆編號 ITB1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