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10月25日星期二

引水道設計差 200米困66香港瘰螈

《蘋果日報》,2016/10/24

《蘋果》去年報道郊野引水道兩壁幾近垂直,猶如陷阱困住49條近危物種香港瘰螈(Paramesotriton hongkongensis)。一年過去,情況無改善而且更嚴重,記者本月初隨香港兩棲及爬蟲協會搜索西貢一處引水道,多達66條香港瘰螈被困,部份筋疲力竭,被水流沖走。水務署稱已聘請顧問工程,為改善部份引水道作可行性研究。

住在西貢的保育人士Sam指,最近一年多留意香港瘰螈生存狀況,上月底發現有瘰螈跌入引水道,無法爬離。他曾向漁護署求助,獲回覆隨便移動、捕捉瘰螈會破壞自然生態,他不滿署方倒轉因果,漠視人工興建引水道是令瘰螈被困主因,「佢係因為人工原因先跌入引水道」。

倡兩壁鋪網助逃生

記者本月隨香港兩棲及爬蟲協會助理保育主任陳文灝搜索西貢一處引水道,不足200米已拯救了66條香港瘰螈,部份無力游動;有5、6隻瘰螈互相依靠對抗水流衝擊;有的躲在枯木、石隙和植物枝葉間。陳文灝指現時引水道兩壁設計近乎筆直、高約4米,瘰螈活動能力不強,逃生機率很微,「最致命係引水道兩邊,近乎垂直,落到去幾乎冇機會上返嚟」。

陳文灝指香港瘰螈原本棲息在水流緩慢的山澗,由於連接了引水道便有機會隨水流沖走,最後沖入河流、水塘等不宜棲息地方。他認為水務署當初設計引水道欠缺考慮對動物的影響,人類應承擔責任,例如在引水道兩壁鋪網、減緩兩壁斜度等,增加逃生機率。外國在引水道加入動物「逃生梯」,亦不影響原有引水道集水功能。

陳文灝表示,瘰螈繁殖季節持續至春天,被沖走的瘰螈數目無法估計,促水署改變引水道設計。

水務署稱,已聘顧問工程公司,為改善部份引水道作可行性研究,研究對生態環境的影響及補救措施,署方會適時就相關建議諮詢漁護署。

漁護署則指,香港瘰螈是本地常見兩棲類動物,根據署方的生態基線普查,近年種群數目穩定。如接獲有野生動物被困引水道,有需要時會派員到場協助被困動物離開。2014年至今,該署共協助12隻野生動物離開引水道。

香港兩棲及爬蟲協會會長楊嘉文指,本港的香港瘰螈族群穩定,但並非如漁護署所言「常見」,只是保育較內地好,指署方應主動拯救跌落引水道的瘰螈,「野豬跌落去(引水道)同瘰螈跌落去有咩分別?如果野豬值得救,瘰螈點解唔值得救?」


另稿:
近危有尾兩棲動物 可釋毒素

被困的香港瘰螈(Paramesotriton hongkongensis)是本港唯一的有尾兩棲動物,在陸地行動緩慢,防禦性低;遇上危險時皮膚會分泌毒素,或翻轉身體露出腹部的橙色斑點假裝死亡。每年10月至2月香港瘰螈踏入繁殖期會變得活躍,四出交配及產卵。香港瘰螈受香港法例第170章《野生動物保護條例》保護,狩獵或滋擾這些品種或牠們的卵均屬違法。上月在《瀕危野生動植物種國際貿易公約》(CITES)第17屆締約國大會中,香港瘰螈與長尾鯊等獲列入附錄II;任何人管有活生的野生附錄II物種作商業用途,須事先獲漁護署發出管有許可證,否則觸犯法例,最高可被罰款500萬元及監禁兩年,有關物品亦會被充公。

將修例監管出口貿易

香港瘰螈納入CITES附錄II,代表該品種雖未瀕危絕種,但如對其貿易不嚴加管理,便可能變成有絕種危險,而物種貿易受到許可證制度管制。楊嘉文指見過有外國人特別熱衷收集亞洲品種的瘰螈,港府將修例管制香港瘰螈進出口貿易,有望加強保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