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10月1日星期一

全球首宗戊型肝炎鼠傳人

《東方日報》,2018/9/29

瑪麗醫院發現全球首宗由老鼠傳染人類的戊型肝炎個案。一名五十六歲本身有乙型肝炎的男病人,去年五月在瑪麗醫院進行遺體肝移植,但移植後兩個月覆診時肝功能異常,測試後排除肝移植或輸血感染,最後查證病人所感染的戊型肝炎並非人類常帶有「A物種戊型肝炎」病毒,而是老鼠獨有的「C物種戊型肝炎」病毒,相信是接受移植後,進食受老鼠糞便污染的食物「中招」。香港大學醫學院微生物學系教授袁國勇提醒,香港街頭鼠蹤處處,港人不應忽視這宗個案,有機會是大爆發前的預警。

據了解,病人居於彩雲邨低層單位,經處方抗病毒藥物後,肝功能已回復正常並出院。袁國勇表示,病人曾患乙型肝炎,去年五月換肝後,原本肝功能正常,留醫十一日出院。兩個月後覆診,病人的肝功能異常及肝酵素上升,醫院曾驗過病人有否帶甲、乙、丙型肝炎病毒,全都呈陰性反應。但準確度更高的基因測試顯示他感染了「C物種戊型肝炎」病毒。團隊再分析病人的戊肝病毒基因排序,發現非常近似越南的C物種戊型肝炎。病人的病毒樣本中共七千多個基因信號,當中與人類常帶有的「A物種戊型肝炎」病毒信號有五至六成差異;反而樣本與「C物種戊型肝炎」病毒的訊號只有百分之六點三差異,故推斷病人感染的戊肝是C物種。

男患者曾於瑪麗醫院換肝

港大微生物學系臨床副教授薜達再翻查文獻,過去只有德國和越南曾有老鼠帶C物種戊型肝炎,但未聞該物種的戊肝會傳人。團隊問診時,病人表示家中沒見鼠蹤,但屋內有老鼠糞便,亦曾於邨內發現鼠蹤。現場調查亦發現病人住所十分接近垃圾槽,家門外都有老鼠糞便,亦有渠口讓老鼠走避,環境完全具備老鼠繁殖的條件。

為確定該戊肝個案是否由鼠傳人,團隊立即到病人居所附近採集環境樣本,均未發現有帶戊肝病毒的鼠患。再拿取食環署於一二至一七年所捕獲的鼠樣本,終在其中一個一二年採集的老鼠組織樣本中驗出「C物種戊型肝炎」病毒,而且病毒基因與病人的病毒高度脗合,故推論病人是受居所附近的老鼠感染,亦是全球首宗鼠傳人的戊型肝炎個案。

對於首次發現由老鼠傳染人類的戊型肝炎個案,袁認為絕不能輕視,「究竟老鼠係咪出現基因變種?定係純粹免疫系統唔好嘅人先會感染?我哋仲未知」,更擔心今次事件是造成大規模爆發的預警信號。

袁國勇:研究病毒是否變種

袁說,目前難以評估對社區傳播的風險有幾大,需詳細研究病毒是否出現變種。但他呼籲居於同邨的居民不要恐慌,反而要認真加強個人家居衞生,例如勿亂拋垃圾,盡量杜絕老鼠有機會藏身的地方。居民若發現有不適,有戊肝症狀,都要盡快求醫,有需要時驗血,現時有測驗配合,可以找出病患及對症下藥。他亦通知了醫管局總部,如有任何醫護發現解釋不到、驗不到,但又有肝炎症狀的病人,可轉介到瑪麗醫院做特別的測試。

另稿:
居民表憂心 房署拒正視

疑於居所附近進食受過老鼠糞便污染的食物感染戊型肝炎的五十六歲男病人居於牛池灣彩雲邨,記者昨到現場視察,發現邨內彩雲街市旁的垃圾站離民居相隔不足五十米,該垃圾站面積相當細小,有居民表示站內沒空間時,「多到要放出去(垃圾站)出面」。邨內不少居民得悉事件後直言感到非常擔心,直指邨內衞生環境差,更常常看到老鼠及蟑螂出沒,亦有居民認為邨內鼠患不算太嚴重,認為老鼠「度度都有」,但得悉事件後都會避免光顧邨內食肆。

垃圾站距住宅不足50米

從現場視察發現彩雲邨內主要有兩個垃圾站用作收集街市及食肆的廢物,其中一個位於彩雲街市旁的一個小單位,該站相當接近民居,而且面積僅約三十平方米,相當狹小,垃圾轉眼間已堆滿整個垃圾房,更有數個發泡膠箱放置在垃圾房外,但不知是否因有傳媒在場,數名清潔人員很快便將發泡膠箱取走。

