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港在四個月內接連有三人眼睛有幼蟲出現,治療及調查後確定是感染惡絲蟲,一種會在狗隻身上出現的寄生蟲。該三名病人中,有人因眼痛、紅腫及感覺有異物求診,醫生從其眼部取出惡絲蟲幼蟲。有微生物專家表示,當帶有此寄生蟲的狗隻被蚊子叮咬,同一隻蚊再叮咬人,便會令人感染該蟲;眼科醫生指,短期內出現多宗個案情況罕見。
衞生防護中心昨晚公佈三宗個案,包括一名五十八歲女子自去年十一月七日起,左眼出現痛楚、紅腫和有異物的感覺,同月八日她到威爾斯親王醫院急症室求醫,醫生從其眼部結膜取出幼蟲,蟲樣本被確認為惡絲蟲(Dirofilaria repens)。另一宗個案涉及一名六十九歲女子,她自今年一月十九日起左眼感覺有異物,直至上月二日她到香港眼科醫院求醫,同樣是從眼部取出香港型惡絲蟲(Dirofilaria hongkongensis)幼蟲。
餘下一宗個案為一名十五歲男童,他自上月十五日起出現雙眼痕癢和流鼻水,其後於本月五日起出現低燒、疲倦和頭痛,眼部持續痕癢、出現紅腫和有異物的感覺。他於本月十一日到伊利沙伯醫院急症室求醫,同日入院接受進一步治療。他的臨床診斷為懷疑眼部感染惡絲蟲病。三宗個案目前情況穩定。
該中心發言人表示,正調查上述三宗個案是否有關連,暫時未知他們家中有否飼養寵物,或在病發前曾否與動物接觸。至於患者的居住地區等問題,該中心均未有補充資料。
眼會痕和腫
惡絲蟲是絲蟲屬的其中一種寄生蟲,狗隻是這種寄生蟲其中一種主要自然宿主。蚊子叮咬帶有惡絲蟲的狗隻,再叮咬人類,便可令人類感染。香港大學微生物學系助理教授黃世賢表示,惡絲蟲在人體內,常見存在於皮膚下和眼部,亦有機會於肺部出現,此蟲本身外形如一條白色幼線,在人體時則會蜷成一粒,導致患者感到皮下或眼睛有異物。
惡絲蟲需約數月時間由幼蟲生長至成蟲,此蟲在人體生長時,會有方法避過人體的免疫系統攻擊,患者未必會有組織發炎的症狀;但當惡絲蟲在人體死亡後,其釋放的物質會引起人體免疫系統反應,該蟲存在的組織位置會開始痕癢、紅腫和發炎等。惡絲蟲病不會人傳人,一般可透過手術除去該蟲或腫塊,便可解決問題,過去亦無死亡個案。
黃世賢表示,惡絲蟲感染並非法定呈報傳染病,故難以評論一連出現三宗惡絲蟲個案,是否顯示市民感染該蟲的風險增加,個人臨床經驗「通常每年有一至三個」。另有眼科醫生表示,短期內出現三宗與惡絲蟲感染相關的個案,情況較為罕見。衞生防護中心則提醒,市民應時刻注意環境衞生,並做好個人防蚊措施。
另稿:
百分之二家犬有絲蟲
惡絲蟲可感染狗及貓等多種哺乳類動物,但有微生物學家表示,本港曾有研究指出,只有約百分之二的家養狗隻帶有絲蟲,加上蚊子是傳播惡絲蟲的主要媒介,故市民不應因發生有人感染惡絲蟲的個案,而隨便將狗隻棄掉。有獸醫表示,狗隻定期服食杜蟲藥,可預防感染惡絲蟲。
貓隻也有可能感染
貓隻也有可能感染
