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10月4日星期四

政府治鼠無能 老鼠戊肝傳人

《東方日報》,2018/10/3

香港回歸二十一年,政府管治無能,社會亂象叢生,港人叫苦連天,本報特別設立「香港沉淪」評論版,一方面揭示亂象根源,全方位監察政府施政,同時讓社會各界就不同議題表達心聲,包括提出可行政策或建議,為現時紛亂不休的政治、經濟局勢,以及市民關心的民生議題把脈。

因應近日發生首宗由老鼠傳染人類的戊型肝炎個案,全城高度關注彩雲邨和其他公共屋邨環境衞生。筆者認為舊屋邨普遍存在鼠患問題的原因,在於房署和街市商場業主沒有改善舊式垃圾站,也沒採用新技術收集垃圾,變相為老鼠提供了食物來源;另一方面,現時的鼠患參考指數失去監察個別屋邨鼠患情況功能,導致食環署未有針對個別屋邨進行重點打擊行動。

彩雲邨建於七十年代,設有商場和街市。商場方面不設垃圾房,只設有一個半開放式垃圾站收集廚餘等垃圾,由於垃圾站沒有圍牆,廚餘在炎熱天氣下容易發臭和招惹蟲鼠,每當颱風來臨,垃圾箱被強風吹倒,垃圾便散落一地。街市方面雖設有垃圾房,但因垃圾房空間不足關係,清潔工人根本無法入內處理垃圾,結果被迫在垃圾房外的行人路整理,亦有部分垃圾箱被存放於附近樓梯底隱密處,成為老鼠藏匿黑點。筆者相信全港仍有不少屋邨的設計與彩雲邨相似,房署和街市/商場業主應盡快改善該等屋邨的垃圾收集設施。

垃圾房設壓縮機 毫無進展

雖然政府提倡創新科技,食衞局局長陳肇始更聲稱將引入新技術滅鼠,但筆者認為相關政策下達至處理實務的官員時,有部分因循的官員抱着「少做少錯」的心態,往往不願意作出新嘗試,導致「創新科技」淪為一句口號。例如房署曾於二○○四年承諾研究在舊屋邨採用「垃圾壓縮系統」,即於每座大廈的垃圾房設置小型壓縮機,壓縮機將垃圾搾出污液和減少約一半體積後才放進垃圾箱,防止垃圾箱溢瀉,筆者也曾在該宗鼠傳人個案公布前相約相關官員到彩雲邨實地視察,可惜經過十四年後計劃仍是毫無進展,所以筆者對政府引入創新科技的決心存有疑惑。

鼠患指數惹疑 應改善編製

鼠患參考指數失去監察個別屋邨鼠患情況功能,黃大仙設有廿五個區議會選區,每個選區人口基數約一萬六千人,食環署在黃大仙區只放置約一百個鼠餌監測鼠患,即食環署在每個約四千人居住的小社區只放置一個鼠餌,數量明顯嚴重不足;另一方面,有審計署報告指出在二○一四年一項鼠患監察行動中,約有四成多的鼠餌受到環境或人為因素干擾,指數參考價值存疑。

筆者建議食環署應改善鼠患指數的編製方法,除了需大幅增加樣本數目外,指數應能同時反映全港十八區的整體情況和各區議會分區/選區的個別情況,並需結合該等分區/選區內屋邨的捕鼠紀錄,相信指數將更能如實反映各屋邨的鼠患情況。
最後,筆者向所有為社區清潔的工人致敬!

另稿:
多管齊下治鼠患 需以創新思維

繼早前有市民感染老鼠傳播的漢坦病而導致腎衰竭後,近日又有市民感染老鼠傳人的戊型肝炎,香港大學醫學院微生物學系講座教授袁國勇更直指或是疫症爆發警號。

鼠患問題愈趨嚴重,筆者近年接獲不少投訴,如老鼠在住宅落地生根、晚上在後巷開派對、體形如貓般大老鼠在垃圾站內覓食、街市變成老鼠樂園。港府每年財政預算案均增撥大量資源防治鼠患,惟成效不彰,要杜絕鼠患,港府需多管齊下:

