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文連結在此: http://www.hk01.com/%E7%A4%BE%E5%8D%80/37497/%E8%B2%93%E7%BE%A9%E5%B7%A5%E5%9C%A8%E8%B7%AF%E4%B8%8A8%E5%B9%B4-%E8%A6%8B%E8%AD%89%E5%82%B3%E5%AA%92%E5%92%8C%E5%A4%A7%E7%9C%BE%E5%B0%8D%E5%8B%95%E7%89%A9%E6%94%B9%E8%A7%80-%E7%94%B1%E5%86%B7%E6%BC%A0%E8%AE%8A%E7%86%B1%E6%83%85
動物義工風雨不改餵飼社區貓狗,甚至帶牠們絕育、尋家,熾熱的心卻換來旁人冷眼,嫌棄他們和動物「好污糟」。這條崎嶇難行的動保路,每位義工都走過。
「近年終於有改善,有人走來跟我說,明白為動物絕育的作用。」獨立貓義工Jane走在動保路上已八年,感受到主流傳媒和市民的改變,動物議題終於漸被關注。
貓咪能覓得溫暖的家,就是貓義工Jane的最大動力。(李澤彤攝)
餵貓被罵「好污糟」
無論義工如何小心餵貓,總會有人投訴,Jane也有相同經歷。「從前我餵貓,有人走來說,『貓呀!好污糟呀!』他們總是將動物和細菌、病毒、骯髒劃上等號。」
無論義工如何小心餵貓,總會有人投訴,Jane也有相同經歷。「從前我餵貓,有人走來說,『貓呀!好污糟呀!』他們總是將動物和細菌、病毒、骯髒劃上等號。」
義工總是選擇不打擾人的時份才餵貓,而且必定收拾乾淨,免招人話柄。(陳焯煇攝)
每次出動捉貓做絕育,Jane都以帶備以上工具,但也不等如一定順利捉得到貓。(李澤彤攝)
除了餵貓被指責,帶動物絕育亦常受批評,有人希望義工能順道將已絕育的動物帶走,亦有人認為不該為動物去勢。Jane近年感受到社會風氣的日漸改變,「媒體多了正面報導,大家了解了CCCP(捕捉、絕育、放回)計劃能控制社區貓數量,少了反感。有人見我捉貓時,甚至走來說『絕育放回嘛!我知!』這些小支持都令我很安慰。」
以為老人家保守,較難接受社區動物? Jane指中年人和後生一輩對動物較反感,同樣地,近年改變最多的亦是這一群人。「老人家從前生活在鄉郊農村,習慣有動物作伴,反而在城市出生和長大的中年人或年輕人,他們認為社區內不應有動物存在。現在倡議動物共融政策和善待動物,大家終於意識到,社區亦有人類以外的動物存在!」
早前有動物義工為救流浪狗而與漁護署對簿公堂,事件難得引起市民及媒體關注。(江智騫攝)
從事公關行業的Jane,經常接觸記者,對傳媒報導尤其留意。她注意到這一兩年,媒體願意報導有關動物的新聞,而且報導中會傳達愛護動物的正面訊息。「主流傳媒報導通常較煽情,或喜歡刊登較能吸引大眾的照片,如順天邨的虐貓案,小貓Miu被人踢至吐血的照片。我明白這做法較能引人收看,雖然煽情,但報導中能帶出虐待動物是嚴重犯罪行為的訊息,我個人來說也接受。」
除了突發新聞,日常的動物消息亦多了見報,如介紹CCCP「捕捉、絕育、放回」計劃、舊區重建動物安置計劃等。「媒體揭破非法繁殖場勞役動物,又宣揚領養訊息。回想六、七年前我剛做貓義工時,朋友想養動物便會去買,但現在多了人說領養。加上社交媒體出現,義工可以在Facebook發帖呼籲大家領養,效果更明顯。」
不少動物義工都會向新網媒《香港動物報》報料,希望動物消息得到很多人關注。
談到社交媒體,Jane特別提及成立一年多的網媒《香港動物報》,她指這是個真正幫助動物的媒體。「主流傳媒報導的動物新聞通常都是煽情和有話題性,但其他如有關動物受傷、被棄的消息,唯有動物報願意寫。」
Jane憶述有次在粉錦公路駕車,遇上有流浪狗跑到行車線中,險象橫生。是Jane馬上報料給動物報,希望藉網上力量,有人能救起小狗,或令駕駛人士留意。
由於在現時的法例下,車輛撞到沒有晶片或沒有主人的貓狗,即使有人報警,警察也大多只將案件列入「雜項」處理,毫無阻嚇作用,路面撞死貓狗的意外不時發生。「動物報馬上就登出了!動物報的記者全是義工,這令我更敬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