港大微生物學系助理教授黃世賢表示,人一般不會直接從狗隻感染惡絲蟲,感染途徑是蚊子叮咬狗隻後,再叮咬人才令人感染。港大曾進行研究一百隻流浪狗和一百隻家中飼養狗隻,發現百分之十的流浪狗及家養狗隻帶有絲蟲,當中以心絲蟲較多,惡絲蟲較少。雖然貓隻也有機會感染惡絲蟲,但比率較狗隻更少,故市民不應隨便棄掉家養貓狗。要減少人類感染惡絲蟲的方法,應加強滅蚊,個人則要防止被蚊叮。
身兼城市大學生命科學總監的獸醫王啟熙表示,獸醫一般會建議市民定期餵狗隻服食杜蟲藥,減少感染心絲蟲,有關杜蟲藥對惡絲蟲也有杜蟲效果,故也可預防狗隻感染惡絲蟲,市民不需要及不應因擔心惡絲蟲問題,而隨便棄掉狗隻。市民應定期帶狗隻檢查,若獸醫懷疑狗隻感染惡絲蟲,可即時為狗隻打針及處方杜蟲藥治療。
另稿:
感染者須做手術切除腫塊
絲蟲屬(Dirofilaria species)分為不同種類,如惡絲蟲、心絲蟲及香港型惡絲蟲。當中香港型惡絲蟲是香港大學微生物學系於三年前發現,及全球首次證實人類感染個案。
當時發現的三名感染香港型惡絲蟲的病人,均要做手術切除細小腫塊,當中兩人曾被蚊叮。昨日公佈的其中一宗個案,病人也是感染香港型惡絲蟲。
根據港大微生物學系於二○一二年發表的研究,當時的病人中一名男病人居於港島區,沒接觸動物,病發前曾往北京,在工作和居住的地方常被蚊咬。他左頸淋巴結腫大,「凸咗粒嘢出嚟」,直徑一點五厘米,左頸皮下也長出數粒腫塊,需做手術切除腫塊。
另一名三十七歲男病人右腹不適,同樣是「凸咗粒嘢出嚟」,約一厘米大,病發前沒接觸動物,曾到印度和泰國。餘下一名六十一歲女病人左眼下眼皮內長有一粒小瘡,病發前其左眼下眼皮附近被蚊叮咬,居於新界北二十年,家中有養狗。
身兼城市大學生命科學總監的獸醫王啟熙表示,獸醫一般會建議市民定期餵狗隻服食杜蟲藥,減少感染心絲蟲,有關杜蟲藥對惡絲蟲也有杜蟲效果,故也可預防狗隻感染惡絲蟲,市民不需要及不應因擔心惡絲蟲問題,而隨便棄掉狗隻。市民應定期帶狗隻檢查,若獸醫懷疑狗隻感染惡絲蟲,可即時為狗隻打針及處方杜蟲藥治療。
另稿:
感染者須做手術切除腫塊
絲蟲屬(Dirofilaria species)分為不同種類,如惡絲蟲、心絲蟲及香港型惡絲蟲。當中香港型惡絲蟲是香港大學微生物學系於三年前發現,及全球首次證實人類感染個案。
當時發現的三名感染香港型惡絲蟲的病人,均要做手術切除細小腫塊,當中兩人曾被蚊叮。昨日公佈的其中一宗個案,病人也是感染香港型惡絲蟲。
根據港大微生物學系於二○一二年發表的研究,當時的病人中一名男病人居於港島區,沒接觸動物,病發前曾往北京,在工作和居住的地方常被蚊咬。他左頸淋巴結腫大,「凸咗粒嘢出嚟」,直徑一點五厘米,左頸皮下也長出數粒腫塊,需做手術切除腫塊。
另一名三十七歲男病人右腹不適,同樣是「凸咗粒嘢出嚟」,約一厘米大,病發前沒接觸動物,曾到印度和泰國。餘下一名六十一歲女病人左眼下眼皮內長有一粒小瘡,病發前其左眼下眼皮附近被蚊叮咬,居於新界北二十年,家中有養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