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12月5日星期三

候鳥圍觀

《東方日報》,2018/12/5

位於元朗橫洲東面的南生圍,自○三年有人發現小灣鱷「貝貝」後,從此便為人所熟悉,更成為港人郊遊熱點。但其實水鳥比我們更早發現南生圍之美,超過五十年歷史的本港淡水養殖業為候鳥和留鳥提供棲息和覓食的地方,自此魚塘與水鳥的關係變得密不可分。適逢候鳥南下的季節,有團體近日舉辦生態導賞活動,讓市民有機會近距離接觸各種鳥類。

被山貝河及錦田河環抱的南生圍原本是一片泥灘,上世紀三、四十年代出現養蝦的基圍。至六十年代,淡水養魚業逐漸發展,基圍再演變成一個個魚塘,七、八十年代最蓬勃的時期,新界西北魚塘總面積高達二千二百公頃。從高空俯瞰,毗連的魚塘和基圍就好像一個個圍,因此除南生圍外,后海灣範圍的大生圍、豐樂圍等擁有相同生態特色的地方,都被冠以「圍」字結尾。

每年400黑臉琵鷺來港過冬

南生圍除了是「香港人後花園」,亦有「雀鳥天堂」的美譽,吸引不少人慕名前往。主辦多個觀鳥活動的香港觀鳥會項目主任周嘉麗指,魚塘屬於人工濕地,養魚戶在收穫塘魚(刮魚)時會將水位降低,塘內剩下低經濟價值的雜魚及無脊椎生物便成為水鳥的糧食,為本土逗留及繁殖的留鳥和季節性遷徙的候鳥提供棲息和覓食的地方。

根據香港觀鳥會的調查,每年九月至翌年四月,后海灣濕地吸引超過十萬隻水鳥。當中包括被《世界自然保護聯盟紅色名錄》列為「瀕危」物種的黑臉琵鷺,全球數量估計只有近四千隻,但當中有近十分一,即近四百隻會在香港過冬。此外,鷺鳥如大白鷺、小白鷺、蒼鷺等也是這片濕地的常客,反嘴鷸則偏好泥灘上的無脊椎動物。

港魚塘減近半至1100公頃

近年元朗的發展項目愈來愈多,部分發展商更收購南生圍的魚塘準備大興土木。近十至二十年,港魚塘數目減少約一半,僅存約一千一百公頃,部分已經荒廢。周指,水鳥依靠魚塘內的魚類生存,魚塘顯著減少會令部分候鳥未必再停留香港作為補給站,有特別食性的鳥種更有可能因為魚食減少,繁殖數量下降。

另稿:
保育魚塘計劃 提高生態價值

為確保本港的留鳥和候鳥有足夠糧食和棲息的地方,香港觀鳥會一二年獲得環境及自然保育基金資助,開展「香港魚塘生態保育計劃」。該會與新界西北多個養魚戶合作,透過改善和提高魚塘的生態價值,維持對野生動物的吸引力,吸引牠們繼續到來棲息覓食。

養魚戶降水位讓雀鳥覓食

養魚戶收穫魚獲後,剩下低經濟價值的魚類成為過境、越冬及居留本地水鳥的重要食物來源之一。該會又與養魚戶簽訂合作協議,透過發放定額管理費用,鼓勵養魚戶每年將魚塘水位降低至少七天,讓水鳥在淺水環境中覓食,期間養魚戶不可設置任何危害雀鳥的裝置,至今已有合共六百公頃魚塘參與計劃。

計劃亦舉辦多個不同類型的公眾推廣活動,包括攝影、手工藝工作坊、生態導賞等,提高大眾對濕地保育的參與和認識。南生圍有記魚塘更設有魚塘教育園地,擺放展板、魚塘工具,讓市民了解本港淡水魚養殖業歷史和運作。

另稿:
北極偷水鳥蛋激增 危害繁殖

全球氣候變化帶來極端天氣,為人類和動物帶來嚴峻考驗。英國有學者研究發現,過去七十年,北極捕食者偷取水鳥鳥蛋的次數顯著上升,相信有關趨勢與氣候變化有直接關係。學者擔心,情況會引起連鎖反應,破壞生態系統運作。

英學者憂食物鏈結構失衡

熱帶地區由於生物多樣性,潛在捕食者不少,鳥蛋被盜的情況十分常見。不少水鳥為了增加幼鳥的存活率,會飛往捕食者較少的北極產卵、築巢和餵哺幼兒。然而有學者比較近一百五十個地點中二百個鳥種,合共超過三萬八千個鳥巢,發現過去七十年,北極和溫帶捕食者攻擊鳥巢、偷取鳥蛋的次數急增三倍,反而熱帶和南半球地區只錄得輕微變化。

英國巴斯大學生物及生物化學系教授估計,氣候變化改變了動物的棲息地,捕食者的種類和結構亦有所轉變,影響其行為和食性,部分捕食者可能轉而進食更多鳥蛋。他指,相關趨勢除影響水鳥的繁殖和數量,更會帶來連鎖反應,令食物鏈結構失衡,進一步影響「極危」鳥種如勺嘴鷸的生存。