記者其後再到彩雲邨日月樓對出的垃圾收集站視察,該站主要用作收集彩雲商場食肆的垃圾,站內放置了數十個綠色垃圾膠箱,未有濃烈異味傳出。社區主任陳利成表示,彩雲邨屬七十年代興建的舊公屋,沿用舊式方法處理垃圾,「垃圾滿咗(綠色垃圾膠箱)就合唔埋,加上居民會打開蓋放垃圾入去,老鼠有機會咁樣爬入去。」

黃大仙區議員沈運華補充,已多次向房屋署反映要求以新式壓縮方法處理垃圾,但署方僅回應邨內配套未能支援新式垃圾處理方法,未有正視問題。

房署:無收到居民投訴鼠蹤

房屋署發言人表示,彩雲(一)及(二)邨之辦事處過去幾個月並沒有收到居民有關屋內發現鼠蹤的投訴,然而,在得悉有關研究發現之後,邨辦事處昨已經聯絡食物環境衞生署,在即日下午到邨進行聯合清潔工作。邨辦事處並督促清潔承辦商,加強屋邨清潔工作,並已在適當位置加裝鼠擋,防止老鼠進入屋內。彩雲(一)及(二)邨地下及各座樓層垃圾房均上鎖,只供清潔工人使用,居民不可擅自進入。辦事處亦已督促清潔承辦商必須保持垃圾房清潔。

另稿:
專家:主要經食物傳播 切記煮熟才進食

全球每年有二千萬宗戊肝感染個案,當中逾五萬六千人死亡。香港大學微生物學系講座教授袁國勇表示,人類感染戊型肝炎病毒目前仍以「A物種」為主。除了免疫系統較弱的人士外,大部分感染戊肝病毒者會自行痊愈,但要避免感染該病毒,他提醒港人要謹記徹底煮熟食物。

接觸鼠糞尿液易受感染

戊肝最初於一九七八年在印度爆發,當時造成一千七百人死亡,當中大部分死者是免疫力較弱的孕婦。至於本港人口中,約有一成八人帶戊肝抗體,即曾感染病毒。本港於二○一二年錄得一百五十宗戊肝感染個案,數字其後逐步回落,去年有六十四宗個案;截至前日為止,今年共有三十四宗感染個案。袁國勇說,大部分戊肝患者病徵較輕,染病後一至六個星期會感到疲倦,有茶色尿及淡色糞便,但對於免疫力低的人,則有機會出現更嚴重的症狀。

袁表示,本港戊肝主要以食物傳播,最常見是進食未經煮熟的食物,例如食未徹底煮熟的豬肝。過去間或出現經血液傳播,以及早前出現透過器官移植傳播的罕有個案。今次發現的鼠傳人戊肝病毒,是戊肝四個物種之一。他指,「A物種」以人類、駱駝、野豬等感染為主;「B物種」以鳥為主;「D物種」以蝙蝠為主,今次發現的「C物種」則以家鼠感染為主。

袁再次提醒,帶戊肝病毒的老鼠只要遺下尿液、糞便於環境,例如遺下排泄物在地上、跌在食物上、甚至枕頭上,人類再接觸了帶病毒的糞便和尿液,均有機會傳播,因此必須注意家居環境衞生,更重要是徹底煮熟食物。

至於較早前同於瑪麗醫院發現的器官移植傳播戊肝個案,醫管局召開專家小組跟進情況,醫管局昨表示,專家小組已開會討論事件,亦會繼續徵詢相關範疇的專家及部門意見。

另稿:
袁國勇﹕勿靠食環署區議員轟部門鬥卸責

食物環境衞生署低估鼠患,鼠輩大軍入屋播疫無人理!本報今年連番揭發本港各區多條屋邨有巨鼠橫行,甚至入屋擾民,但食環署的鼠患監察指數卻長期錄得偏低,嚴重脫離現實,連港大微生物學系講座教授袁國勇也呼籲港人要「自保」,勿再單靠食環署辦事,更形容不少後巷鼠蹤處處,有老鼠「甚至大過貓」。有區議員批評,本港滅鼠成效不彰,源於港府部門各自為政互相卸責,促當局成立獨立專責部門滅鼠,以防鼠疫大爆發。

食環署每半年公布一次鼠患指數,根據今年上半年數據,整體鼠患指數平均為百分之二點八,屬於偏低,當中最嚴重的是荃灣區,鼠患指數錄得百分之八點二,但仍屬最低水平。至於今次出事的彩雲邨位於黃大仙區,其鼠患指數只錄得百分之一。食環署指,今年上半年的鼠患較去年改善,反映「本港公眾地方的鼠患情況大致受控」。

