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1月3日星期四

【貓女俠】照顧大澳200多隻流浪貓 貓媽媽細說救貓故事


原文連結在此: https://www.hk01.com/18區新聞/276703/貓女俠-照顧大澳200多隻流浪貓-貓媽媽細說救貓故事
張敏芳(German)與周家怡認識不過數個月,這天他們在收養流浪貓的咖啡店重聚,猶如相識多年的好友。二人一邊逗著貓咪,一邊談東說西:「我帶了花膠給你。」German遞上透明膠袋,建議周家怡用它來燉蛋;下一刻周家怡揚起嘴角問道:「我是不是瘦了?」

German是土生土長的大澳人,周家怡則是演員,二人本來風馬牛不相及,這次結緣全因German與毛小孩的故事,將二人湊在一起。
周家怡與張敏芳因貓兒結緣,二人更因此成為好友。
周家怡與張敏芳因貓兒結緣,二人更因此成為好友。

讓流浪貓療癒傷口
年約40歲的German在大澳長大,她說以往大澳人對貓兒沒甚好感,覺得牠們只是捉老鼠能手,有些甚至嫌棄牠們不潔。「看到病貓、死貓是平常事。」唯獨郵政局局長每天把貓糧放在局外旁邊,貓兒便定時圍過來「開餐」。六年前局長退休,German就接下「餵食」一職,隨後更創立「大澳流浪貓之家」,除照顧區內貓兒的飲食外,更捕捉牠們進行絕育手術—自此成為大澳200多隻貓兒的「貓媽媽」。
German 於2012年起開始照顧大澳流浪貓,起初獨力照顧小島上200多隻貓兒。
German 於2012年起開始照顧大澳流浪貓,起初獨力照顧小島上200多隻貓兒。

由買糧、建造小屋到帶牠們去看醫生,German全都默默扛在肩膀上,源於她照顧這些毛小孩的同時,她內心的傷痕也慢慢被療癒。曾當社工的German因私事辭去工作,更遇上感情失意,整個人處於谷底。當她看著貓兒在自己的照顧下逐漸長大,甚至病癒,找到了生活的支柱。「漸漸覺得救貓是我的『天職』,是牠們令我找回使命感與生存意義。」

由照顧貓兒到組織街坊
German在街頭拯救生命,但部分大澳街坊對她的行徑略有微言。「聽過有街坊話餵貓整污糟條街,又說絕育會令到貓的數量減少,沒有貓捉老鼠。」這些說話傳到German的耳裡,她以行動及時間來證明。「我覺得教育好重要,告訴街坊為何要絕育,但同時都希望一些愛貓人士做好本分,餵貓都要乾淨一點。」

German為大澳貓兒所花的時間、金錢及精神,逐漸感染到其他人,有些義工前來協助照顧工作,而German更於過去兩次颱風吹襲時,發起組織行動,實行救貓也救人。今年九月,颱風山竹導致本港多個地區水浸,大澳也不能倖免,幸好German 早已聯繫各方義工,替街坊收好傢具雜物。「棚屋街坊會撤離,他們就將貓交給我們暫託到貓舍。」German及義工於颱風來臨前一星期已作準備,他們的努力終被街坊看見。「山竹之後,有街坊見到面會走過來說『真係唔該晒』、『多謝』,這一刻是很感動。」
周家怡與German 因貓結緣,二人這天於咖啡廳與貓嬉戲。
周家怡與German 因貓結緣,二人這天於咖啡廳與貓嬉戲。
周家怡與German 因貓結緣,二人這天於咖啡廳與貓嬉戲。
周家怡與German 因貓結緣,二人這天於咖啡廳與貓嬉戲。
周家怡與German 因貓結緣,二人這天於咖啡廳與貓嬉戲。
今年6月,German與兩位藝術創作者組織民間團體「大澳非茂里」,更於今年中秋舉辦燈節,希望藉由社區藝術讓人認識大澳。(照片由受訪者提供)
今年6月,German與兩位藝術創作者組織民間團體「大澳非茂里」,更於今年中秋舉辦燈節,希望藉由社區藝術讓人認識大澳。(照片由受訪者提供)

經過山竹一役,大澳居民的組織能力教人印象深刻,而German也跳出了旁人對「貓義工」的刻板印象。今年六月,她跟兩位由市區搬進大澳的藝術創作者創立民間組織「大澳非茂里」,藉由本土文化藝術維繫大澳人,更希望向外界呈現大澳的歷史及特色。剛過去的中秋節,German及義工首度舉辦燈節,事前組織商店及街坊設計燈籠,於中秋節前夕懸掛在吉慶街上。「大澳是有特色、有故事的地方,我們所做是希望吸引人前來發掘。」
周家怡於11月走進大澳拍攝,短短一星期已感受到小社區的熱情。
周家怡於11月走進大澳拍攝,短短一星期已感受到小社區的熱情。

貓女俠故事拍成劇集
由照顧大澳的流浪貓到組織街坊,German於社區工作的熱情引起導演李德賢的注意,並邀請周家怡於即將播映的劇集演繹German的故事,讓大澳「貓女俠」的事跡,能活現螢幕上。
想了解周家怡跟貓兒之間的故事,請留意下一則報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