轉用密封式垃圾站

1. 源頭做起,科技輔助:舊區三無大廈缺管理,有住戶或食肆將垃圾放置街道、天井或後巷,為老鼠提供「食」、「住」、「行」生存條件。筆者建議港府加設網絡攝錄機捉垃圾蟲。另外,舊式公屋、商場、鄉郊多採半開放式垃圾站,為老鼠提供食物及匿藏地方。筆者建議當局轉用新型密封式垃圾站外,亦可引入高科技智能密封式垃圾桶,在老鼠接近時會發高分貝聲響嚇跑老鼠。目前美國紐約、華盛頓等城市已採用。食環署應同時增加收集垃圾次數,減少老鼠取得食物機會。

應借鑑外國新方法

2. 滅鼠方法,推陳出新:政府應研究外國新式滅鼠方式,如美國紐約、芝加哥等城市今年初引入乾冰滅鼠法,將乾冰置於鼠穴,融化後釋放二氧化碳使老鼠缺氧而亡。乾冰對環境無害,成本和毒餌接近。而新西蘭亦以一種名為A24滅鼠神器,以氣味吸引老鼠鑽入神器管道後,用高壓二氧化碳推動「殺傷栓」擠壓老鼠使其窒息而死,據悉令一些島嶼鼠患指數跌至零。

再者,筆者認為以天敵治鼠是可行方法,因貓天然體味會令老鼠卻步。很多外國城市有用貓捉老鼠,如英國政府飼養貓去應付各部門鼠患。面對老鼠圍城困境,筆者期望港府以創新思維考慮以貓治鼠之法。

3. 加強宣傳,比賽配合:與區議會合作,如由區議員提供衞生黑點或巡查時段,再由小隊執法。筆者建議食環署可考慮展開街市、屋邨滅鼠比賽,標榜每一季鼠患指數最低及降幅最大地點。

現階段雖未有證據顯示香港出現大規模疫症爆發,但老鼠繁殖力驚人,再不大規模滅鼠,相信鼠傳人病例或會提升。市民需加強家居及工作環境衞生、勿隨意棄置垃圾,減少老鼠匿藏地方。香港是我家,希望大家努力共同保持環境清潔。

另稿:
部門盲信指數 滅鼠防蚊欠主動

過去幾年,蚊患和鼠患都是黃大仙區議會例必討論的題目。表面上,黃大仙區的蚊患和鼠患指數都比全港平均指數為低,但指數低是否代表安全呢?房署在戊肝事件後馬上表示,近月在彩雲邨未接獲屋內鼠蹤投訴,但為何記者落區,受訪者人人都見過老鼠,不少受訪者都表示曾經有老鼠入屋呢?

黃大仙指數偏低 卻出問題

今年黃大仙區先後在獅子山公園和彩雲邨爆發登革熱和鼠傳人戊型肝炎個案,更是狠狠地摑了政府一巴,指出政府官員盲目信奉數字的荒謬。指數不超標,政府不出招,全城關注的疫症問題,正好發生在政府認為指數偏低的黃大仙區,指出的是甚麼問題呢?

多年來我們不斷收到市民投訴有老鼠入屋、在公園或街道被蚊叮咬,但政府部門只懂得用上世紀的舊招數去防蚊防鼠,在議員和市民不斷的投訴下,最多只是拿出加裝滅蚊燈和老鼠擋來緩和一下市民憤怒的情緒,卻沒有任何計劃去進行有效的滅鼠防蚊的工作,更不用想引入任何新科技及產品去應付鼠患和蚊患。黃大仙區議會就曾有不少引入新科技的建議,但政府各部門只是困難比辦法多,十年如一日。

思維墨守成規 部門互卸責

筆者聽聞日本的築地市場將會在本月關閉,為預防老鼠因環境改變而竄出影響居民,日本政府安排滅鼠專員專案處理,圍封相關管道及下水道的出入口,拆掉魚市場前更於四周築起三米高的鋼牆,放置大量鼠板及鼠藥滅鼠,務求減少工程對周邊民居和商戶的影響,這些預防工作都是本港政府值得學習。

本港近年工程不絕,如沙中線工程,街市翻新、加設升降機工程等利民工程進行時,鼠患問題就立即浮現,周邊的居民叫苦連天,政府有想過在工程前加強滅鼠防鼠的工作嗎?工程期間各部門有互相溝通,為防鼠防蚊工作積極協調嗎?政府各部門各自為政,當鼠患問題爆發,各部門互相卸責,想的只是如何捱過議會和傳媒的投訴,卻不是尋找解決問題的方法,要解決蚊患和鼠患,首先要解決政府墨守成規的舊思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