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文連結在此: http://www.inmediahk.net/node/1032710
轉載 :作者:歐瑞麟(Dick),從小在梅窩成長的原居民,一直關注梅窩社區問題。曾協助為居民減低牛屎滋擾及推動長遠人牛共融的方案,正獲香港理工大學賽馬會社會創新設計院(J.C.DISI) 和 香港理工大學應用生物及化學科技學系合作研究,利用牛屎製蚊香。他最近向區內居民收集意見,提倡用可持續發展的的概念興建牛棚,長遠打造一個人牛共融的和諧社區。
梅窩牛牛已走到了一個生死存亡的關口。我們明白梅窩的發展是無可避免的,而本來在田野郊區悠然過活的牛隻,很難再在四處民居的叢林中安居。於是有人提出了搬牛上山的方案。出發點一定是好的。但這可能只是解決了短暫的滋擾,而沒有解決長遠的問題。歐瑞麟(Dick)透過自己收集關於牛的資料和觀察牛的行為,以及參考原居民觀察牛之經驗所得。對調遷牛群上山的方案作出了詳盡的分析:
1)難以控制其行走路線,山大地大,再難以追蹤牠們。如用GPS, 亦不會每隻牛都帶有,不是長遠計劃的方案。(在梅窩找牛也需要用單車找一段時間才找到,何況在山上)
2)由於再難以追蹤生活情況,也無法控制生育數目。牠們甚失去基本的福利。例如健康觀察及治療病疾。它們在生態上和梅窩文化歷史上都有很大的保育價值。
3)梅窩牛群是有領頭牛,其他牛會因調遷,受驚與失散。導致牠們於山上四散,亂衝亂撞,進入其他山上民居地方,影響其他村民生活,牛也因受驚,內臟有所受傷害,及不再進食。
4)山上現還有一些村落和農夫,現在都有受牛的滋擾。他家人亦住在山上,現在同樣受到牛的滋擾,把他的農田吃了大半,但田地大和地形高低不平,難以用圍欄解決。村民的農作物痛心被吃掉,但也不敢用殺蟲藥,怕牛因吃了植物以死。如調遷牛上山,也有機會去其他村,牠們不會停留在固定地方,四處找尋草和水源。水是向下流,找水源很自然就向下走,回到市中心。
5)牠們有機會接觸其他牛群,導致:
1. 山上繁殖
2.分地盤,而需要要找其他區域生活
3.之後絕育工作變得更困難
6)怎能把整個山頭圍起?
1.成本可高,山上工作困難
2.難以實行,山上地勢有高有低,範圍很大
3.日後難以維修
4.大大增加部門人員為牛治療及節育工作的困難
因以上幾點,放牛歸山方案是難以實行。亦因為方案視野不夠長遠,居民及他們的下一代,所承擔的風險將更大。
這治標不治本的建議,將來失敗可能性高,也要賠上牛安危和金錢。因此,Dick現提倡,大家把力量專注於要求政府落實可持續發展的牛棚計劃之爭取。這才是為社區帶來三勝局面的長遠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