入侵屋邨 猖獗殺之不盡

不過,本報今年多次揭發多條屋邨遭鼠輩入侵,老鼠之猖獗殺之不盡,何文田愛民邨有大廈一個月間活捉近百隻老鼠;馬鞍山頌安邨在上月有老鼠攻上三十二樓的高層單位,一塊黏鼠板竟可捕捉六隻老鼠;長沙灣的幸福邨在去年至今更收到五十多宗居民投訴老鼠入屋。最嚴重要數葵芳邨,三個月內捕獲一百八十隻老鼠,當中七成三在單位內捕獲,整條屋邨淪為老鼠樂園。

袁國勇昨日表示,目前難以評估鼠疫在社區的爆發風險,他指市民經沙士一役後衞生意識有提高,但近年已減弱,街道後巷鼠蹤處處,有老鼠「甚至大過貓」,這些老鼠居於地底,數目之多難以估量,更分分鐘多過全港人口。

他又指,食環署的鼠患指數受到監察點的擺放限制,未必能反映到該區的鼠患嚴重性,呼籲市民自己做好個人及家居衞生,認真處理垃圾勿亂拋,杜絕老鼠有機會藏身的地方,並促食環署加強滅鼠工作。

食環署從未具體公布過擺放鼠餌的鼠患監察點,但過去一直有市民投訴只見到公眾街道放置鼠餌,質疑該署未有正視屋邨內的鼠患問題。

促設專責小組統籌滅鼠

黃大仙區議員陳英批評,社區滅鼠不力原因是政出多門,公共屋邨的滅鼠由房署外判商負責,但附近地方可能牽涉渠務署、路政署或食環署等多個部門,但「各家自掃門前雪」,造成滅鼠工作缺乏有效協調。他建議當局成立專責小組統籌滅鼠工作,加強效率,杜絕部門拖延及卸責情況。

食環署會定期滅鼠,今年第二階段行動由七月至本月初結束,至今未公布捕獲的老鼠數字。至於今年第一階段行動,即四至五月,該署在後巷、垃圾收集站、街市、小販及熟食市場、建築地盤等地收集到三百五十四隻死鼠,以及捕獲二百九十四隻老鼠,毀滅的鼠洞有一百九十個。上述滅鼠地點未見涵蓋屋邨範圍在內。

食署:每日更換參考數據

食環署為回應指在黃大仙置放了一百個鼠餌監測,當中包括在彩雲邨,署方每日會更換鼠患參考數據,為免置放監點受滋擾,署方不會公布鼠餌點所在位置,當完成搜集所有數據後,會將資料交食署做防治蟲鼠工作,所檢獲的老鼠會銷毀。食署上年及今年截至八月在黃大仙分別接獲二百六十三宗及一百四十八宗鼠患投訴。

另稿:
居橫巷低層戶 防鼠有法

本港驚現全球首宗老鼠傳染人類的戊型肝炎個案,引起普羅大眾擔憂家居鼠患問題。有滅蟲專家表示,家居防鼠要視乎樓層高低,一般而言居於橫巷或垃圾房附近的低層住戶比較「高危」,提醒市民要檢查渠閘有否關好,門罅的空隙要在半吋以下,勿讓老鼠肆意亂竄。

專家﹕清理鼠屍勿徒手

香港蟲害管理學會主席陳澤森解釋,老鼠「骨架識得摺埋,就好似識縮骨咁」,故即使牠外形較大,僅半吋罅隙已令牠有機可乘。陳續稱,若是高層住戶,要留意老鼠可能會從附近斜坡或沿工程棚架竄入屋內,提醒市民務必時刻留意家居清潔整齊,勿堆積雜物,「唔好營造一個老鼠覺得安全嘅環境」。

他又稱,若不幸有老鼠闖入居所,就要在牆邊、廚房及櫃後等老鼠容易匿藏的地方放置捕鼠器。若見老鼠屍體,謹記切勿徒手接觸,要把消毒粉灑在屍體上,並穿上手套及戴上口罩處理。他強調,由於老鼠死後,寄生蟲會離開鼠身,故呼籲市民處理老鼠屍體後要為附近地方消毒。

安裝厚身蚊紗可阻闖入

香港蟲害控制從業員協會會長梁廣源則建議市民安裝厚身的蚊紗,以防止老鼠闖入,並提醒住戶放好食品,勿讓食物吸引老鼠。若發現鼠迹,市民可在牆角放置老鼠藥或捕鼠器,「老鼠貼牆行,放中間冇用」。

梁稱,千萬不要徒手處理老鼠屍體,要與鼠屍保持一定距離,盡量用長鉗夾起屍體,若無長鉗,亦應用掃帚掃進膠袋處置,再用稀釋漂白水或消毒劑清潔地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